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端口、目标端口:计算机上的进程要和其他进程通信是要通过计算机端口的,而一个计算机端口某个时刻只能被一个进程占用,所以通过指定源端口和目标端口,就可以知道是哪两个进程需要通信。源端口、目标端口是用16位表示的,可推算计算机的端口个数为2^16个。 序列号:表示本报文段所发送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在TCP连接中所传送的字节流的每一个字节都会按顺序编号。由于序列号由32位表示,所以每2^32个字节,就会出现序列号回绕,再次从 0 开始。那如何区分两个相同序列号的不同TCP报文段就是一个问题了,后面会有答案,暂时可以不管。 确认号:表示接收方期望收到发送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数据的编号。也就是告诉发送发:我希望你(指发送方)下次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数据的编号是这个确认号。也就是告诉发送方:我希望你(指发送方)下次发送给我的TCP报文段的序列号字段的值是这个确认号。 TCP首部长度:由于TCP首部包含一个长度可变的选项部分,所以需要这么一个值来指定这个TCP报文段到底有多长。或者可以这么理解:就是表示TCP报文段中数据部分在整个TCP报文段中的位置。该字段的单位是32位字,即:4个字节。 URG:表示本报文段中发送的数据是否包含紧急数据。URG=1,表示有紧急数据。后面的紧急指针字段只有当URG=1时才有效。 ACK:表示是否前面的确认号字段是否有效。ACK=1,表示有效。只有当ACK=1时,前面的确认号字段才有效。TCP规定,连接建立后,ACK必须为1。 PSH:告诉对方收到该报文段后是否应该立即把数据推送给上层。如果为1,则表示对方应当立即把数据提交给上层,而不是缓存起来。 RST:只有当RST=1时才有用。如果你收到一个RST=1的报文,说明你与主机的连接出现了严重错误(如主机崩溃),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或者说明你上次发送给主机的数据有问题,主机拒绝响应。 SYN:在建立连接时使用,用来同步序号。当SYN=1,ACK=0时,表示这是一个请求建立连接的报文段;当SYN=1,ACK=1时,表示对方同意建立连接。SYN=1,说明这是一个请求建立连接或同意建立连接的报文。只有在前两次握手中SYN才置为1。 FIN:标记数据是否发送完毕。如果FIN=1,就相当于告诉对方:“我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你可以释放连接了” 窗口大小:表示现在运行对方发送的数据量。也就是告诉对方,从本报文段的确认号开始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 校验和:提供额外的可靠性。具体如何校验,参考其他资料。 紧急指针:标记紧急数据在数据字段中的位置。 选项部分:其最大长度可根据TCP首部长度进行推算。TCP首部长度用4位表示,那么选项部分最长为:(2^4-1)*4-20=40字节。 选项部分的应用:
|
|
来自: SheldonDemo >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