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2017一定要读这11本好书?

 汉青的马甲 2017-04-12

2017 年年初,Penguin UK 的编辑甄选了一份他们认为读者应该在 2017 年认真阅读的“切时经典”书单。 

萨曼·鲁西迪《午夜之子》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英国人心中永远的少年阿莫到当代女作家唐娜·塔特笔下的青年群像……和大众对经典的理解似乎有所不同,Penguin 选出的十一本书,既有历时百年的经典之作,也有尚未出版的热议新书,如果仔细研究下图书以及作者信息还会发现,这份书单记录了美国顶尖流行歌手与第三世界女诗人擦出的文学火花,而雷马克与丹·布朗两位完全不同的作家同时现身,还有宝拉·霍金斯的恐怖小说。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大杂烩”,Penguin UK 解释说,他们认为 2017 年将是个“阅读大年” ,大众文化与知识分子,流行小说与严肃文学爱好者,各自领域都有或大或小的“事件“发生,值得你通过阅读一本本好书,来纪念一个又一个过去或现在的“时刻”。

所以当不知不觉中 2017 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时,译文君想说:与其又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于该读些好书,不如跟着 Penguin UK 的这份书单,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吧。




七十五岁的史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

[英] 史蒂芬·霍金

文学圈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在 2017 年 1 月 8 日过完了他 75 岁的生日,生日之前,关于霍金的最让大众瞩目的一件事,大概是预言了一次世界末日的传闻,虽然最终被证明这又是一桩大众媒体的“哗众取宠” “博取眼球”,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要永远重视一手材料,原初阅读,尤其是面对科学。

霍金 7 5岁了,希望他可以活的更久。“是时候好好认真读一下这位现世最伟大科学家最重要的作品了。”企鹅英国的编辑如此严肃说道,阅读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是对霍金最好的生日祝福。


作品被碧昂斯引用的索马里诗人


《我的家,我的身体》

[美] Warsan shire 

Warsan shire 在去年一整年频频与美国流行音乐界巨星碧昂斯挂在一起,皆因这位流行女明星在自己的新专辑《Lemonade》多处引用了这位来自索马里的 80 后女诗人的诗歌。

“我试图改变,变得更柔软,更美丽,”

流行女歌手碧昂斯新专辑《Lemonade》频频使用的这句点睛之语,出自 Warsan 的成名作之一《致难以被爱的女人》。

Warsan shire 毫无疑问是另外一种第三世界女性形象,她坚毅,自信,勇敢却又细腻,1988 年出生在肯尼亚,索马里裔,现旅居英国。2013 年,她的作品获得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首届非洲诗歌奖。热衷流行文化的读者们不妨在听完碧昂斯的专辑后,也翻一翻这本索马里女诗人的诗集《你的家庭,你的身体》

《致难以被爱的女人》

 warsan shire [索马里]

你是一匹孤独奔跑的马

他试图把你驯服

他将你视作无法驾驭的高速路、燃烧的房子

他说你灼瞎了他的双眼

他永远无法离开你,忘记你

除了你,他别无所求

你让他晕眩、无法忍受

在你之前之后

所有的女人都浸泡在你的名字里

你满溢在他的唇齿间

他的牙齿在记忆的滋味中作痛

他的身体不过是长长的影子寻找着你

而你永远那么炽烈

坦荡、牺牲

你想要的他令他生畏

他告诉你无人能企及那个活在你意念中的男人

于是你试图改变,不是吗?

你变得更安静

更柔软

更美丽

不那么动荡,不那么清醒

但即使在睡梦中你也能感受到

他在他的梦里离你远去

所以你要做什么?

去爱还是劈开他的脑袋?

