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咽炎-----程宇宏总结

 程宇宏 2017-04-12

急慢性咽喉炎奇效良方-----付济华

清喉利咽汤
    组方:玄参9g 、麦冬9g、 桔梗3g 、甘草6g、 二花9g、 薄荷6g 、蝉蜕9g、 牛蒡9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急性咽炎、喉炎、声带炎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注意事项:禁食辛辣
       方解:本方主治急性咽喉炎,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检查见咽喉红肿,充血。证属热毒壅滞咽喉,治疗当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此方为付济华中医师原创)本方以清咽利喉的名方——玄麦桔甘汤为基础方,加二花、蝉蜕、薄荷、牛蒡清热利咽,其中二花又可解毒,蝉蜕善于开音,薄荷清利头目,牛蒡兼能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共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开音之效。乃付济华中医师专为急性咽喉炎制定的专病专方。
 病案举例:
      李大美,女,29,主诉:咽喉疼痛一星期,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西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处就诊,予本方三剂治疗。四天后打来电话说已经痊愈,问是否需要巩固治疗。告知无需继续用药。

散结利咽汤----付济华
          组方:半夏15g 、厚朴12g 、茯苓9g、生姜6g 、苏叶6g 、 射干9g、浙贝母9g 、冬凌草9g  
         主治:慢性咽炎、声带小结、咽易感证 、梅核气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2次,早晚各分服   
      注意事项:禁食辛辣  
      方解:本方主治慢性咽炎、声带小结、梅核气。症见:咽喉不适,如有痰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检查见咽后壁小结、滤泡增生。证属痰气郁阻咽喉, 治疗当化痰散结,消肿利咽。(此方为付济华中医师原创)本方以治疗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为基础,加上射干、浙贝母、冬凌草,此三味药皆有散结之功,其中射干兼可利咽、浙贝母又可化痰,冬凌草善于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共凑化痰散结,消肿利咽之功。乃付济华中医师专为慢性咽炎、声带小结制定的专病专方。
病案举例:
      
 熊新华,男,36岁,咽喉不适,如有痰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在五官科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建议激光治疗!因畏惧未接受五官科医生建议,其三个好友一直推荐到我处中药治疗,遂来就诊。予本方治疗三个星期后,症状全消,复查咽后壁小结、滤泡增生消失,告愈

慢性咽炎==阴虚者用沙参、生地、麦冬各等分取少量代茶叶泡茶作饮料,天天常饮,自当见效;阳虚者用白扁豆、焦薏米、炒山药各等分,用法同前;风热者用挂金灯、金莲花、胖大海各等分,用法亦然;血瘀者甲珠每次1.5g,日两次口服。

慢性咽炎方

    沙参20g 百合30g 白芍30g 天花粉15g 桔梗20g 射干20g 玄参15g 生甘草20g 生地30g山豆根20g 麦冬40g 挂金灯15g 牛蒡子15g 牡丹皮20g 杏仁15g 泽泻20g 一付打粉做水丸,每服3g,日三次口服。

  慢性咽炎:麦冬20克、石斛10克、金钗10克、生地20克、元参20克、桔梗10克、苏叶5克、厚朴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去渣,每剂药茶取药汁5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一剂,10剂为一个疗程。

主治:慢性咽炎、咽干咽疼、口渴心烦、手足心发热。

   清咽茶方药胖大海3克、金钗3克、桔梗5克、生甘草2克、薄荷2克、西洋参3克。

用法:用沸水冲泡或轻煎代茶,每剂药茶取汁500毫升。

主治:咽干、咽疼、咽喉嘶哑。可保护咽喉,适合歌唱演员及教师常服。

咽炎小验方 

    金银花15克、桔梗20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青果15克,用1000克水煮开后,再用温火熬制45分钟,过滤后的药汤中加入蜂蜜,分三次服用,连服5--6天即可,此方对急、慢性咽炎都有特效。

慢性咽炎方便方---王幸福

金钗石斛10g  玉蝴蝶3片,煎水代茶饮。如遇嗓干咽痛加入市售玄麦甘桔冲剂。

此方既好喝又方便,且效果显著。

该方对慢性咽炎,咽喉不利,声嘶音哑,干痒疼痛,药简效宏。远较金银花,胖大海,麦门冬等药好用。

按:本药为养阴之品,凡舌苔厚腻、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慢性咽炎的病因病理及治疗方法

    慢性咽炎是指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多发生于成年人,常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疾病,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炎,鼻窦炎的脓液刺激咽部,或鼻塞而张口呼吸,均中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
    [咽炎病因]
    (1)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而致。
    (2)鼻炎、鼻塞、鼻窦炎而引起。
    [咽炎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患者常伴有异物感、咽痒、微痛、醒后咽部干燥等感觉。 
    [咽炎诊断要点]
    (1)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及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塞史。
    (2)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及咽痒、微痛和醒后咽部干燥等感觉。
    (3)慢性单纯性咽炎时咽部粘膜充血,呈暗红色,表面附有少量粘稠分泌物。
    (4)慢性肥厚性咽炎时咽部粘膜增厚,色暗红。腭弓和软腭边缘呈肥厚现象,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肿胀。
    (5)萎缩性咽炎时早期咽部粘膜较薄,色泽淡红,严重者粘膜苍白发亮和蜡纸样,粘膜表面有时附有干痂,咽反射减退。
    [咽炎分型]:
    A.虚火上炎型 清热养阴,利咽
    玄参15 生地15 女贞子15 石斛15 麦冬15 蝉蜕6 丹参12 旱莲草15 郁金12 龟板30 牛膝9 赤芍12 胖大海10 
    B.虚阳上浮型补肾阳,引火归源
    肉桂4 淮山15 泽泻12 熟附子10 枸杞子12 白芍15 熟地15丹皮12 天花粉10 苏梗12 陈皮6 牛膝9 牡蛎30 甘草5

经验良方—“僵蚕全蝎散”治疗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患者咽喉发红灼痛 ,咽部有颗粒滤泡突起 ,讲话较多则感觉咽部不适 ,发音不畅 ,常有口干咽燥之感。笔者采用僵蚕全蝎散方治疗 ,一般服药 10多天 ,咽部即感舒适 ,继续服用则治愈,现把该药方介绍如下 ,患者不妨试试。

  炙僵蚕、炙全蝎、黄连、桔梗各 20 ,沙参、金银花、代赭石、生牡蛎各 40克。共研细末 ,分作 40包。每日早晚各服 1包。取生地黄、玉竹、玄参、麦冬各 10 ,水煎 ,取药汁送服以上药末。

 中成药外治慢性咽炎

1用伤湿止痛膏外贴于天突穴处,每天换药一次,连续三天。可清热解毒。

2取七厘散,每次0.3克,每天两次口服;另取半支药粉喷吹咽后壁,每天两次。可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对慢性咽炎年深日久,咽部黏膜淤血肥厚者,疗效尤佳。

3取喉症丸20—30粒,研为细末,用白酒适量拌为稀糊状,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敷于喉结两侧,每天两次,连续3—6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4取紫金锭10克,三七5克,共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敷于颈前喉结上方凹陷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续3—6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1.急性咽炎中药方1  草河车、玄参各10克,桔梗、牛蒡子各6克,甘草5克,薄荷3克

  2.急性咽炎中药方2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崩大碗、灯笼草、野菊花各9克

  3.急性咽炎奇效中药方3  青黛、硼砂、石膏各90克,冰片30克,雄黄15克,麝香1.5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混匀。外喷于患处。

  4.慢性咽炎中药方1   大青叶15克,生地黄、玄参、沙参各12克,麦门冬、山茱萸肉、牡丹皮、茯苓、炒僵蚕各9克,甘草5克

  5.慢性咽炎中药方2   茯苓12克,牛蒡子12克,白术、陈皮、半夏、香附、喜小茴香、乌药、桔梗、射干、山豆根、知母各10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

  咽干严重者改小茴香为佛手15克,去木香加天花粉12克;失眠加夜交藤30克;舌质红去小茴香、乌药,加牡丹皮15克;胃脘痛者加延胡索12克;当咽部异物感消失后,用乌梅肉,每日10克煎汁,加白糖适量当茶冲服,可根治此病。

  6.慢性咽炎奇效中药方3   薄荷9克,麦门冬、桔梗各6克

  【用法】上药作茶叶冲开水,频频少量含咽,日一剂,冲淡为止。

  木蝴蝶茶

  【配方】木蝴蝶10克,薄荷3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蜂蜜20克。

  【用法】上四味加水适量文火煮15分钟,去渣取汁,兑人蜂蜜,继续加热至沸。稍温频服。

  【功效】清热利咽,养阴生津。

  【主治】肺肾阴虚之咽炎

  罗汉果饮

  【配方】罗汉果半个,梨1个。

  【用法】将梨切碎捣烂,同罗汉果一起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肺利咽,生津润燥。

  【主治】肺肾阴虚之咽炎

中西医治疗慢性咽炎的体会

  1.1 肝胃气逆,痰凝气滞: 咽喉有异物感,轻则如有痰团或有小树叶,重则如有梅核阻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咽喉不痛但觉发紧,饮食吞咽顺利,胸闷气短,甚至胃脘痞闷,夜间咽喉干燥。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和胃,清利咽喉; 

方药:理气消梅汤。白术12g,茯苓20g,陈皮12g,半夏12g,香附15g,川朴12g,紫苏12g,牛蒡子15g,桔梗12g,豆根12g,射干12g,广木香12g,麦冬20g,甘草12g。方中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祛湿燥痰,和胃降逆;香附、川朴、紫苏、广木香疏肝理气宽中;牛蒡子、桔梗、甘草、射干、豆根清利咽喉,养阴生津。

  1.2 肺胃有热,气血壅结 :咽喉干燥疼痛,每因语言多或食刺激食物而加剧。风热外感,亦可使症状加重。咽喉有发哽的感觉。咽喉检查呈慢性充血,粘膜干燥。舌苔薄微黄,舌质红,脉象大或数。治法:凉血活血,清利咽喉。

方药:清热消梅汤。元参12g,生地25g,丹皮15g,赤芍15g,知母15g,黄芩15g,麦冬15g,桔梗12g,牛蒡子15g,豆根12g,青果15g,方中元参、生地、丹皮凉血活血;知母、黄芩清肺胃之热;麦冬配牛蒡子、豆根、青果、桔梗、甘草清利咽喉;有痰可加贝母12g。

  1.3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咽干口干,夜晚较甚,咽喉有发哽感,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舌苔薄白,舌质红,脉沉细或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方药:滋阴清梅汤。蒸首乌18g,川牛膝18g,丹皮15g,女贞子15g,乌梅12g,石斛15g,麦冬15g,青果12g,桔梗15g,牛蒡子12g,豆根12g,甘草12g;方中蒸首乌、川牛膝、丹皮、女贞子、乌梅滋阴降火;石斛、麦冬清热生津;青果、牛蒡子、豆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

慢性咽炎在中医里有“梅核气”的病名,中医认为,思伤脾,气伤肺,怒伤肝,肝郁而气滞,气滞而血淤,有研究表明慢性咽炎与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大脑对植物神经的调节失常而引起唾液涎分泌的异常,唾液或稀或稠,溶菌酶分泌不足,活性降低,咽部由此引起一系列病变,中医疏肝解郁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有限,是因为传统中医受科学水平的限制,没有认识到大脑在慢性咽炎病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有人提出了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对咽炎病因和治疗的新观点,并从中药中选出了能直接作用于大脑植物神经系统的特效药物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满意,同时一些患者的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失眠、慢性肠胃疾病等症状也能得到痊愈。

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 
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牡蛎、川贝、生地、麦冬、三棱、昆布、海藻等); 
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白茅根、竹茹等),每日一剂,频频润咽服之。
绿豆海带汤绿豆一两、海带一两、白糖少许,
加水煮烂,后入白糖调味,每日当茶喝。

西瓜汁:将西瓜切开取汁,频频当茶饮。即可清热除烦,又能养阴润燥,甚宜常吃。
【大海生地茶】
胖大海5枚,生地12g,冰糖30g,茶适量。上药共置热水瓶中,沸水冲泡半瓶,盖闷15分钟左右,不拘次数,频频代茶饮。根据患者的饮量,每日2~3剂。功能清肺利咽,滋阴生津。用于慢性咽喉炎属肺阴亏虚者,如声音嘶哑,多语则喉中燥痒或干咳,喉部暗红,声带肥厚,甚则声门闭合不全,声带有小结,舌红苔少等。对于肺阴不足、虚火夹实之慢性喉炎而兼大便燥结者,用之最宜。
【桑菊杏仁茶】
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冰糖适量。将杏仁捣碎后,与桑叶、菊花、冰糖共置保温瓶中,加沸水冲泡,约盖闷15分钟后,即可当茶水饮用,边饮边加开水,每天1剂。功能清热疏风,化痰利咽。 
【双根大海茶】
板蓝根15g,山豆根10g,甘草10g,胖大海5g。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20分钟后即可当茶水饮用。也可加水煎煮后,倒保温瓶中慢慢饮用,每天1剂。有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咽炎咽喉疼痛明显者。
【马鞭草绿豆蜜茶】
鲜马鞭草50g,绿豆30g,蜂蜜30g。将绿豆洗净沥干,新鲜马鞭草连根洗净,用线扎成2小捆,与绿豆一起放锅内,加水1500毫升用小火炖1小时,至绿豆酥烂时离火,捞去马鞭草,趁热加入蜂蜜搅化即可饮汤食豆。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数日。
【山楂利咽茶】
药用生山楂20g,丹参20g,夏枯草15g。使用时,先用清水洗去浮尘,然后加水煎30分钟后,滤取药汁,一日数次,当茶频饮。功能活血散结,清热利咽。适用于慢性咽炎而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明显

慢性咽炎特效方汇总

慢性咽炎特效方在老名医处偶得一慢性咽炎方,后发现作用奇好,现于大家共享:

元胡9g     陈皮9g     合欢皮12g     女贞子12g  夜交藤12g 水煎早晚各付一次。连服十天。

(1)肺肾阴虚证:表现为咽干刺痒微痛,灼热不适,夜间尤甚,咽腔微红肿胀,乏津干燥,干咳少痰,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用:百合15g,生地黄 15g,熟地黄15g,玄参15g,麦冬12g,当归12g,川贝母12 g,桔梗10g,牛膝20g,甘草6g。咽干甚,加北沙参15g,天花粉12g;阴虚夹痰,加丹皮15g ,丹参15g。

