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督脉走向动画图及穴位功能

 天雅思智 2017-04-12

2016-7-4 22:25:30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督脉穴总图:

  

督脉图-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

时间2012-06-05 09:59:20来源:人体穴位网  

点击图中圆形按钮可以使用重播、播放、暂停、动画说明等功能,点击图中数字按钮也有说明。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督脉循行图

督脉-人体经络图 flash动画讲解

督脉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经络循行动画】


人体经络穴位图分布及详解-督脉

督脉穴位,所属腧穴。督脉穴也可指后溪穴,详细参见后溪穴条目。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1.长强穴(少阴所结) 2.腰俞穴 3.腰阳关穴(阳关穴) 4.命门穴 5.悬枢穴 6.脊中穴 7.中枢穴 8.筋缩穴 9.至阳穴 10.灵台穴 11.神道穴 12.身柱穴 13.陶道穴(足太阳会) 14.大椎穴(足三阳会) 15.哑门穴(阳维会) 16.风府穴(阳维会) 17.脑户穴(足太阳会) 18.强间穴 19.后顶穴 20.百会穴(足太阳会) 21.前顶穴 22.囟会穴 23.上星穴 24.神庭穴(足太阳、阳明会) 25.素髎穴 26.水沟穴(手、足阳明会) 27.兑端穴 28.龈交穴。共28穴。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穴任脉会阴穴

1.长强穴 Cháng qiáng(少阴所结)

长强穴(橛骨穴,穷骨穴,气之阴郄穴,龟尾穴,尾翠穴,骨骶穴,尾骶穴)解析:

1)长强。长,长久也。强,强盛也。该名意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且源源不断也,故名。

2)橛骨。橛,船尾底骨也,亦称龙骨,特点是强度大,此指穴内气血为强劲之状。骨,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之气。橛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强劲饱满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3)穷骨。穷,尽也。骨,水也。穷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输气血全部是天部之气,无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性高温高压,外出体表后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地部经水如穷尽之状,故名穷骨。

4)气之阴郄。气之阴,气化之气的水湿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为由孔隙中输出的细小水液。本穴位于尾骨端下,督脉的外输气血在体内为液态之水,出体表后才化为天部之气,督脉的外输之液细小,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名气之阴郄。

5)龟尾。龟尾,乌龟的尾巴也,既短又粗,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尾巴既细又长,此指穴内气血为强盛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6)尾翠。尾,尾巴也。翠,青绿色,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尾翠名意指督脉的外输气血具有肝木的生发特性,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

7)骨骶。骨,水也。骶,骶骨也。骨骶名意指本穴物质为水湿之气,位处骶骨之端。尾骶名意与骨骶同。

8)督脉别络。督脉,本穴位处督脉也。别,离别也。络,联络也。督脉别络之意指本穴外输的阳热之气循络脉传向督脉其它各穴。

长强穴意义: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长强:督脉别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胞宫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扩散于督脉之外及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向体表输送阳热之气。

主治疾病: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疮,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配精官、二白、百会(灸)治脱肛、痔疮。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取穴方法:长强穴位于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

 

如何找准穴位–长强穴

这一篇来说说长强穴。长,长大、旺盛。强,强壮、充实。喻经气和脊柱为人身强大的梁柱与肾气强健的象征,可治遗精、早泄及阳痿等症。长强穴归属于督脉,按摩长强穴,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畅通,治疗便秘、痔疮,并且能迅速止腹泻。 

一按就灵:腹泻或有痔疮的人,按摩长强穴会感到酸胀。坚持每天早晚各揉按1-3分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小贴士:长强穴,又名“气之阴郄”。郄是孔隙的意思,郄处常常是经脉曲折、气血汇聚深入的地方。按压长强穴,前可治会阴之疾,后能疗骶尾之病,可调节阴阳的平衡,促进任督两脉经气的流通。

图解长强穴位位置图

【按摩长强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痔疮、脱肛、泄泻、痢疾、便秘、便血、肠炎、腹泻、脱肛等;

2、缓解治疗腰疼、脊强反折、腰脊、尾骶部疼痛等;

3、缓解治疗癫狂、癃淋、阴部湿痒等;

4、按摩长强穴,可以增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通畅,还能够治疗便秘,而且能迅速止腹泻;

5、长时间坚持按压长强穴,具有通任督、调肠腑的功效,对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等疾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6、长时间按压长强穴,还对阴囊湿疹、引产、阳痿、精神分裂、癫痫、腰神经痛等病患,具有不错的调理与改善作用。

长强穴位位置图

【温馨提示】

按摩长强穴的手法: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长强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人体穴位配伍:配二白穴、阴陵泉上巨虚穴、三阴交穴治痔疮(湿热下注型);配精官穴、二白穴、百会穴(灸)治脱肛、痔疮;配承山穴,有清热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治疗痔疾、便秘;配小肠俞穴,有行气通腑、分清泌浊的功效,可以治疗大小便困难、淋症;配身柱穴,有行气通督的功效,能治疗脊背疼痛;配百会穴,有通调督脉、益气升阳的功效,能治脱肛、头昏。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长强穴定位、治痔疮、按摩方法视频:

http://www./rentixuewei/jingluoxuewei/2012-04-24/800_3.html

 

2.腰俞穴 Yāo shū

腰俞穴(髓空穴,背解穴,腰户穴,腰柱穴,髓俞穴)解析:

(1)腰俞。腰,腰部也。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其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能传于腰阳关穴,下不得入于长强穴,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腰户名意与腰俞同。

(2)髓空穴。髓,肾之精也,气也。空,空虚也。髓空名意指督脉的上行强劲之气至此后即变空虚。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强劲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而成天之下部的湿冷水气,天之上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髓空。髓俞名意与髓空同。

(3)背解穴。背,背部也。解,散也。背解名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至此为散解之状。理同髓空名解。

(4)腰柱穴。腰,腰部也。柱,支柱也。腰柱名意指本穴外输腰部的气血为腰部阳气的栋梁支柱。本穴外输腰部的气血为温性的水湿之气,此气对于寒湿之地的腰部来说则为阳热之气,它为充实腰部阳气的栋梁支柱,故名腰柱。

腰俞穴意义:督脉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外传腰之各部,小部分上行腰阳关穴。

功能作用:补益肾气。

主治病症:指压腰俞穴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膀胱俞穴(灸)、长强穴、气冲穴上髎穴下髎穴居髎穴治腰脊冷痛;配太冲穴治脊强反折、抽搐。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腰俞穴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臀沟分开处即是。

 

穴位密码网注释: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腰俞穴向上穴斜刺0.5-1寸。

【艾灸方法】腰俞穴,艾条灸5-15分钟,腰俞穴,艾炷灸3-7壮。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腰俞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

【相关补充】指压腰俞穴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此外腰俞穴也是治疗腰部、腿部以及内脏疾病的重要穴位。

腰俞穴位图

治疗痔瘘、痔核、裂痔

害怕上厕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会出血,会疼痛,会痒--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长痔的痛苦。

痔可分为痔核、裂痔、痔瘘等等,痛苦程度几乎相同,都是无法忍受。女性长痔者都耻于上医院求医,因此很多女性都任其恶化。但是痔--它并非一般无关紧要之病,它可能和生命有关。