你无法用人类创造家园

应该有人早已告诉了你

所以让他走吧

你是那么可怕、独特、美丽

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去爱你

(以上译文引用自公众号:菲思菲语,ID:opheliesays。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十月革命一百周年


《日瓦戈医生》

[苏]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每次听到说‘改造生活’,我简直忍无可忍,内心绝望极了。生活从来不是一堆物质的东西。生活本身可以说在不停地更新自己,修正自己,永远在自我改造。它比你我的那些愚蠢理论要高明一百倍。” 

——《日瓦戈医生》

《日瓦戈医生》也许是关于十月革命最美丽又发人深省的文学记录,日瓦戈坚信革命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公正美好的社会,是为保障人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而不是用貌似崇高的口号、用强制手段去摧残生命、压制人性。

2017 年 11 月 7 日,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在英国,不少历史系老师早已提前将《日瓦戈医生》作为推荐读物给自己的学生。


《日瓦戈医生》(上 / 下册)

白春仁 顾亚铃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永远的少年:阿莫


《少年阿莫的秘密日记》

[英] 休·汤森 

一如少年维特之于法国,霍尔顿之于美国,每个国家似乎都有一位大众心目中的少年形象。而英国人心目中永远的少年,一定是作家休·汤森笔下那位早熟天真,幽默又有些敏感的 13 岁男孩:阿莫。 

和另一位英国流行作家 J·K罗琳一样,休·汤森也是默默写了很多年后忽然凭借一本主角为少年的小说受到关注,迄今为止,《少年阿莫的日记》已经被翻译 42 种语言,流传全球 60 多个国家。休·汤森笔下的少年形象早已走入更多人心中,2017 年四月《少年阿莫的日记》出版五十周年,无论你是否还是少年,这都是一个值得去读,重读一遍《少年阿莫的日记》的理由。


这个春天几乎每个英国人都在谈论的书


《进入水中》

[英] 宝拉·霍金斯

对于英国人而言,如果你是小说《火车上的女孩》的粉丝,那么你也一定会是那个在被窝里迟迟不睡觉捧着宝拉·霍金斯新书《进入水中》的书迷之一。宝拉是过去几年里英国最著名的悬疑恐惧小说家,其最畅销的《火车上的女孩》更是被改编成电影,成为现象级畅销书。 

“我对快乐,正常的角色丝毫不感兴趣。”
——宝拉·霍金斯

这位当初小说才写到一半,就被签下电影改编权,多加出版社竞相购买版权的女作家,新作《进入水中》描绘了一个小镇家庭内部种种不为人知的秘密,自春天面世,几乎每个英国人都在谈论书中情节。


七十岁的萨曼·鲁西迪 

《午夜之子》

[英] 萨曼·鲁西迪

萨曼·鲁西迪,当代世界最令人关注,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将于今年 6 月迎来自己 70 岁的生日。倘若你还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他赢得布克奖的《午夜之子》,也许是进入鲁西迪文学世界的一个不错的开始。

《午夜之子》源自鲁西迪作者本人早年生活的自传体的作品,以一个小孩幽默而自嘲的口吻传描写印度现代史的文学作品,呈现丑恶与光荣兼具的纷繁面向,印度这块大陆极其人民的生活,命运,梦想和无奈。

 

时代在进步,人心却未必

《公民》

[牙买加] 克劳迪亚·兰金 

近两年,多宗美国黑人遇袭事件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关于种族歧视的议题又引发了大量关注。出生于牙买加的美国诗人克劳迪亚·兰金在此期间出版了她的新作《公民》,将视角立足于新世纪下的西方世界,试图唤醒大众对于种族问题的反思。

兰金的行文诗意又不乏洞见,一本散文体诗歌(prose poem)形式的社科作品,却不会让读者在阅读中遇到读诗时偶尔有之的不知所措。贯穿全书的对图像的运用,也令人耳目一新。没有宏大场景的压迫感,更多着眼于日常生活的描写,细腻而平和,让读者无法拒绝,走入自省的回廊。

“我们习惯了社会成规,安于既定体制,难以自制地陷入刻板印象而不自知;同时自得地认为自己是有觉悟的、反种族歧视的、反压迫的,追求公平正义的。这样的我们到底施加了多少软性歧视,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作为公民的作用。我们是不是能看到自己身后的影子。”