(2)肝经郁热证:咽部闷胀不舒,异物感外科明显,情志不畅时尤甚,急躁易怒,胸胁闷胀;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理气利咽。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丹皮15g,栀子1 2g,柴胡12g,郁金12g,茯苓12g,薄荷10g,当归12g,生白芍15g,苏梗10g,甘草6g。咽底赤瘰多,加僵蚕15g、生牡蛎15g。

(3)气血瘀阻证:咽干刺痛,夜间痛甚,活动诊断后减轻,咽腔暗红肥厚;舌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利咽。方用活血利咽汤。药用:当归15g,红花10g,桃仁12g ,生地黄15g,枳壳12g,桔梗10g,土元10g,山豆根12g,甘草3g。

(4)痰湿上结证:咽异物感外科明显,咽腔色淡或淡红,肿胀肥厚,咽底附白粘痰液,胸胁闷胀,泛恶欲呕,脘闷纳呆,咯痰白粘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治宜燥湿化痰,散结利咽。方用化痰利咽汤。药用:制半夏12g,陈皮15g,茯苓12g,胆南星 10g,僵蚕15g,苏梗15g ,浙贝母15g,海浮石15g,甘草3g。

(5)肾阳虚弱证:咽部不适,紧闷如堵,遇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肿,如猪油样,咽底小瘰色白,口淡不渴或咽干欲热饮,面白肢冷,腰脊冷痛,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肾壮阳妻子,散寒利咽。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制附子6g,肉苁蓉6g,肉桂6g,熟地黄15 g ,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10g,泽泻12g,茯苓15g,细辛3g。纳差者,加扁豆15g,砂仁 10g;肢冷畏寒,加桂枝12g,狗脊12g。

金银花15克、桔梗20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青果15克,用1000克水煮开后,再用温火熬制45分钟,过滤后的药汤中加入蜂蜜,分三次服用,连服5--6天即可,此方对急、慢性咽炎都有特效。

慢性咽炎特效中药——推荐篇   罗汉果切碎,泡水代茶饮有效。

慢性咽炎特效单方1“蜜饮茶”。金银花15克,杭菊花12克,甜桔梗10克,杭麦冬10克,金玄参10克,木蝴蝶3克,粉干草6克,胖大海3枚,蜂蜜30—50克。将上述药(除蜂蜜外)用500—750毫升的冷水浸泡15分钟后再煎20—30分钟,将煎汁倒入盛有蜂蜜的杯子里服用。也可将煎好的药汁与蜂蜜混合装入保暖杯里,代茶服用。每日一剂,每剂可冲4—5次。20天为一个疗程,若一个疗程不显著,可连服用2—3个疗程。王老师按这个办法,不到两个月,她那恼人的慢性咽炎好了。如果你也有咽炎,不妨试试看。

慢性咽炎特效单方3 这个疗效最好!

药物:锦灯笼10g,山豆根6g,玄参6g,蝉蜕5g,牛蒡子3g,桔梗6g,薄荷2   4g ,麦冬10g,射干6g,金果榄10g。

若里热重者,可去牛蒡子、蝉蜕,加生石膏、黄芩;痰盛者加瓜蒌、杏仁。

慢性咽炎==养阴清肺山豆根6g,麦冬10g,石斛6g,金果榄6g,桔梗3g,射干5g,生地10g,丹皮6g,炒栀子3g,生甘草3g。水煎留液15 0~200ml,分2~3次温服。

慢性咽炎特效方:经霜老丝瓜

首先将一条经霜老丝瓜洗净,取一节约50克。将其皮,瓤,籽一起切碎放入碗内,加水适量,入锅蒸30分钟,蒸完后加1汤匙蜂蜜。去瓜皮,瓤,籽,趁热慢慢喝下,每天1次,直至痊愈。

成药自疗法

(1)抗炎灵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期,肺肾阴液不足者。

(3)清音丸,每次3-6克,每日2次。

(4)金果饮,每次1汤匙,每日3次。用于慢性咽喉炎

(5)风油精2-4滴,口服慢慢咽下(不可用水送服),每日5次。

(6)不定期往咽喉中喷喉风散,可以有效治疗急慢性咽炎

(7) 每天早起后,在左手掌心涂上3滴—4滴风油精,按摩(顺时针方向)咽喉部位20次—30次。2—3个月后,病情可大为好转,一年后基本康复。

验方自疗法

(1)生甘草5克、桔梗10克,开水冲泡服。

(2)金果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急性咽喉炎

(3)鲜鱼腥草60克,洗净捣烂,用米泔水1碗煮沸冲调,加适量白糖,每日2次,用于急性咽喉炎

(4)生地黄60克、玉竹60克、桂枝6克、分2次煎服,每日1剂,用于慢性咽喉炎

(5)银花、麦冬各10克、胖大海2枚,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于慢性咽喉炎

(6)大蒜2只,大蒜捣烂后贴鱼院穴、大椎穴。本方功可泻热清肺,用于治疗热上扰咽喉,咽喉肿痛。

(7)小独头蒜30克、醋50克。将蒜放醋中捣烂,外敷患处。本坟消肿止痛作用甚佳,对风寒湿热上扰致咽喉肿痛均有效。

(8)患慢性咽喉炎,试用口含生大蒜头,坚持数月,咽喉炎可除根。口含生大蒜头最好挑紫皮独头大蒜。开始时辣得眼泪直淌,口腔粘膜也生痛,可时含吐,且不要将大蒜头光滑的外表咬破。以后适应了再边含边咬。此法对牙痛、声音嘶哑等口腔毛病也有效果。

(9)咽喉炎致使咽喉肿痛、嗓子燥痒、吞咽有异物感,可采取舌根运动法,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即:闭口、舌尖抵牙齿,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早晚坚持各做一次。

(10)中老年人患咽喉炎是常见病,患病后疼痛难忍,吞咽困难。若点压左手无名指尖,可起到良好止痛、消炎效果。点压方法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直接有节奏点压左手无名指尖,坚持每日三次,饭前点压。每次点压10—15分钟,一般3—4日可起到治愈效果。

慢性咽炎小偏方

取麦冬15克,桔梗15克,胖大海10克,甘草10克,板蓝根20克,山豆根15克,蜂蜜50克。

将上述中药(除蜂蜜外)用1千毫升的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将药汁倒入盛有蜂蜜的杯子里分3次服用。也可将煎好的药汁与蜂蜜混合装入保温杯中,代茶水慢慢饮服。

每天1剂,7天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此方有养阴清热、润咽止痛之功效。

《名医论方》慢性咽炎 

1.胶于成方,泥于解毒,时或理气,脉证不合,岂能奏效
女,40岁。咽干、咽痛,咽部异物阻塞感10年。医诊慢性咽炎。先用喉片、抗生素治疗数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草珊瑚、健民咽喉片、六神丸,以及中药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之剂6~7年亦无效。综合脉证,审之,除咽部干痛,咽部异物阻塞感外,并见脉滑数,尤以寸脉为甚。思之:寸脉者,上焦也;滑数者,痰火也。痰火蕴于上焦者,治宜清热化痰。处方:瓜蒌15克,胆南星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干姜1克。
服药3剂,咽部异物感消退;继服7剂,愈。
某医云:此清气化痰丸加减方也。原方原用于痰热内结之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膈痞满,今何用于慢性咽炎而神效也?答曰:仲景在谈到中医的治病原则时指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今脉既为滑数而尤显于寸,知其乃上焦痰热所致,故治以清热化痰而愈。
2.胶于四七,泥于理气,不思审脉,久延病期
女,50岁。咽干、咽痛,时时有痰阻咽部感8年多。医诊慢性咽炎。医始以西药治之不效,继又以中药喉片、草珊瑚、六神丸,以及四七汤加减配合治疗数年仍不效。细审其证,除咽部发干,有异物阻塞感外,并见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疲乏无力,心烦意乱,胸满气短,舌苔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病久而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郁气结也。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4剂,咽喉异物感消失,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疲乏无力好转;继服2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此加减十味温胆汤也,近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已故名老中医蒲辅周、岳美中先生,多用其治神经官能症,今先生独用其治慢性咽炎者何也?答曰:此证脉见濡缓,且又属久病,知其乃气阴两虚,痰气郁结所为,故治以补气养阴,化痰清热而愈。
3.泥于理气化痰,忽略察脉知证,虚者祛邪,热者予温,其病不愈
女,45岁。咽干咽痛时轻时重,时有异物阻塞感7年多。医诊慢性咽炎。始予西药治之不效,继又予中药喉片、草珊瑚,四七汤加减等配合治疗数年亦不效。细察其证,除咽干咽痛,咽部异物阻塞感外,并见疲乏无力,心烦心悸,舌苔黄白,脉弦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病久脉弦大而数者,痰湿内郁,气阴两虚,清升浊降失职也。治宜补气养阴,燥湿清热,升清降浊。处方:党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7剂,不但诸证均减,且咽干咽痛,咽喉阻塞感大部消退;继服10剂,愈。

某医云:既为痰湿,为何理气化痰不愈?答曰:脉弦大而数者,证为气阴两虚为主,湿热阻滞为辅,故治应宗补气养阴、燥湿清热,升清降浊之清暑益气汤而愈也。

慢性咽炎医案

男,54岁。咽喉疼痛,时轻时重5年多。某院诊为慢性咽炎。先用西药治疗2年多无效,后又配合中药咽喉丸、六神丸含化2个多月仍无效。不得已,又改请中医治疗,前后易医十几人,服药1000余剂仍无功。细询其证,除咽喉疼痛外,并见痰多,咽喉、胸部憋胀,烧心泛酸,舌苔薄白而微腻,脉弦细缓。再察其所服诸方,或认为是梅核气而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或诊为咽喉发热与清热解毒利咽之剂加减,或认为属阴虚火旺而予养阴清热之剂加减,或认为系热痰阻塞而与清热化痰之剂加减,种种不一,然终未见效。综合脉证后,反复思考,开始略悟其机理。《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并列服药方法,云:“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鬯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尤在泾云:“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寒邪,郁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内经》‘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汤,甘辛相合,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热也。”此证久用寒凉小效,舌苔又见白腻,脉弦细而缓。证脉合参,不正是少阴咽痛,寒邪闭郁之痰乎?乃拟半夏散为汤小剂服之。处方: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共为细末,分30包,一日3次,一次l包,水煎,频频含咽之。1剂后,泛酸、烧心即解,咽痛稍减,继服2剂,诸证消失而愈。
女,40岁。三年前,突然发现咽喉疼痛。某院诊为咽炎。先与青霉素、喉片、六神丸等治疗2个月无效,继改用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之。数月后,不但无效,反而日渐感到痰多,咽喉憋胀,乃易医治之。医云:梅核气,予四七汤加减治之,不效。其后,又易医十几人,然终未见效。邀余治之,始以柴胡枳桔汤微效,继服20剂则无效。余审思再三.不得其解。偶读章虚谷《伤寒本旨》,云:“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人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始而大悟:此证正是少阴咽痛过用寒凉郁闭之证也,何不用半夏散及汤法治之。再思我20多年讲授《伤寒论》“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时一节的讲授方法,大多宗《伤寒论释义》内容解释之错误,所谓“当有恶寒痰多等证”尤失原文含义,故以半夏散为汤含咽之。服用1剂,痛减几半,继服1剂痛消而愈。

半夏散及汤治疗咽喉疼痛者,古人列述医案者有之,近人报道之个案亦有之,然多不被人重视,致使寒邪外束久久不愈者甚多。

石恩骏教授治疗慢性咽炎之专用方 

法半夏15克,苏梗9克,炒僵蚕9克,石菖蒲9克,生姜3片,厚朴15克,蝉衣9克,泡参30克,麦冬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

  若新感风热较盛,咽红肿疼痛,可加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射干、元参、生甘草;若咳嗽咽痒痰多,加桔梗、杏仁、前胡;若发音嘶哑者,有声带息肉或声带水肿,痰结甚重,法半夏可用至30克,并加大贝、夏枯草以清热散结消肿;若舌淡苔白腻,湿痰重也,需加法半夏、厚朴量,更加茯苓以运湿痰。部分慢性咽炎患者面色不华,困倦多寐,少气纳呆,脉细无力,属脾虚气陷,痰气郁阻,本方合补中益气汤。少数病例,阴寒在里,寒凝痰滞,会厌痹阻,咽肿而泛白,畏寒肢冷,舌淡紫有齿痕,脉微细弦,可以本方合阳和汤温经散寒,祛痰解毒。

    本方之要,为痰气郁结病理,若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津明显耗伤者,本方不宜。

    一贯煎加味除慢性咽炎 

笔者近年来从滋补肝肾立法,采用一贯煎加味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生地30克,沙参30克,麦冬2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黄柏1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知母10克,牛膝10克,桔梗10克,川楝子6克,生甘草6克。

  如异物感甚加半夏、厚朴各10克;灼热甚或便秘加玄参20克,瓜蒌仁10克;烦渴加生石膏、竹叶各15克;痰多去枸杞,加川贝母10克;失眠多梦加酸枣仁20克。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7天为一疗程。

  辨证要点 慢性咽炎出现咽部异物感、干痒、灼热、疼痛等,多伴有口干渴、神疲腰酸、眼花、眠差。舌红,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或细数。

  典型病案 ,女,42岁。咽部干痛并异物感1年余,加重2月。

  患者病起工作劳累后,当时自觉咽中有异物,吞吐不利,伴咽喉部干痛,口干少饮。曾自服阿莫西林、板蓝根冲剂等药,症状却时轻时重,几乎天天用药。近2个月来,因出差劳累,咽部异物梗阻感、干燥、疼痛发作,经服药症状不仅不减反加重,并出现胃痛、便溏等症状。

  刻诊:咽喉部干痛并异物感明显,疲于讲话。伴眼花耳鸣,神疲腰酸,睡眠不实,月经量少。察见咽部黏膜干燥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少,脉细数。

  给予基本方加半夏、厚朴,7剂。二诊时咽部异物感及干痛显著减轻,腰酸及睡眠改善。又服7剂,诸症若失,惟腰酸仍存。三诊时加杜仲15克,续服7剂而安。改服杞菊地黄丸以善后。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临床只要辨证精准,收效甚捷。

     尚学瑞主任医师咽炎治疗方

咽炎﹙脾虚﹚ 黄芪15 当归15 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5 白芍15 丹参15g 山药15 木蝴蝶10 升麻7.5 炙甘草10 水煎服。