痔是难病中的难病,痔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不干净、便秘、慢性下痢、酒精吸取过量所引起。它受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因此首先我们要重新考虑生活习惯,才能根本治疗。洗澡时应将身体洗净,不暴饮暴食等等都是预防长痔的方法。但是如果你长痔,不妨试试穴道指压健康疗法。

腰俞穴的位置

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痔时,首先指压“陶道”。“陶道”位于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之间的凹处。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其次是指压“腰俞”。“腰俞”位于臀沟分开处。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到感到疼痛程度6秒钟,如此重复10次(若请人代劳时,代劳者呼吸法与被压者相同),此时将肛门用力夹紧效果会更佳。

还可以用单脚拇趾使劲跳绳,这样也有同样的效果。


3.腰阳关 Yāo yáng guān

督脉

腰阳关穴(阳关穴,脊阳关穴)解析:

腰阳关。腰,穴在腰部也。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续上行,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般,故名腰阳关。阳关穴、脊阳关穴名意与腰阳关同。

腰阳关意义: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滞重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冷降缩合后输向腰之下部。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主治病症: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腰部怕冷症非常显效。

〖人体穴位配伍〗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取穴方法: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腰阳关穴:督脉(图文)

如何找准穴位–腰阳关穴

这一篇来说说腰阳关穴。腰,指穴在腰部。阳,指下焦之阳气。关,机关、关藏。穴在腰部之要冲,为下焦关藏元气之窟宅与腰部运动之机关。

腰阳关穴归属于督脉,为督脉阳气通过之关。按摩此穴且有疏通阳气、强腰膝、益下元等作用。主治腰骶痛、下肤痿痹、遗精、阳痿等症。 

一按就灵:按摩腰阳关穴时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置于腰阳关穴上,揉按1-3分钟。经常按摩,对遗精、阳痿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小贴士:腰阳关穴在第4腰椎,正好处于易受寒的中间地带,又是阳气通行的关隘,经络不通,就会感到后背发凉,这时,只要打通腰阳关穴,所有的问越就迎刃而解了。

腰阳关穴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刺方法】腰阳关穴,直刺0.5-1寸。

【艾灸方法】腰阳关穴,艾条灸5-15分钟,腰阳关穴,艾炷灸3-7壮。

腰阳关穴的位置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腰阳关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发现腰痛的时候,可以躺下来,趴着,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在腰阳关穴的位置热敷,保持这个部位的热度,每次敷20分钟到半小时即可。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物品的话,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用大拇指在腰阳关穴的位置打转按摩,每次按揉100下,可以很好的改善疼痛的症状。

【相关补充】腰扭伤:火针刺腰阳关、承山;心肌梗塞:刺激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腰阳关穴,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4.命门穴Mìng mén

命门穴(属累穴,精宫穴)解析:

(1)命门。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

(2)属累穴。属,类别之意。累,堆迭也。属累名意指本穴气血由督脉之气堆迭而成,亦即为地部经水。理同命门名解。

(3)精宫穴。精,髓也,指穴内气血来自脊骨。宫,宫殿也。精宫名意指穴内物质来源于脊骨。理同命门名解。

命门穴意义: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液由此督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液。

运行规律:气化后循督脉上传悬枢穴

功能作用:接续督脉气血。

主治病症: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人体穴位配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穴筋缩穴腰阳关穴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穴治中风脱症;配关元穴肾俞穴神阙穴(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如何找准穴位–命门穴

这一篇来说说命门穴。命,指生命,重要之意。门,出入之门户。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穴。

命门穴归属于督脉,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也是益肾壮阳的要穴,对肾虚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经常搓擦命门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延缓衰老。 

一按就灵:按摩命门穴时用双手中指指腹互相叠加,用力揉按,有强烈的压痛感。每次揉按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此穴,能治疗阳痿、遗精、四肢冷等疾患。无病则可补益肾气、增强腰膝力量。

小贴士:命门,按字面上理解,即生命之门。但它在中医里却有着特定的含义,一般是指生命之火起源的地方,也就是肾阳之气聚集之处,因而平常人们所说的命门进补,其实就是益肾壮阳。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命门穴左手食中无名三指肚搓,会有灼热感。最好先搓尾骨,把尾骨部位搓热后(此为一阳来复),再沿尾骨搓到命门,再搓命门5分钟。

 

养性功能:用拇指按住命门穴,以感觉酸胀为度,揉动数十次。按摩命门穴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恢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日常保健】

第一种按摩方法是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

第二种按摩方法是采阳消阴法。方法是背部对者着太阳,意念太阳的光、能、热,源源不断地进入命门穴,心意必须内注命门,时间约15分钟。持之以恒可达到强肾补阳气之功效。

 

5.悬枢穴Xuán shū

督脉

悬枢穴(悬柱穴)解析:

1)悬枢。悬,吊挂也。枢,枢纽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本穴物质为命门穴脊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由本穴横向外传腰脊各部,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吊挂的水湿之气,故名。

2)悬柱。悬,吊挂也。柱,支柱也。悬柱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强劲之气。本穴物质为命门穴脊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其气强劲,如同支柱一般充实着督脉及腰脊各部,故名悬柱。

悬枢穴意义: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强劲阳气。

运行规律:循天部传于督脉上下及腰脊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疾病:腹痛腹胀,完谷不化,泄泻,痢疾,腰脊强痛。

〖人体穴位配伍〗委中穴肾俞穴治腰脊强痛;足三里穴、太白穴治完谷不化、泄泻。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悬枢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悬枢穴:督脉(图文)
 

6.脊中穴Jìzhōng

脊中穴(神宗穴,脊俞穴)解析:

(1)脊中。脊,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也。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为人体重力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故名脊中。脊俞名意与脊中同,俞同输。

(2)神宗。神,与鬼相对,指天部阳气也。宗,祖宗也,气之源头也,水也。神宗名意指穴内的天部阳气为来自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所化。理同脊中名解。

脊中穴意义:脊骨中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在此急速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中枢穴和悬枢穴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病症: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风湿痛。

〖人体穴位配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腹泻痢疾;配鸠尾穴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痫;配肾俞穴太溪穴治腰膝痛;配至阳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脊中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按摩手法】可按、点、揉

刺灸法:斜刺0.5~1寸。

脊中穴位图

治疗腹痛临床观察

以针灸接脊、脊中穴治疗腹痛患者57例(男17例,女40例),其中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48例。治法:取接脊、脊中穴,“以痛为俞”,指压二穴,取疼痛明显之穴针灸,或用双手拇指指尖按压。亦可辨证配穴,随证加减。疗效:针灸1次腹痛消除者32例,占56.14%;显效17例,占29.83%;好转5例,占8.77%。总有效率94.74%。文中还总结了针感、运针法,探讨了病因病机。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常因运动性腹痛、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痛经、胃肠痉挛、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发生腹痛,患者比较痛苦,对训练比赛影响较大。在未确诊之前,一般禁止使用止痛药,以防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治疗,然而腹痛又影响训练比赛,因而探索不用止痛药,又不影响原疾病诊断的治疗方法就非常重要。在临床实践中,作者发现,针灸接脊(经外奇穴)、脊中穴治疗腹痛具有止痛迅速、疗效确切之长。

