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亡清兴六十年25崇祯登极

 墨香笙樵 2017-04-12

 演讲人:阎崇年

讲师简介: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 北京满学会,并主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天启病故,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岁登极,在位7年,也就是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病故。他只活了23岁,还是虚岁。为什么一个堂堂的大明天子,仅仅活了23岁就死了?原因是什么?

全文:

一、天启病故 

天启皇帝朱由校16岁登极,做了七年皇帝,于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紫禁城乾清宫死去,年仅23岁。他一生的所为,很像木匠,不像皇帝。天启皇帝之死,对明朝、对后金都是重大的政治事件。
  明熹宗的德陵
  那么,天启皇帝为什么会在23岁就过早地死去呢?关于天启帝的死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说是落水受惊吓后得病而死。我在前面曾经讲过,天启五年即天命十年(1625年)端午节,天启帝在西苑(今中南海、北海)乘龙舟划船,突然风起船翻,两名太监溺水而死,天启皇帝虽被太监们救出,逃过一场灭顶之灾,却呛了水,受了惊,因此患病,使他原本病弱的身体更加衰弱。
  一说是因生活荒淫无度而死。明朝皇帝有许多荒唐的故事。如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乾清宫柱壁悬挂奇巧宫灯,宫人太监纵情欢乐。宫中屋檐毡氁里包裹火药,突发大火,乾清宫一片火海。这时,正德帝正往豹房去玩的路上,回头望见皇宫光焰烛天,戏谓左右曰:“是好一棚大烟火也!”(《日下旧闻考》卷三四)乾清宫殿,化为灰烬。
  天启帝同样是荒淫无度,他迷恋木工活儿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而对国家大政却毫不关心,正因如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才得以把持权柄。这里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乾清宫月台前丹陛下开辟一个东西通道,俗称“老虎洞”,至今保存完好。洞为拱形,高1.8米,宽1.1米,用石头砌成,两侧有门,可通往来。《天启宫词注》记载:“帝(天启)尝于月夕,率内侍赌迷藏,潜匿其内。”陈悰诗云:“石梁深处夜迷藏,雾露溟濛护月光。捉得御衣旋放手,名花飞出袖中香。”清朝大学士于敏中等评论道:“宫前丹陛下洞道,盖侍从之人,藉以左右往来者。而明之末叶,乃用为嬉娱之地。其兴居无节,政令不修,甚矣!国祚岂能久乎!”就是说,那个老虎洞本来是为了方便宫内侍从通过的,后来竟然也成为天启皇帝胡闹的地方。作为一国君主,如此嬉游无度,不能自重,自然是自戕身体,自短国祚。

总之,天启帝在位这七年,更像个木匠,像个顽童,而不像个皇帝。他死之后皇位怎么办?按照明帝的家法,应当是父死子继。天启皇帝有三个儿子:皇长子朱慈然,因早产而夭殇。关于这个皇子的生母有不同的说法,《明史·诸王传》说“不详其所生母”;《明史·后妃传》却说:“(天启)三年,后有娠,客、魏尽逐宫人异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损元子。”“元子”就是皇长子。这条材料说明这个孩子的生母是正宫张皇后。谈迁的《国榷》也记载说:“皇长子慈然生,旋殇(中宫出)。”杨涟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之一是:“中宫有庆,已经成男,……传闻忠贤与奉圣夫人(客氏)实有谋焉……是皇上亦不能保其第一子矣!”就是说,皇后因受客、魏陷害早产,生一男孩,不久夭殇。以上三证可见,皇后是皇长子的生母。
  皇次子朱慈焴,生母为慧妃范氏,比长子晚生十天,出生不到一年,又死去。