咽炎﹙风热﹚ 荆芥15 防风15 麻黄5 桂枝10 秦皮10 白芍15 白癣皮15 浮萍10 姜皮10 生甘草10 水煎服。

咽炎﹙风寒日久加气虚﹚ 黄芪30 白术15 防风10 桂枝10 白芍15 川乌3.5 乌梢蛇10 炙甘草10

咽炎﹙风热﹚ 桑叶10 牛蒡子15 防风10 蝉蜕30 白蒺藜15 黄芩15 栀子10 双花15 苦参15 生甘草10 水煎服。

咽炎﹙血热﹚ 防风10 当归15 生地20 苦参15 苍术10 蝉蜕30 丹参20 牛蒡子15 知母15 胡麻仁10 石膏30 生甘草10 水煎服。

20.咽炎﹙血瘀﹚ 地龙15 皂角刺10 刺猬皮15 桃仁15 赤芍15 双花20 连翘20 甘草10水煎服。

关于慢性咽炎证治的再讨论 --余国俊  女患,38岁,3年多来咽部干涩,微痛,灼热,有异物感,吞不下、吐不出,有时干咳,声嘶;上午较轻,下午、晚上较重。西医诊断为慢性咽炎,用抗生素无效,加用激素,症状曾一度缓解,但停药不久又复发,且有加重趋势,遂不敢再用。又曾施以冷冻疗法2次,亦有所缓解,但一患感冒又复发。中医曾诊断为虚火喉痹,按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治之,选用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汤、养阴清肺汤等30余剂,诸症似有所减轻,但又增纳差,脘腹发凉。更医按梅核气治之,用半夏厚朴汤合丹栀逍遥散3剂,咽干灼热加重。迁延3年,失去治疗信心。刻诊:症如上述,口淡微干,纳欠佳,大便较干燥;月经色偏淡,量较多。望诊:咽粘膜淡红欠润,咽后壁淋巴滤泡呈团状增生,舌淡红少津,苔薄白,脉缓弱。

考虑为脾阴亏损,咽失濡养之证,治宜滋养脾阴,兼益脾气,俾脾之气阴充盈而源源上达咽嗌。

一方:六和汤加减,药用:太子参15g,麦冬15g,茯苓12g,生炙甘草各5g,生扁豆15g,生山药20g,百合30g,黄芪20g,桔梗10g,木蝴蝶10g。6剂。

二方:张锡纯经验方,药用:桑叶6g,薄荷6g,滑石30g,生甘草6g,蝉衣6g,胖大海3枚,麦冬15g。6剂。用开水浸泡,代茶随意饮之。

二诊:咽部干涩及种种不适之感有所减轻,纳开,口已不干,大便通畅。改用六和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50g,白术30g,茯苓30g,生炙甘草各15g,生扁豆30g,生山药50g,百合100g,黄芪60g,桔梗15g,木蝴蝶30g,石斛50g,莲米50g去心),露蜂房20g,郁金30g,合欢花30g,浙贝母50g。诸药用微火烘脆,轧细,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0g,每服1丸,日3次,连服1个月。

效果:服完1粒,咽干涩、微痛、灼热、异物感等显著减轻,有时毫无不适之感。患者照方炮制又服1粒,诸症消失,声爽。望之,咽粘膜红润,咽后壁光滑,无淋巴滤泡增生。尔后2年间曾患感冒3次,均未明显诱发咽炎。平时咽部偶有不适,辄服六味汤(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一二剂,便可安然无恙。

【老师】过去我室曾经讨论过虚寒性咽炎和由慢性咽炎引起的喉源性咳嗽,今天要讨论的则是由脾阴亏损所引起的慢性咽炎的证治。这一证型在临床上相当常见,本例即属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不少医者往往按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论治,收效甚微。

【进修生甲】中医院校教材上说慢性咽炎相似于虚火喉痹,其诊断要点为:咽部不适、微痛、异物感,常有吭喀动作;检查咽部微红,喉底颗粒增生。这些都与本例的症征大体符合,老师却将其诊断为脾阴亏损之证,莫非另有所本?

【老师】不是另有所本。本例并无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的其他症征可资参验,此其一。其二,咽粘膜呈淡红色,而不是微暗红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呈团状增生,而不是呈颗粒状增生;舌质淡红少津,脉缓弱而不数,亦非虚火上炎之象。其三,再参合口淡微干,纳欠佳,大便较干燥,月经色偏淡量较多等,可以考虑为脾阴亏损兼脾气不足之证。至于已经服过数十—剂滋阴降火方药而疗效不佳,反有副作用,就更不应重蹈复辙—厂。大家知道,脾胃属土,病在七脏宜甘缓;而滋养脾阴,尤宜以甘淡平和,或甘凉濡润之药为主,辅以甘温补益之品以健脾益气。我临床习用明代《慎柔五书》滋养脾阴的六和汤加减,或参苓白术散减辛燥之药,加甘凉濡润之品而缓缓图之。

【进修生乙】老师很注重从脾胃方面来论治慢性咽炎,虽非另有所本,也是别有会心吧?

【老师】咽的解剖位置在喉的后方,下连食道,直通于胃。《内经》说“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又说“咽主地气”。可见咽这——器官是属于脾胃管辖的,其病变与脾胃的关系相当密切,就不难理解了。再观照临床,慢性咽炎属于脾阴亏损或脾失健运者十分常见,而中青年女性尤多。但近代医书多将慢性咽炎纳入虚火喉痹范畴,而按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论治,倡用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等,多乏效验,有时反而加重病情,这是值得反思的。前已述及,属于脾胃病变的慢性咽炎患者,多无虚火上炎的咽部体征、全身症征及舌脉。这类患者大多咽干而口不干,舌质正常或偏淡,脉弱或濡却不数,不少患者还伴有胃肠道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故其涉及的主要脏腑是脾胃,而不是肺肾。明乎此理,何须穷究博考,确知咽者脾胃之门户,思过半矣!

【进修生丙】但临床确实有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的慢性咽炎

【嗜烟酒的咽喉炎】如临床习用的知柏地黄汤、养阴清肺汤等疗效欠佳,可以试用三才封髓丹[天冬、生地、人参(北沙参代)、砂仁、黄柏、甘草],随症加味,或可提高疗效。

【进修生丙】治疗慢性咽炎,减轻症状并不难,难的是消除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老师】短期难以消除。方书倡加桔梗、香附、郁金、合欢花等行气活血,解郁散结。我临床习用浙贝母、露蜂房、生牡蛎、郁金等,疗效稍高。

【进修生甲】慢性咽炎属于脾失健运者如何治疗?

【老师】慢性咽炎属于脾失健运者,除了咽炎常症之外,尚有痰涎较多,晨起刷牙易恶心,或伴脘痞腹胀,肠鸣便稀等。治宜健运脾气,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桔梗、木蝴蝶、柿蒂等。若合并肝郁,伴有情绪波动,胸胁不适者,可加柴胡、白蒺藜;肠鸣泄泻者,加炮姜、仙鹤草;头眩者,加泽泻;腹胀甚加厚朴。若脾虚气陷,伴短气乏力者,可先用补中益气汤加法夏、茯苓、泽泻、桔梗数剂,再用本方;若脾虚及心,伴惊悸,少寐者,可先用归脾汤加法夏、夏枯草数剂,再用本方。若气损及阳,症见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大便溏,怯寒者,当属虚寒性咽炎,宜改用温补脾肾方药,过去我室曾经讨论过,在此不赘。

【进修生乙】近代有人将慢性咽炎纳入梅核气范畴论治,老师以为然否?

【老师】梅核气应包括部分慢性咽炎。古代医书论治梅核气,着意于咽喉部的异常感觉或幻觉(如咽中似有物阻,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近代医书有承袭之者,言凡咽部检查无异常发现者,属于咽神经官能症或癔球。证诸临床,部分咽炎患者,其咽部检查虽有轻度异常(如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但其主症,乃是口因部异物感或紧束感,且多与情志变化有关。故我认为这类慢性咽炎可以纳入梅核气范畴论治。

【实习生】老师的意思是,这类慢性咽炎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汤?

【老师】《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之属痰气阻滞者,疗效确切。但若不属于痰气阻滞,或虽属之,但伴有阴伤之象者,则不宜使用。如1984年曾治某女,35岁,大龄未婚愁肠百结,纳谷不香,夜梦纷纭,月经先后无定期,近3个月来渐感咽部不适,如有物阻,吐不出吞不下。经五官科检查,惟见咽后壁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予半夏厚朴汤加枣仁、桔梗、旋复花、甘草。服1剂,即感咽干鼻燥;续服1剂,更增胃脘灼热,心烦不安,咽部异物感益甚。反思投方之误,在于未尝虑及肝郁日久可能化火伤阴这一潜在病机,亦无顾于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细等,已露化火伤阴之端倪。于是改用滋水清肝饮合二至丸,服2剂稍安;随症加减连服36剂,咽中异物感完全消失。

    咽炎特效偏方 (王宇献方)

   材料:麦冬、甘草、金银花、薄荷、绿茶各一两,胖大海、乌梅(数目不定)

    用法:前五味药,研成面搅拌在一起,使用时,患者每次用手捏一些,泡在开水里当茶喝。然后,在水杯里放入胖大海、乌梅各两个。只要口渴,就喝这样的茶水。没啥味了,就全部倒掉。然后,再捏一些药面放在开水里,再放胖大海、乌梅各两个。患者要保证,每天喝3-6杯,每次都要放胖大海、乌梅各两个。一般的咽炎患者,没等以上药物喝完,咽炎就会好。

过敏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韩 梅教授

本病是咽部黏膜的过敏性疾病,由过敏反应所致,以阵发性咽痒、刺激性咳嗽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变态反应性咽炎,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界定。

一、外邪侵袭证
主证:遇风则阵发性咽痒,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难出,咳甚则声音嘶哑。或伴周身不适,微有发热、恶寒,鼻塞清涕,或有口干。苔薄,脉浮。
治法:疏风散邪,宣肺利咽。
方剂:六味汤(《喉科指掌》)加减。
药物组成: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僵蚕10g,薄荷6g,甘草3g。
加减:咽痒重,酌加蝉蜕、银柴胡祛风止痒;

咳嗽重,酌加杏仁、白前,宣肺肃肺以止咳;

兼风热、咽痛者,酌加射干、牛蒡子以助疏风清热,利咽止痛。

若病发于秋季,多属秋燥犯肺,酌去荆芥、防风,加桑叶、菊花、杏仁、连翘。

本证若病程久,咽痒干咳少痰,无明显寒热证,多属风邪内伏不泄,宜用止嗽散(《医学心悟》:桔梗10g,荆芥10g,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甘草3g,陈皮6g)

加减。咳嗽重,加川贝母止咳;

伴苔腻、舌胖、有齿痕、脉滑,酌加法夏、茯苓以助燥湿化痰;

伴苔黄、便结加黄芩、瓜蒌之类清肺通便;

伴滤泡增生、鼻后漏等症,加浙贝母、白芥子化痰;

伴咽痛、充血明显,加牛蒡子、射干利咽止痛;

伴咽干明显加玄参、麦冬利咽;

伴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脉缓弱,加白术、党参、茯苓之类益气健脾;

伴舌质瘀点或暗滞,酌加郁金、丹参、三七之类活血化瘀;

伴舌质偏红少苔,加玄参、麦冬、栀子、木通之类清热。
二、肺经郁热证
主证:阵发性咽痒咳嗽,对烟气等敏感,咽喉微干不适,咽部黏膜暗红,大便或结,小便黄。苔薄,舌质嫩红,脉缓有力。
治法:清肺泻热,种咽止咳。
方剂:清咽宁嗽汤(《不居集》)加减。
药物组成:桑白皮10g,浙贝母10g,知母10g,黄芩10g,栀子10g,桔梗10g,甘草6g,前胡10g。
加减:酌加蝉蜕、薄荷、百部之类以助止痒、止咳;

大便干结加瓜蒌清热通便;

舌尖红或心烦、口苦者,加木通、栀子、生地黄、牡丹皮之类以清心肝之火;

伴咽痛者加射干、牛膝利咽止痛。
三、肺脾气虚证
主证:阵发性咽痒、刺激性干咳,早晚易发,咽黏膜色淡。伴恶风,容易感冒,面色不华,四肢困倦,或有纳差便溏。舌质偏淡,苔薄,脉缓弱。
方剂: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白术10g,防风6g,党参15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银柴胡12g。
加减:酌加荆芥、紫菀、百部、桔梗之类利咽止咳;

有恶心者,加法夏、厚朴、佛手之类和胃降逆;

伴纳差、腹胀、便溏,酌加砂仁、藿香、茯苓、薏苡仁之类健脾利湿;

伴咽干明显,苔干少津者,多属气阴两虚,酌加玄参、麦冬、沙参、百合之类以助气阴双补,利咽生津;

兼舌质紫暗、瘀点,酌加郁金、丹参、三七之类活血化瘀;

若伴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者,多属脾肾阳虚,酌加巴戟天、锁阳、淫羊藿之类,以助温肾壮阳。
四、肺肾阴虚证
主证:阵发性咽痒、刺激性干咳、咽干微痛,午后较重。检查见咽黏膜干燥少津,色红。或兼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盗汗。舌干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利咽止咳。
方剂: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加减。
药物组成:生地黄15g,麦冬15g,甘草6g,玄参155g,浙贝母10g,牡丹皮10g,薄荷6g,白芍10g。
加减:病发于秋季,酌加蝉蜕、连翘、杏仁清燥宣肺;

伴咽喉慢性充血,酌加射干、桔梗清利咽喉;

兼舌质瘀点,酌加郁金、丹参、三七之类活血化瘀;

兼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盗汗,多属肺肾阴虚,加熟地黄、山茱萸、酸枣仁,以助滋肾安神,或更加知母、黄柏以坚阴降火。
临证若见阵发咽痒,干咳少痰,伴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苦,咽喉干燥,舌质偏红少苔,脉弦数,多属肝火偏旺,上刑肺金,治宜清肝降火,润肺止咳,可用一贯煎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药用沙参15g,麦冬5g,麦冬5g,浙贝母10g,瓜蒌10g,川楝子10g,枸杞10g,生地黄15g,当归6g。酌加海栀子、蛤粉、青黛、地骨皮、桑白皮之类,以助清肝泻肺。
五、气滞血瘀证
主证:阵发性咽痒咳嗽,病程经久难愈,喜温饮而不多。或见咽部黏膜暗红,舌暗滞或有瘀点,苔薄,脉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利咽。
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桃仁10g,红花6g,当归尾10g,生地黄15g,赤芍10g,川芎6g。
加减:酌加蝉蜕、银柴胡祛风止痒以治标;