临床资料

共统计5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0例;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48例,其他工作者9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3岁;排球项目31人、游泳7人、田径10人;1小时之内诊治者39例、2小时之内诊治者18例;病种有:运动性腹痛20例、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6例、痛经18例、胃肠痉挛6例、急性胃炎2例、细菌性痢疾2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2例、慢性阑尾炎1例。

适应症: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运动性腹痛、痛经、胃肠痉挛、急慢性胃炎、细菌性痢疾、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腹部疼痛病症。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腹部垫一枕头,使胸腰椎联接处向上微凸,便于治疗。

取接脊(T12~L1棘突之间凹陷处,经外奇穴)、脊中穴(T11~T12棘突之间凹陷处),“以痛为俞”,指压二穴选取疼痛明显之穴针灸,或用双手拇指指尖按压。穴位局部及双手手指用0.5%碘伏、75%酒精常规消毒后,取0.5寸针直刺0.3~0.5寸,平补平泻,捻转提插“得气”后继续行针,使针感增强,针感明显者效果较好。多数病例行针过程中(3分钟内)疼痛消除或明显减轻,如若症状改善不明显,可留针10~15分钟,然后再行针(3分钟)。行针时注意力要集中,提插幅度宜小,切记不可大幅度提插、乱捣乱刺。如果没有针灸条件和经验,可用双手拇指指尖重掐二穴,同样可取得良好效果。

一般情况下,取一穴在治疗过程中腹痛即可消除或明显减轻;效果不满意者,可针另外一穴,并可辨证选用辅穴:如痛经配以关元、三阴交;胃肠炎、菌痢配以合谷、天枢;寒邪内积腹痛配以足三里、神阙等,随证加减。

疗效标准

痊愈:针灸1次腹痛消失,继续训练或工作,随访无复发;显效:针灸1次腹痛明显减轻,能坚持训练;好转:腹痛稍有改善,但难以正常训练工作,用配穴治疗后腹痛消除或减轻;无效:腹痛无明显减轻,用配穴后腹痛消除或减轻。

疗效观察

病名例数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无效例数

运动性腹痛20 15 4 0 1;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6 3 3 0 0;痛经18 8 6 3 1;胃肠痉挛6 5 1 0 0;急性胃炎2 0 1 1 0;细菌性痢疾2 0 0 1 1;胃与十二指肠溃疡2 1 1 0 0;慢性阑尾炎1 0 1 0 0

从上表可以看出:针灸1次腹痛消除者32例,占56.14%;显效者17例,占29.83%;好转者5例,占8.77%;无效者3例,占5.26%;总有效率:94.74%。57例均选用了接脊穴,只有23例(占总例数的40.4%)配用了脊中穴。

腹痛之病因病机

“俯以通为用”,俯气不通,运化受阻,湿热蕴积,传导失职,升降失调,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寒邪内积,寒凝气滞;或情志不遂,肝气不疏,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或肢体过劳,脾失健运,脏腑失养,拘急而痛;或气血逆乱。病因病机虽不同,然不外乎阴阳失调,治之遵循<内经>中“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阳引阴”的法则。腹为阴,背为阳;任脉为“阴脉之海”,行走于腹中,与督脉前后、阴阳相对应,并且首尾相接,故取“阳脉之海”--督脉之穴,以通调周身阳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脊中穴有温阳健脾,宁神镇痉之功;《针灸大成》:脊中穴“主风痫癫邪,黄疸,腹满不能食,五痔便血,温病,积聚,下利,小儿脱肛”;《针灸甲乙经》:“腹满不能食,刺脊中”。接脊穴出自<太平圣惠方>:'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腹痛不可忍者,灸第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接脊穴虽属经外奇穴,但也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针二穴,可以振奋阳气,平衡阴阳,温煦经络,健脾理气和血。气机畅,气血调,俯气通,则“通则不痛”。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躯体感受的疼痛刺激从后根进入脊髓背角,更换神经元后上行,入内侧丘系到丘脑。针刺产生的冲动沿外周神经传导入脊髓背角,上行到延脑同侧楔束核”[1],针刺与疼痛刺激传入通路上都通过脊髓背角,在此,两种信号发生相互作用;而且“躯体感受的疼痛刺激是由较细的神经纤维传导的,针刺的疼痛刺激是由较粗的Ⅱ、Ⅲ类纤维传导的,粗纤维活动可抑制细纤维活动”[2],从而阻止了痛觉的传递;与此同时,“针刺冲动传入脑内,激发了镇痛系统,增加了脑内脑啡呔的释放,达到镇痛作用”[3]。另外,取脊中、接脊二穴效果优于其它穴位,与神经节段性分布有关。腹腔大部分脏器的痛觉由T9—L1节段神经支配。而脊中、接脊穴位分别位于T11~T12、T12~L1棘突之间,而且二穴位分别分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第十二肋间神经后支内侧支”[4],神经生理学基础研究也表明:当针刺的神经和支配痛区的神属于同一节段或相邻时,其抑制效果就要强得多。

小结:针刺或指压接脊、脊中二穴治疗腹痛,大多数病例在5分钟内腹痛消除或减轻,具有止痛迅速、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副作用而又不影响进一步诊治等优点,非常适宜于运动员,尤其是在重要比赛中使用更能体现出其优越性。

腹痛做为临床急症之一,针治之,实为遵“急则治其标”之法,治标止痛,因而病情缓解后,仍须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以收全功。


7.中枢Zhōng shū

督脉

中枢穴解析:

中,指穴内气血所处为天地人三部中的中部。枢,枢纽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本穴物质为脊中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水湿风气由本穴外输脊背各部,本穴如同督脉气血外输脊背的枢纽一般,故名。

中枢穴意义: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筋缩穴及外散腰背各部。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运化水湿。

主治疾病: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命门穴腰眼穴、阳陵泉穴、后溪穴治腰脊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取穴方法:中枢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中枢穴:督脉(图文)
 

8.筋缩穴 Jīn suò

督脉

筋缩穴解析:

筋,肝之所主的风气也。缩,收也,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本穴物质为中枢穴传来的天部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此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风气的运行速度收而减慢,故名。

筋缩穴意义: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缓行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督脉传于至阳穴

功能作用:息风定志。

主治疾病: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筋挛拘急。

〖人体穴位配伍〗角孙穴、瘛脉穴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穴治癫痫;配水道穴治脊强。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筋缩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筋缩穴:督脉(图文)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筋缩穴,斜刺0.5-1寸。

【艾灸方法】筋缩穴,艾条灸5-15分钟,筋缩穴,艾炷灸3-5壮。

筋缩穴位位置图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筋缩穴和至阳穴】是缓解胃痉挛的重要穴位,治疗各种抽筋的病,针对胃痉挛急性的胃痛,按上两三分钟就好了。

详见:治疗急性胃痉挛胃痛的穴位保健(专家视频讲解)

筋缩穴的准确位置图

9.至阳穴Zhìyáng

督脉

至阳穴(金阳穴)解析

(1)至阳。至,极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

(2)金阳。金,肺金之气也。阳,阳气也。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理同至阳名解。

至阳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灵台穴及外散于脊背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病症: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人体穴位配伍〗曲池穴阳陵泉穴、脾俞穴治黄疸;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至阳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至阳穴:督脉(图文)
 