皇三子朱慈炅,生母为容妃任氏。任氏因诞育皇三子而被册为皇贵妃。天启帝连丧两子之后,对皇三子寄予厚望。但皇三子仅出生八个月,也早殇。
  所以,天启帝虽有三个儿子,可到他死的时候,已然绝嗣。无法“父死子继”,那就只有“兄终弟及”,也就是由天启皇帝的弟弟来继承皇位。下面我们看一下天启帝的兄弟,也就是明光宗(泰昌帝)有几个儿子。泰昌皇帝有七个儿子:
  皇长子朱由校,就是天启帝。
  皇次子朱由,4岁殇,生母王氏,与天启帝同母,追封谥简怀王。
  皇三子朱由楫,8岁殇,生母王选侍,追封谥齐思王。
  皇四子朱由模,5岁殇,生母李选侍,追封谥怀惠王。
  皇五子朱由检,生母刘氏,下面讲。
  皇六子朱由栩,早殇,生母定懿妃,追封谥湘怀王。
  皇七子朱由橏,早殇,生母敬妃,追封谥惠昭王。
  光宗七个儿子,其中五个儿子早殇,都是在8岁之前夭折的。长大成人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朱由校,就是天启帝;另一个是朱由检,就是后来的崇祯帝。因此,天启皇位继承别无选择,只有传位给皇五弟朱由检。

二、崇祯继位

崇祯皇帝,名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7日),他比长兄由校(天启帝)小5岁。朱由检的生母刘氏,初入太子宫时是淑女(低于才人、选侍),生朱由检后不久,失宠被谴,郁闷而死,才23岁。太子朱常洛怕父皇(万历帝)知道,告诫身边近侍不得泄漏此事,崇祯皇帝像(清人绘)命将刘氏悄悄地葬于西山。这时朱由检5岁。
  万历四十四年即天命元年(1616年),朱由检7岁,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他比努尔哈赤小51岁。
  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八月二十三日,朱由检13岁,被册封为信王,仍住在大内勖(xu)勤宫,其生母刘氏被追封为贤妃。这一年,明朝失去广宁。
  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朱由检17岁,搬出皇宫,居信王藩邸,这一年,明军在袁崇焕指挥下,取得宁远大捷。这年袁崇焕43岁,朱由检比袁崇焕小26岁,比皇太极小18岁。
  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二月,18岁的信王举行婚礼,选城南兵马司副指挥周奎之女为信王妃。
  六月,袁崇焕又指挥明军获得宁锦大捷。
  八月十一日,天启帝病危,单独召见了朱由检。朱由检这次奉召进入乾清宫,向皇兄请安后,皇兄对他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这句话暗示要他入继大统。朱由检一听,顿感惶恐,回奏道“臣死罪!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天启帝已深思熟虑,慰勉再三,叮嘱他入继大统后,应注意两件事:一是“善待皇后”,二是“委用忠贤”。
  十二日,天启帝再次召见内阁首辅黄立极等大臣,说:“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觉稍安。”暗示由信王入继大统。
  在天启帝病危的时候,皇位的争夺非常之激烈,特别是大宦官魏忠贤,还想继续把持朝政,他显然不愿意由自己无法掌控的信王入承大统。关于魏忠贤觊觎朝政的野心,野记传闻,多有载述。例如:
  其一,魏忠贤企图垂帘摄政。就是想立一个傀儡小皇帝,他自己来摄政。魏忠贤与大臣秘议由他垂帘摄政之事,内阁辅臣施凤来明确表示反对,说“居摄远不可考,且学他不得”。魏忠贤虽然很不高兴,但是没有办法,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其二,阉党中有人向魏忠贤献计,诡称皇后怀孕,暗中以魏良卿之子抱入,企图“狸猫换太子”,然后由魏忠贤辅佐,仿效王莽以辅佐孺子婴的方式进而篡位。