酌加百部、瓜蒌皮以助理肺止咳;

酌加干地龙、牛膝以助活血通络。

若伴咽后壁滤泡增生,多属痰瘀互结,酌加浙贝母、炙苏子、桔梗、甘草以助化痰利咽;

伴恶心欲呕,或苔腻,酌加法夏、紫苏梗之类化痰以降逆。
桑菊饮加味:桑叶、菊花、蝉衣各15g,芦根20g,牛蒡子、天花粉、连翘各12g,杏仁、薄荷各10g,桔梗、甘草各6g。
加减:咽痒咽痛甚者加山豆根、射干、玄参;
 

咳嗽甚者加金沸草、百部; 

伴发热痰黄加黄芩、冬瓜仁、竹茹; 

咽干阴伤者加麦冬、沙参、玄参。
煎服法:上方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7剂为1疗程。
2、疏风利咽止嗽汤荆芥、桔梗、前胡、白僵蚕、玄参、化橘红、杏仁、五味子各10g,炙荣菀、炙款冬花各15g,燕百部3og,陈皮、甘草、蝉蜕、炙麻黄各5g。
加减:兼声嘶者加乌梅15g,玉蝴蝶3g;

兼肺气被郁,气络失和咳引胸痛者,加广郁金、桃仁各log;

兼久咳肺肾气虚者,加党参15g,山茱萸l0g。
煎服法:每日1剂常规水煎服,忌食荤腥油腻,小儿药量酌减。
3、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桑白皮12g,地骨皮12g,知母10g,黄芩12g,桔梗10g,青黛10g,海蛤壳10g,龙胆草10g,栀子10g,生地10g,元参20g,甘草10。
加减:胸闷气逆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

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痰黏难咳酌加海浮石、川贝母清热化痰;

咳嗽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参、麦冬、诃子养阴生津敛肺。水煎服,每日1剂。
4、疏风利咽汤:桔梗12g,元参30g,桑叶15g,菊花15g,千层纸15g,蝉退12g,荆芥7g,薄荷(后下)7g,黄芩15g,鱼腥草15g,甘草7g。

加减:热重或咽喉疼痛加金银花20g,板兰根15g, 

咳甚者加紫菀15g,百部12g, 

咽干加麦冬15g,玉竹15g, 

气虚加太子参30g,白术15g.
煎服法:每天1剂,分早晚二煎,日服2次,服时以缓缓呷服含咽为宜。
5、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15g,麻黄15g,生姜15g,细辛3g,紫菀10g,款冬花10g,半夏15g,五味子5g,大枣3枚。

气紧、气促加苦杏仁、紫苏子、桔梗;

声音嘶哑加胖大海、薄荷、诃子;

咽喉疼痛加牛蒡子、马勃。
6、升降散加味僵蚕、蝉蜕、姜黄、大黄。
加减:病初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症状较轻,咽部无特殊改变,药用:桔梗、僵蚕、防风各10g,甘草、薄荷(后下)、荆芥、姜黄各6g,蝉蜕9g,大黄3g。

病之中期,舌质红,苔黄,脉数,咳嗽症状加重,咽痛明显,吞咽时加重,药用:连翘15g,牛蒡子、赤芍、僵蚕各10g,黄芩、花粉、栀子、甘草、贝母、姜黄各6g,射干、桔梗、蝉蜕各9g,大黄3g。

病程较长或失治误治,舌质较暗,药用:僵蚕、赤芍、玄参各15g,蝉蜕10g,姜黄、桔梗、川贝母、玉竹各9g,大黄、甘草、沙参各6g。
7、金沸草散加减旋覆花6~9g(包煎),麻黄3~6g,前胡9g,荆芥6~9g,半夏3~6g,赤芍9g,生甘草3~6g。
加减:风寒咳嗽,不论久暂,可用本方;

风热咳嗽,去荆芥、前胡,合芦根、薄荷、桑叶、菊花;

燥热咳嗽,去荆芥、前胡,酌加天花粉、桔梗、浙贝母、瓜蒌、麦门冬、五味子等润肺清热;

喉痒咳嗽不爽,似燥咳而实非,加桔梗;

痰黄有热之象,合黄芩、栀子、桑白皮等清泻肺热;

痰多而清稀合二陈汤;

咳嗽而喘,加用杏仁,取三拗汤之意予宣肺平喘;

痰壅气促,上盛下虚,去荆芥、前胡,合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咳嗽日久,无明显外感者合止嗽散;

伴病久气虚乏力,反复易感者,合异功散或玉屏风散等。
8、自拟清肺止咳汤桑叶20g,连翘15g,板蓝根20g,蝉退10g,射干10g,桔梗10g,杏仁10g,玄参10g,浙贝母15g,甘草6g。
加减:咽痛加马勃、牛旁子;咽干加生地、麦冬;

痰白清稀,苔白腻加二陈汤;

痰稠加黄芩。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
9、清咽散结汤加减
小儿喉源性咳嗽。桑叶、桔梗、前胡、浙贝母、僵蚕、半夏各6g。射干、岗梅、玄参各8g,蝉蜕、甘草各3g。

加减:声嘶加木蝴蝶、胖大海;

阴虚津亏者加沙参、麦冬;

脾虚者加太子参、茯苓;

肺热者加桑白皮、天花粉。
10、养阴止咳方:南北沙参各15g,麦冬12g,五味子6g,百合12g,生熟地各15g,紫菀10g,百部10g,款冬花10g,桔梗10g,甘草6g。
加减:若风寒者有痰加麻黄以助散寒宣肺之力;
 

风热者加桑菊以增清热宣肺之效; 

咯黄痰或白粘痰不易略出者为热痰,加用胆星、葶苈子清肺化痰。
11、利咽茶
(1)薄荷茶
:薄荷10g,钩蘑10g,桔梗10g,甘草5g。
加减:伴喉痒干咳或少痰者加乌梅5g,麦冬10g;

局部胀闷,异物感时加紫苏梗10g;

咽喉疼痛者加金银花10g,胖大海10g;喉部感觉有痰加橘红5g;

喉痒遇风咳甚者加荆芥5g。
服用法:每天1剂,以200mL开水冲泡2h以上,滤取汁液,代茶频饮.
(2)菊花茶白菊花3g,生甘草3g,桔梗5g,薄荷3g,杏仁3g,防风3g,炙枇杷3g,胖大海2枚,陈皮3g,柿霜饼15g(临时加入)。
加减:咳嗽较甚者加大杏仁、炙杷叶用量

咽痛较甚,咽充血明显者加大生草、桔梗用量

痰多者加川贝母2g。
服用法:每日1剂,开水泡2小时以上,取药液代茶饮,服用前分次加入柿霜饼适量入药茶中。
(3)桑叶茶:霜桑叶3g,菊花3~4朵,胖大海2~3枚,生山楂干5g,生杏仁3g(捣碎),五味子,麦冬4g,冰糖适量。
服用法:每天1~3剂。药入茶怀,沸水泡,不拘时饮用。泡服2次后,更换新药。
【临证心法】
一、咽痒属风,无风不痒,治当祛风

阵发性咽痒难忍是过敏性咽炎的重要症状特点,其痒之作,常在早晚自发,以早晚阳气不足,易招风邪;或因接触某种物质、刺激性气体、受凉风刺激而诱发而阵作,咽痒之来去皆速,病象如风可知。故有专家强调,“咽痒属风,无风不痒”。

对本病咽痒阵发之症,治当祛风为要,所用药物宜辛浮轻清之品,常用者如荆芥、蝉蜕、薄荷、桑叶、连翘、银柴胡,无论何证,均可酌情选用1~3味。
二、咳者属肺,理肺为主,平调阴阳
阵发性干咳,亦称刺激性咳嗽,也是过敏性咽炎的重要症状特点,其病位在咽,病机以肺为主,肺失宣降,或肺失清顺,气有所逆,故阵发干咳,治当理肺为主。

治宜宣肺、肃肺,常用药物如麻黄、杏仁、桔梗、白前、紫菀、枇杷叶之类;

若肺失清顺,气有所逆而阵发干咳者,多因郁热化火,或虚火上扰,金被火刑,往往伴随肺阴虚、肾阴虚、肝阴虚等证,治疗之法,既应清肺顺气止咳,亦须平调阴阳,助以清降虚火,《内经》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后人所谓“久咳不独在肺”。

清肺顺气止咳之品常用者,如桑白皮、黄芩、地骨皮、百部、白前、前胡、贝母、桔梗、马兜铃等;

清降虚火以助止咳之品,常用者如沙参、麦冬、青黛、海蛤壳粉、黄柏、知母、地骨皮,或酌配五味子;

平调阴阳,主要是滋阴,常用方剂如养阴清肺汤、一贯煎、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芍药、当归、贝母、生甘草、元参、桔梗)、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茯苓),以及益气温阳。

益气温阳者,乃气阳不足,正气亏虚,不任外邪侵袭,故咽痒干咳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或酌加温肾壮阳之品如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锁阳、淫羊藿之类。
三、新病在气,法当祛风理肺;久病入络,注意活血化瘀
过敏性咽炎病程尚短,或病情反复之初,往往多伴风邪,尤其伴有某些外感症时,病机多以肺为主,乃肺失宣降为主,临证之时,当明辨风寒、风热、燥邪。

风寒主证可用六味汤,

风热主证可用银翘散,

燥邪主证可用桑菊饮;

风寒兼证可选荆芥、防风、银柴胡、石菖蒲、藿香之类,

风热兼证可选蝉蜕、桔梗、僵蚕、薄荷、牛蒡子、连翘之类;

燥邪主证可选桑叶、菊花、杏仁、薄荷、沙参、连翘之类。

若病程较长,久咳不止,往往因咳而气机不畅,则脉络痹阻,终致气滞血瘀,甚至则痰瘀互结,病情胶固,难以取效。故久咳者,无论何证,均可酌情选用郁金、丹参、三七、红花、牛膝、地龙之类以助活血化瘀通络;

痰瘀互结者,更佐法夏、贝母、海蛤壳粉、玄参、牡蛎、紫苏子、白芥子之类以助除痰利咽。
【名医经验】
一、干祖望经验:喉源性咳嗽
1、宣肺散邪法:适用于风寒外袭,肺失宣降,致喉痒干咳,或有少量痰液。

方用三拗汤加味:麻黄、杏仁、甘草、蝉衣、防风、桔梗、贝母。

若痰色自者,加陈皮、苏子、僵蚕;

痒咳剧烈,且咽喉秸膜充血者,系风寒化热之征,可加薄荷、天竺黄、芦根、射干等。
2清心泻火法:适用于心火偏亢,循经犯喉致喉痒干咳,频作清嗓,咽干喜饮,心烦失眠,咽喉粘膜充血、小血管网布。舌尖红.脉细弦。

方用导赤散加减:生地、竹叶、茅根、灯芯、玄参、牡丹皮、芦根、天竺黄、知母、杏仁、石膏。
3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之喉痒干咳,夜间尤甚,口燥咽干,饮水不解,咽喉粘膜暗红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增生。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茱萸、山药、牛膝、牡丹皮、百合、麦冬、玄参。
4养阴润燥法: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火上冲,致咽痒干咳,甚则咳引胸痛,偶有粘痰带血,咽喉干燥,黏膜慢性充血或轻度萎缩。舌偏红、苔薄,脉细。

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黄、知母、石膏、桑叶、杏仁、白茅根、天竺黄、川贝母。
5活血化瘀法:适用于瘀血阻滞,津不上承,致咽喉干燥作痒而咳,经久不愈,渴喜温饮,咽喉粘膜慢性充血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有紫气、苔薄,脉细涩。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蝉衣、干地龙、炙苏子、贝母、桔梗、甘草。
6脱敏敛肺法:适用于禀质特异,异气刺激咽喉,引动肺气上逆,致咽痒干咳,咳甚呕恶。

方用脱敏汤加减:紫草、茜草、旱莲草、蝉衣、干地龙、金沸草、桑白皮、荆芥炭、乌梅、诃子肉、甘草。
二、杨振邦经验:重视祛风、润燥、化瘀,自创百蝉止咳方
喉源性咳嗽发病机理有3个特点:一是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渍于咽喉。“风胜则痒”;二是燥热内生,津液不足,咽喉失于濡养;三是久病热伤血络,瘀血阻络,在临床上可见咽部有淋巴滤泡增生的表现。

因此,认为单纯的止咳之品常不能奏效,十分强调在宣肺止咳的基础上要注意以下3点:

一要祛风止痒利咽,以达“无风不痒”之效;

二要润燥生津,使咽喉得以津液的滋润;

三要行气活血,可改善微循环,能消除咽部充血水肿状态,使增生的滤泡缩小,局部炎症消除。
百蝉止咳方药物组成:桑叶、荆芥、蝉蜕、沙参、天花粉、木蝴蝶、射干、青黛、百部、枳壳、川芎、甘草。
适应证:咽部充血、红肿,有滤泡增生,干咳痰少,呈呛咳,舌红苔少。
方解:方中桑叶、荆芥、蝉蜕宣肺祛风止痒;沙参、天花粉、百部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射干、青黛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枳壳、川芎行气活血、解郁散结。全方共奏宣肺利咽,生津止咳作用。“咽痒即咳”必用百部、蝉蜕、天花粉三药。百部味甘苦性平,润肺止咳;蝉蜕味甘性寒,疏风热止痒;天花粉甘寒,清热生津利咽;三药合用能祛风止痒,利咽生津。
三、朱瑞群:清热解毒,滋阴利咽,自创清咽汤
药物组成:四季青、蒲公英各15g,青黛3g,黄芩、玄参、牛蒡子、桔梗各9g,生甘草5g。
加减:咽痒者加蝉衣、僵蚕祛风利咽;

咳甚者加百部、紫菀、远志镇静止咳;

久咳者加五味子、天竺子敛肺止咳;

有痰者加象贝、杏仁化痰止咳;

鼻塞嚏多者加辛夷、苍耳子散风通窍;

鼻衄者加茜草、仙鹤草凉血止血;

咽喉肿痛者加射干、马勃清肺降火、解毒和咽;

过敏性咳嗽者加乌梅、防风。
适应证:儿童咽喉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可伴发于急性或慢性咽炎、喉炎、声门下变态反应等病,表现为咽喉不适,干咳或少痰,时轻时重,遇刺激则加重,咳重时可致面红、憋气、恶心、呕吐。咽喉部可见充血,咽后壁有滤泡增生。舌脉一般无明显异常。