现代报道摘录

肝炎急性期(热重湿轻型):至阳、涌泉,毫针泻法,留针15分钟。

肝炎慢性期:至阳、足三里,穴位注射肌苷酸钠200mg,隔日1次,5周为1疗程。

至阳穴的位置及功效说明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至阳穴治疗心绞痛的方法:

可取一个一角硬币,或其它边缘光滑的硬板,用右手食、拇指夹持,以硬币或硬板的横缘抵住至阳穴,给予重压,局部可有酸胀感。一般在按压至阳穴1分钟之内心绞痛即可缓解,按压4分钟以上,可维持作用时间达20分钟。

按压至阳穴不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立即奏效,而且还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一般每日按压3~4次,或在从事较重体力劳动前、情绪不佳时按压至阳穴,可以防止心绞痛发作。对于抗心绞痛药耐药的病人,按压至阳穴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抗心绞痛药物的效果。

视频:资深专家双手把脉及按至阳穴检测心脑疾病准确率90%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至阳穴位位置图

应用实例: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皮疹以水疱、疼痛为主要特点,属于西医学的病毒类。

皮肤病范畴,青年人发病,因其体质强壮,疼痛尚可以忍受,对于老年人来讲,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于局部,不通则痛,疼痛可呈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常持续存在,剧烈难忍,甚至彻夜难眠,一般的止痛药没有效果,因此,止痛成为治疗的首要。

至阳穴为督脉经阳气隆盛之处,该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胸膈、安和五脏、补泻兼施之功,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证明,至阳穴埋元利针法可以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祛邪扶正、缓解疼痛的作用,该方法起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其确切疗效。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

现代医学认为,当诱因使潜伏于神经元中的病毒被激活时,受侵的神经节发放异常电冲动,产生神经痛,至阳穴埋元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研究表明,至阳穴埋针使脊髓节段有关神经及内脏产生一种独特的剌激感后,加强了中枢神经内痛觉调节系统与痛觉冲动相互作用,对痛觉信号加以抑制,从而产生了更好的镇痛效应,同时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及消炎作用,从而使疾病得以康复。

以杨素清教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进行了“至阳穴埋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该课题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于2004年12月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5月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制作成教学光盘,在全国作为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10.灵台穴 Líng tái

督脉

灵台穴(灵阳穴,肺底穴)解析:

1)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台,停住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故名。灵阳名意与灵台同。

2)肺底。肺,肺脏也。底,底部也。肺底名意指本穴的天部阳热之气相对于肺脏来说是处于底部。本穴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气,与肺金之气同性,此气相对于肩胛上部的肺气而言是处于底部,故名肺底。

灵台意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神道穴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人体穴位配伍〗陶道穴内关穴治间日疟;配合谷穴(泻法)、委中穴(放血)治疔疮;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胁痛;配身柱穴至阳穴治背痛;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治黄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灵台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灵台穴穴位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11.神道穴 Shén dào

督脉

神道穴(神通穴,冲道穴,脏俞穴)解析:

(1)神道。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神通、冲道名意与神道同,通为通道,冲为冲行。

(2)脏俞穴。脏,内部脏腑也。俞,输也。脏俞名意指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传体表督脉,故名脏俞。

神道穴意义: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督脉上传身柱穴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疾病:心痛,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晕眩、颈部酸楚、肩部酸楚、心悸、呼吸困难、情绪不安、红脸症等。

〖人体穴位配伍〗配关元穴治身热头痛;配神门穴治健忘惊悸;配百会穴三阴交穴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配心俞穴厥阴俞穴、内关穴通里穴曲泽穴治胸痹。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五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神道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第六胸椎中央处。

 

神道穴归属于督脉,位于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肺相邻,可补益心气,宁神止痛,治疗心痛、失眠、咳喘等病症,还可以调节心肺功能。 

一按就灵:神道穴可缓解心脏供血不足,治疗心绞痛、心脏不适。按摩时用双手中指指腹互相叠加,用力揉按穴位,有强烈的压痛感。每次揉按3-5分钟。

小贴士:第5胸椎前方、胸廓之内,正是心的位置。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功,都与心有关,因而中医治疗诸如失眠、惊悸类病症,大多从养心、宁心入手。故神道穴,就是心与精神之穴。能调节神志、促进睡眠。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神道穴的方法:以拇指适当力度垂直点按。

按摩神道穴的手法:击、点、按、拍。

神道穴的位置图

【针灸疗法】向上斜刺神道穴0.5-1寸。

【艾灸疗法】艾炷灸神道穴3-5壮;或艾条灸神道穴5-10分钟。

神道穴的位置图

12.身柱穴Shēn zhù

督脉

身柱穴解析:

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

身柱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盛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下相传。

功能作用:补气壮阳。

主治病症: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小儿夜啼哭、抽风、幼儿体质虚弱、感冒、哮喘、夜尿症、肩膀僵硬等。

〖人体穴位配伍〗水沟穴内关穴丰隆穴心俞穴治癫狂痫;配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治肺热、咳嗽;配灵台穴合谷穴委中穴(泻法)治疔毒。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身柱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身柱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

身柱穴:督脉(图文)

如何找准穴位–身柱穴

这一篇来说说身柱穴。身,指全身。柱,梁柱。指身柱穴为全身支柱之意。穴位上接巅顶,下通背腰,平齐两肩,居冲要之地,而又梁柱之用也。

身柱穴归属于督脉,是位于背部督脉上的穴位,对气喘、感冒、咳嗽、肺结核以及因咳嗽导致的肩背疼痛等疾患,具有特殊的疗效。 

一按就灵:当因脑力不足而眩晕、喘息或咳嗽时,可以用中指指尖揉按身柱穴,有刺痛的感觉,每次揉按3-5分钟。不仅能迅速缓解不适,还可提高身体免疫力。

小贴士:颈、胸、腰、四肢等部位的不适与病痛,可反馈到相应的神经节。在背部神经节部位(督脉)上指压,可以治疗颈、胸、腰、四肢的疾病。

图解身柱穴位的位置

导读:按摩身柱穴的作用与好处补气壮阳、益智健脑、治疗感冒咳嗽、气喘、肩膀僵硬、支气管炎、肺炎等。

身柱穴,单穴,督脉的后背正中间,身柱穴的位置在我们人体的背部,从大椎穴开始,第三胸椎棘突下。该穴正是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按照脊椎的联系,它有脊神经根,内和脏腑联,外和体表联系,是一个桥梁,刺激身柱穴的位置,可以通过外面的刺激,调节内在的脏腑。

身柱穴位位置图

【按摩身柱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身热头痛、腰脊强痛、抽风、幼儿体质虚弱、肩膀僵硬等

2、缓解治疗咳嗽、气喘、感冒、哮喘、发热、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等

3、缓解治疗腹泻、婴儿消化不良、吐乳、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晚睡眠不安、发育不良等

4、缓解治疗补气壮阳、益智健脑、面黄肌瘦等

【温馨提示】

按摩身柱穴的手法:击、点、按、拍。

按摩保健:用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每日2次,每次2分钟。

身柱穴的自主取穴按摩法:

