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台步详解

 百战归来 2017-04-12


京剧舞台台步:台上脚步之形状千变万化,概括起来可分两种类型、一,行动之步形;二,静止之步形。上海著名武生路凌云先生对于台上之步形,曾归纳为十八个字,即:“登、趟、踩、曲、摆、撇、扣;匀、麟、错、垫、箭、剪、偷,站丁、行八”。其中“站丁、行八”是步形中最基本之要领。所谓站丁,是指台上站立时,要使脚下站成丁字步形,具体分为“正丁(前竖后横”、“斜丁(斜竖斜横)、远丁(横竖拉开距离)、反丁(前横后竖)”四个形式。根据角色身段之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行八,则是行动时的八字步伐。以起霸来说,其抬腿、迈足,都有一定规格,不是随随便便地撇“八字脚”,因此要求:脚步反丁起,踝骨奔磕膝;见弧拐出腿,远抬近落换腿伸出去。第一句是指抬腿迈步时,要从反丁字步式起脚;第二句是指抬腿须抬得高,要求脚腕子接近另一腿的磕膝盖儿;第三句的弧拐二字,即大脚趾根部,当脚弧拐朝上时,便可往外迈腿了;第四句是说,抬腿迈步好像要迈得很远似的,故称“远抬”,其实看起来步子很大,但落足很近(落地时与另一足距离不太远),故称“近落”。一足落地后换另一足上步(使其脚后跟对着落地之足的脚弧拐),以脚掌点地,不要落实着了,就像伸出去一条腿一样。这便是对起霸之八字步伐(抬腿迈步)的要求。舞台上之八字步伐,与生活中的“八字脚”走路不能等同而言。因为前者对于起步、抬腿、迈足、落足都具有一定的规格,不符合规格便不美观,艺人们则称其为“不是这里的事儿”,那么不起霸时腿还要照规矩去抬吗?要抬!但略低些,在靴底接近另足之脚面时,就可伸腿迈出了。因此,在开坯子时都要经过练习“走脚步”阶段,以便掌握其“提、蹲(cun)、踹、勾、撇、沉、迈、落(lao)”之八字要领。具体地说,提是提足跟,蹲是蹲底腿,踹、勾、撇是踹出腿时,要勾脚面,足朝外撇。沉、迈、落是前脚有稍微往回下沉之感时,再朝前迈出,落脚不能太远,远则上晃。这种走法,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八字步伐。台上之八字步伐一般分为踱步式与连步式两种走法,踱步式为一足迈出另一足随之上前一步(一停),它用于元帅出场,表示庄重;员外出场,表示消闲。也可用作人物踱步沉思时之身段。连步式为一足迈出落地,同时另一足亦向前开始迈出(并无一停),两足交替进行,故称之为连步。除角色出场时有踱步外,一般台上行走均用此连步式步伐。以上台步是指生、净而言。丑角台步则另有其走法。如袍带丑,其步伐为蹲腿拿势儿,两臂前后摆动,稜角明显四面俱到,所以叫它方步,其他不穿袍带的丑角(如穿褶子、穿茶衣打腰包等角色),则脚步可随意变化,无明显规定。



 旦角(包括老旦)之台步亦分为两种。一为平行步;二为绞行步(即左足向右迈出,右足向左迈出,交错行进如锯齿形)。旦角步伐均较细致,节奏亦匀称,一般是走得快时迈步小;走得慢时迈步大些(但最大的步子,不过是前足之足跟,将将越过后足的足尖而已)。走动时两足微靠拢,不可太离开。老旦脚步要放大些,拄拐杖时,步子宽而小。腰部配以微曲,表示老态龙钟。在花旦戏里有一种小跑步,它既不是圆场步,也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跑步,而是一种有规则的小快步。跑得时候两足并拢前行,步子很小,每步不超过一二寸,但步速很快(两腿动作紧密)而身子却不见很快前进。它适于表现天真活泼,心情愉快的小姑娘角色。如《柜中缘》之刘玉莲;《铁弓缘》之陈秀英均有此小跑步。另外,舞台上尚有一种退步动作,亦不同于平常。如起霸之拉开时后退即此。先将两臂做云手拉开状,继之左腿往后一别(抬起足跟),随即以厚底靴的前缘着地,慢慢落平,再退另一足,逐渐一步紧一步地后退,当云手拉开时,便支柱退步。


