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心理咨询日记
2017-04-12 | 阅:  转:  |  分享 
  
他的这两年

上海市光明初中连莺

晓东,是一个及其特别的男孩子。跟踪他两年多的时间,每一次的接触后,我都留下了记录。整理了他这两年的咨询资料,对他现在的变化我欣喜不已。

起因:

今年的预备年级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学生,而且在小学时就是老师最头疼的人物——他就是晓东。

2004年4月,时任预备(5)班的张老师找我,和我聊起了她班级中的一个男生——晓东。张老师说晓东性格非常怪异,不仅不合群,个性也特别冲动。晓东与多数任课老师的关系都很僵,经常在课堂上和老师对着干。因此,张老师希望我能和他谈谈。我决定找时间约晓东聊聊。

初次见面:

2004年4月6日

今天是与晓东的第一次接触。上午我走进预备年级办公室,想找张老师。推开门就见门边站着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一瞥之下,就觉得这个男孩有些怪,忍不住盯着他的脸我再看了一眼。他的脸上带着一种肃杀之气,见我盯着他看,小男孩也转过头看了我一眼。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一种仇恨,带着一股深深的寒意,让我觉得心头一阵发冷,直起鸡皮疙瘩。

我悄悄问过办公室里的老师,他就是晓东。我决定今天不直接接触,班主任办公室人太多,另找机会比较好。

晓东第一次进心理咨询室

2004年5月17日

早上的外语课:晓东和外语老师在课堂上顶嘴,发展到对吵,教室里已经无法正常上课。接到张老师的电话后,我把晓东请进了我的心理咨询室。我想请晓东说说发生什么事情,晓东总是把头转到一边,不愿面对我。谈到今天的外语课,是怎么回事时,晓东说话了:“我看她不顺眼,老师太烦了,我就不让她上好课。”“那别的同学呢,也因为你的原因没法上课了。”我询问他。“我不管,我看不顺眼,就不让她上。”

我问晓东还有谁看不顺眼,晓东是多数看不惯,不过班主任张老师还可以,上她的课就睡觉,其他老师只要想不听就别想上好课。对答中知道晓东经常不正常上课,有时干脆一星期不来读书,喜欢在网吧打游戏。我假装自己有很重要的事情要马上解决,我请晓东去玩我的工作电脑,他面无表情地坐在电脑前。我边写边悄悄观察晓东的表情,一会儿,我见到晓东的表情放松了,很好奇。我凑到电脑前,看见是一个音乐下载网站。“你在听什么歌?”“江南”。“谁唱的?”“林俊杰。”晓东的语言简短、冷漠。此次咨询没有明显的进展。“是不是听音乐时你会很轻松?”晓东笑了笑,我马上说:“我还从没见你笑过呢。”晓东马上低下头,脸又变得冰冷了。

晓东厌恶所有的老师。

艰难的咨询

2004年11月10日

再见晓东,已是暑假后了(晓东已经升入初一了)。初一年级这一年里,与晓东见过几次面,多数是我去找他聊聊,而且是在楼道、操场、图书馆等他经常出现的地方。这天中午在图书馆里,我装作无意之中碰见他的样子,热情的向他打招呼:“你最近怎么样啊?”“不怎么样。”“开学了,你还是经常去游戏机房吗?”我笑着问他。“没事干,当然要去。”晓东冷冰冰的回答我。

我很庆幸,他虽然视线不与我相接,但这次没有马上离开,已是很给我面子了。进来与他联系总是假装成偶遇的样子。

2005年1月12日

我去初一年级找晓东。我在楼梯口见到了晓东,他很不情愿的面对我,烦躁地对我说:“我不去你的办公室,你别再来烦我了。”听着他一连串的“好烦哪”等话语,我觉得自己心里有一种挫折感。“那我们简单得了一两句话好吗?”我轻轻地问他。晓东把头转向一边,眼睛不看我。“你现在怎么样?为什么一星期不来上课?”“不为什么,不想来呗。就是想揍老师一顿。”以晓东的个性,我知道他说的是实话。

