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节:肌肉的作用

 桃花背 2017-04-12

第六节 肌肉的作用:

    人体运动系统的肌肉都是骨骼肌,通常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腹的基本成分是肌细胞,是肌的能收缩的部分。肌腱位于肌腹的两端,由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索状或薄板状(称腱膜),有很强的韧性和抗张力。

    肌肉在人体中主要作用是放大大脑发出的能量,通过肌肉的收缩,把传递到该处的大脑能量放大,通过肌腱拉动骨头,完成运动所需要的身体和肢体的弯曲力量。这种肌肉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骨肉,骨肉骨肉,骨头一定连接着肉。

    身体中还有一种肌肉与骨头不连接,或者与骨头无关。这些肌肉主要是完成大脑对某个脏器和部位的控制用的。比如一些脏器上的肌肉,眼球周围的肌肉,眼皮的肌肉,嘴唇和舌头上的肌肉,尿道和肛门上的肌肉等。

    肌肉一般是根据其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肌束方向、作用等特征命名的。

  肌肉的辅助器官包括筋膜、粘液囊、腱鞘等结构。

    1.筋膜:为被覆在每块肌肉、肌群以及整个肌系的结缔组织膜,并形成各种特殊的结构,以辅助肌器官进行工作。筋膜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在皮下形成一广阔而柔软的膜,覆盖于整个肌系表面,含或多或少的脂肪.

    深筋膜:在浅筋膜之下,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膜致密而坚韧,直接贴附于浅层肌群上,并伸入肌肉之间,附着于骨上形成肌间隔,作为肌系附着于骨骼上的支架。

    2.粘液囊:是密闭的结缔组织囊.囊壁薄,内面衬有滑膜,囊内含少量粘液,主要起减少摩擦的作用。粘液囊多位于肌、腱、韧带及皮肤等结构与骨的突起之间,分别称为肌下、腱下、韧带及皮下粘液囊。关节附近的粘液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常称为滑膜囊。

  3.腱鞘:为粘液囊卷裹于腱外而成,呈长筒状,鞘壁的内层紧包于腱上,外层以其纤维膜附着于腱所通过的管壁上,两层间有少量的滑液。

  皮肌:

    皮肌:为浅筋膜中的薄肌层,大部分贴附于皮肤的深面,可分为面皮肌、颈皮肌、肩臂皮肌和躯干皮肌四部分。

  前肢主要肌:

    前肢肌可分为肩带肌、肩部肌、臂部肌及前臂和前脚肌。

  1.肩带肌:是连接前肢与躯干的肌肉,多为板状肌,分别起于头骨、脊柱、肋骨及胸骨等,止于肩胛骨和臂骨。

  (1)斜方肌:呈薄的倒三角形,位于肩颈上半部的皮下、项韧带索状部和肩胛冈之间,可分颈和胸两部分。颈斜方肌起于项韧带索状部,胸斜方肌起于前10个胸椎棘突,两部肌纤维斜行止于肩胛冈,主要作用是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2)棱形肌:呈三菱形或近似四边形,位于斜方肌和肩胛骨的深面,亦分颈、胸两部。起点同斜方肌,止于肩胛骨内侧,有提举肩胛骨及伸头颈的作用。

    (3)背阔肌:位于胸侧壁上部,呈三角形,主要起自腰背和胸侧壁的筋膜等处,止于臂骨内侧圆肌结节等处。主要作用是牵引前肢向后上方和屈肩关节等作用。

    (4)臂头肌:呈长而宽的带状,位于颈侧部的皮下,自头伸延到臂部。主要作用是伸肩关节和偏头颈。

    (5)下锯肌:又称腹侧锯肌,位于颈胸外侧面和肩胛骨内侧之间强大的扇形肌,下缘呈锯齿状。亦可分颈、胸两部,分别起于后几个颈椎横突和前几个肋骨,止于肩胛骨内面和肩胛软骨内面。主要作用有提举躯干和摆动肩胛骨的作用。

    (6)胸浅肌:位于臂及前臂内侧与胸骨之间的皮下,可分前后二部。胸浅前肌起自胸骨柄,主要止于臂骨嵴。胸浅后肌主要起自胸骨腹侧,主要止于前臂内侧。胸浅肌的主要作用是内收前肢。

