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李静曦 2017-04-11


参苓白术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100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枣汤调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闷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

【方解】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绍兴续添方),乃为脾虚气弱、湿困中土之证而设。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运不健,运化无力,则湿浊停滞;湿胜则困阻脾阳,更加阻碍脾运。如此互为因果,其治疗亦当健脾与化湿兼顾。

    方中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即四君子汤,功能益气补虚,为治疗气虑不足之基本方,其补气之中,并兼有利湿作用,共为君药;山药、白扁豆补气健脾,性平质润而不燥;薏苡仁补脾渗湿,莲子肉养心益脾,补火生土,均为臣药。(全方用药总计十味,具有补气健脾作用者多达八昧,其中白术燥湿,茯苓、薏苡仁渗湿,更是一药二效之用。)桔梗宣畅肺气,砂仁行气醒脾,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枢,入二味宣畅行气之品于诸补益药中,义在激发脾肺行运气机之职,并杜绝补气致壅之弊,共为佐药。

    本方功能补脾渗湿,临床大凡脾虚湿停所致之病情,皆可以之加减化裁而投之。脾胃为后天之本,很多疾病迁延不愈都可能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所以对于多种慢性病,凡出现饮食消化方面功能减退时,都可服用本方。由于本方健脾之同时又具有利湿作用,因此临床应用时以脾气不足而兼有内湿征象者为适宜。现代研究提示本方似有一种以抑制为主、兴奋力辅的胃肠活动调整作用,这为其调节消化功能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现代应用

 

1.脾虚泄泻

某女,48岁,有腹泻史,经常腹痛肠呜。近数月来每日均拉稀便二、三次,胃纳不佳.饮食乏味,形瘦神疲,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无力。此脾虚湿注,治宜健脾渗湿,拟参苓白术散

主之。处方:西党参9克.焦白术9克,白茯苓9克,怀山药12克,炒扁豆9克,薏苡仁12克,苦桔梗3克,缩砂(杵冲)2.4克,炒莲肉9克,炙甘草3克,3剂后,腹泻停止,再服7剂,胃纳增加,大便正常。《福建中医药》(1965,5:39)

2.胃虚嘈杂  

某女,28岁,近来脘中嘈杂,得食稍舒,口淡乏味,食后即觉胀闷,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象虚细。此属胃虚腐熟转输功能减弱,治宜健脾养胃,宗参苓白术散意。处方:西党参9克,白茯苓9克,焦白术9克,怀山药9克,白扁豆9克,姜半夏4.5克,陈皮4.5克,炙甘草3克。服上方2剂即愈。《福建中医药》(1965,5:39)

3.行经泄泻  

某女。35岁,近年来每逢月经来潮,即发泄泻,腹胀微痛,精神困倦,饮食少进,头目眩晕,月经或多或少,色谈,舌质淡红,脉象濡缓无力。症脉合参,良由脾胃虚弱,湿聚中焦所致。治宜方运脾渗湿,理气调经。处方:西党参9克,白茯苓9克,怀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炒扁豆9克,炒莲肉9克,缩砂仁(杵冲)2.4克,陈皮2.4克,生白芍9克,制香附4.5克,粉葛根4.5克,炙甘草3克。上方加减连服4剂,诸恙悉除,经随访观察4个月末见复发。《福建中医药》(1965,5:39)

4.慢性痢疾  

某女,35岁,患慢性菌痢数年(大便曾培养出B组痢疾杆菌),反复发作,解脓血便,每天4—6次,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精神疲乏,食欲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脉沉濡弱。证属脾虚下痢,处方:党参15克,白术12克,陈皮6克,山药15克,苡米15克,莲子肉9克,木香6克(后下),黄连6克,桔梗6克,扁豆9克,砂仁4.5克(打、后下)、鱼腥草15克,甘草6克。服药4剂后,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嘱续服上方,共服10剂,疗效巩固。《新医学》(1977,3:140)

5.肝硬化  

应用本方加减:太子参、白术、茯苓各12克,炒玉米、扁豆、山药各24克,砂仁、山楂、陈皮各10克。气郁甚者,加枳壳、元胡、川楝子、麦芽;水湿内停者,加大腹皮、泽兰、桂枝、泽泻;气滞血瘀者,加龟甲、穿山甲、鳖甲、泽兰、丹参;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天冬、蝉衣、黄精;治疗肝硬化30例。结果:痊愈9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恶化4例。《河南中医》(1990216)

6.肺心病缓解期  

应用本方加减: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炒扁豆、莲肉、薏仁、陈皮各10克,炙甘草、桔梗、砂仁(后下)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舌紫瘀者,加丹参;痰黄黏者,加鱼腥草;心悸水肿,加苦参、葶苈子;腰酸、肢冷,加仙灵脾、淡附片。1个月为1个疗程,证情好转改汤为散长期服用。治疗肺心病缓解期78例。结果:显效(咳、喘、痰、悸、肿胀等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颈反流征为阴,肝缩小3厘米以上,两肺啰音及下肢浮肿消失,病情稳定,生活自理,并至少1个冬季以上末复发)34例;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病情稳定)31例;无效(以上各项指标无改善或为恶化,甚至死亡)13例;总有效率为83.3%,病死率为5.1%。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为2年,平均为3.1个月。《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425)

7.馒性卡他性中耳炎  

以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15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白扁豆20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苍术15克,桔梗l0克,天花粉15克,菖蒲1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治疗慢性卡他性中耳炎46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耳内流脓水,以淡黄色水样物为多,量多而清稀,无明显臭味,伴头晕头重,倦怠乏力,纳少便溏,面色光白,唇舌淡白,苔白润,脉缓弱。结果:痊愈(耳内流脓水症状消失,全身症状解除,1年以上不复发)31例,占67.4%;显效(耳内流脓水症状基本消失,全身症状好转,3个月内末复发)11例,占23.9%;有效(服药期间耳内流脓水和全身症状缓解,停药2周后又复发)3例,占6.5%;无效(服药期间耳内流脓水和全身症状无缓解)1例,占2.2%。《中医杂志》(1997,9:535)

8.肠易激综合征  

用本方加昧,脾胃虚弱者,加黄芪、诃子;肝郁脾虚者加柴胡、郁金、延胡索、木香;脾虚兼湿热者,加黄连、佩兰、白头翁、白豆蔻;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腹痛者,加延胡索、白芍、木香;大便带黏液者,加黄连、白头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2例。结果:痊愈4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95.2%。《陕西中医》(1998,7:312)

9.小儿缺锌  

以本方加减:党参、茯苓、山药、白扁豆、白术、莲子、薏苡仁、大枣各10克,陈皮6克,砂仁1.5克,桔梗3克,并据证加减,治疗小儿缺锌症29例,结果: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6例。《广西中医药》(1994244)

10.免疫功能低下  

以本方加减:党参、薏苡仁、白术、茯苓、怀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砂仁、桔梗、甘草为基本方,气虚甚者,加黄芪,气滞者,加陈皮;湿郁久化热者,加茵陈、治疗免疫功能低下48例。结果:所有病例免疫功能均得到明显提高,免疫指标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吉林中医药》(1997414)

11.周期性麻痹  

用本方加减,久病气虚,伴见面色少华,心悸气短者,加黄芪;脾胃受困,脘腹痞闷.身困脚重者,加藿香、苍术、木瓜、厚朴;治疗周期性麻痹40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在3—5天内缓解,1周内径愈10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年末复发者30例。《福建中医药》(1999,1:23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