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一聊婴幼儿的认知发展(1)

 土豆土豆我爱你 2017-04-11


说起孩子的发展

大部分家长比较熟悉大动作、精细动作等

但是说起“认知”的发展

很多家长会感到很迷惑

从知识的角度

理解“认知”比理解“运动”更难

本系列就让我们深入浅出的

聊一聊婴幼儿的认知发展那点事儿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有关于”认知“先驱者,对于婴幼儿早期认知的发展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知识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研究中,7岁以下的儿童大多采用具体概念思维,而尚未发展出大龄儿童和成人的抽象思维。(特别要注意这一点区别,有些超早期教育对数字、文字的教授对婴儿来说是无意义的)

那皮亚杰是如何为孩子的认知发展来做定义的呢?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1:儿童用视觉模式(图式)思维。

2:儿童用感官探索事物(如,看、听、闻、尝和操作)

3:儿童学习回忆物体的物理特征。

4:儿童将物体与动作和事件建立联系,但是不用物体表征动作和事件(如,滚球但是不把球假装成车)。

5:儿童发展客体永存性(逐渐认识到一个物体即便不在眼前也仍然存在,比如在公园里玩会知道家里的桌上还有一只毛绒娃娃)。


前运算阶段(2-7岁)


1:儿童获得符号思维(使用内部图像和语言表征不在眼前的动作和事件)。

2:儿童使用物体表征动作和事件(如,可以把积木假装成汽车)。

3:儿童学习预见一个动作对另一个动作的结果(如,认识到从壶中将奶倒入杯子中将会使奶平面升高从而导致可能溢出)

4:儿童会受外在特征欺骗(如,相信一个高的细的容器中所装的一杯水比一个矮的粗的容器中装的一杯水多)。

5:儿童关注最后结果,(关注事物某一刻的状态,即“形象知识”,不能关注事物的变化或者事物是如何变化的,即“操作知识”),不具有逆向思维。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1:儿童的思维能够处理事物的变化和怎样变化。

2:儿童具有逆向思维(有能力在头脑中看见事物变化的前后)。

3:儿童能够不受某一刻事物状态的局限,开始理解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如,知道2比1大同时又比3小)。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1:儿童开始思考思维。

2:儿童不需要具体事物支持,能使用抽象术语思考。

3:儿童能够对事物进行假设。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简述中,我们家长们可以回忆一下,宝宝从婴儿阶段到幼儿阶段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否也是这样逐渐发展起来的。

儿童运用与生俱来的身体和心智工具,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认识世界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建构了自己对世界的概念。大脑似乎受调节去吸收信息以及信息相互之间的关系,事物的形态、感觉、味觉、声音、嗅觉是怎样的?它们能干什么?它们相互之间有哪些异同点?如果触摸它们、推它们、扔它们又会怎样?这些都分别会在孩子的脑中逐渐的建构起来,并和他们所理解到的现实相互产生联系。

儿童在操作环境中的物体时(比如积木、玩具、水果、电器),学会了对不同物体做出不同的反应。所获得的新知识也融入已有知识中,这有助于他们思维方式的发展。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儿童认知发展来源于生理成熟,来源于他们与环境的互动和他们对环境的自发性发现。因此,皮亚杰将儿童建构的知识分成三类:

物理知识:儿童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了环境中的物体。他们开始建构形状、大小和颜色概念。

逻辑数理知识:儿童建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如相同与不同、较多与较少、哪些是一类及多少等。

社会知识:儿童通过参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而学习行为规则和人们行动的知识。

简而言之,当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互动时,他们能够同时获得物理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也就是说在学习物体的物理特征时,也建构了逻辑数理知识来组织信息,这样,认知概念的就形成了。

举个例子:小婴儿首先通过拿到一个积木,反复的“探索研究”,从而发现家里有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积木 ,一开始他们会反复拿这些积木,并通过敲击、舔等动作了解了这些积木和一般的毛绒玩具有着不一样的性质(物理知识)。逐渐的,他们开始通过观察父母对积木的摆放,理解了这些积木是可以拼搭的并开始模仿(社会知识)。当他们逐渐成熟一些后,开始想要更多数量的玩具,想要不同于积木的新玩具,还可以将积木等收拾到玩具箱中、玩具娃娃摆放到橱柜中等。(逻辑数理知识)

可见,孩子的认知是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提高的一种能力。通过正电子图像术(PET)使我们能更加精准的研究在生命的最初6年中,大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刚出生时,大脑基本处于没有发展的阶段,人类大脑的3/4是在子宫外发展的,与外部环境的参与有直接关系。

孩子一出生,大量的脑电过程引发了学习爆炸,以后的变化规则取决于婴儿周围的人和环境。这些大量的刺激和学习引发了大脑神经突触急剧增加,其数量比我们实际所能使用的还要多出数以百亿计,大脑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在不同的脑区形成了视觉、运动、语言、思维的回路和生命本身所必须的功能。到2岁时,突触的数量达到了成人的水平,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到3岁的时候,大脑突触的密度成人大脑的两倍。这时,神经活动不再像出生时那样自发地活动了,而是受儿童环境中的感知经验的驱动。换言之,孩子早期与家长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了神经突触的生长,加强了神经元之间已有的联系,之后,儿童大脑的这些突触经过使用会变成永久的结构,而不使用的就会消失。神经的可塑性、大脑适应经验的能力,证实了早期刺激为儿童的终生学习和与人交往奠定了基础。

还有学者指出了另外一个事实:婴儿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应该成为测量发展与智力的基本指标,而不是看是不是将小球塞入瓶子中,也不是发现被子里是否有一个玩具的能力。

这些认识都明确了积极的情感经验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所以在我们看待孩子的认知发展时,必须记住,为了促进智力发展,在给儿童提供活动和经验的同时,必须伴随着与家长进行积极的互动!



中国早产儿网

365早产儿养育知识综合课

中国最全的一套早产儿知识体系课

真正的公益课程

每节课1元钱

听满365节课

随报随听,无限复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