再次碰壁

2005年4月10日

进入初一下学期,而小东的情况一直不稳定,时有不来上学的情况。我听说小东有两个星期没来上课,心里有些担心,决定去找找他了解情况。征询老师意见以后,我请晓东出去谈谈。“为什么又不来上课了?”“来不来都一样,反正都听不懂。”“都听不懂啊,那时听着没劲。”我附和他。“那平常你怎么上课的?”我追问晓东。“睡觉。”他嘴里蹦出两个生硬的字来。其实我知道这个答案。

“别找我了,行不行啊?”晓东烦躁的说。“为什么?”“你来找我,别人会以为我有什么毛病。”“怎么这么想呢?”“反正别人都这么想。”他一副拒绝的口气。等晓东回教室后,我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

后来与学校吴书记聊起晓东的事,才知道晓东家庭情况。晓东小时候父亲经常打他,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小东还有一个哥哥,在上大学。因为对他太失望,父亲经常说:随便你好了,就当我只有一个儿子,以后我一分钱也不给你。

记录晓东的点滴变化

2005年5月19日

在晓东初一年级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我听初一年级的班主任说起晓东帮三个班级设计了班级文集的封面。我马上去政教处取了这三个班级的文集,将封面都复印下来保存好。并将其存在晓东的咨询档案里。

2005年10月12日

进入初二,晓东班级换了班主任。是位男老师。

初二开学后,晓东随班级参加了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个星期里,晓东获得了“积极分子”的称号,并且学校还颁发了奖状。我从班主任那里拿来了他的奖状,将其复印后存入晓东的档案中。

从其他老师那里听说:晓东近来与新班主任的关系有些紧张。

2005年12月2日

如今晓东已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进入这个青春期后,他会怎样变化呢?这段时间学校各个班级的同学都制作班级网页,听说晓东所在班级的网页是晓东负责做的,心想晓东这回倒是有用武之地了。我希望能够借这次机会和晓东好好谈谈。

事先我告诉晓东:因为我搜集了很多他的资料,想给他看看,顺便聊聊。在看完我整理的厚厚一沓资料后,晓东不说话,但一直低着头。“我觉得你真是一个有思想的学生。”我打破沉默说。“嗯?”晓东抬起头,表情很诧异。“尽管你听不懂课,尽管你看不顺眼个别老师,可你没有离开校园,没有脱下这身校服。我很佩服你。”我笑着对晓东说。晓东笑了,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得出他很开心。

布置作业:咨询之后,我要求晓东回去想想。有什么爱好?自己喜欢从事怎样的职业?会如何选择朋友?

2005曰10日

我又约了晓东在图书馆聊聊。我与他交流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才知道晓东与两位网友经常在网上聊天,他俩是北京在读的两位大学生,两位大学生常常开导晓东。可见晓东是分得清楚好坏朋友的。

这还是那个晓东吗?

2006年2月23日

春节过去了。狗年是个好年,应该一切都“旺、旺”。可晓东又换班主任了。

今天放学后,我经过操场,突然听到有人叫我,“老师好。”回头一看,原来是晓东和我打招呼。“你好啊”我赶紧回应。一眨眼晓东跑得很远了,可我还没明白过来,“这是晓东吗?”我有些迷迷糊糊。

最近听到初二年级的老师和我说,小东最近面部表情轻松很多。

2006年3月15日

我找晓东帮我做心理网页,他答应了。晓东现在和我讲话还会开玩笑,真是变化很大。看来现在的班主任对他的帮助相当大。班级的气氛确实很重要。

案例反思:

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影响学生的性格,而表现异常的学生多数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这样的学生怎样使其融入班级呢?对晓东的跟踪治疗,我认为他们需要最大程度的肯定。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的认可。

这一案例中,对晓东的咨询过程主要是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尊重晓东个人意愿,通过咨询改变晓东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和糟糕的情绪状态。近两年的治疗已见成效。

献花(0)
+1
(本文系八棵树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