盼望放开年龄限制,想晚一年送娃上学的家长呈增多趋势 2017-04-11亲子学堂2评 4月8日起,上海的小学开始入学信息登记,标志着今年幼升小、小升初招生正式启动。对于许多适龄父母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征程。但是也有一些男孩的父母有一些忧虑:孩子跟别人家的女孩比较起来,似乎晚熟不少,真的就要开始小学生活了吗?他们希望能够晚一年送孩子入学。 按照上海的入学年龄规定,在2010年9月1日到2011年8月31日出生的,年满6周岁的孩子可以在今年进入小学。过去,许多家长倾向于在9月1日之前把孩子生出来,希望能早一点读书,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开始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比班上其他小朋友年纪都小,对于孩子会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我家孩子是8月18日出生的,在幼儿园就发现,跟上一年9月、10月生的宝宝差别好大。我们觉得挺聪明的,但是明显在认知、做事上跟大一点的孩子有差距。”刘忻有一个今年即将上小学的男孩土豆,她很担心这种年龄上的弱势是不是一直会延伸到中学、大学,甚至是不是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 “我小的时候读书晚,8岁才上一年级,个子比其他的小朋友都高,能力也强,一直做班长到中学。我也一直对自己很有信心,相信跟这个经历是有关的。”刘忻在生宝宝之前,一直有一个小小遗憾,就是觉得自己从小都比同学大,所以希望孩子弥补遗憾,一定要抢在9月1日前生下宝宝,但现在却发现,年龄大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因素。 近日一项关于孩子幼升小问题的调查引起了父母们的讨论。这项调查由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起,访问了2001名已有孩子的父母。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家长都认为孩子入学早晚对孩子成长有很大影响。在受访家长看来,自理自律能力(57.6%)、心理成熟度(57.0%)、身体发育程度(50.9%)应该成为判断孩子是否可入学的主要标准。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考虑让孩子晚上学一年的家长正在增多。在出版社工作的林屯告诉记者,她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从小就乖巧懂事,虽然是6月份出生的孩子,但是在学习和交友上从来不让她操心,但是生了老二后,她发现,男孩跟女孩太不一样了。 “我儿子是4月份出生的,身体免疫力不太好,一直容易生病,能力方面成熟得也很晚。硬逼着他学习可能对他也是不公平的。后来,跟一所私立学校的老师沟通了,晚一年送去。感觉他现在自信方面还可以,我觉得这个决定还是比较明智的。”据了解,目前上海如果想晚一年送孩子上公办学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残疾证明等。一些想让孩子晚一年上学的家长表示希望入学年龄限制可以更宽松,让父母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翼展风迎(菩提树屋)家庭教育发展中心创始人杨逸也有一个晚一年上学的儿子。“我儿子是5月出生的,3岁进入私立的新梅幼儿园,幼儿园实施混龄制,只在最后一年设预科班,让孩子体验适应小学的文化课模式,为幼升小作准备;5岁的时候,孩子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先后和爸妈、老师表示要推迟一年升入预科班,征得园长同意后,他果然到6岁的时候,非常愉悦地升入预科班,当年公办小学报名的时候,我们还是带他一起到户口对应的小学为下一年入学提前报名备案,同样,他也非常认真地告诉小学招生老师,因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所以需要推迟一年入小学,并表示这一年,他会在幼儿园预科班按计划学习,做好准备。幸运的是招生老师接纳了,并与孩子约定明年入学。就这样,一年后,孩子带着非常笃定泰然的心态如期踏入了小学校门。” 据杨逸观察,一年级小学生中女孩的心智明显比男孩的心智要成熟不少,也就是说年满6周岁的入学年龄对于女孩来说尚可适应,对于大多数男孩来说却是过早了。另外个体差异也是相当明显,心智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是困难重重,对环境的认知、关系的认知,自我情绪管理等都会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直接影响孩子入学后自信心的建立。 “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已经做好了上小学的准备。这个准备是指孩子在身体,心理,意志,思维等多方面的准备,而不是指单纯对于数数认字这些抽象概念的学习准备。”杨逸建议。 Tips 华德福入学检查清单 只有仔细了解了孩子的发育情况,我们才能判断他们在生理上是不是做好了入学准备。毕竟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 身体方面: 可见的关节连接和膝盖骨在凹处; 脚是弧形; 个性化的面部特征,而不是婴儿的样子; 脊椎的S形曲线; 开始换牙。 完成动作: 两手交叉穿过头顶,能够得着两耳尖; 能够向前走在一段横梁、木头或线上; 抓住、扔出一个大球; 两只脚分别单脚跳; 双脚跳; 习惯性地交叉行走(即左脚走,向前伸右手); 用双脚交替踏台阶上楼梯(不必下); 系鞋带,或者有时系领结、自己的纽扣、拉链; 灵巧地使用手指(缝,手指编织,玩手指游戏等等); 演示已建立起主导(尤其是一侧的眼睛/手)——虽然这种倾向有时在9岁之前并不明显; 握手时拇指与其他手指是分开的,而不是整个手伸过来。 社交/情感发育: 对他人需求的感受,能够考虑到他人的(简单的)想法; 深层友谊的开始; 成长的对权威原则的意识,例如,在动物与他们的主人的游戏中就有印证; 有能力想象出物体或所建议情况的图景; 内心更加独立的能力; 有能力参与到给予的活动中; 有能力照料自己的吃、喝、洗和去卫生间的需要; 有能力分享老师或家长的注意力,能够等待轮到自己; 有能力跟随指令,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 有能力不过于依赖那些带来“安慰作用的东西”(例如拇指、毯子、好吃的食物等等)。 绘画: 在自由的绘画中会产生双重的对称性,显示出已建立起大脑半球的机能; 画出“换牙”的图画,包含水平上的重复,例如飞翔的鸟儿,一排排的山脉,城堡,等等,很像一排排的牙齿; 区分开大地和天空的条纹,显示出对“上和下”的意识,相反,小孩子们则是一种整体感。 对角线的使用(关于透视)——这经常会在屋顶的三角形或在楼梯的绘画中看到; 人、房子、树,等等,置于靠近画页底部的草坪或地面上。 意图的发展: 在他的活动中显示出有意识的目的; 对内在意图与外在结果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有意识(经常是挫折感)---“我不会做这个”; 显示出不满意的迹象,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经常表达为“没意思”; 喜欢强有力的四肢运动;喜欢跑腿(既显示出目标意识,又显示出权威意识)。 内心感受的发展: 显示出能够掌控好自己感受的迹象; 喜欢包好物品作为礼物送给特别的人; 喜爱幽默、打油诗、韵律,在语言上玩耍,玩傻傻的语言,淘气的语言,显示出对语言和它的威力的新的认识; 显示出对节奏的有意识的觉知; 喜欢耳语和保有秘密(内部和外部的区别); 可能喜欢说出自己的梦。 思考的发展: 开始发展出对具体情况的简单的因的思考(“如果”,“因为”,“因此”。例如:“如果我把这些绳子绑在一起,它们会够得着那扇门”); 喜欢用绳子准确地把东西捆绑在一起,等等; 对动词时态有更好的使用; 喜欢诡计、计划和策划; 喜欢谜语; 有能力有意识地达到所要求的回忆; 放松的时候说话清晰流畅; 能够在一个所选择的任务上专注10—15分钟; 能够根据要求在内在把事物图景化,能够描述出它们; 开始问“真的”问题(不是停留在幼童为了问为什么而不停发问的阶段)。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