正坐或者俯卧,将左手伸到肩后,用中指。的指尖揉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觉,两边穴位先左后右,每回各揉按1至3分钟;小儿或手臂僵硬酸痛的人,可以请他人搓热两手,用单手的掌根之处揉按穴位,效果更佳。

人体穴位配伍:配水沟穴内关穴丰隆穴心俞穴,治疗癫狂痫;配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治疗肺热、咳嗽;配灵台穴、合谷穴、委中穴,治疗疮毒;配本神穴,有行气疏风的功效,能治头疼、目眩。


13.陶道穴Táo dào(足太阳会)

督脉

陶道穴解析:

(1)陶道。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该穴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故名。

(2)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亦有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之气,故为督脉膀胱经之会。

陶道穴意义: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大椎穴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

主治病症: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指压此穴位,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

〖人体穴位配伍〗丰隆穴水沟穴神门穴心俞穴治癫痫;配大椎穴间使穴后溪穴治疟疾;配合谷穴曲池穴风池穴治外感病;配肾俞穴腰阳关穴、委中穴治胸背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陶道穴位于颈部下端,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和第二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陶道穴:督脉(图文)

陶道穴归属于督脉,有清热消肿、安神定志、柔肌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恶寒发热、目眩、经闭、荨麻疹、精神疾病等。 

一按就灵:陶道穴是一个能让人快乐、高兴的穴位。常用中指指腹揉按陶道穴。可使心情安静踏实、精神愉悦。

小贴士:陶道穴是调节人体整体气血循环的。它治疗的病症不是局部而是整体的病症,所以,陶道穴的作用非常大。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刺激它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

按揉陶道穴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所以,患有慢支的人,或者经常咳嗽、自觉肺功能不太好的人,不妨时时刺激一下陶道穴。

【按摩手法】首先可以低下头,一手将头按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顶住穴位,其余四指抓住脖颈得力,用大拇指按揉。按摩的时候多用点劲,每次按摩大概100下左右,慢慢地,肺功能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14.大椎穴Dàzhuī(足三阳会)

督脉

大椎穴百劳穴,上杼穴)解析: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大椎穴意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功能作用:益气壮阳。

主治病症: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人体穴位配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配曲池穴预防流脑;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大椎穴的准确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

大椎穴:督脉(图文)

取穴方法: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大椎穴:督脉(图文)

如何找准穴位–大椎穴

这一篇来说说大椎穴。大,巨大。椎,脊椎。第7颈椎为椎体中之最大者,穴在其下,故名。可治热病、咳嗽、肩背痛、五劳虚损、中暑、风疹等症。

大椎穴归属于督脉,能主宰全身阳气,是调节全身功能的要穴,有祛风除湿、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尤其对虚寒和痰浊所致的感冒效果较好。 

一按就灵:每天用中指指腹按摩大椎穴1-3分钟,共有增强身体抵杭力的作用,可预防感冒、头痛等疾病。

小贴士:大椎穴,古人又称其为百劳穴,顾名思义,该穴具有治疗身体劳累、虚损的功效,而现代研究也已证明了这一点。若要驱除身体疲劳与虚弱,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干万不要忽略了大椎穴。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高清图解:

大椎穴

导读:按摩大椎穴的作用与好处:可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大椎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大椎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大椎穴位位置图】 

 

【图解大椎穴位的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大椎穴取穴方法

大椎穴的取穴方法:首先低头[当低头的时候两个椎骨才能分开,突出的脊凸才能摸得到,颈部最高的点(第七颈椎)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就是两个椎骨之间,上面的是颈椎,下面的是胸椎。

【按摩大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

2、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

3、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

【温馨提示】

按大椎穴为督脉经穴,作用:主治头项强痛,咳嗽。气喘之症。由于寒气大多是从大椎处侵入的,因此经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够防止风寒感冒的发生。

大椎穴视频讲解

大椎穴的作用

导读:感冒是很多朋友经常遇到的问题,但一遇到感冒就要打针、吃药,可结果又是治标不治本。中医对治疗感冒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不用打针、吃药就能将感冒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今天讲到的这个穴位就能起到这种神奇的效果,这个神奇的穴位就是大椎穴。

鼓舞士气抵御外邪的杼罕--大椎穴

人的颈后有一块很大的骨头,一低头它就会抬起来,这个最高的骨头叫做大椎,它(大椎)的下面就是大椎穴。

大椎在后背正中线的督脉上,督脉管理人体所有阳气,汇聚人体所有阳经的穴位,人体的阳经和督脉相交汇在大椎穴上,古代把大椎称为:柱骨之汇,汇人体所有的阳经到这个部位上。如果阳气不足,人就会怕冷,容易感冒,刺激大椎穴就可以帮助人体振奋阳气,抵御外邪。

当遇到风寒型感冒,有头痛、颈项部的拘挛疼痛,身体也不出汗,全身酸痛,这样的症状,当感冒一初起,在家洗热淋浴,热水冲刷大椎的部位,大约5分钟,冲到前额、四肢开始有温热的感觉,有轻微的出汗,再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感冒就好了。还可以把毛巾用热水浸泡后,放在大椎穴上。

大椎穴的按摩手法(参看视频中详细讲解)

 http://www./rentixuewei/jingluoxuewei/2012-04-24/813_4.html 

15.哑门穴 Yǎ mén(阳维会)

督脉

哑门穴(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解析:

(1)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病音)门名意与哑门同,(病音)为失语之意。

(2)舌厌。舌,至柔之物也,其所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使然也。厌,厌恶也。舌厌名意指督脉的阳气在此散热冷缩为舌所厌恶。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人体的阳气不足则至柔之地的舌部阳气先衰,舌部阳气衰败则舌不能运动自如,故名舌厌。舌肿名意与舌厌近同,肿指阳气太过阴不足则舌为之肿。

(3)横舌。横,横向也。舌,口中之舌也。横舌名意指穴内阳气充盛则舌能活动自如。舌黄名意与横舌同,黄通横。

哑门穴意义: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缩合后横向传来于风俯穴。

功能作用:收引阳气。

主治病症: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人体穴位配伍〗泻哑门穴、听会穴外关穴(或中渚穴)、丘墟穴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穴、廉泉穴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穴人中穴、丰隆穴后溪穴治癫狂、癫痫。配风池穴风府穴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穴百会穴风池穴太溪穴昆仑穴肾俞穴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穴、肾俞穴太溪穴治疗贫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取穴方法:哑门穴位于后颈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一颈椎棘突下(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第1颈椎下)。

哑门穴:督脉(图文)

取穴方法:哑门穴位于后颈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一颈椎棘突下(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第1颈椎下)。

哑门穴:督脉(图文)

临床应用

哑门穴是治疗舌强不语,暴音,癫痫,癔症,头痛项强首选穴。以正坐位微低头,针尖向下颌方向刺0.5-1寸,不可反复提插,捻转,严控深度,勿伤延髓,如有触电感觉立即退针为主要注意事项。哑门穴处在颈部重要生理位置,周围是项韧带,项肌,斜方肌,颈半棘肌,头下斜肌,头后大小直肌,颈神经和枕神经通过处,是颈部活动枢纽。生活工作中局部软组织易受损伤。软组织的损伤,炎症,渗出,粘连等病理改变,压迫神经血管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