其三,天启帝对皇后说:魏忠贤告诉我,后宫有二人怀孕,他日生下男孩就作为你的儿子立为皇帝。皇后以为不可。
  其四,《明史·魏忠贤传》记载:“客氏之籍也,于其家得宫女八人,盖将效吕不韦所为,人尤疾之。”就是客氏和魏忠贤想让宫女怀孕产子后,将孩子抱入宫中继承皇位。
  其五,魏忠贤策划政变。天启帝刚断气,停灵在乾清宫。群臣哭哀,气氛悲凉。魏忠贤单独在殿内接见阉党骨干、兵部尚书崔呈秀,说要发动政变。崔呈秀以天时不备谏止,此事遂作罢。
  其时,皇后张氏坚定支持信王继位,对加速魏忠贤阴谋的破产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据说魏忠贤曾派人向皇后暗示,希望她能阻止信王继位。皇后表示:从命是死,不从命也是死,一样是死,不从命可以见二祖列宗在天之灵。皇后拒绝与魏忠贤之辈同流合污,密劝天启帝尽快召立信王。天启帝召见信王,要他接受遗命,信王欲推辞,忽见皇后淡妆从屏风后走出,对信王说:皇叔义不容辞,而且事情紧急,恐怕发生变故。信王这才拜受遗命。天启帝指着皇后对皇弟相托说:中宫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望吾弟善待(《虞初广志》卷一)。
  二十二日,天启帝死于乾清宫,年仅23岁。皇后立即传遗诏,命英国公张惟贤等迎立信王。魏忠贤无可奈何,不得不在天启帝驾崩次日,向外宣告皇后懿旨:“召信王入继大统!”
  所以《明史·后妃传》说:“及熹宗大渐,折忠贤逆谋,传位信王者,后力也!”

天启遗诏说:“皇五弟信王由检,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即皇帝位。”(《明熹宗实录》天启七年八月乙卯)从此,朱由检成为明朝第十六任皇帝,年号崇祯。他也是明朝最末一位皇帝。
  那么,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崇祯皇帝经历过磨难,他的童年有三大不幸:
  第一,生母早逝。朱由检的生母贤妃刘氏,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人,后为北京宛平籍。初入宫,为淑女。前面讲过,刘氏在朱由检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他对母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朱由检幼时常常思念生母,询问近侍太监:西山有刘娘娘坟吗?近侍答:有。他就悄悄地吩咐近侍前去祭祀。他即位后,追封生母为孝纯皇太后;命画师根据宫中人回忆生母贤妃刘氏的相貌,画像供奉。画像完成之后,从正阳门抬着进皇宫,备了法驾,仪仗非常隆重。崇祯皇帝跪在午门迎接,看到母亲的画像后,“帝雨泣,六宫皆泣”。就是说崇祯皇帝的眼泪像下雨一样,其他的人也跟着哭泣,情景非常之动人。
  第二,西李薄情相待。泰昌帝朱常洛登极之后,宠爱两个姓李的选侍,为区分,人称“东李”、“西李”。小由检丧母之后,就由西李选侍抚育。当时西李选侍已经抚养朱由校,又被指定抚养朱由检。她自然明白由校是皇长子,将来可能继承皇位,对待他们兄弟,自然亲疏有别。所以,小由检不仅遭受丧母之痛,而且遭遇养母薄情。后西李选侍生了一个女儿,于是小由检改由东李选侍抚养。
  第三,东李阴郁病死。东李选侍对朱由检很好,使他已经受到伤害的心灵得到某些平复。然而,东李选侍在残酷的后宫争斗中,长期阴郁,心情很坏,久郁成疾,不治而死。这对朱由检幼小心灵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么一个小孩子,亲生母亲死了,第一个养母对他不好,第二个养母虽对他慈爱但不久病死,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可以说崇祯帝的幼年是很悲凉、很凄苦的。这样的童年经历对崇祯帝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的工于心计、孤僻刚愎、多疑等性格特点,都可以从这些经历中找到原因。
  崇祯皇帝手书“九思”
  朱由检颇有心计。《崇祯长编》卷一记载:“帝(指朱由检)初虑不为忠贤所容,深自韬晦,常称病不朝。”就是说在信王府邸时,为了躲开魏忠贤的注意,他经常装出身体有病、与世无争的样子,尽量不去上朝。他常“六不”

