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悟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醒4321 2017-04-11
清华悟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874481.html
张正春
2013年开春之际,小住清华。在近春园住了一个星期后云游深圳,回到北京又在熙春园(清华园)之甲所停留三日,对于清华大学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了一点切身体会。清华大学的核心理念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囊括了周易的精髓,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根本信仰。
自强不息:自,是自性,或曰天性、本性,佛家谓之佛性,道家谓之心性、道性。所谓人皆可为尧舜,人人俱足佛性,不生不灭、不内不外,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中庸》曰:至诚无息、至诚通天。“自强不息”乃是悟道至言,岂能大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马一浮曰:“须知夕可,直是涅磐义。见不生死,见无生死,而后于生死,乃能忍可。所言可者,犹佛氏言无生法忍也。”(见《复性书院讲录》论语大义六)。
又见《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梁漱溟认为这是孔夫子悟道之言。川流不息,不舍昼夜,就是自强不息。程子曰:“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君子以自强不息,谓之悟道之言。超越生死,超越一切有为法,自强不息,万劫不休。马一浮说:川上一语,可抵大乘经论数部。(见《复性书院讲录》论语大义七)。
另:在清华大学校园矗立着一座王国维纪念碑,碑文是陈寅恪所撰写的,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就是: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不就是“自强不息”的一个现代诠释吗?没有自由意志,没有独立精神,所谓“自强不息”就无从谈起了。在清华大学,在闻一多、朱自清教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荷塘月色,永恒自在;一多精神,震撼人心。这不正是清华大学不朽的灵魂所在吗?
厚德载物:厚德,仁德之厚也,圣人之德也。天地之德,天道生万物,地德成万物。天生之,地载之,老子谓:“道生之、德蓄之”(见《道德经》)。载,承载、担当之义。若谓天道是佛法,地道(厚德)就是渡船,慈航普渡,大地正是众生之慈航也。君子法天象地,一旦超越有为法,就可以“不住相布施”而成就菩萨之德,《易》曰:观
乎人文而化成天下,至矣。
厚德,性德(道体)之本,天命之基,君子悟之,可以穷神知化,可以穷理尽性,可以感天动地,可以化俗振民、普度众生矣。按佛陀教义,诸菩萨之法力,无不本乎普度之宏愿,非普渡不足以成就菩萨之厚德矣。《易》曰:盛德大业至矣哉!所谓“盛德”就是“厚德”,所谓“大业”就是功业。盛德大业,功德圆满,则内圣外王之道毕矣。
圣人之德,修己安人,道济天下。圣人以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德泽无疆,此之谓厚德载物矣。宇宙无穷、佛法无边;天道无穷、地德无疆。佛陀、圣人之德,谓之厚德,谓之无量大德。君子以厚德载物,至矣!
感悟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711456.html
相关参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http://wenku.baidu.com/view/9336a580d4d8d15abe234e31.html
海宁王静安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节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