    (7)胸深肌:大部分为胸浅肌覆盖。人的胸部有发达的胸大肌。该肌位胸前壁浅层,呈扇形,宽而厚,主要起自锁骨内侧、胸骨、上6个肋软骨表面,肌束向外上方会聚,以腱止于肱骨近端。胸大肌的深面有不发达的胸小肌。

   2.肩部肌:分布于肩胛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起于肩胛骨,止于臂骨,跨越肩关节,可伸屈肩关节及展收臂骨。

    (1)冈上肌:位于冈上窝中,起于冈上窝、肩胛软骨,止于臂骨近端两侧,有伸展和固定肩关节的作用。

  (2)冈下肌:位于冈下窝中,起自冈下窝及肩胛软骨,止于臂骨外侧和后部,有外展和固定肩关节的作用。

    (3)三角肌:呈三角形,位于肩关节后方、冈下肌和及臂三头肌的表面,起于肩胛冈表面筋膜、肩胛骨后缘上部,主要止于三角肌结节,有屈肩关节的作用。

  人的三角肌主要起自锁骨外侧段、肩胛冈,肌束包裹肩关节,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三角肌使肩部呈圆隆形。

    (4)肩胛下肌:起于肩胛骨内侧面,止于臂骨内侧结节后部,有固定肩关节和内收臂骨的作用。

    (5)大圆肌:为一扁平而长的肌,位于肩胛下肌后方,起于肩胛骨后缘上部,止于臂骨内侧圆肌结节,有屈肩关节和内收臂骨的作用。

    3.臂部肌:分布于臂骨周围,起于肩胛骨及臂骨,跨越肩关节及肘关节,止于前臂骨,主要对肘关节起作用。

    (1)臂三头肌:位于肩胛骨后缘与臂骨之间的夹角内,肌腹庞大,分三个头.起于肩胛骨后缘及臂骨两侧,止于肘突顶端,主要作用是伸肘关节和屈肩关节。

    (2)臂二头肌:位于臂骨背侧,多为腱质的纺缍形肌,起于肩胛结节,主要止于前臂(桡骨和肘内侧)的近端,主要有屈肘关节和伸肩关节的作用。

    (3)臂肌:位于臂骨螺旋形肌沟内,起于臂骨后面上部,向下转到前臂近端内侧,止于桡骨内侧缘,有屈肘关节的作用。

    4.前臂及前脚肌:主要作用于腕关节和指关节,肌腹分布在前臂骨的背外侧面及掌侧面,多为腱质的纺锤形肌,起自臂骨远端及前臂骨近端,分别止于腕骨、掌骨和指骨。该肌群可分为背外侧和掌侧两个肌群。

    掌侧肌群分布于前臂骨的掌侧面,在肌群外侧面、位于指外侧伸肌之后的是腕外侧屈肌;位于内侧面的是腕桡侧屈肌(在前)和腕尺侧屈肌(在后);在肌群中间的是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

  躯干主要肌:

    可分为脊柱肌、颈腹肌、胸廓肌和腹壁肌

  1.脊柱肌:主要有背最长肌、髂肋肌、夹肌,主要作用是伸展脊柱,牵引和提举躯干。

  (1)背最长肌:是脊柱最强大的肌肉,位于胸腰椎棘突与肋骨上端、腰椎横突之间的三棱形夹角内,起自髂骨前缘、荐骨、腰椎及后数个胸椎的棘突,向前分两支:腹侧支止于腰椎、胸椎的横突以及肋骨的外侧面,背侧支止于后几个颈椎棘突.其主要作用是伸腰背和颈。

    (2)髂肋肌:位于背最长肌的腹外侧,狭长而分节,由一系列斜向前下方的肌束组成.起于腰椎横突末端和后数个肋骨的前缘,向前止于肋骨的后缘,主要作用为向后牵引肋骨。

    (3)夹肌:位于颈椎背侧的两块三角形薄肌,部分被颈斜方肌和颈下锯肌覆盖,主要起自项韧带索状部,主要止于枕骨、颞骨及部分颈椎.主要作用是抬头颈或偏头颈。

    2.颈腹侧肌:位于颈部腹侧,有胸头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舌骨肌,它们包于颈部气管、食管与大血管的腹面及两侧。