“衣冠不整,不见内侍,坐不倚侧,目不旁视,不疾言,不苟笑”(郑达《野史无文》卷三)。天启皇帝病危,朱由检担惊受怕,忧心忡忡。他进宫时带着干粮、炒米,不吃宫中一粒米,不喝宫中一口水,对宫中的一切保持高度警惕,夜晚,他秉烛独坐,警戒不测。
  朱由检长期韬光养晦,最终躲过了魏忠贤的明枪暗箭,在皇兄授命、皇嫂支持的情况下,终于继承了皇位。
  崇祯帝继位,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已经身处末世,相反,他常常做着一个大明皇朝中兴的美梦。他虽然年龄不大,却经历三次朝廷重大变故:亲眼看到祖父万历皇帝死,看到父亲泰昌皇帝死,也看到皇兄天启皇帝死,又亲眼看到祖父万历皇帝怠政,看到父亲泰昌皇帝赍志以没,也看到皇兄天启皇帝时阉党乱政——所以,他要振奋精神,整顿朝纲,实现大明皇朝中兴之梦。

三、中兴之梦

崇祯皇帝一上台,为实现中兴之梦,在内廷与外朝,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惩治阉党。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即皇帝位。接着办丧事,办了三九二十七天。
  十一月初一日,崇祯帝刚办完皇兄的丧事,就安置魏忠贤于安徽凤阳。有人说了,清朝嘉庆皇帝是在他父亲乾隆帝刚一死就惩治和珅,比崇祯帝快啊。大家注意,崇祯帝和嘉庆帝不一样,因为嘉庆帝到他父亲死的时候已经做了三年零三天的皇帝了,他可以居高临下惩治和珅。崇祯帝不同,他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得到了皇位,继位之后马上面临一个大丧,要处理他哥哥天启皇帝的丧事,丧事刚一办完,立即就惩治魏忠贤,应当说是果断、迅速。
  怎么惩治?嘉兴贡生钱嘉征劾魏忠贤十大罪:“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朘(juan)民,十通关节。”并帝,就是魏忠贤和皇帝并称。蔑后,就是轻蔑皇后。弄兵,就是操纵兵权,还练内操。这里边每一条都够上杀头大罪。崇祯皇帝得到这封奏疏之后,通知魏忠贤前来,让内侍读给他听。魏忠贤吓得魂不附体,不知所措,崇祯皇帝命魏忠贤到凤阳祖陵去烧香,就把他打发走了。
  崇祯皇帝的御押初五日崇祯帝命将魏忠贤派到各边的镇守太监全部撤回。

