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捕捉世界最大峡谷的生物多样性

 浮生偷闲 2017-04-11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



文 | 房建昌 李初初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随着“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正式命名与发布,大峡谷成为人们争相前往的科考目标,科学考察及探险活动炙手可热。而这,还仅仅只是开端。


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段。摄影 董磊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公司联合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范围内开展了两次较为深入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本次考察是近几年来针对大峡谷生物多样性方面较完备的一次考察,进一步明确了大峡谷景区范围内特有和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生态习性,并对雅鲁藏布江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那拉错营地。摄影 董磊


 

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面积广为2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作为一个完整的巨型地貌构造单元。在地形图上,它既像一枚芒果,又像一只无首无腿的鸵鸟,中间宽敞,两端狭窄。这是由于南方古老坚硬的印度地盾持续不断的俯冲挤压,与北方同样古老坚硬的塔里木、华北地块的强烈抵御合力造成的——夹持在两者之间的年轻的青藏高原,就像可塑的硅胶那样被推搡抬升起皱,两端向外逸出并拧转弯曲。


灯诱拍摄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夜间利用灯光吸引昆虫,然后进行拍摄调查的方法。



通过近些年一系列的科学考察,我们已经得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以造就了大峡谷今天的奇观:随着2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雅鲁藏布江在这一地壳的薄弱处作深邃切割,从而使我们今天能够在大拐弯的高山深谷里看到其所构成的奇特壮丽的风景。


红外触发拍摄 用于监测野生动物的红外触发照相机,会感受相机前面的热量变化,鸟类和哺乳动物在相机前面经过,就会触发红外照相机,这是一种能够真实反映动物野外自然状况的拍摄方法。



这里有9个世界上最完整的山地垂直生态系统带谱,即使在水平距离仅几十公里、垂直高度5000米的范围内,也可以见到山地热带到寒带的全部自然景观——从常绿季风雨林、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暗针叶林,到高山灌丛草甸,直至永久冰雪带;作为一条水汽通道,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由大峡谷引领北上,使热带在这一地区向北推移了至少5个纬度,并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奉送了夏天温暖湿润的雨季。从而使大峡谷地区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水下拍摄 通过潜水设备和水下相机,摄影人员潜入水中对水生动植物的生活,水底的河床、湖床等进行拍摄的方法。

 


何谓IBE  为何引入


微距和显微拍摄 对于个体很小的生物,要记录它们的身体特征和细节,常常要使用到微距摄影的方法。对于一些更小的生物IBE队员也会使用显微镜来拍摄。



据IBE创始人及负责人,也是此次科考队长的徐健介绍,IBE是英文“Images Biodiversity Expedition” 的缩写,意为: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是以自然摄影为主要方法,用采集带有科学数据的影像来记录和评价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状况的方法。通常需要多位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自然摄影师在同一段时间,同一个区域,分工拍摄不同的物种,通过影像作为证据,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评估。


夜间拍摄 大自然的奇妙,夜间常常要比白天更加精彩,当人类开始沉寂下来,暗夜的精灵们却开始活跃于舞台:植物中隐藏的昆虫,水草间高唱的青蛙,白天胆小的兽类等都喜欢在夜间出现。


隐蔽帐篷拍摄 借助迷彩帐篷,隐身于自然的环境中,以期待和兽类、鸟类的近距离接触。隐蔽帐篷拍摄需要极强定力与耐心,IBE的摄影师们为守候某一目标,往往需要在狭小的隐蔽空间内一动不动连守数日。



徐健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大学时就开始参与环保活动,带着保护大自然的理想,毕业后他进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并专门从事中国野生动物的报道。2008年,他和野生动物摄影师郭亮、董磊、彭建生等多位保护主义自然摄影师共同发起成立了IBE:“都是我认识的一群好朋友,特别喜欢自然,喜欢野外工作,我们都为中国的生态状况感到担忧,近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环境快速变化,有些物种破坏和消失得很快,我们认为有必要去了解和记录它们现在的生存状况,然后告诉公众,告诉官方,让这些物种得到尽可能的保留,这是我们的一个总体的愿望。”


长镜头拍摄 鸟类、兽类等拍摄对象通常都处于较远位置,要么个体小,要么处于高速运动状态,要么栖息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发现与拍摄都需要借助长镜头来实现。



此前,IBE已在云南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西双版纳、四川石渠等地开展了共11个区域18次调查,野外工作近400天,拍摄了十多万幅精彩图片和大量高清视频素材,其中不少物种是在国内首次拍摄到。这些影像和科学数据正在对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队长徐建正在沙地上拍摄调查菌类。摄影 郭亮



谈及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意义,徐健这样说道:“传统的生物调查,比如采集标本、写科学论文等,实际上最后能看到的人很少。用影像记录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不仅客观呈现,还可以包含很多数据信息,体现科学应用上的价值。加上影像是一门视觉艺术,非常生动鲜活,易于传播,可以让公众看到,大大加深他们对自然的关注、了解和理解,这对促进自然保护有重要意义。”


(本文摘自《西藏人文地理》,原文有删减,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