  胸头肌:呈长带状,位于气管的腹外侧,构成颈静脉沟的下界。起于胸骨柄,主要止于下颌骨,是头颈的屈肌。

    3.胸壁肌:主要分布于胸侧壁和胸腔后壁,参与呼吸运动,又称呼吸肌。

    (1)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浅层,占据每一肋间隙,起自前一肋骨后缘,纤维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有引起吸气的作用。

    (2)肋间内肌:在肋间外肌的深面,肌纤斜向前下方。起止点和作用与肋间外肌相反。

    (3)膈:位于胸腹腔之间,为圆顶状的板状肌。凸面向前,周围为肌质,中央为腱质。膈上有三个裂孔:上方是主动脉裂孔,下方是腔静脉裂孔,中间是食管裂孔。膈的肉质部分可分为腰部、肋部和胸部.腰部形成左右膈角,附着在前四个腰椎的腹面.膈的主要作用是能引起吸气。

    4.腹壁肌:腹壁肌为构成腹腔侧壁和底壁的肌肉,分成四层,从外向内顺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及腹横肌。除腹直外,都具有一宽大的肌部及广阔的腱膜。两侧腹肌的腱膜沿腹底正中线结合,形成白线,自剑状软骨伸至耻前腱。腹直肌位于腹腔底壁,在白线两旁,其它三肌的肌腹都位于腹腔侧壁。腹肌的内面附有腹膜,外面盖有腹黄膜、躯干皮肌及皮肌。

  (1)腹外斜肌:起自后几个肋骨及肋间外肌的筋膜,肌纤维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主要止于白线及耻前腱。

    (2)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由后上方内斜向前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

    (3)腹直肌:为腹壁第三层肌,左右二肌并列于腹腔底的白线两侧,呈带状,肌纤维纵走。

    (4)腹横肌:位最深层,较薄起自腰椎横突及弓肋下端的内侧面,纤维横向内下方,以腱膜止于白线。

    (5)腹股沟管:位于腹腔底壁后部、股内侧,为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间的一个斜行裂隙。管的内口通腹腔称腹股沟管内环(腹环),外口称外环(皮下环)。公畜腹股沟管明显,内有精索等通过。

    后肢主要肌:

    后肢肌可分为臀部肌、股部肌和小腿及后脚肌三部分。

  1.臀部肌:分布于臀部,跨越髋关节,止于股骨。

    (1)臀浅肌:呈三角形,起自髋结节及荐骨等处,止于股骨第三转子,有外展后肢及屈髋关节的作用。

    (2)臀中肌:大而厚,构成臀部的圆形轮廓,前端狭而薄,伸达腰部,主要起于髂骨外侧面、背最长肌腱膜及荐坐韧带,止于大转子。主要有伸髋关节、外展及旋后肢的作用。

  (3)臀深肌:被臀中肌覆盖。

  人的臀肌由位于臀部皮下的形成特有膨隆的臀大肌和位于其深面的臀中肌和臀小肌组成。

    2.股部肌:分布于股骨周围,起自髋骨、荐骨、骨盆韧带或股骨,跨越髋关节及膝关节,止于股骨、膝盖骨、胫骨及跟骨。

  (1)臀股二头肌:位于臀肌后方,长而宽在,有二个头,起自荐骨和坐骨,止于膝盖骨、胫骨及跟结节,有伸髋关节、膝关节及跗关节的作用。

  (2)半腱肌:位于股二头肌后方,构成股部的后缘,止端转到腿内侧,主要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嵴内侧和跟结节,作用同前。

    (3半膜肌:位于半腱肌的后骨侧,起点同前,止于股骨远端内侧及胫骨近端,有伸髋关节及内收后肢的作用。

    (4)股四头肌:大而厚,位于股骨前面及两侧。有四个头,主要起自股骨的外侧、内侧及前面,止于膝盖骨,有伸膝关节的作用。

  3.小腿及后脚肌:大多为纺锤形肌,肌腹分布于小腿的背外侧面及跖侧面,多腱质,起自股骨远端及小腿骨近端。作用于跗关节的肌肉跨越跗关节,止于跗骨及跖骨;作用于趾关节的肌肉以长腱跨越跗关节和趾关节,止于趾骨。