慢性咽炎的辨证论治

1、痰气交阻型  选用半夏厚朴茯苓汤加减治疗,如配用桔梗、僵蚕、浙贝母、香附、甘草等。 2、肺阴虚 重用增液汤加沙参、桔梗、川贝母、牛蒡子、木蝴蝶等治疗。 三、肾阴虚六味地黄汤去泽泻加黄柏,知母、麦冬、五味子,再用桔梗载药上浮清利咽喉。 四、肝脾不和型   消遥散与旋复代石汤加减治疗。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枳壳、桔梗、旋复花、代赭石、佛手等。 五、中气虚弱型   香砂六君汤加味治疗。如党参、白术、茯苓、炙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桔梗、建曲、大枣等。 

半夏厚朴清咽汤治慢性咽炎法半夏15克,苏梗9克,炒僵蚕9克,石菖蒲9克,生姜3片,厚朴15克,蝉衣9克,泡参30克,麦冬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

  若新感风热较盛,咽红肿疼痛,可加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射干、元参、生甘草;

若咳嗽咽痒痰多,加桔梗、杏仁、前胡;

若发音嘶哑者,有声带息肉或声带水肿,痰结甚重,法半夏可用至30克,并加大贝、夏枯草以清热散结消肿;

若舌淡苔白腻,湿痰重也,需加法半夏、厚朴量,更加茯苓以运湿痰。

部分慢性咽炎患者面色不华,困倦多寐,少气纳呆,脉细无力,属脾虚气陷,痰气郁阻,本方合补中益气汤。

少数病例,阴寒在里,寒凝痰滞,会厌痹阻,咽肿而泛白,畏寒肢冷,舌淡紫有齿痕,脉微细弦,可以本方合阳和汤温经散寒,祛痰解毒。

  本方之要,为痰气郁结病理,若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津明显耗伤者,本方不宜。

咽炎茶 ----何绍奇 

處方﹕桔梗10克、生甘草6克、麥冬6克、玄參6克、薄荷2克、藏青果6克(打碎)、烏梅3克、木蝴蝶1克、升麻2克、蜂蜜適量。

用法﹕開水浸半小時,代茶飲。

2.此方不僅用於慢性咽炎,亦用於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但須改為湯劑用,咽腫、充血、發熱者,再加金蓮花6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蒲公英、板藍根各15克、僵蠶10克、山豆根10克,水煎,一日一劑,分三次服,一般三、五劑可癒。

3.此方多年使用有效。但必須指出﹕咽炎、扁桃體炎、咽喉炎亦有因寒邪外束,鬱於咽喉所致,非辛溫不效者;有陰虛火浮,當用滋陰降火或稍佐熱藥引火歸原者;還有痰氣交結,咽中有異物感當用消痰降氣者,則皆非此方所宜,望識者鑒之。

咽炎用药心得

1山豆根

山豆根为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对风热或热毒蕴结于咽喉,它可以直折上炎之火,与牛蒡子,甘草联用,效果很好,因经常听说此药的中毒事件发生,说明此药不宜大量用,我一般只用10克,效果也不错。

2青果

对风热及热毒咽炎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加青果及百部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热毒引起的慢性单純性咽炎,此药为我的首选。

3玄参

临床所见,阴虚火旺引起的慢性咽炎不在少数。此药可以滋阴降火,解毒利咽,热毒性的也可以用,加牛蒡子,连翘即可,对阴虚见咽干,有明显虚热症状的,此药为我的首选。如果没有明显的热象,仅仅是咽干,则首选麦冬。我感觉生津利咽麦冬效果好,清虚热叫则玄参效果好,此为不同之处。

4白僵蚕,蝉蜕

此二药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善于散风热,消肿毒,拔邪外出。白僵蚕又可以化顽痰,蝉蜕又可以亮音,冶喑哑,如果再配伍全虫一味,则可以通瘀化痰,散结解毒,用于久病顽疾,可以很显著地获效,久病咽炎,常因热毒(虚火),灼伤津血而成痰瘀,痰瘀毒互结于咽,缠绵难去。此三药均属虫类,性善搜剔,用于此证,甚为合拍。

5黄芪

临床所见,脾阳虚咽炎也不少,脾虚而气血精微生化乏源,不能上承濡养咽喉,以至咽壁溃烂久久不愈。另外有人认为咽喉类似肌肉,应为脾所生,咽喉也是胃之入口,从脾论治自然可取,所以针对脾阳虚咽炎者,加白术,党参,升麻,肉桂等,验之的确有效。

6桔梗

此药可以开宣肺气,化痰利咽,在治疗咽炎时,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我用它的目的是到经,即引诸药入咽喉,无此向导,恐药力难以集中。

此病看似小病,实则复杂,急性咽炎多属外感风热,或热毒犯咽,治疗较易:慢性则多因阴虚火旺,虚火上扰导致,在滋阴降火基础上一定要加少量肉桂引火归原,滋阴要根据脉证,考虑滋补肺胃肾中的哪个,脾虚,气血不足,可从脾论治,用大剂量黄芪可以显效,取其升阳,濡养,托毒,生肌之用,萎缩性咽火要加阿胶,肥厚性咽炎要加浙贝,牡蛎,穿山甲,以增强化痰散结之效,使之回缩,等等。

慢性咽炎症治经验谈(王国法)

        1、热毒炽盛型;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苔黄。

        2、阴虚火旺型;手足心热、少眠心烦、舌红少苔。

        3、肝气郁结型;心情郁闷、受情绪影响。

        4、湿痰上结型;咽部起痰、恶心时呕。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喜欢简单明了,习惯用一方统治、分型加减之法、方便实用。

        【双蝴蝶咽炎汤】

        金蝴蝶10、木蝴蝶10、桔梗10、射干10、山豆根10、花粉10、 麦冬10、青果6、甘草6

        加减方法:

        1、热毒炽盛加;二花15、连翘10、蚤休10

        2、阴虚火旺加;知母30、黄柏30、生地30、玄参15

        3、肝气郁结加;柴胡6、厚朴10、陈皮10

        4、湿痰上结加;半夏10、 南星10、生姜

        服用方法;1、水煎服,日2至3次。

                          2、粗粉一下,泡茶频服。

        笔者应用此法治疗慢性咽炎,因人因症灵活加减屡屡收效百不失一。

        典型验案: 男   42岁,在排演过程中突然咽炎复发:口苦咽干、声音嘶哑、干咳无痰。

        诊得:脉数弦、舌红苔稍黄、便秘眠差。咽部充血有小米粒型的颗粒分布、咽干稍疼、声音嘶哑。

        辩证:阴虚火旺兼热毒气郁综合型。

        基本方药加:二花15、知母30、黄柏30、生地30、玄参15、柴胡10      三剂

        并嘱咐:先捡三剂你试试看效果如何。每剂水煎两遍,当茶频服、不必按一天一剂的常规服法,你日夜连服、喝完就来。

        第三天  来到就伸出大拇指,请你按原方再给我捡五剂。”

咽炎(梅核气、虚火喉癖)治验 

   本人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在这十几年中取得满意疗效。

    马勃15  重楼10  射干15  山豆根15  板兰根20  甘草6  半夏12  厚朴15  紫苏15  大枣4枚  陈皮15  黄芩15

    脾胃积热者可加生地、黄连,    肝胆湿热甚者可加栀子、茵陈、胆草。      肝气郁结者可加枳壳、郁金、柴胡、薄荷、生姜等,加减视情况而定。

慢性咽炎辨证 

1、阴虚咽喉失养证(阴虚喉痹、虚火喉痹)

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治以滋阴降火,清利咽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20g,玄参、淮山药各15g,山茱萸、茯苓各12g,泽泻、牛膝、牡丹皮各10g。手足心热,加知母10g,黄柏6g。

加减:药后症状不减,加附片3g,肉桂1g(兑服),冷服,常可收功。头晕耳鸣眼花,肝肾阴虚,加枸杞12g,菊花10g。

肺阴虚证,咽痒干咳,治以养阴润燥,清利咽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常用药物,生地黄、麦门冬各20g,白芍药、牡丹皮、浙贝母各10g,玄参15g,薄荷、甘草各6。

肺肾阴虚证,治宜滋补肺肾,百合固金汤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20g,麦门冬、生地黄各15g,玄参、百合、白芍药、当归、桔梗、川贝母各10g,生甘草6g。

肺胃阴虚证,舌质干红少苔,中心光裂,治宜养阴益胃,用沙参麦门冬饮加减。常用药物,沙参、麦门冬、玉竹、天花粉各15g,白扁豆12g,桔梗10g,甘草6g,麦芽10g。

阴虚肝郁,口苦咽干,太息,胁肋不适,治宜养阴疏肝,一贯煎加减。常用药物,北沙参、麦门冬、干地黄各15g,牡丹皮、枸杞子、川楝子各10g,香附子、当归各6g。

阴虚挟湿,舌苔黄腻,治宜养阴利咽,清热化湿,甘露饮加减。常用药物,生地黄、玄参、石斛、天门冬、麦门冬各12g,茵陈15g,薏苡仁20g,黄芩、枇杷叶、桔梗各10g,枳壳、甘草各6g。方中用玄参易熟地黄,以防滋腻碍脾。

2、郁热熏咽证(郁火喉痹)

治宜清肺脾,利咽喉,用清金利咽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芩、栀子、牛蒡子、桔梗各10g,玄参12g,浙贝母、麦门冬各15g,薄荷、甘草、木通各6g。

加减:易干哕,加法夏10g;脉络曲张纡曲,加牡丹皮、赤芍药各12g;新近咽痛加重者,酌加荆芥、僵蚕各10g。

3、气虚咽喉失煦证(气虚喉痹)

肺脾气虚证,舌淡,脉虚,宜补中益气,升清利咽,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芪20g,党参、白术、葛根各12g,当归、桔梗各10g,陈皮、升麻、炙甘草各6g。

加减:脉沉,腹中寒,肢凉,加附子或干姜;咽干,心中微烦,或舌质不淡,少佐黄芩(酒炒)、栀子(酒炒);舌根苔微黄腻,或小便微黄,少佐酒炒知、柏;偶感风邪,或因烟、酒,咽喉疼痛增加,喉关潮红,加荆芥、牛蒡子、桔梗;咽喉干燥疼痛,或微有灼热感,或先用补中益气汤有效,续用效果渐减或无效,乃气阴两虚,加玄参、麦门冬、五味子;食欲差,加神曲,麦芽;淋巴滤泡增生明显,加丹参、郁金。

脾虚湿郁证,纳差,舌淡胖,有齿痕,治宜益气健脾,化浊利咽,用参苓白术散或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芪20g,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各12g,桔梗、神曲、陈皮、砂仁各10g,薏苡仁30g,炙甘草6g。

4、阳虚咽喉失煦证(阳虚喉痹,格阳喉痹)

阳虚证,咽部色淡,舌淡脉沉,治宜温阳利水,升清降浊,用真武汤加减。常用药物,附片6g,白术、茯苓各12g,白芍药15g,生姜3片。本方对慢性咽炎阳虚证疗效确切,如桴应鼓。方中注意重用芍药,以防附子温阳太过;兼气虚证,临证可酌加黄芪、党参,以仿芪附汤、术附汤之意;或更加玄参、桔梗、炙甘草,以强利咽之效。

肾阳虚证,腰膝酸软,治宜温补肾阳,引火归原,用附桂八味汤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20g,淮山药15g,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白芍药、玄参、桔梗各10g,附片6g,肉桂3g(兑服),炙甘草6g。

5、痰湿凝结咽喉证(痰湿喉痹)

肝脾不和,痰气胶着,可用逍遥散佐以化痰之品,舒肝解郁化痰。常用药秀,当归、白芍药、柴胡、法夏、枳壳各10g,白术、茯苓各12g,薄荷、炙甘草各6g,生姜3片。

脾虚痰湿上泛,可用二陈汤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常用药物,法夏、桔梗、陈皮各10g,茯苓12g,炙甘草6g。

加减:时“吭喀”,加前胡、白前宣肺;咽痒咳嗽,更加荆芥、僵蚕祛风止咳,化痰利咽;夜晚咳嗽重,更加百部、紫菀以助止咳。

湿热不化,可选用三仁汤或甘露消毒丹。常用药物,白蔻仁、茵陈、黄芩、连翘、射干各10g,浙贝母12g,滑石20g(包),木通、石菖蒲、陈皮、薄荷各6g。

痰热互结,可用温胆汤;虚火灼津为痰者,应滋阴降火兼以化痰。常用药物,法半夏10g,茯苓12g,竹茹、陈皮、桔梗、射干、枳实各10g,生姜3片,甘草6g,大枣5枚。

临证时,慢性咽炎有痰湿或痰热者,无论选用何方,均可合以《伤寒论》之桔梗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含桔梗皂甙、桔梗酸等,能促进呼吸道分泌;甘草之甘草甜素,可刺激气管黏膜分泌增加,均具祛痰作用。二者合用,确有化痰利咽之效。

6、瘀血痹阻咽喉证(瘀血喉痹)

治当以活血化瘀为主,方如桃红四物汤,并视属寒属热,气虚气滞之兼证而加减。常用药物,当归、川芎、赤芍药、桃仁、射干各10g,红花6g,生地黄、丹参各20g,浙贝母15g,桔梗、威灵仙、路路通各10g。

慢性咽喉病,凡舌质有瘀点,皆属兼瘀,均宜于主方中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桃仁、赤芍药、牡丹皮之类。

按语

1、对慢性咽炎辨证施治的落脚点,应在一“慢”字上,临证切不可操之过急,骤用重剂伤阴损阳,也不可倚其病浅证轻而掉以轻心。因久病多虚,须时时兼顾正气,益气养血,平调阴阳,以收全功。病久每易致郁,病人多疑多虑,尚需耐心开导,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本病最易反复发作,“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待临床症状控制之后,视病人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予以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之类扶正固本。对小儿则嘱其常用黄芪精肉汤(见鼻窦炎之“验方”),以培后天之本。

