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有四大名种:姚黄、魏紫、欧碧、赵粉。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唐朝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至开元中期,牡丹文化兴盛于长安,唐代特别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无数歌咏牡丹的佳章妙辞。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牡丹
唐-郑谷

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唐-元稹 
莺涩馀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唐-刘禹锡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牡丹(一作咏牡丹未开者) 唐-韩琮 
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 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囊。 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 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

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唐-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白牡丹 唐-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杭州开元寺牡丹 唐-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看牡丹 唐-殷益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 宋-辛弃疾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 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 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 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
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 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 最忆当年,沈香亭北,无限春风恨。 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

碧牡丹 宋-程垓 
睡起情无著。晓雨尽,春寒弱。 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 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 为谁开,为谁落。 正愁却。不是花情薄。花元笑人萧索。 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托。 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 对花羞,为花恶。 
诉衷情(牡丹) 宋-张孝祥 
乱红深紫过群芳。初欲减春光。 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 留国艳,问仙乡。自天香。 翠帷遮日,红烛通宵,与醉千场。 中国好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