这是牙买加裔诗人、散文家、剧作家 Claudia Rankine 所关注的,也可能是你我会关注的。

顺便推荐下面这本世纪文景出版的,以美国奴隶制时期为背景的精彩小说:

《地下铁道》

[美] 科尔森·怀特黑德 著

康慨 译


以及这本上海译文新出版的经典作品

[美] 所罗门·诺瑟普 著

蒋漫 译


如果你是正青春年少,却没有读过唐娜·塔特……

 《校园秘史》

[英] 唐娜·塔特

那你或许应该反思反思。唐娜·塔特太火了,但读她的作品绝不是一种肤浅的阅读流行病。即使《校园秘史》已经出版20年,某种意义算得上“老作品”,但依然很值得被讨论。荡气回肠的青年群像刻画,丰富的语言与深邃的思考,都是《校园秘史》让人铭记的原因。

表面看来《校园秘史》似乎是揭露一群沉迷玄学的青年导致精神崩溃的悬疑小说,然而深究其里,却有对西方式一脉相承的古典文化思维是否能够承载现代人心灵的反思。 


文明规范和离经叛道为什么会对于青年人造成同样后果,一切是否只是误导。对所有迷茫于自身价值的青年而言,《校园秘史》是一本当代永不过时的青年圣经。本书中文简体版已由 99 读书人引进出版。

 

丹·布朗又出新作

 《起源》

[美] 丹·布朗

不需要再给任何读者去普及丹·布朗是谁,以及《达芬奇密码》讲了什么这种常识,一个畅销作家一旦获得过某种难以企及的关注度后,大家只会考虑他接下来要怎么走。2017 年秋天,丹·布朗将带着他的新作《起源》来回答大众读者的这个疑问。

目前关于这本书已知的消息是一贯的“丹·布朗风”,学院派的倾轧斗争,智识较量与横跨宗教、自然、历史各种学科的解谜。让我们一起期待秋天的丹·布朗吧。

 

最动人的战争小说,没有之一 

《西线无战事》

[法] 雷马克 

企鹅英国的 2017 必读书单里选出了译文君本人私人很喜欢的作家——雷马克。入选作品是他最享誉世界的《西线无战事》。

也许因为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一百年,和平年代在如今似乎出现了一些微妙的改变,战争这个词语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它是否会在未来再次来到我们的语言体系中,谁也不好说。所以选择《西线无战事》也许有着深层次的理由。

再没有一本战争小说能像《西线无战事》那般丰富、动人、真挚,同时毫不虚伪。也许雷马克只是写了很多战争背景下的小说,被归类为战争作者却忽视了他文学式的视角。他卓越的语言,以及深入其中的人文思想,在当今恐怖主义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阅读雷马克是一种自省,一种需要我们此刻重温的精神体验。

人们不会理解我们——在我们之前成长的那一代人,固然和我们在这儿度过了这些年,但是他们早已成了家,有了自己的职业,现在他们回到自己先前那种环境中,很快就会将战争忘却,而在此之后成长的那一代人,跟我们从前一样,却与我们完全陌生,将把我们推向一旁。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也是多余的, 我们的年龄一年年增长,一些人将会适应,一些人将会顺从,而多数人将会束手无策;岁月流逝,最终我们将走向毁灭。

——《西线无战事》


 简·奥斯丁跨越两百年的经典

《劝导》

[英] 简·奥斯丁

2017 年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最后一部作品《劝导》面世 200 年。 

两百年间,有多少人是因为简·奥斯丁开始自己的文学之旅,她是一个始发站,也有可能是一个终点站。当我们重读《劝导》时依然会为简的理性而心动,一种高贵的,经久不衰的情感;依然会为她繁密却从不松懈的叙述感到振奋,一种值得被称颂的文本。

重新捧起简·奥斯丁的《劝导》吧,以一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结束一年,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奥斯丁小说全集》(6册套装)

简·奥斯丁 著

休·汤姆森 绘图

王科一 等 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