2、《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咽喉之病,最忌大便干结不行,胃肠以通为顺,若燥屎滞留肠间,可阻碍脾胃气机升降,以致浊气上逆于咽喉而为病,故保持大便通畅为治咽喉病之要法。治疗本病时,对通下一法的具体应用,应灵活善用。临证若属实热(郁热)之邪,当以轻剂大黄斩关夺将,可参前文急性咽病之辨证论治;若阴虚津少,宜用玄参、麦门冬之类增液行舟,或以生何首乌等养血润肠,或以麻子仁丸等润肠缓下,泻郁结之热,救耗伤之阴。常用药物有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杏仁、何首乌、熟地黄、玄参、麦门冬、瓜蒌之类,可酌选1~2味即可,不应,加枳壳。全瓜蒌一味,以其既能润肠通便,又可荡涤上焦郁火,清化咽部痰热。若配伍得当,可屡试不爽。若便秘见于气虚证者,当在益气之法的基础上,加枳壳以行气通便,不应,加火麻仁、郁李仁。

3、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慢性咽炎其病程缠绵,无论证为阴虚阳虚,属寒属热,病久都会影响到咽喉部气血运行成瘀,而检视咽喉,若见喉底暗红,络脉积血增粗,则为明证。故处方常佐以丹参、赤芍药、牡丹皮、牛膝、郁金等活血祛瘀通络之品,验之临床,确有流通气血,消肿止痛之效。

局部症状的辨治

慢性咽炎在临床上一般以局部症状为主诉,全身症状有时并不明显。因此,对慢性咽炎局部症状的辨证认识在全身症状不明显时就显得更为重要。

耳鼻咽喉疾病的辨证一般以整体症候辨证为主,结合局部症候的辨证。慢性咽炎的整体辨证一般以脏腑辨证为纲,局部辨证一般以气血痰火辨证为主。

1、咽干:慢性咽炎病人多有口咽干燥之感,其特点为口干不甚,或虽渴而不欲饮,或饮而不多。其病机多归于津液之变。

慢性咽炎口咽干燥一般以阴虚证、郁热证较明显,乃阴虚津亏或郁热伤津,咽失润养所致。常伴欲饮水而量不多,咽部黏膜偏干、暗红、少津。若肺胃伤津,肝肾阴亏,阴液不能上润咽喉而致者,可择用沙参麦门冬饮、一贯煎、六味地黄汤之类滋养阴液;若肺肾阴虚不能制火,虚火上炎而成,当选用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汤滋阴清热;如属气阴两伤,可酌选西洋参、太子参、五味子、玄参等益气养阴生津;如属郁热内蕴,宜用清金利咽汤,酌加大黄、天花粉之类清热生津。

见于气、阳虚证者,乃清阳不升,津不上承,常不欲饮,咽部黏膜无明显干燥征。若肺脾气虚,津不上承,而致口干咽燥者,当用补中益气汤之类补肺脾之气,酌加葛根鼓舞津液上行,则咽干可自解。肾为水火之宅,肾阳虚不能蒸腾阴液上润咽喉而致口干咽燥者,以附桂八味丸温补元阳,火足水自升。若膀胱气化失司,津液失布而致口咽干燥者,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咽干自解。

凡阴液不足或阳气亏虚所致口咽干燥,证治无误,咽干之症始有好转,终难消失,甚或反转加重者,若见于阴虚、郁热证者,乃药用寒凉、滋腻太过,反致气机滞碍,津不上承,宜佐理气、升阳之品,以陈皮、葛根(或黄芪)为佳;见于气虚阳虚证者,乃药用甘温、辛热太过,反耗津液,宜佐清降、敛阴之品,一般情况下,益气方中宜加黄芩,补阳方中宜加白芍药,并各选玄参、麦门冬、五味等药为佐,效果甚佳。

此外,慢性咽炎尚有属瘀血者,因其瘀在络脉之中,有碍津液布散,甚或瘀久化热,亦有口干咽燥之感。当详查脉证,以桃红四物汤之类化瘀通络而治之。

2、异物感:异物感是慢性咽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自觉咽中梗梗不利,似有异物、痰黏着感,然不碍饮食吞咽,检视咽喉并无异物可见。多因气、痰、湿、热、瘀滞,清道不利所致。

若情志不遂,内伤于肝,疏泄失常,肝气上逆,致咽喉中如有物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当疏肝理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若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凝气滞,痰气交阻于咽喉,咽中梗梗,时轻时重,痰白而黏,应解郁行气化痰,用半夏厚朴汤。

若痰湿滞于咽喉间,有碍清虚之地而致咽喉梗梗不利者,治当化湿祛痰。应结合痰之成因,全身脉证及痰色而治有侧重。肺脾气虚,痰湿上泛,痰色白而量多,可用二陈汤健脾化痰;肺经燥痰不解,痰少而黏,难以咯出,咽中似有毛刺者,以清燥救肺汤清肺润燥化痰;阴亏虚火灼津为痰者,治当重滋阴降火之品;阳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又当以温阳为法;痰热胶结不化,痰色黄而成块者,可用温胆汤清热燥湿化痰;湿郁化热,痰热交阻,咽中如物黏着感,可选用三仁汤或甘露消毒丹。《医林绳墨》说:“痰因火动,宜以治火为先;痰因气滞,宜以行气为要;痰生于脾胃,宜以实脾行湿;痰随气结,宜以理气化痰;痰郁于肺肝,宜开郁以行气......大凡痰之为症,热痰则清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吐之。”慢性咽炎属阴虚者多,如需佐以化痰之药,贝母较半夏为好,因半夏味辛性温,有化燥助火之弊;用舒肝开郁之品,香附较柴胡为优,香附气味俱厚,开六郁,行结滞,消痰涎,为气滞不行之要药;柴胡则气味俱轻,升中有散,有耗气伤阴之嫌。

3、咽痛:慢性咽炎的咽部疼痛感多不甚重,一般描述为“微痛”,主诉可能为干痛、胀痛、隐痛,往往时痛时止,时轻时重,时有时无。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因而在临床上,气滞血瘀,引起经脉不畅,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但慢性咽炎的常见病因病机如阴血亏虚、阳气亏虚、气血不足、痰浊凝结,郁热久稽等,皆可影响咽部经脉或脉络的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咽喉疼痛感。在辨识时,仍应根据其主要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处理。

慢性咽炎之阴虚证、郁热证所致之咽喉疼痛,应注意选用射干、橄榄、牛膝、桔梗之类以利咽止痛。

咽痛诊法,前人有“上午痛者属气虚,午后痛者属阴虚”之说。中气不足,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于上炎,宜补中益气兼清阴火,用补中益气汤加知母、黄柏、玄参、麦门冬之类;阳气虚衰,咽喉失于温煦,寒凝于咽或阴盛格阳,无根之虚火上越者,应温阳散寒,用理中汤、附桂八味丸加玄参、麦门冬、五味子;阴虚咽失濡养或虚火熏灼肌膜而致者,除上述养阴润燥、滋阴降火之方外,可选加黄柏、知母、桔梗、玄参之类。不效,少加桂附冷服以为引导之用,常可收功。

丹溪有咽痛属血虚之说。血虚咽失所养,梗梗不利而咽微痛者,可用四物汤加桔梗、荆芥为治。

因于痰热痼结,燥痰黏附等致咽部梗胀而痛,除可参用前述清热润燥化痰方外,均可合以《伤寒论》桔梗汤。《证治要诀》“咽痛宜甘桔汤”,甘草之甘,可缓咽痛之急,桔梗可祛痰下气,能增强祛痰利咽,解毒止痛之效。

属于瘀血者,多干痛或刺痛,痛有定处,按之亦痛,可用桃红四物汤,视其属寒属热,气虚气滞之兼证加减治之。

若慢性咽炎有急性复发之情势,咽喉疼痛加重,红肿加剧,又当按急性咽炎疏风宣肺利咽为治,用六味汤、疏风清热汤之类加减化裁。

4、咽痒:《灵枢·刺节真邪》以虚邪贼风之中人,“气往来行,则为痒”,刘河间遵《内经》之旨,以“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又以“痒为火化”。故诸痒皆属标症,病机以风、火(热)居多,以火能生风,风胜则痒。咽痒一症,有如虫行蚁爬,微微而痒,乃咽喉病所常见。咽喉为清虚之地,不容丝毫浊物,否则痒而不利,其病机亦以风邪、火热(虚火,燥热、郁热)居多,亦有痰浊为患者。

外感新病咽痒,以及咽喉久病,略兼新感而咽痒加重,多属风邪。新病者疏风利咽为主,久病者,疏风利咽为佐,均宜酌用荆芥、防风、僵蚕、牛蒡子、薄荷之类2~3味。

阴虚血亏,虚火上炎,燥热内生,郁热久稽,煎炼津液为痰,黏附于咽喉,有碍清虚,则咽痒干咳,越咳越痒,宜滋阴清热,利咽化燥,于主方酌佐祛风、化痰、利咽之品;

痰湿结滞清道,有如异物,则咽痒不利,宜化痰利咽,桔梗、僵蚕、瓜蒌、前胡、贝母之类;亦有肝气郁结,痰气交阻于喉间,则咽痒而似有虫行蚁爬;肝经郁火灼津为痰,结于咽喉而痒,多伴喉底红肿,从全身症状亦易辨识,皆宜治病求本,酌佐祛风、化痰之品。

5、“吭喀”清嗓与“半声咳”:“吭喀”为象声词,指患者有意识地用力清嗓的声音;半声咳指患者无意识地清嗓的声音,一般为短促的单声咳而无痰,二者皆因咽喉痒感或异物感所致,若时间久者可形成习惯性动作。在治疗时,应注意选用化痰利咽之品,对病程较长者,尚须嘱患者注意克服习惯性动作。

6、咽中灼热感:少阴少阳君相二火循经燔灼于咽喉而成喉痹,可致咽喉中有灼热不舒或火热之气上冒感。

咽中灼热感主要见于阴虚证、郁热证,其持续时间较长,如火辣感,多伴咽中干燥感明显,乃虚火上炎或郁热熏蒸所致,正治以滋阴、清热、降火法,容易消失。或虚火上炎之证,亦有难消者,诚如《石室秘录》所说:“然徒补肾水,虽水能制火,可以少差,而火热太盛,未易制伏,又宜于水中补火,则引火归原,而火势顿消,亡于顷刻矣。”对此,宜反佐桂附,以同气相求,引阳入阴,其症必消。阴亏火炎于上者,易致肠管干涩,便秘于下。肠腑不通,郁热不得下泄,每多加重咽部灼热干痛之症。当上病下取,润肠通便以泻在上之热。全瓜蒌一味,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上焦之热,可为首选之品。它如火麻仁、何首乌、生地黄、蜂蜜等亦可随证选用。

“火气上冒感”主要见于阳虚、气虚患者,部分患者觉咽中如有热气上冒,但持续时间短,可不伴明显的咽喉干燥感。此乃命门火衰,虚阳浮越,诚如李东垣所谓脾胃虚,“阳道不行,阴火上乘”之故,温阳益气,“火热”自降。如不效,温肾壮阳之剂反佐知柏(宜酒炒,量少),或补中益气汤反佐芩、栀(或黄连),使阴阳调,升降顺,“火热”自除。

7、干哕:哕者,呕而无物。在慢性咽炎患者,常表现为在咳嗽、漱口刷牙时,甚至进食时引起干哕作呕,在阳虚证中较少见。病机多属气机升降失调,浊气上逆。无论见于何证,均可适当选用法半夏、竹茹、代赭石之类降逆化浊止呕,尤以选用法半夏疗效确切。

8、咽部肌膜异常:咽部肌膜异常是诊断慢性咽炎最重要的体征之一。咽部肌膜异常在慢性咽炎的表现主要有:

软腭边缘或舌腭弓处黏膜暗红充血,故稍显肥厚改变,多属火热(虚火或郁热)之邪,宜据证用药。

悬雍垂水肿延长,色淡紫多属新感风寒侵袭,潮红多属新感风热侵袭;增粗暗红多属郁热熏蒸,宜据证用药。

咽部肌膜少津或光亮少津,多属阴虚或气虚,宜酌用生津之品,如西洋参、玄参、麦门冬、玉竹、五味子之类。

9、滤泡与咽侧索增生:滤泡,中医称“小瘰”,或称“气子”,呈点状凸出于喉底,甚则融合成片,其色或红或淡,以其突出喉底瘰瘰如串珠,亦称“帘珠滤泡”。咽侧索,古称“喉间红筋”。

由虚火炎上,或郁热熏蒸,灼津成痰,其淋巴滤泡多色红,粒小高突;气虚痰凝所致淋巴滤泡、咽侧索增生者,多粒大饱满而色偏淡;肝气郁而不达,痰气交阻,结于咽喉而成者,其形较大而色淡暗;阳虚之证,其淋巴滤泡一般不明显。临床上,凡有淋巴滤泡增生者,可酌用化痰散结之品,如瓜蒌皮、玄参、浙贝母、牡蛎、夏枯草、昆布之类,或用疏导疗法(刺血疗法),以及局部注射法,对消除异物感效果较好。各种疗法对慢性咽炎之淋巴滤泡增生往往难以使之迅速消退,而在门诊体格检查中,亦发现有不少体检者虽有淋巴滤泡增生,但并无慢性咽炎自觉症状(如咽干、咽痛、异物不适感,等),故淋巴滤泡形态可以作为诊断慢性咽炎的参考指标之一,但不宜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特别是在科研观察时尤其如此。

10、咽部络脉异常:如果以有无咽部自觉症状为依据来诊断慢性咽炎,则咽部脉络异常不宜作为慢性咽炎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因为在正常人群中(无慢性咽炎症状者),其咽部黏膜脉络也可能呈现出扩张状态,而有慢性咽炎症状的患者,其咽部脉络也可能并无扩张体征。但在有咽部脉络异常的慢性咽炎患者中,其咽部脉络异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咽部脉络扩张呈暗红增粗如网络状,即古医书中所谓如“哥窑纹”,或如“海裳叶背”,多属血瘀喉痹的体征,治宜活血化瘀为主,用桃红四物汤,酌加丹参、干地龙,甚者加水蛭、土鳖活血化瘀,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其二,少数脉络扩张、增粗,多属郁热熏蒸咽喉,气血凝滞,宜清金利咽汤加活血化瘀之品。

其三,咽部色淡,脉络清细,多属阳气亏虚之证,属气虚血滞之征,用补中益气汤或真武汤加减,不必专用活血化瘀之法。

以上分列了慢性咽炎干燥感、异物感、疼痛、咽痒、灼热感、“吭喀”清嗓与“半声咳”、灼热、干哕、咽部肌膜异常、滤泡与侧索增生、咽部脉络异常等局部症状、体征的目的,是为了较全面细致的分析其病机与辨证施治。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每可见上述全部或数症并存,故治疗时要抓住主症,突出重点,不可将上述诸症分割孤立。

