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珠宝行业仍未“解冻” “颓势”或将持续

 安健成通 2017-04-12
中国商网2017-04-12阅读原文

曾被视为“暴利”的黄金行业如今风光不再。日前,周生生、周大福、英皇钟表珠宝等多家香港上市的珠宝企业公布了过去一年财务数据,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四大珠宝零售商之一的周生生2016年营业额为160.93亿港元,同比下滑16%;净利润为7.42亿港元,同比下滑34%。周生生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再次佐证了珠宝业寒冬论判断。

除了周生生,周大福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周大福最新公告显示,2017财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215.26亿港元,同比下滑23.5%;净利润12.22亿港元,同比下滑21.5%。这是周大福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滑,营业额较2013财政年同期大幅缩水43%。周大福在中国内陆和港澳地区珠宝业务的同店销售分别下滑了20.9%和25.7%,其中港澳地区的同店销售也是连续三年下滑。

不可否认的是,香港整个珠宝市场仍未出现复苏迹象,颓靡的现状似乎还会持续一段日子。

实际上,珠宝、钟表、服饰一度是香港零售市场的三大主力。在过去,购买黄金产品更是不少消费者赴港的主要目的之一,原因是“香港的黄金饰品足秤、门店数量多等”。然而,从2014年开始,赴港游客数量急剧下降。据香港入境处统计,去年赴港游客人数同比下滑4.5%至5665万,其中内陆游客人数同比下滑6.7%至4278万。

内陆游客数量锐减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零售业绩的大幅度下跌。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报告,2016年全年零售额同比下跌8.1%,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其中,与2015年比较,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下跌幅度最高达17.2%。

珠宝销售的寒冬还反映在接连不断的关店潮之中。周大福集团董事总经理黄绍基表示,今年计划将再关闭5至6间店铺,主要集中在游客区。另一家老牌珠宝商周生生方面也同样坦言,为应对2017年可能持续的低迷将减少分店店铺面积、监控存货量。

珠宝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约而同把萧条的零售业绩归因于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周生生方面表示,2016年全球经济及政局不稳定,将金价推高年内升幅一度高达20%,房地产市道疲软及股市增长乏力,令黄金的消费意愿受到抑制。

六福集团则更为清晰地在2016年中期报告中解释了销量下跌的原因:“香港市场为本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内陆旅客在过去一直为香港零售业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受到中国内陆经济增长放缓、个人游政策改变及其他旅游目的地因货币贬值而兴起的影响,中国内陆旅客倾向缩短留港时间,人均消费亦因宏观经济状况欠佳,消费者消费力下调而连续下滑。”

就在怪了一圈过后,珠宝企业好像对未来“想明白”了。不少企业开始谋求多元化经营,尝试转型。

这不,周大福想要摆脱只售黄金的品牌形象束缚,规避单一产业风险,开始加码钻石行业。周大福于近日拍得世界最大粉钻,并以7120万美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世界宝石拍卖的最高纪录。

除了品类的拓展,不少珠宝商也从传统的线下门店销售延伸至线上渠道。从周生生公布的财报数据看来,其内陆的网络销售额持续增长,目前已占内陆总销售额的10%左右。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电商渠道相对于实体店铺而言成本较低,传统的珠宝企业基本上是以实体店铺为主,加上中间商利润和商场费用,卖给终端消费者的产品价格较高。而珠宝同时又是比较讲究佩戴体验感的产品,客单价格比一般的网购商品高,因此企业开展电商领域的举措需要更加谨慎。(嫣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