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声含尽古今情—《可凡倾听》龚一老师专访

 北斗书斋 2017-04-12


  袅袅琴声,谦谦君子,他是喧嚣都市里的竹林隐士。不薄今人爱古人,他在七根琴弦上寄寓情感,抒写心声。


新声含尽古今情(上)
可凡倾听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诗句,描绘出古代隐士独坐林间、与世无争的美妙意境,而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琴,指的就是我国最古老拨弦乐器、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



  在当今古琴界,龚一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从艺六十多年,艺贯五个琴派,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形成了清和婉转、中正秀丽的琴风,备受乐迷称道。



  龚一与古琴的结缘并不算早,在他十三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古琴邂逅,然而一切就像命中注定一般,这件古老的乐器与这个懵懂的少年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从此难分难舍,相伴一生。



新声含尽古今情(下)
可凡倾听






  1957年,16岁的龚一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开始系统学习古琴。求学生涯中他曾先后师从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张子谦、顾梅羹、沈草农、刘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广泛学习了广陵、金陵、泛川、诸城、梅庵等多个琴派的风格,这在古琴界,乃至整个民乐界都不多见。



  1988年,龚一为水墨动画片《山水情》担任古琴独奏,这部作品讲述了老琴师和渔家少年之间真挚的师生情谊。有趣的是,影片中老琴师将心爱古琴赠送给少年这个情节,竟与龚一的亲身经历不谋而合。



  当年他的启蒙老师张正吟也曾将自己珍藏的一张名琴赠送给爱徒,为纪念恩师,龚一为这张琴取名“正吟琴”。尽管恩师张正吟曾经明确表示这张琴为李清照所用,但个性严谨、淡泊名利的龚一从不以此自夸,即便他人提及,他也总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只是“相传”。对他来说,正吟琴的价值在于它是恩师遗赠,至于是否与李清照有关、值多少钱,根本就不重要。


龚一与张正吟


  古琴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一般来说主要有浙派、虞山、广陵、泛川、诸城、梅庵、岭南等九大流派,而转益多师、艺贯五大流派的龚一,却说自己哪个流派都不是。对于当代古琴流派的划分与融合,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将古琴的派别按照地域、风俗和语言声腔分成了四派,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山东、四川和岭南四个派别。



  很多人都认为琴越古越好,但龚一先生却不这么认为。琴是乐曲不是古玩,而且他认为古琴的优劣和年份无太大关系,而是取决于古琴的内腔结构。



  三千多年历史,三千多首传世曲谱,古琴的源远流长使它在诸多民族乐器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比如它所特有的减字谱,以及由此带来的“打谱”这项解读琴谱、再现古曲的音乐考古工作。



  浩如烟海的古曲是祖先留下的艺术瑰宝,但同时也限制了今人的创作,甚至有较为极端的观点全盘否定古琴新曲,因为今人的创作难以企及古曲的高度。对此龚一有着不同的观点,他一直主张古琴艺术要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因为弹的是古曲,听的是今人,笔墨当随时代。



  多年来他一方面致力于古曲打谱,另一方面也创作了《梅园吟》、《春风》等新作品,力求让古琴走出故纸堆、贴近新时代,古为今用、琴为心声。





傳承古琴技藝  弘揚傳統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