干祖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咽炎五大法则 

1. 健脾益气法:症见咽干不欲饮,或喜热饮,咽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畏寒怕风而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证属脾胃气虚,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2.健脾渗湿法:症见咽中干涩而不思饮,咽痛,咽部粘膜充血不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样增生,或伴胸膺不畅,食后不舒,大便多溏,舌有白苔甚至较厚,舌质胖嫩,甚至舌边出现齿痕等,证属脾虚湿困,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3.健脾润燥法:症见口咽干燥,饮不能解,倦怠乏力,或有低烧。咽粘膜干燥或萎缩。舌淡苔少脉细。证属脾虚气弱,兼用阴虚津亏者,多用于干燥性、萎缩性咽炎,或患鼻咽癌放射线治疗后产生的咽喉干燥者,方用生脉散加味。

4.抑肝扶脾法:用于治疗肝气横逆侮脾证。肝为风木之脏,肝气横逆乘脾,则可使脾气困顿,运化失职,从而出现咽喉不利,或干痛,或如有梅核或痰块阻塞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等症状。干老自订支脾伐木饮治之,以疏肝健脾。药用柴胡、白芍、金铃子、橘叶、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甘草。

5.补脾益气降阴火法 用于治疗脾虚阴火证。主要表现:素体禀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容易感冒,入冬重裘难温,咽干燥,微痛、口干欲饮、喜热饮,咽部有异物感.受凉、疲劳、多言或稍进食燥热之物则诸证加重,大便多偏溏。局部粘膜轻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多数呈团状增生,间隙间粘膜增厚或萎缩而枯槁。舌苔薄白、或白腻、或腻而罩黄(为脾虚湿困的阴火外在表现,并非湿热),舌质淡而胖嫩或嫩红、边有齿痕;脉细弱或沉细、或浮大按之无力。方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配合益胃汤、增液汤或沙参麦冬汤等.为了升提清阳以促进脾气加速醒复,除了有高血压病者之外,可用升麻,葛根,柴胡、蔓荆子等升提之品。常用药:太子参(党参)、白术、甘草、陈皮、甘草、白扁豆、山药、升麻、桔梗,知母、黄柏、百合、沙参。

加减法:如湿邪较盛,大便溏稀,舌苔白腻明显,加藿香、佩兰、苍术、神曲、麦芽等。痰盛者,见体胖、痰多而粘,咽后壁附丽白色透明样粘痰,频频清嗓,加大贝母或川贝母、天竺黄、苏子等。伴心火亢盛,见心烦,咽粘膜轻度充血呈艳红色,舌尖红或有朱点,加竹叶、茅根、灯心草、生地等;兼肺肾阴虚,见五心烦热、口干欲凉饮明显.舌红少苔而少津,加熟地、沙参、百合、玄参、二至丸等。伴气郁明显者,见胸闷胁胀,嗳气善太息,咽喉梗塞感较甚.加苏梗、佛手、枳壳等;伴有瘀滞,见脉涩,舌紫或见紫气、瘀点,咽后壁暗红,加当归尾、泽兰叶、桃仁、红花、功劳叶等。若气虚而卫弱者,卫外功能差,自汗,加黄芪、防风、稆豆衣等以顾卫.虚火甚,加知母、黄柏。咽部充血者,加土牛膝、金银花、桔梗等清热利咽喉。

  【辨证1】肺肾阴虚,虚火上扰。

  【治法】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方名】慢咽汤。

  【组成】熟地20克,当归10克,法夏12克,茯苓15克,桔梗15克,大力子10克,陈皮10克,皂刺12克,重楼15克,甘草10克。

  【辨证2】七情郁结,痰滞咽中。

  【治法】疏气化痰。

  【方名】二四合剂加减。

  【组成】半夏9克,陈皮12克,茯苓6克,甘草6克,川朴12克,苏梗12克,生地9克,玄参12克,沙参12克,南星9克,菖蒲12克,桔梗6克,僵蚕9克。

  【辨证3】肺肾阴虚,咽喉失其润养。

  【治法】滋养肺肾。

  【方名】咽喉甘露饮。

  【组成】二冬各12克,二地各9克,二芍各9克,元参6克,元芩6克,石斛9克,杷叶9克,甘草6克,玉蝴蝶6克。

  【辨证4】虚火上炎。

  【治法】滋阴凉血,清热利咽。

  【方名】新加甘露饮。

  【组成】麦冬2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豆根15克,黄芩10克,杷叶10克,石斛10克,射干10克。

  【辨证5】肺肾阴虚。

  【治法】养阴清热利咽。

  【方名】利咽汤。

  【组成】玄参12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5克,射干5克,生甘草3克,玉蝴蝶5克,瓜蒌皮10克,蝉衣5克。

  【辨证6】痰湿结聚,气血瘀滞。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名】苦酒汤。

  【组成】半夏(砸碎)500克,醋2500毫升。

  【用法】将醋、半夏入锅内浸泡24小时,煮沸捞弃半夏,加入苯甲酸钠(量按药液的0.5%加),过滤,分装100毫升瓶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

  【辨证6】邪热羁留上焦,化燥灼伤肺阴。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豁痰,酸甘化阴。

  【方名】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汤。

  【组成】山豆根9-12克,板蓝根15-30克,玄参15-30克,乌梅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白薇9-12克,白蔹9-12克。

  【辨证7】肺肾阴亏,阴虚血热,复感风邪,结于咽喉。

  【治法】滋阴凉血疏风。

  【方名】滋阴清咽汤。

  【组成】生地9克,丹皮9克,天花粉9克,知母9克,麦冬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石斛12克,蝉蜕6克,薄荷6克,桑叶4片,绿萼梅10朵,甘草3克。

  【辨证8】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润。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养肾。

  【方名】百生汤。

  【组成】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柿霜6克,川贝粉(冲服)3克,甘草3克,芦根30克。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1.声带麻痹案  男,49岁。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等病史。刻下:声音嘶哑,心烦,寐差,咽喉暗红,舌稍暗,苔薄白,脉滑。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川朴6g,苏梗10g,获苓15g,枳壳6g,山栀10g,连翘12g,黄芩6g,生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并嘱其多参加室外活动。服3剂后,喜来告之,上午发音已正常,下午稍有嘶哑。继用原方20余剂而安。

中医治慢性咽炎 

肺阴不足型:青果2枚,菊花6克,麦冬6克,木蝴蝶3克,西洋参6克,板蓝根6克,生甘草3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即可见效。

  肾阴亏虚型:知母12克,黄柏10克,生地黄30克,山药15克,牡丹皮10克,茯苓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12克,何首乌15克,女贞子12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半个月为一疗程。

  肾阳虚弱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0克,肉桂3克,熟附片6克,川牛膝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半个月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痰阻血瘀型:丹参15克,赤芍10克,川牛膝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金银花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一个月为一疗程。(郭旭光)

慢性咽炎的辩证论治 

(1)肺阴虚型:咽部不适,微痛,口鼻干燥,咽部有异物感。伴干咳少痰,盗汗,气短乏力,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①外治:用甘草粉300g,硼砂15g,食盐15g,玄明粉30g,酸梅750g,(去核),共研细末,以荸荠粉250g为糊制丸,每丸重3g。含服,每日4次。②内治:麦冬30g,沙参30g,桔梗10g,百合20g,玄参20g,薄荷10g,生地12g,法夏10g,茯苓15g,厚朴10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2)肾阴虚型:咽部干涩而痛,吞咽不利,朝轻暮重。伴腰酸膝软,耳鸣耳聋,失眠多梦,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知母15g,黄柏10g,枸杞15g,熟地30g,麦冬30g,牛膝6g,茯苓15g,青果10g,桔梗10g,玄参15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3)肾阳虚型:咽部微红微痛,咽干不适,吞咽梗阻感。伴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动则气短,手足不温,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肉桂3g,炙附子6g,牛膝6g,熟地20g,山萸10g,枸杞10g,泽泻10g,山药30g,茯苓15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4)阴血虚型:咽部不适,微痛干痒。伴唇淡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形体消瘦,舌淡少苔,脉弱: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熟地30g,首乌15g,阿胶10g(兑服),麦冬30g,沙参20g,玄参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5)胃热盛型:咽部充血色红,干涩疼痛较甚,伴口臭,龈肿,渴喜冷饮,胃脘不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黄连6g,栀子10g,生石膏30g,花粉20g,酒大黄6g,枳实10g,桔梗10g,豆根10g,玄参15g,麦冬15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慢性咽炎的辨证选方

肺肾阴虚

治法:滋阴降火,润燥利咽。

方药:①偏肺阴虚者,可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30g,麦冬15g,玄参15g,白芍15g,丹皮12g,川贝10g,薄荷6g,甘草6g。

②偏肾阴虚者,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g,黄柏10g,熟地30g,山药15g,山萸肉15g,茯苓12g,丹皮12g,泽泻10g。

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引火归原。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30g,山药30g,山萸肉15g,茯苓12g,丹皮10g,泽泻10g,熟附片6g,肉桂6g。

痰火郁结

治法:养阴利咽,化痰散结。

方药:贝母瓜蒌散加减。川贝15g,瓜蒌皮15g,花粉15g,茯苓15g,橘红10g,桔梗10g。

咽喉不适(咽炎)治疗古方 

一、桔梗汤

生甘草6——60克,桔梗3——30克

【原文】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去桔梗名甘草汤)

此方用于咽喉不适,可以单独使用,适用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喘,咽喉异物感等症(急慢性咽炎)。

此方常与他方合用,适用范围广泛!单独适用于热证,寒热夹杂或者风寒导致的咽喉不适,需要加减。单独使用,三天不效,则无续服的必要!甘草汤,亦可用于食物/药物中毒。

健脾生津法治疗慢性咽炎 

茯苓15 g,生白术15 g,山药10 g,北沙参10g,天门冬10 g,麦门冬10 g,石斛10 g,香橼10 g,桔梗6 g,甘草6 g。
有咽异物感者可加苏梗,有痰不易咳出者可加浙贝母、瓜蒌。

推喉咙治咽炎

1.推咽喉:取仰卧或坐位,以拇指轻推咽喉部正中旁开约一横指的两条线,由下颌到胸骨上缘,动作要轻柔,于皮肤表面摩擦即可,约3分钟,以局部略微发红为宜,推时可蘸一点水。

2.按揉中府、云门:用手指在双云门(锁骨外端下缘,距胸骨中线八横指)和中府(云门下方,第一肋间隙)处按摩,各揉捻1分钟。

3.拿曲池:取坐位,用左手捏住右曲池(在肘窝外端,半屈肘时肌肉高点),用力捏半分钟,然后再换手操作。

4.揉大椎:取坐位,微低头,用中指在大椎穴(低头时颈后部最高点)处用力揉捻,以皮肤潮红为宜,约1分钟。

顽固性咽炎特效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咽喉痛楚,不论新旧,只要服清凉无效或加重,或用抗生素3天以上无效者,虽无明显虚寒证可辨,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试探之,服后咽部不适稍有加重者,则改弦易辙,另寻他法;若效,即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数剂多痊。 

麻黄附子细辛汤使用指征如下:①风寒直中少阴,发热轻,恶寒甚,虽加厚衣被仍觉寒者;②素体阳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偏稀,怯寒,易感冒;③懒言少动,神疲欲寐;④咽部红肿不甚、黏膜苍白,咽干喜热饮,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⑤舌淡胖嫩,多有齿痕,苔白或水滑;⑥脉沉,微细,或沉迟而弱。其中具④ 其他任何一项即可用本方治之。

临床实践中,上述指征未必悉具,甚至除了咽中不适、久治不愈,别无参证,可以此方试服,不意覆杯即效,让人颇感欣喜。兹举2例同钩其玄。 

验案一 女,35岁,本地气候异常温燥,流感肆虐,晨起忽感咽痛干涩,全身略不适,即服银翘冲剂两袋(成分为银翘散原方),日3次,次日咽痛加重,吞咽时甚,咽部明显充血红肿,口微干,舌淡红,苔薄,脉平,加服阿莫西林;第3天仍不缓解,予银翘散汤剂2剂。第5天痛感更甚,毫无减轻,颇为痛苦,咽部充血红肿加重。

思忖素体康健,甚重给养,无不良嗜好。此次唯咽痛,昼夜如斯,全身略感不适,此乃银翘散证,此方何以不效。考虑再三,难得其因。只好再加服咽炎片,含服西瓜霜等,3天后其痛更剧,令人愤而不解。有劝静滴大剂抗生素者,可清热疏风多日不效,再以大剂苦寒,更伤阳气,邪郁咽络,必当更为严重,缠绵不已。久思难决方药,何不逆向思维,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但细细辨之,竟无一证合拍。

忽忆余国俊氏治虚寒性咽炎时,若虚寒症状不甚,无法施药时,建议用少量温药试探之:若非虚寒者,服后咽部不适稍有加重,则改弦易辙不致贲事;若确系虚寒性咽炎,服后咽部必感舒适,而无任何不良反应。

故用:麻黄6g,附子6g,细辛5g,水煎试服。约服50ml后,咽痛略减。信心倍增,当日服2剂,至夜痛大减,次日咽痛全失,再服数剂告瘳,深感经方功效之神速。此后,每遇咽喉疼痛,不论新旧,只要服清凉无效或加重,或用抗生素3天以上无效者,虽无明显虚寒证候,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探之,服后咽部不适感稍有加重者,改弦易辙,另寻他法;若缓解者,多进3剂即告全功。

验案二 男,5年前卒感外邪,咽喉肿痛,伴高热、咳嗽、咳吐黄稠痰。经住院治疗1周,咽喉肿痛诸症显著减轻。但尔后反复发作,略受外感,咽痛辄加重,伴咳嗽不爽,声音渐渐嘶哑。应用西药抗菌消炎、输液及六神丸、板兰根、穿心莲、咽炎片、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无效,改服中药,多从火热论治,如翘荷汤、银翘马勃散、清咽利膈汤等100余剂,可咽痛不能根治,反发作愈频,月有多次。3个月前更医诊断为“火不归原”用知柏地黄汤加肉桂、牛膝,以引火归原,服20余剂,亦乏效。又更医,认为“火毒深入血分”予犀角地黄汤等数剂,连服月余,咽痛如故。又输液1周,仍无效。患者束手无策,极为痛苦。

刻诊:昼夜咽痒干痛,吞咽更甚,苦不堪言,略咳,声音嘶哑,口干,喜凉饮,纳差,便软,小便略黄。望诊:体丰,质实,身高180cm,体重90kg,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查体:咽部重度充血,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乳蛾上有两处黄白相兼之凹陷性脓点,如黄豆大。

因笔得有咽痛自服温药的经验,便也不畏热药,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1剂,嘱试服,并予地塞米松10mg以防不测。患者下咽约100ml后,咽痛顿减,日服2剂,次日痛失其半,3天后症状消失,再查咽喉部光滑如新,滤泡、脓点全部消失。

慢性咽炎的辩证处方用药 

热毒蕴结证  主要表现有咽痛,或咽肿,或吞咽不利,口渴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数。可选用凉膈散与桔梗汤合方:川大黄6克,朴硝6克,山栀子3克,薄荷3克,黄芩3克,连翘12克,桔梗10克  生甘草18克;

气郁夹瘀证  主要表现有咽痛,或咽肿,或吞咽不利,表情沉默,舌质暗或瘀紫,苔薄,脉弦或涩。可选用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与桔梗汤合方:柴胡12克,枳实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2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牡丹皮12克,桃仁12克,桔梗10克,生甘草18克。

阴虚热扰证  主要表现有咽痛,或咽干,或声音嘶哑,五心烦热,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细或数。可选用养阴清肺汤与泻心汤合方:大生地黄18克,麦冬12克,生甘草5克,玄参10克,贝母9克,丹皮9克,薄荷6克,白芍9克,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3克。

津气两虚证  主要表现有有咽痛,或咽干,或声音嘶哑,五心烦热,少气乏力,舌红少苔,脉弱或细数。可选用麦门冬汤与桔梗汤合方:麦门冬168克,半夏24克,人参9克,粳米18克,大枣12枚,桔梗9克,生甘草18克。

寒痰郁阻证  主要表现有咽痛,或咽肿胀,或咽溃烂,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可选用半夏散及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半夏24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干苏叶6克,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

气郁痰阻证  主要表现有咽中如有物阻,或咽肿痛,或咽中拘急,焦虑急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紧。可选用半夏厚朴汤、越鞠丸与桔梗汤合方:半夏24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干苏叶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栀子10克,苍术10克,神曲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8克。

慢性咽炎与含片

口服含片一般不要超过4周。为什么呢?