初六日,魏忠贤缢死。此前,魏忠贤曾以重金贿赂原来在信王府邸跟随崇祯皇帝的太监徐应元,希望能疏通关节,结果不仅未能奏效,而且惹怒崇祯皇帝,下令逮捕魏忠贤,徐应元也因此遭斥。魏忠贤得到这个消息时刚走到直隶阜城(今河北阜城),他知道死期将至,就上吊死了(也有人说他是被勒死的)年60岁。崇祯皇帝命磔其尸,悬首河间。接着,客氏也被处死。嚣张一时的魏忠贤和客氏就这样归于覆灭。
  同日,魏、客的亲属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并弃市,籍其家。
  初十日,免天启时魏忠贤逮死诸臣的“赃银”,并释放其家属。
  二十日,大学士黄立极(阉党)致仕。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三月,崇祯帝颁诏书,示天下:
  首逆凌迟者2人:魏忠贤、客氏。
  首逆同谋决不待时者6人:崔呈秀及魏良卿、客氏子都督侯国兴、太监李永贞、李朝钦、刘若愚。
  交结近侍,秋后处决者19人:刘志选、梁梦环、倪文焕、田吉、刘诏、薛贞、吴淳夫、李夔龙、曹钦程,大理寺正许志吉、顺天府通判孙如冽、国子监生陆万龄、丰城侯李承祚,都督田尔耕、许显纯、崔应元、杨寰、孙云鹤、张体乾。
  结交近侍,次等充军者11人:魏广微、周应秋、阎鸣泰、霍维华、徐大化潘汝祯、李鲁生、杨维垣、张讷,都督郭钦,孝陵卫指挥李之才。
  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129人:大学士顾秉谦、冯铨、张瑞图、来宗道,尚书王绍徽、郭允厚、张我续、曹尔祯、孟绍虞、冯嘉会、李春晔、邵辅忠、吕纯如、徐兆魁、薛凤翔、孙杰、杨梦衮、李养德、刘廷元、曹思诚,南京尚书范济世、张朴,总督、尚书黄运泰、郭尚友、李从心,巡抚、尚书李精白等。
  交结近侍减等革职闲住者,黄立极等44人。
  忠贤亲属及内官党附者又50余人。
  以上总计260余人(《明史·魏忠贤传》)。
  魏忠贤得势也皇权,失势也皇权。皇权是皇朝社会一切权力的核心。像魏忠贤这样不可一世的“九千岁”,一旦失去皇权支持,就变得一文不值,狗屎一堆
  第二,重新组阁。原来那个内阁,基本上是阉党的,六部尚书、侍郎等等也大部分都是阉党分子或附和者,这就需要朝廷对内阁进行一个大的改组,清除阉党余孽,换成一批新人。
  崇祯皇帝手迹
  天启晚期,内阁大学士七人:顾秉谦、黄立极、丁绍轼、冯铨、施凤来、张瑞图、李国。崇祯帝继位一年,全部换掉。同时,调任杨景辰、周道登、李标、钱龙锡、刘鸿勋、韩爌、来宗道等新贤七人,组成内阁,预机务。他们多是东林党人,或是倾向东林党的人。同时,对七卿——六部尚书加左都御史,也作了调整。曾经甚嚣尘上的阉党就这样遭到致命打击,明朝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东林党执政时期,朝野为之一振。
  那么,崇祯执政初期这个新内阁是怎么产生的呢?在这里,我讲一个“枚卜阁臣”的故事。“枚卜”就是“占卜”,语出《尚书·大禹谟》:“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阁臣”就是内阁大臣。《崇祯长编》记载: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十二月丙辰(二十三日),崇祯帝要朝廷大臣推举内阁大臣,大家共推举出十位候选人,然后从中确定七位。怎样确定呢?崇祯帝采取“枚卜阁臣”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崇祯帝在乾清宫召集大臣,先拜天,然后在小桌上摆设笔砚和十张红纸,将廷推大臣的名字分别写在红纸上,每张纸写一人姓名做阄,团成纸丸,置于几案上小金瓶里,用箸(筷子)夹取纸丸,每夹得一丸,展开遍示众臣,举笔点之就算选中。先夹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四人,又夹得周道登、刘鸿勋二人,另一人的纸条夹得后被风吹走找不到了。这样就确定了六人。后来加上韩爌,组成七人内阁。事后发现找不到的那张纸条落到施凤来衣服的后面,上面写的是王祚远的名字。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记载此事。这些新内阁成员多在乡里,既经认定,立即通知他们到京赴任。这件事,有人认为是儿戏,有人认为是谋术,有人认为是虚应故事,也有人认为是集思广益。这里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崇祯皇帝没有做过皇太子,他对朝政大臣内阁情况了解得不是非常清楚,所以他很难做一个决断。总之,新内阁总算产生了,这个内阁可以说是“新东林内阁”。
  第三,注重辽事。十一月十九日,崇祯皇帝起用袁崇焕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添注右侍郎事。崇祯元年即天聪二年(1628年)四月初三日,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移驻山海关。罢蓟辽督师王之臣职。七月十四日,平台召对袁督师。
  这时,袁崇焕在广东。他接到任命后,赶到北京,在紫禁城平台接受崇祯皇帝的召对。平台召对的情形,下一节我要讲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