【步行作用】前面所讲的十八个字,除站丁、行八外,尚有前七字,后七字,是指不行变换之作用。前七个字即:登、趟、踩、曲、撇、扣,它是行动运转之步伐要领,也是起步、转身、变势等步伐形状。如“一扯两扯”高抬腿迈出时,用足跟一登,显得很精神,有力量;而低抬腿迈出时,则用足尖顺势一趟,显得卖派、边式,而又顺溜。踩、曲,是指迈步行进时,踩地要稳(先以足跟着地),腿略微曲(不能过于下蹲),是为曲中求直。摆、撇、扣,乃转身变势之步形。如向左跑圆场时则撇左足扣右足;往右跑圆场则撇右脚扣左足。当台上小转身、半转身时,往左则摆动左足扣右足,往右则摆右扣左。讲究:主宰于腰,发劲于胯,胯催膝,膝催足。这就是下三节之基本要领,也是跑圆场的法儿,脚底下有了法儿,跑起来才有力,既快又圆。(因为跑圆场之步速很快,故凡台上之快速步伐,均以圆场步呼之)后七个字:匀、麟、错、垫、箭、剪、偷,是指台上身段中,有动有静的各种步形之作用。


 【匀】匀字含有移动的意思。如生活中二人并肩而立,若距离拉开大了,欲令其步子靠近些,便说“匀过一点儿来,别站的太远”;故台上通过脚下碾转移动步子,而又使之动作匀称自然,便称之为匀。因此台上之移步动作(无论是转身、变身、拧身、翻身)或碾足掌、或碾足跟,均属于匀(若连续“匀”步,双足尖方向一致,与麟形不同)。


【麟】它是一种呈鱼鳞形的匀步。虽同样为碾转脚步,但其碾的形式与匀不同。匀为“匀过一点来”,所以都是碾动一步或半步。而麟则不然,它是以双足连续碾动,其行进线呈鱼鳞状,姿势美观是一种难度性的匀步。其动作为:两足朝着横向移动呈正反八字形(碾左足掌同时碾右足跟;碾右足掌同时碾左足跟),不停地碾动行进。斜场式、圆场式均可。麟形步有飘然之感,故亦称云步,常用于驾云御风之仙子,乘船荡舟的佳人,舞动霓裳之歌姬等等。



【错】指两足交错行动之步形,包括蹉步、趋步、碎步、滑步、试步、倒步等步伐,内容很丰富:


(1) 斜蹉步,向左前方或右前方蹉步行进时,一足在前(腿微曲),廉颇蹉步请罪,表示心情激动时之台步;《战太平》花云拾刀自刎时,表示是壮烈殉国之台步,均为右斜蹉步。《阳平关》黄忠勒马提刀闯重围唱“越杀越勇精神好”的出场台步,为左斜蹉步。蹉步的作用是表达人物情绪激动,制造紧张气氛。


(2)  横蹉步,两腿略微弯曲,向左方或右方横向蹉步行进。如《战太平》中花云骂帐时一面揉肚子甩水发,一面走横蹉步,表示人物之怨恨而又恼怒的复杂情绪。


(3)  单腿倒蹉步,一腿抬起一腿直立(以足掌着地)后退,如同蹉步的节奏,紧而密地往后退行,故称单腿倒蹉步(亦名商羊步)常见台上用于勒马等动作。


(4)  前蹉步,往前蹉步多为表示得意之形态。一般用于判官、钟馗、周仓等角色,因其扮相均为紮肩、垫胸、突臀,前蹉步可使身段动作产生一种艺术美。


(5)  跪搓步,双膝跪地,绷脚面以膝盖交错挪动前行。一般用于形容老弱妇孺在悲愤、哀求、处境危急时之动作。如《硃痕记》之赵锦堂;《奇双会》哭监之李奇,均有此跪蹉步。作此跪蹉步时,两小腿须斜向行进之方向,才可双膝交错移行,否则移动艰难。还有单腿跪蹉步的走法。如《清官册》寇准跪谢八贤王时,便是用的单腿跪蹉步,其动作较之双腿跪蹉步速度快得多。


(6)  趋步,这是由后脚赶前脚的一种步伐。其动作是以右催左(趋向左前方),或以左催右(趋向右前方)。所谓趋,即后腿赶前腿的动作,换言之,是使后足趋势前足再进一步(有时翻跟头,也用此趋步助跳起份儿)。趋步是用于表示疲劳,年老腿脚不利索,心急而步履踉跄时为之。如《四进士》中宋世杰拉杨素贞击鼓鸣冤,为了表现年迈心急,在“水底鱼”圆场中即加趋步动作。


(7) 碎步。这是旦角常用之步伐。两足并齐(距离三四寸左右),脚跟悬起,绷脚面以足之前掌着地,行进时两足掌交错移动,步子小儿快,紧而密。可向前行也可往后退行,或向左右移行亦可。多用于走“花梆子”。它是旦角用于表达喜悦心情的一种手段,并起着与蹉步同样的作用,故疾步行走、或勒马后退时亦为之。


(8)  滑步。行走中间,一足往前伸(身子趋势向好一仰作滑跌状),另一足同时往下一蹲腿,支撑身体不致倒下(滑跌时两臂自然配合衬托其势)。一般做此动作均用于圆场或下场时为之。可做一步一滑,也可两三步一滑。如《御碑亭》中孟月华在雨中行走,道路泥泞不时滑跌,即用此滑步。滑时注意姿势优美,不能像平常那样,一滑倒就摔个仰八叉,那就不美了。