    (1)背外侧主要肌:趾长伸肌呈纺锤形,位于小腿背外侧面浅层;趾外侧伸肌在趾长伸肌的后方,位于小腿骨的外侧;第三腓骨肌为一强腱,位于趾长伸肌的深面,其深面与胫骨前肌结合,不易分离;胫骨前肌位于趾长伸肌及第三腓骨肌的深面,紧贴胫骨。

    (2)跖侧面主要肌:

  腓肠肌发达,位于小腿后方,大部分夹于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之间。起自股骨远端内外侧,在小腿中部合成一强腱,止于跟结节后部。腓肠肌腱以及附着于跟结节的趾浅屈肌腱、股二头肌腱和半腱肌腱合成一非常坚韧的腱索,称为跟腱。

  趾浅屈肌肌腹不发达,富含腱质,上部夹于腓肠肌二肌腹之间,主腱越过跟结节后,向下伸至趾部。

  趾深屈肌发达,紧贴于胫骨后面,有三个头,主腱经跟结节内侧伸向趾部。

    头部主要肌:

    头部肌主要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1.面肌:包括唇颊肌、鼻孔肌及眼睑肌。大多为薄的带状肌,都向口、鼻集中,止于唇、鼻翼及眼睑,收缩时可提降唇及眼睑或开大鼻孔。

  2.咀嚼肌:是运动下颌的肌肉,主要的一组为闭口肌。

    (1)咬肌:位于下颌骨支的外侧面,起于颧弓和面嵴,止于下颌骨支的外侧面。

    (2)颞肌:位于颞窝内,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状突。

(3)翼肌:位于下颌骨的内面,起于蝶骨和翼骨,主要止于下颌内面。

    以上是骨骼的结构部分,多数骨头内都有骨髓,骨髓中充满着骨髓细胞和体液。除了骨髓中有体液,在骨质中也有体液,体液在骨质中也在流动和渗透。如果我们把肌肉细胞和其他软体组织器官细胞中的体液比如成河流那样的流动的话,那么骨质中的体液就好像土壤中水分流动一样。河流中的水是哗哗地流淌,土壤中的地下水是渗透性地流动。你若在地下打井,通过抽取井水,地下水也会在机井附近流动。

如果骨头严重受凉了,特别是骨头表面上的骨膜,骨膜细胞严重收缩后,不利于骨头与外界肌肉细胞之间的流通,也会产生一些骨头疾病。

典型是疾病是各种关节炎,主要原因就是骨头严重受凉,骨膜细胞严重收缩,造成一些垃圾堵塞,骨膜上的网眼堵塞,体液不能顺畅地流通,骨头内外体液流通不通畅,体液聚集(淤积),造成肿胀和疼痛。

一般中老年人的关节疼痛和腰腿疼,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主要是这些部位发生了淤积。所谓的淤积是这样的意思:所有的肌肉都是为了拉动骨骼进行人体活动而设计的,肌肉通过比较粗的神经连接着韧带,韧带连接着骨头。在韧带与骨头交界处,一般都有软组织。这些软组织是处在肌肉与骨头之间的组织,这些组织附近容易淤积一些体液,或者说,一些体液容易在这里发生静止,并且这些体液中垃圾含量非常高,这些体液非常浓,这些一旦发生了淤积,这里就发生疼痛。

如果在这里部位表面皮肤上用针头扎破皮肤,用拔罐器强力吸引出来一些体液的话,你就发现,这些所谓的淤积全部是黑血或者黑血块,或者好像果冻一样的浓稠东西。

中医认为人体全身中气是通透的,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气都是通顺的,一旦某个地方不通透了,就是发生了气滞。中医说的气就是体液,体液从骨头里面到骨头外面都是通透的,都可以流动。

在所有的骨骼系统中,所有骨头与骨头相互连接的地方叫做关节,正常人的所有关节都应该灵活的。如果受凉后某些关节处发生了淤积,沉淀下来的杂质可能就吸附在关节上的骨头上,逐渐造成关节间隙变小,最后造成关节不灵活。