针刺方法:伏坐位或伏卧位,强低头下颌力达胸部,针尖向下颌或天突穴方向刺1.5-2寸,可达枢椎棘突,不求有触电感觉,毫针或粗针亦可以风府或脑户穴进针透刺,刺到所需深度较传统刺法安全,可行提插或缓慢捻转,捻转缓慢持续二分钟留针或不留针,因强低头进针持续牵拉紧受累肌组织达最长度,并留针二分钟以上,就能使病理性痛疼减轻或消失。对项强疗效佳。在针刺哑门穴同时加透刺天柱穴有增加疗效作用。注意患者耐受力防止晕针,笔者有自制针刀,对病程长,重症患者,有因势利导作用,疗效更显著,远期效果稳定。

哑门穴位位置图


穴位配伍:配廉泉,天突,关冲治舌强不语,暴音;配风府,脑户,玉枕,风池治血管神经性头痛;配风池,颈上段夹脊穴治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昏等症及老年痴呆症,脑梗塞等症,配颈下段夹脊穴肩井,肩中等治颈肩综合症。曾一次治愈脑血栓语言不利患者(仅一例)。

理解体会:经络理论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论述。哑门穴主治病症与现代医学神经节段分布相吻合。所处生理位置重要,而中年后由于局部组织退变或劳损,致经脉瘀滞,气血不通,产生症状和体征,治则以疏通经络,松解软组织粘连或肌筋胀力,解除神经血管受压恢复组织正常生理功能。针刺后松解调整局部生理结构平衡,减少对血管压迫,改善脑供血头昏得愈。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可能与促进脑供血有关。笔者临床工作中遵循:辩症诊病,因病选针,据针施术,按术取效。诊治原则。疾病早期轻症多功能障碍,调整阴阳平衡多用毫针或粗针辩症刺之,晚期多局部组织结构改变,如头枕痛局部水肿,项强多肌肉,筋膜粘连针刀刺之,屡见显效。哑门穴主治重症患者应先处治局部组织病理改变,再行辩症治之,方见显效,否则,笔者观察到见效缓慢,和远期效不稳定,脑血栓和脑溢血后遗症的治疗此穴尤为重要。针刀的内松解术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术所代替,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好。

哑门穴位图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灸疗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哑门穴0.5~1寸。

特别注意:哑门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哑门穴的位置图

16.风府穴Fēng fǔ风府穴(阳维会)

归经:督脉

取穴方法: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a href=http://www./rentixuewei/jingluoxuewei/2012-04-24/815.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风府穴</a>

风府穴(别名:舌本穴,鬼穴)解析:

(1)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以此得名风府。

(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部气血同性,故名舌本。

(3)鬼穴。鬼,与神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湿冷水气也。穴,空窍也。鬼穴名意指穴内为湿冷水气的聚散之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脑户穴

功能作用:散热吸湿。

风府穴意义: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

主治病症:按摩此穴位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位之一,如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

〖人体穴位配伍〗配腰俞穴治足不仁;配昆仑穴治癫狂、多言;配二间穴迎香穴治鼽衄;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治舌强难言。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位置〗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取穴方法: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风府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

风府穴:督脉(图文)

  
风府穴:督脉(图文)

如何找准穴位–风府穴

这一篇来说说风府穴。古语说:风,风气、风邪。府,腐宅、场所。风府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风府穴为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亦风邪最易储积与治风所宜取之处。

风池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风府善治风症。外感风邪而致伤风感冒、发烧、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及内风上头而致中风不语、头晕目眩、头痛、项强、背痛等,都宜按摩风府穴治疗。 

一按就灵:经常按摩风池穴可有效预防感冒。按摩时以双手拇指指腹由下而上揉按,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按压不少于30下。

小贴士: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在人体当中有很多地方容易受风的袭击,就将其命名为“风”,风府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春天和冬天风邪猖狂的时候。

导读:按摩风府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落枕、失眠、神经性头痛、项强、目眩、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精神分裂症、癫痫、膝盖痛等,风府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风府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风府穴位位置图】

风府穴的准确位置:位于后正中线上,入发际往上一寸(磕牙时,也就是叩齿,风府穴会蹦)。取风府穴一定要坐着,坐正,头摆正(或者平视前方,或者稍稍的低一点头)肩膀两边一定要放松。风府穴简易取法:顺着脖子后面正中向上摸,到脖子和头交接的地方有个凹陷的“坑儿”,就是了。

风府穴

【按摩风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落枕,失眠,神经性头痛,项强,目眩,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精神分裂症,癫痫,膝盖痛等。

按摩风府穴的功效:散热吸湿。

治疗膝关节疼痛一针搞定:针灸风府穴位

风府穴对治疗膝盖疼痛有特殊的疗效,风府穴可以祛风。风府穴还可以治疗风寒感冒、中风语言障碍、偏瘫失语、膝关节疼痛。

按揉风府穴的手法:可以用食指点着揉;用双手中指点按或者拇指点按,每天点按2次,每次3-5分钟。

风府穴治疗感冒的手法:用食指和拇指按摩风府穴30~40下,可以治疗感冒。

【温馨提示】

风府穴位配伍:风府穴配人中穴、风池穴、太冲穴合谷穴主要缓解治疗小儿惊风;风府穴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缓解治疗舌强难言;风府穴配百会穴太阳穴昆仑穴主要缓解治疗头痛。

针刺风府穴的方法:风府穴直刺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禁止深刺)

按摩风府穴的手法:用中指由上向下按摩风府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2分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


17.脑户穴Nǎo hù(足太阳会)

督脉

脑户穴(匝风穴,会额穴,合颅穴,仰风穴,会颅穴,迎风穴)解析:

1)脑户。脑,大脑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

2)匝风。匝,环绕之意。风,风气也。匝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理同脑户名解。

3)会额。会,交会也。额,头之前额,此指穴内物质其性如前额之阴。会额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会聚的天部湿冷之气。理同脑户名解。合颅名意与会额近同,颅指颅骨,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气特征的寒湿水气。

4)仰风。仰,向上看也,此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风,风气也。仰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理同脑户名解。迎风名意与仰风同。

5)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的水湿风气,还有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脑户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天部下行,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人体穴位配伍〗配通天穴脑空穴治头重痛;配人中穴、太冲穴丰隆穴治癫狂痫。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脑户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脑户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

脑户穴:督脉(图文)
脑户穴:督脉(图文)
  

【按摩脑户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重、头痛、失眠、面痛、癫痫、项强、枕神经痛等

按摩脑户穴的功效:降浊升清

【温馨提示】

脑户穴位配伍:脑户穴配人中穴、太冲穴丰隆穴缓解治疗癫狂痫;脑户穴配通天穴脑空穴缓解治疗头重痛。

针刺脑户穴的方法:脑户穴平刺0.5-0.8寸

艾灸脑户穴的方法:脑户穴艾条灸5-15分钟。

【自我取穴按摩法】

(1)正坐,双手伸过颈项,放置在后脑处,手掌心向头,扶住后脑勺,四指的指尖向头顶,大拇指的指腹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个穴位;