(9)  试步。黑夜里行路试着步走,又叫摸黑儿。走时为:脚朝前迈身后仰(伸足时,以足尖着地划一弧线,再落足踩稳);换足上步做同样动作,两足轮番交错前进,同时两臂配合做摸索状。(10)    倒步。此为左右脚交错倒步而行。右脚向左倒步(踏于左脚之左侧);左脚向右倒步(踏于右脚之右侧)。全身松弛,上身微向前冲,步子显得沉重,立定时上身还在摇晃,形容酒后之醉态,或用于表现受伤、头晕之踉跄脚步。又称醉步或踉跄步。



【垫】垫即垫步,如一脚在另一脚之足尖前横踏一步(身体不移动)即为垫。另一足则借上纵之势,换步迈出亮势。运用时为:垫左步起右步;垫右步起左步。它是作为亮相前之铺垫动作,所以也是称为垫步的原因之一吧。   


【箭】为弓箭步之简称。前腿如弓曲后腿似箭直,此乃静止姿势。如作动势,则纵起向前跳跃,便成为舞蹈中的燕式跳了。


【剪】身段中做双腿交叉姿势变身亮相,其步形呈剪刀状,因而称之为剪。另外如左腿(在前)向右前方半蹲(呈反弓步形),右腿踏于左腿后方,向左方前伸(似反剪步)以足掌落地,呈回头望月之姿势。虽为反弓箭步但其双腿呈交叉状,故亦为剪。此势亦称大踏步。


  【偷】除在开打和快速行动中的“该上一步上半步”之偷步外,旦角之别腿站立亦谓之“偷”。如左腿立稳,偷偷地将右腿别于身后(以足尖点地),其动作不大而又悄悄进行,故曰:偷。然“偷”亦含有偷闲、偷懒之意。旦角为之用以表达婀娜之姿态,亦称为小踏步。除“匀、麟、错、垫、箭、剪、偷”外,尚有一些台上常用单腿、蹲腿之步形如下:


【商羊步】商羊原是一种独脚鸟,舞则将雨。《临海志》载:“独足,文身赤口,昼伏夜飞,或时昼出,群鸟噪之,唯食虫豸,不食稻粱,声如人啸,将雨而鸣,即孔子所谓一足之鸟商羊者也”。据传古代舞蹈中以一足作势者,均从商羊鼓舞之步演变而来。台上常用之商羊步分动、静两类。


【动势商羊步】1,  单腿倒蹉步。(前已涉及,从略)2,  单腿蹦。即抬起右足(大腿抬平,膝部弯曲,小腿伸向左前方,足尖朝上亮出靴底,左腿直立(稍蹲),面朝前看,左腿向左方蹦跳而行(反之亦然)。《连营寨》刘备扑火时,即用此动作。3,  单腿碾步。即一腿抬起,做时伸时曲之动作,另一腿直立,以足掌足跟交替碾动。或横向移行,或本地转身均可。4,  朝天蹬三起三落。一脚扳起,足心朝上,另一腿直立,为一起。直立之腿下蹲,所扳之足朝前方伸直,为一落,继之再伸直下蹲之腿,所扳之足再朝上……反复三次,为三起三落。5,  单腿飞脚。即打飞脚时,左足一直抬起不着地。6,  跳铁门坎。右手捏住左脚尖,右足从其中的空隙处跳进跳出,反复为之。作相反动作时亦然。


【静势商羊步】1,  抬腿亮势:右腿抬起足尖朝上,腿微曲,伸向左方。右腿直立于地,配以左手反撩袖身段。《盗宗卷》张苍寻自尽时,即用此身段亮势。2,  剁泥儿:跃起后以一足落地,作单腿独立势亮相。3,  踹鸭儿:双臂平伸,一腿向前方踹出,同时身向后仰。亦称“射雁”4,  探海儿:俯身往前探,右腿独立,左腿朝后上方抬起。又名“夜叉探海”。


 【其他步式】矮子步:双腿蹲下去,绷脚面足掌着地,脚跟悬起。两腿之间约有一拳距离,立腰,挺直上身,臀部不要坐于小腿上。走起来略微梗脖子帮助立腰提气。它用于表现武林人物蹑足潜踪的动作,也用于形容身材矮小之人,如武大郎、王英等角色。打脚尖:先将两臂超前平伸,掌心朝下。下蹲之教轮番向掌心踢去,双足交替跳跃行进。如《辛安驿》中周凤英女扮男装时,即有此动作。还有螃蟹步、十字步、马颠步、抬轿步、丑退步、龙形步等等,步形步式繁多,不再一一例举,谨此以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