人是个动物,动物就应该活动。这里说的活动的目的,是保证关节灵活。我们打个比喻,人体关节好像螺丝与螺母的关系一样,只要你每天把螺母沿着螺丝长度上上下旋转几次,这个螺丝和螺母总是非常灵活的转动着。如果你三年没有转动过螺母了,那么这个螺丝就可能生锈了,螺母就转不动了,俗话说锈住了。如果稍微有些生锈,你用扳手拧几下,螺母在螺丝上又可以转动自如了。过了十多天,即使螺杆上稍微有点生锈,你再来拧动螺母几遍,那点浮锈很快被螺母磨掉了,螺丝和螺母还是很灵活。

人的关节,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活动,关节处可能有点“浮锈”(体液中沉淀的杂质),只要你活动活动,关节处的“浮锈”就被磨掉了,仍然保持着关节的灵活性。如果你长时间不活动,加上受凉后关节处产生了淤积,在关节处的骨头上沉淀了很多固体物质,这些物质填满了关节的间隙后,关节就不灵活了。很多所谓的骨质增生,就是这个关节处体液停滞后,沉淀的固体物质凝固在骨头上,天长日久,成了增生组织,影响关节的灵活了。

肌肉放大作用原理:

一块肌肉,在身体里为什么可以起到放大力量的作用?其中的道理如何?如何表达?请看图4-

图中左边是一束肌肉的放大,右边是一块肌肉图示。虽然各种肌肉在不同的部位形状不一样,它们的肌肉细胞还是接近的,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

凡是吃过牛羊肉的都知道,肉中有肉丝,医学上叫肌肉束。我们把一个肌肉束放大后来说明。

这个肌肉束是中间大,两头小。整个形状类似吊挂着的丝瓜或者黄瓜。上面小的部分叫肌头,中间粗的叫肌腹,下面小的部分叫肌腱。

在肌腹中有一段最粗的部分,我们假想成这里有一个截面,实际上是没有这个截面的,但是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这个地方存在着这个作用。

在肌肉束最粗的地方,拉动肌肉收缩的细小神经成了一个分界线,同时也相当于一个杠杆原理中的支点。

一杆杆秤,以这个杆秤的提绳为杠杆的支点,支点后面的秤杆比较长,支点前面的秤杆比较短。根据平衡原理,支点后面的秤杆长度乘以秤砣的乘积恒等于支点前面秤杆长度乘以重物的乘积。所以,秤砣很小,仍然可以与重物配平衡,技巧都在支点前后的秤杆长度不同上。

在下图的肌肉束中,肌头上是来自大脑发出的力量传递到这里的数值。这个小力量传递到肌肉束中,分了很多叉头,从肌头到肌腹最粗的地方,肌肉的体积在增大。然后从肌腹最粗的地方到肌腱,这些叉头又在集中缩小,体积也在减少。

我们把肌腹最粗的地方看成是杠杆的支点,当整个肌肉束收缩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成为一个支点了。很显然,图中的f(黑色)代表来自大脑发出的力量,图中的s代表肌头到肌腹最粗的地方的距离。下面图中的F(蓝色)代表通过收缩变化后的力量,图中的x代表从肌腹最粗的地方到肌腱的距离。

可见,一旦mn截面上成了支点之后,支点两端就想成了一个恒等方程:即:f·s=F·X,很显然,s远远大于x,所以,f就可以远远小于F了。加上很多肌肉束中很多叉头,肌头上来自大脑的力量,就可以增加很多倍之后来到肌腱上。

一个人手提一桶水30斤重,大脑可是没有从大脑中发出30斤重的力量,它只需要通过大脑神经细胞振动很小的力量,来到这个肱二头肌的肌肉中,就可以通过肱二头肌放大力量后来到肌腱上拉动前臂骨,提起30斤重的水桶了。

右图中是假想的截面,位于肌腹最粗的地方。在这个截面上,有很多个细小神经,上至肌头,下至肌腱。当肌肉收缩的时候,这个截面马上变成一个弯曲的截面了,中心低,周边高,好像一个卷曲的树叶。一般肌肉放松后,这个截面接近平面。

一个比较软的橡皮长筒,两端敞口,当你用手捏扁后,里面的空气没有什么喷力。如果你弄成一个橡皮空心球,带个喷嘴,当你用手捏扁这个空心球的时候,里面的空气就可以在喷嘴处产生很大的喷力。

