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874481.html
张正春
2013年开春之际,小住清华。在近春园住了一个星期后云游深圳,回到北京又在熙春园(清华园)之甲所停留三日,对于清华大学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了一点切身体会。清华大学的核心理念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囊括了周易的精髓,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根本信仰。
自强不息:自,是自性,或曰天性、本性,佛家谓之佛性,道家谓之心性、道性。所谓人皆可为尧舜,人人俱足佛性,不生不灭、不内不外,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中庸》曰:至诚无息、至诚通天。“自强不息”乃是悟道至言,岂能大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马一浮曰:“须知夕可,直是涅磐义。见不生死,见无生死,而后于生死,乃能忍可。所言可者,犹佛氏言无生法忍也。”(见《复性书院讲录》论语大义六)。
又见《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梁漱溟认为这是孔夫子悟道之言。川流不息,不舍昼夜,就是自强不息。程子曰:“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君子以自强不息,谓之悟道之言。超越生死,超越一切有为法,自强不息,万劫不休。马一浮说:川上一语,可抵大乘经论数部。(见《复性书院讲录》论语大义七)。
另:在清华大学校园矗立着一座王国维纪念碑,碑文是陈寅恪所撰写的,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就是: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不就是“自强不息”的一个现代诠释吗?没有自由意志,没有独立精神,所谓“自强不息”就无从谈起了。在清华大学,在闻一多、朱自清教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荷塘月色,永恒自在;一多精神,震撼人心。这不正是清华大学不朽的灵魂所在吗?
厚德载物:厚德,仁德之厚也,圣人之德也。天地之德,天道生万物,地德成万物。天生之,地载之,老子谓:“道生之、德蓄之”(见《道德经》)。载,承载、担当之义。若谓天道是佛法,地道(厚德)就是渡船,慈航普渡,大地正是众生之慈航也。君子法天象地,一旦超越有为法,就可以“不住相布施”而成就菩萨之德,《易》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