(2)大拇指的指尖互相叠加向下,用指腹或者指尖按揉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

(3)分别用双手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回大约按揉3至5分钟。


18.强间穴Qiáng jiān

督脉

强间穴(大羽穴)解析:

1)强间。强,强盛也。间,二者之中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本穴物质为脑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颅脑的外散之热,水湿之气吸热而化为天部强劲的阳气并循督脉上行,故名。

2)大羽。大羽,较大的鸟类也,其特点是能负较大的重物而飞行,此指本穴上传的阳气中亦夹带有一定的水湿。

强间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含有一定水湿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后顶穴

功能作用:升阳益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人体穴位配伍〗配后溪穴至阴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穴治头痛难忍。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强间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脑户穴上1.5寸)。

强间穴:督脉(图文)

取穴方法:强间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穴上1.5寸) 。

强间穴:督脉(图文)
  
 

19.后顶穴 Hòu ding

后顶穴(交冲穴)解析:

1)后顶。后,指本穴所处之位为头之后部。顶,挤顶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阳热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冷缩并循督脉下行,本穴如同有挤顶督脉气血上行的作用,故名。

2)交冲。交,交会也。冲,冲撞也。交冲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交会并相互冲撞。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不能全部循督脉上行,上行至本穴的气血如同在穴内相互冲撞一般,故名交冲。

后顶穴意义: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少部分则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人体穴位配伍〗百会穴合谷穴治头顶剧痛;配外丘穴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穴颔厌穴治风眩;配率谷穴太阳穴治偏头痛;配风池穴治脱发。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后顶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脑户穴上3)。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后顶穴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2分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

20.百会穴Bǎi huì(足太阳会)

归经:督脉(奇经八脉)

定位: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向后5处。

解剖位置: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快速取穴方法:两耳角直上连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点。(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a href=http://www./rentixuewei/jingluoxuewei/2012-04-24/82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百会穴</a>取穴方法

百会穴解析:(别名: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1)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名意与百会同,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

(2)顶中央穴。此指本穴位于头顶中央,无它意。

(3)天满穴。天,天部。满,满盛也。天满名意指穴内阳气为满盛之状。理同百会名解。

(4)天蒲穴。天,天部也。蒲,古指草盖的园屋,此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卫外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5)巅上穴。巅,顶也。上,上部也。巅上名意指本穴位处头顶,且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6)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之阳气汇聚而成,但以膀胱经及督脉传入的阳气为多,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正所谓:醒神通络提中气,百病须向百会寻。

百会穴意义: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充盛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传前顶穴

功能作用:升阳举陷,益气固脱。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人体穴位配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穴大肠俞穴治小儿脱肛;配人中穴、合谷穴间使穴气海穴关元穴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穴天枢穴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穴风池穴足临泣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穴天柱穴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水沟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配水沟穴京骨穴治癫痫大发作;配肾俞穴(回旋灸)主治炎症。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取穴方法: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百会穴:督脉(图文)

取穴方法: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百会穴:督脉(图文)

图解如何找准穴位–百会穴

前一篇博文谈到了手指同身寸定位法,这一篇正式开始说如何找准穴位,先来说说百会穴。古语说:百,百脉、百骸。会,朝会。居一身之最高,百脉百骸皆仰望朝会,如天之北辰北极也。人体各经上传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

百会穴归属于督脉,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它位居头顶部,不仅对于调节机体的阳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还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常用于头昏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的的治疗。 

 

小贴士:“头为诸阳之会”百会穴又位于人体巅顶之上,是体内多条阳经和阳气会聚之处,所以平时按压百会穴,能提升体内的阳气,维持阴阳的平衡,有助于人的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急救时,按压百会穴,则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救人于危难。

百会穴按摩穴位视频讲解 

【导读】百会穴道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正中间的位置,人体许多经脉都要经过此处,百脉相交,所以取名百会穴。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下面一起来看看百会穴按摩穴位视频吧!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

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http://www./rentixuewei/jingluoxuewei/2012-04-24/820_3.html

日常保健

按摩

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高血压的朋友用此方法,每天坚持,可以使血压稳定并降下来。对于低血压患者,刺激百会穴可以起到升提血压的作用。

叩击法

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百会为诸阳之会,轻轻叩击可以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当外感风寒出现头疼或休息不好、失眠引起头部胀痛时,可用此方法缓解。

点揉法

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于百会穴上,先由轻渐重地按3-5下,然后再向左、向右各旋转揉动30-50次。如果是体质虚弱或患有内脏下垂、脱肛等症的朋友,开始按揉时动作要轻一些,以后逐渐加重,按摩的次数也可随之增多。

温灸

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温热、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防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


21.前顶穴Qián ding

前顶穴解析:

前,前部也。顶,挤顶也。该穴名意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于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时是散热冷缩的变化,而囟会穴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时则是吸热蒸升的变化,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的气血,故名。

前顶穴意义: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不能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传导水湿。

主治疾病: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人体穴位配伍〗配前顶、后顶、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穴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痛、颜面浮肿、鼻渊、癫痫、小儿惊痫。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处。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3.5寸处取穴。

 
  
 

22.囟会穴Xìng huì

督脉

囟会穴(囟中穴,鬼门穴,天窗穴,顶门穴,囟门穴)解析:

1)囟会。囟,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也,此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特征。会,交会也。囟会名意指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湿,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同肾气有收引特征,故名囟会。囟中、鬼门、囟门名意与囟会同,中指穴内,鬼指穴内气血寒湿收引。

2)天窗穴。天,天部也。窗,窗户也,气之通道也,虚也。天窗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之下的水湿之气,天之上部气血空虚。本穴物质为来自上星穴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则聚集在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如同空虚之状,故名天窗穴。

3)顶门穴。顶,挤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顶门名意指督脉吸热的上行气血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无外界热助,弱小水气至此后不能上行,如同被顶撞一般,故名顶门。

囟会穴意义: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传导水湿。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人体穴位配伍〗玉枕穴治头风;配百会穴治多睡;配头维穴太阳穴合谷穴治头痛目眩;配上星穴、合谷穴列缺穴迎香穴治鼻渊、鼻出血;配前顶穴天柱穴本神穴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血海穴支沟穴治血虚头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囟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百会穴前3寸)。

囟会穴:督脉(图文)

取穴方法:
囟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前3寸) 。
囟会穴:督脉(图文)

23.上星穴 Shàng xīng

上星穴(鬼堂穴,明堂穴,神堂穴)解析:

1)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

2)鬼堂。鬼,与天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阴性水湿。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阴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冷缩而化为阴性水湿,故名鬼堂。明堂、神堂穴名意与鬼堂近同,明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明处,神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

上星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蒸升。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合谷穴太冲穴治头目痛;配丘墟穴陷谷穴治疟疾;配大椎穴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穴治癫狂;配印堂穴、素髎穴百会穴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沟穴治酒渣鼻。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艾灸方法】上星穴,艾条灸5-10分钟。

图解上星穴位的位置图

【知识补充】流鼻血,古称鼻衄,中医认为,鼻衄nǜ的机理主要是血热气逆,由于肺、胃、肝等脏腑火热偏盛,迫血妄行。现代研究也表明,按上星穴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是治疗鼻病的要穴。