肌肉束的形状很特别,这个几何形状决定了它具有空心球喷嘴的作用了。


第六节:肌肉的作用

4-27 肌肉放大力量原理示意图

弯腰和直腰过程中的微观机理:

我们为了说明弯腰和直腰的道理,用拇指代替这个过程。

见下图:

 第六节:肌肉的作用


   4-28   大拇指弯曲示意图

首先,你摸摸你的拇指腹部(中医说的阴侧)是不是有一根筋?也叫韧带,这根筋附着在拇指第二指节腹部,并且连接在第一指节的骨头上。同样,你摸摸你的拇指背部(中医说的阳侧)是不是也有一根筋?也叫韧带,这根筋附着在拇指第二指节背部,并且也连接在第一指节的骨头上。

首先来研究大拇指弯曲的过程:大脑先发出一个很小的力量,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前臂内侧的肌肉上,通过肌肉的力量放大后,拉动拇指腹部的肌腱(韧带或者筋);与此同时,大脑还发出一个放松前臂外侧肌肉力量,放松前臂外侧的肌肉,让拇指阳侧的韧带(筋)放松。这样,第一节拇指就弯曲下来了。你想想,如果拇指内侧韧带拉紧,外侧的韧带不放松,拇指是不能弯曲的。拇指之所以产生弯曲,是拉动拇指第一指节的内外韧带必须是一张一弛才可以成立,对不对?内外韧带都拉紧不能弯曲,内外韧带都放松也不能弯曲!

所以,当你拇指弯曲时候,大脑是在不同的部位发出两个截然相反的两个力量,大脑中的微观过程是可以通过振动论来解说的,这里暂时不赘述了,太复杂了,你只要记住这个道理就可以了。

你的脊柱是由很多碎骨节组成,好像一摞砖头,如果这一摞砖头没有前后左右的松紧带绷着,一旦弯曲了,就会哗啦一声倒塌啦,是不是?脊柱上有很多骨节,虽然它们有“榫卯”结构,外侧必须有加强结构。这个加强结构就是韧带,并且这些韧带要有很好的弹性,你就理解成橡皮筋好了。

弯腰鞠躬的时候,大脑除了往嘴巴上发出一个力量外,同时还发出一个拉紧脊柱前侧的韧带,当然也是通过肌肉放大后实现的拉力,同时还要发出一个放松脊柱后侧韧带力量,让后侧肌肉放松,后侧韧带放松,这样就弯下腰了。

相反,要直腰的时候,脊柱前侧韧带放松,脊柱后侧韧带拉紧,腰就直起来了。

肌肉除了上述放大大脑发出的能量或者力量之外,肌肉组织还有固定和夹持韧带的作用。

比如说,一棵葱栽在土壤中,地面上有一部分葱的葱干,地面下也有一部分葱干,地面下还有葱的根系。干旱的时候,你要拔掉一棵葱的话,只能把葱干拔断,地面下的葱干和葱根是拔不出来的。原因是地下葱干周围的土壤夹持和固定着葱干,土壤与葱干之间有很大的摩擦力。另外葱根系统也与土壤之间有很大的摩擦力,这些所有的摩擦力加起来,比葱干抗拉强度大得多,所以,天旱时候要拔葱,不能连根拔起的。如果下了一场大雨,土壤泡透了,土壤变成了稀泥状态了,这个时候你轻轻地就可以把葱连根拔起啦!原因是,在土壤与葱干和葱根之间的间隙里,存在着大量的水,水起到润滑作用,减少了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就容易连根拔起啦。

再比如,张三抓住李四的手腕,李四很难挣脱掉,原因是李四手腕皮肤上和张三手掌上的摩擦力很大。如果张三和李四手上用大量的机油涂抹之后,互相之间的摩擦力大大降低了,李四就容易挣脱掉的。

韧带和筋拉动骨头,之所以有力量,是肌肉组织细胞夹持和固定着筋和韧带,它们之间有很大的摩擦力。如果在筋和韧带周围存在着一些淤积的体液,好像在韧带和筋的周围加上了机油和润滑剂一样,筋和韧带的拉力大大降低了。

一些腰间盘突出病人,主要是腰椎韧带附近存在着大量淤积,造成了韧带弹性和拉力降低,不能有效地恢复和拉回腰椎错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