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的深层心理是心虚。表面上追求面子,打肿脸充胖子,内心却很空虚。 没有达到目的之前,被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所折磨;侥幸达到目的之后,又唯恐别人揭露自己的真面目,恐惧不已。 被上述两种情绪主导的人,一生毫无幸福可言。所以,去除虚荣心,是迈向幸福人生的关键一步。 早年的曾国藩,虚荣心也是很强的。他的宠辱不惊,是日后不断克己修身的结果。 在北京当官的时候,曾国藩有记笔记的习惯。笔记一共分为五门,即茶余偶谈、过隙影、馈贫粮、诗文钞、诗文草。 曾国藩的好朋友、湖南老乡陈岱云得知后,专程来到曾国藩家,想借看笔记中的《馈贫粮》部分。 此时的曾国藩,如果有自信的话,那肯定会立马拿出《馈贫粮》,给陈岱云看。然而,曾国藩却没有这样的自信。 曾国藩很心虚,他担心自己写的这些东西入不了陈岱云的法眼,更担心自己能诗善文的名声就此毁于一旦。 于是,曾国藩冥思苦想,找出各种借口,打消陈岱云看《馈贫粮》的念头。 陈岱云见曾国藩十分不愿,不好勉强,怏怏地离开了曾国藩家。 陈岱云离开后,曾国藩对自己刚才的行为悔恨不已。在这天的反省日记中,曾国藩下定决心,要去除好名之心,虚荣之心。 要想自信满满,首先要做的,就是远离虚荣。曾国藩的这一智慧,值得我们深思。 |
|
来自: 刚开始7ezvf36d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