【按摩方法】患者取坐姿,分开正中头发,以右手拇指按压住上星穴,右手四指自然弯曲或分开,左手扶住头部,顺时针方向按揉,频率为每分钟按120~160次,一般按揉2~6分钟即可见效。若出鼻血较重者,经处理仍流血不止,应及时到医院诊治。若给婴幼儿治疗,应注意其囟门是否关闭,故取穴时应准确。


24.神庭穴 Shén tíng(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归经:督脉

神庭穴(神庭穴)解析:

1)神庭。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天庭名意与神庭同。

2)督脉足太阳是明之会。本穴物质主要为足阳明提供的湿热水气和足太阳提供的外散水湿,故为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神庭穴意义: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传上星穴

功能作用:除湿化湿。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出血,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人体穴位配伍〗行间穴治目泪出;囟会穴治中风不语;兑端穴承浆穴治癫痫呕沫;水沟穴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太冲穴太溪穴阴郄穴风池穴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

 
  
   

【日常保健】由于神庭穴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控神经系统。按揉此穴,可以降低痛风者患肢疼痛的感觉。如果自己时常头脑昏昏沉沉,或者情绪波动很大,每天按摩此穴50—100次。该穴和上星穴的功效很接近,二者所处的位置也很近,当您感觉大脑迟钝、昏昏沉沉时,不妨按摩神庭穴,以提神醒脑。


25.素髎穴 Sù liáo

归经:督脉

素髎穴(面王穴,面正穴,正面穴,面土穴)解析:

1)素髎。素,古指白色的生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则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2)面王。面,头面也。王,君也。面王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头面阳气冷降的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不断地液化为地部经水,此冷降之水如同化气的君王一般,故名面王。面正、正面、面土名意与面王近同,正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为面部气血的主流物质,土则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地部。

素髎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弱少水液。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督脉下传水沟穴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主治疾病: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人体穴位配伍〗百会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禁灸。

〖生理解剖〗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素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素髎穴
  
 

26.水沟穴Shui gōu(手、足阳明会)

水沟穴(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解析:

(1)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以此得名。

(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水沟穴意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功能作用: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

〖人体穴位配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溺水窒息加会阴穴,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劳宫穴;配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配委中穴(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解剖位置〗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取穴方法: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人中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

 

如何找准穴位–人中穴

这一篇来说说人中穴。人,指人体与生命。中,之人中穴位于在头面前正中线。可治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

人中穴归属于督脉,人事不省之际,迅速针刺人中穴,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这是因为刺激人中穴可以升高血压,而在紧要关头升高血压可以保证机体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力。 

 

一按就灵:遇到有人中暑、惊风或者一氧化碳中毒时,迅速用拇指尖掐病人的人中穴,每分钟掐压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一般病人很快会苏醒,病情较重者要立刻送往医院。

小贴士:人中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开窍醒脑,又可镇静宁神。按压人中穴,还可治疗脊柱疾病,尤其是治疗急性扭伤的效果颇佳。

穴位密码网注释: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船)、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急性腰扭伤等。配中冲、合谷主治中风不省人事;配委中主治闪挫腰痛。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人中穴的方法: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以每分钟揿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连续0.5-1秒为佳。

按摩人中穴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1、两手拇指微屈,其他四指轻握拳,用拇指背沿鼻梁两侧上下往复摩擦数十次,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侧。2、双手捂住脸部,左右手各自向相反方向弧形揉搓脸部。3、用一指尖轻按人中穴(人体鼻唇沟的中点),以顺、逆时针方向各旋转按揉50次。每日早晚各做1次,只要长期坚持,定会收到满意效果。

水沟穴的按摩说明

人中穴为急救昏厥要穴。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历代医家认为,人中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手指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用于治闻中暑、昏迷、晕厥、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为什么刺激人中会出现一定的急救作用呢?

其一,刺激人中穴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节律性刺激、连续弱刺激或边续强刺激人中易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其二,刺激人中穴对另一主要生命指征--呼吸活动也有影响,连续弱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连续强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抑制,适当的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掐人中穴示范图

虽然刺激人中对血压和呼吸这两个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响,但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有利。例如,连续刺激引起的吸气兴奋和吸气抑制导致呼吸活动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的刺激手法对呼吸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在充分发挥升高血压作用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对呼吸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可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此外,掐人中或针刺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运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实为救命之法宝。

应用总结: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行强刺激。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可使患者很快苏醒。

水沟穴位图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一般不灸。

特别注意: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人中穴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27.兑端穴Duìduān

兑端穴(兑骨穴、唇上端穴)解析:

兑端:兑,为口;端,之人中沟唇端。穴在唇上端,故名兑端。

功效:凝神醒脑,生津止渴。

主治疾病: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2014-03-05 13:46:20穴位密码网作者微信号:xulei3699文章浏览:(6325)次

导读:按摩兑端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鼻塞、鼻出血、鼻炎、齿龈痛、昏厥、癫痫等,兑端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兑端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兑端穴位位置图

兑端穴位位置图

图解兑端穴位的位置

【兑端穴的位置】位于人体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兑端穴位位置图

【穴位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兑端穴位的位置解剖分析图

穴名解说

【兑端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

【名解】兑者,口也。穴在唇正中之端,故曰兑端。

兑端穴的位置图

按摩兑端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

1、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等。

2、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作用功效】兑端穴,清熱散風,開竅醒神。主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面神经麻痹,鼻炎。

【穴位配伍】兑端穴配目窗穴、正营穴、耳门穴治唇吻强,止齿龋痛;兑端穴配本神穴治癫痫呕沫。配风府穴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穴治口臭难近;配上关穴、大迎穴、翳风穴治口噤不开。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刺方法】兑端穴,直刺0.2-0.3寸

【艾灸方法】不灸。

【按摩方法】用指尖点压兑端穴后轻轻划圈按揉,可以刺激唇部周边皮肤的运动,令双唇紧致平滑,唇纹淡化。

兑端穴的准确位置图

28.龈交穴Yín jiāo

督脉

龈交穴(齿根生、龈缝、筋中)解析:

龈交:龈,指齿龈。穴在上牙龈与上唇相交处,为任、督、足阳明之会,故名。

功效:宁神镇痉,清热消肿。

主治疾病: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穴位配伍〗风府穴治颈项急;配承浆穴治口臭难近;配上关穴大迎穴翳风穴治口噤不开。

〖生理解剖〗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龈交穴位于人体的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龈交穴:督脉(图文)

【临床应用】龈交穴,现代常用于治疗牙龈肿痛、齿痛、口舌糜烂、鼻渊、鼻息肉、癫痫等。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刺方法】龈交穴向上斜刺0.2-0.3寸(点刺出血)。注:点刺放血可辅助治疗痔疮。

【艾灸方法】不灸。

【日常保健】

(1)经常按摩龈交穴可加快身体淋巴和血液循环,消除因任脉、督脉不通而引起的身体浮肿型下身肥胖。从而帮助瘦腿。取穴时翻开上唇,龈交穴位于人体的上唇内,唇系带和上齿龈连接处。

(2)伸出舌头,向上舔舐、刺激龈交穴,每天至少刺激20次,每次30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