耳鼻咽喉科医生会告诉您,如果长期使用含片来缓解咽炎症状,可能会抑制自身溶菌酶及抗体的产生,导致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引起食欲减退、口腔黏膜溃疡等不良反应。

44:慢性咽炎: 中药:清开灵注射液,西药:氨苄西林钠、地塞米松、扑尔敏.+冬凌草片。
操作步骤:
1. 将备好的西药加工成粉末。
2. 将加工好的西药粉末均匀地洒在消肿止痛贴上。
3.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ml左右清开灵注射液慢慢地喷洒在消肿止痛贴上并搅拌成适宜的糊状。
4. 皮肤常规消毒后,把准备好的消肿止痛贴固定在患者的喉部即可,一日一次。
 81: 慢性咽炎: 大黄.黄连.吴萸.病毒灵.喉舒宁.清咽片.板蓝根针湿贴天突。
 104:慢性咽炎:六神丸,黄连,冰片,地米,清开灵贴两贴明显见效。天突穴。
慢性咽炎中药贴敷简便又有效】白芥子30克,细辛12克,共研细末,用红霉素软膏调匀,将此中药泥贴敷于双侧足三里穴、双侧定喘穴和膻中穴上,再用关节止痛膏固定,1小时后感到相应部位发热、发烫即可揭下,每日1次。

  白芥子和细辛所含有的挥发油,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足三里穴为补益要穴,主要能通经活络,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膻中穴可理气止痛、生津增液,对慢性咽炎、咳喘有效。上方贴敷,药穴相配,能达到消炎祛痰、散结止痛、扶正抗病之功效,对慢性咽炎出现的咳嗽、咯痰、咽痛、咽干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慢性咽炎:方赠有缘人

鱼腥草液,复方丹参液各4毫升,加生理盐水20毫升,雾化喷入咽喉,每日数次,连用七日,有特效。
慢性咽炎:方赠有缘人 引火归原方: 肉桂15g 黄连1.5g 细辛3g。上三味,共为细未,分2~3份,每日一份,开水泡茶服。此方取交泰之义,以肉桂直补下焦命门之火,使阳气得复,且能蒸腾肾水上济于心,令心火得降,心火降则肾中命火得益,如此不息;佐黄连直折心火,使之不亢;取细辛窜,直通关窍,以达速效。经临床验证,屡获奇效,亦可用于口腔溃疡等因阴盛阳虚所致的虚火上浮之证!!!望大家推而广之。
清咽汤 急、慢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升麻9克 玄参9克 射干9克 连翘9克 栀子 9克 黄芩9克 石膏30克 当归尾9克 麦门冬9克 生地黄9 克 薄荷4.5克 大黄9克 银花9克 甘草4。5克 水煎服。  清热利咽,养阴泻火。  若外感风寒,去黄芩,加苏叶、荆芥;  外感风热,加桑叶;    咳甚,加前胡、象贝;  声音嘶哑,加蝉衣。  热甚舌红,可加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  音哑甚者,加蝉衣、胖大海、桔梗利咽开音.

【王幸福经验小方】

金钗石斛10g  玉蝴蝶3片,煎水代茶饮。如遇嗓干咽痛加入市售玄麦甘桔冲剂。

此方既好喝又方便,且效果显著。

该方对慢性咽炎,咽喉不利,声音哑,干痒疼痛,药简效宏。远较金银花,胖大海,麦门冬等药好用。

     滋阴降火汤治疗咽炎

  当归3克 川芎3克 黄柏3克 知母3克 天花粉3克 甘草3克 芍药3.5克 熟地4.5克 玄参6克 桔梗9克竹沥15克(冲入) 水煎服。滋阴降火。  急性者,加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大青叶等,  慢性者,加天冬、麦冬,石斛等,   咽喉肿胀者,加茯苓、米仁、泽泻、白术等,   音哑失音者,加胖大海、射干、玉蝴蝶、蝉衣等    血热证明显,加丹皮,黄芩、黄连、山栀;    阴虚明显,加天冬、麦冬、沙参,    咽红肿,加金银花、射干、板蓝根、大青叶,  口唇齿龈肿胀者,加石膏、牛膝、升麻。 
   
铁笛丸
治疗急、慢性喉炎,咽炎

  当归30克 熟地黄30克 生地黄30克 黄柏30 克 茯苓30克 天门冬15克 知母15克 麦门冬15克 诃子15 克 阿胶15克 玄参9克 乌梅肉15个 上药研为细末,加人乳1碗、甘梨汁1碗、牛乳1碗,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清热润肺利音。

    参梅含片(干祖望)   沙参100克 元参100克 乌梅100克 生地100克  花粉100克  薄荷60克  甘草30克(以上一料,可共半个月用)
    [功效]  养阴生津,润咽止痛。
    [主治]  慢性咽炎及干燥综合征。
    [用法]  除乌梅、甘草之外,可用不同方法提炼,打成片剂,约150片左右,瓶贮待用。虽无明确失效期,但最好不超过一年。此药为含化剂,每次含一片,随它化为水液,慢慢吞咽,每天6~10片

   
补脾升阳清咽汤(干祖望)  太子参(党参)10克  白术6克  茯苓10克  陈皮10克甘草3克  白扁豆10克  山药12克 升麻3克 桔梗6克    
    (功效]  补脾益气升阳。
    (主治]  慢性咽炎,属脾虚阴火证。
    (加减]  (1)心火亢盛者,见心烦,咽粘膜轻度充血呈艳红色,舌尖红或有朱点,加竹叶、茅根、灯心草、生地等。

(2)脾虚湿盛者,见大便溏稀,舌苔白腻明显,加藿香、佩兰、苍术、神曲、麦芽等。
(3)脾虚痰盛者,见体胖、痰多而粘,咽后壁附丽白色透明样粘痰,频频清嗓,加大贝母或川贝母,天竺黄、苏子等。
(4)兼肺阴虚者,见五心烦热、口干欲凉饮明显,舌红少苔而少津,加熟地、沙参、百合、玄参、二至丸等。
(5)伴气郁者,见胸闷胁胀,暖气善太息,咽喉梗塞感较甚,加苏梗、佛手、枳壳等。
(6)伴见瘀滞者,见脉涩,舌紫或见紫气、瘀点,咽后壁暗红,加当归尾、泽兰叶、桃仁、红花、功劳叶等。
(7)气虚而卫弱者,卫外功能差,自汗怕风,遇风即感冒,加黄芪、防风、稆豆衣等。    .
    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
    (典型病例] 女,44岁。患者咽部不适已多年。1年前急性发作后至今未愈。表现为咽部连及鼻咽腔一片干燥疼痛,伴有烧灼感、火辣感、异物感。近来难咽干食,频频清嗓。痰涕不多且难外豁。早晨干时求饮喜温,中午虽干而拒饮。清晨胃脘作胀,睡眠很差,多梦。平时畏风怕冷,两膝关节不温而痛。诊查:咽峡充血不明显,小血管扩张;咽后壁向前凸出;鼻咽未见病变。舌苔薄白、舌质胖而嫩、边有齿痕,脉细弦。
处方:党参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白扁豆10克、白术6克、桔梗6克、佛手6克、升麻3克、甘草3克。7剂水煎内服。复诊时,诸证明显好转,后在原方的基础上稍加增损,共服35剂而愈。
慢性萎缩性咽炎(1)鱼用鱼腥草注射液;(2)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mg,扑尔敏2mg,2%利多卡因2mL混合(临配制)。
方法:用5号一次性注射药液,局部消毒后对准穴位进针,得气后固定针头位置回抽无血开始注药,注射完毕压迫止血片刻即可。每穴注射药0.5~1mL,隔日1次,7~10日1个疗程。
【经验方】
一、甘露汤   王艳丽
组成:麦冬15g,天冬15g,石斛1Og,生地黄10g,熟地黄15g,黄芩10g,枇杷叶10g,甘草10g。病程较长者(1年以上)加玄参15g,肉桂3g;病程较短者(1个月以内)加豆豉15g,薄荷6g。有咽喉部异物感加半夏6g,苏叶6g,茯苓15g;咽喉部干涩不适,加西洋参10g。首煎加水400mL,浸泡20分钟,煎取150mL;二煎加水300mL,煎取150mL。两次药液混合,每次150mL,早、晚各1次分服。温服,忌热服。
适应证:慢性咽炎阴虚证。
二、四妙勇安汤加味  万亚琼
组成:金银花12g,玄参15g,当归10g,生甘草10g,生地黄10g,麦冬10g,桔梗10g,丹参15g,连翘15g,海藻10g,昆布10g。每日1剂,水煎服。可随证加减。
适应证:阴虚痰凝,咽喉微干微痛,咽痒咳嗽,滤泡增生。
三、逍遥散加味  张于华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12g,生甘草6g,薄荷6g(后下),煨生姜6g,佛手12g,玄参12g,浙贝母10g,桔梗12g,郁金12g。随证加减:兼新感,加苏叶、荆芥,或金银花、连翘;咽干明显加麦冬、知母;滤泡多、充血明显,加白花舌草、丹参;咽痒,偏热加僵蚕僵蚕,偏寒加露蜂房。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
四、利咽汤  李建
组成:山豆根,马勃,牛蒡子各15g,薄荷,桔梗各12g,金银花,连翘各12g,鱼腥草lOg,麦冬15g,甘草6g。咽干加芦根或中成药玄麦甘桔冲剂;咳痰加浙贝母;咽部有紧迫感加陈皮,枳壳;咽部有酸感加煅瓦楞子,乌贼骨。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慢性咽炎,咽部不适,异物感、微痛感、灼热感、干痒感等。
五、咽痛散加味  赵永祥 
药物组成:炙僵蚕、炙全蝎、黄连各16g,炙蜂房、金银花、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各20g。阴虚肺燥者加生地黄、玄参各20g,百合30g以滋阴润燥;肺脾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各30g,白术20g以补脾益肺;痰热蕴结者加黄芩、浙贝母各20g,山栀子15g以清热化痰。上方共研末,分40包,每服1包,l日2次,冲服,连服20日。
适应证:慢性咽炎。
六、咽炎II号  曹安来
药物组成:熟附片12g,制大黄、炙麻黄、桔梗、苏梗、厚朴各1Og,丹参、茯苓各30g,挑仁、制半夏各15g,细辛4g,生廿草9g。每日煎服1剂,早晚2次分服,1O天为1疗程。
适应证:慢性咽炎,咽部疼痛,干燥或不适,痰多,咽部有异物梗阻感或灼热感,淋巴滤泡增生,咽倒索红肿。舌质淡胖或淡紫,脉弦滑或沉细、濡。
七、滋阴益咽汤   胡秀苇 
药物组成:玄参、麦冬、南沙参、北沙参、百合、桑叶、桔梗各lOg,射干、牛蒡、蝉蜕、白芍各6g,生甘草3g。喉间无痰而音哑者加木蝴蝶、藏青果润肺开音;痰粘难咯者加川贝母、鱼腥草清肺化痰,大便干燥者加瓜蒌仁、制首乌滋阴清热凉血;头昏目眩者加天麻、杭白菊平肝益阴;纳呆者加广木香、炒白术健脾理气和中;咽后壁结节淡而肥厚者加薏苡仁、茯苓、泽泻淡渗利湿;咽喉红肿甚者加牡丹皮、金银花、赤芍清热凉血。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连服3~4个疗程。
适应证:慢性咽炎。
【名医经验】
一、耿鉴庭经验:清热化痰,制三方内服
1、靖咽汤:
药物组成:金莲花9g,藏青果10g,玄参10g,金银花叶12g,橘梗6g,浙贝母10g,天花粉10g,甘草4g。水煎服。或制蜜丸含服。咳嗽加枇杷叶、马兜铃;便秘加全瓜蒌、莱菔子;小便黄加赤茯苓、通草;滤泡增生多,加酸浆(锦灯笼)或菰米(茭白子)。
适应证:咽部不适发干,微痛,刺痒,或有异物感,痰调厚,常吭喀难出。检查见咽关一部分红紫或微肿,可见红丝盘绕,或有少量黏液附着,滤泡增生。舌质暗红,苔黄,脉滑或絯弦。乃内有虚火,气痰不化,凝结咽喉。
2、润嗌汤:
药物组成:玄参10g,麦冬10g,生地黄10g,石斛10g,南沙参10g,玉竹6g,金莲花9g,甘草4g。水煎服。或制蜜丸含服。体虚加黄芪,肺燥咳嗽加天冬,口干太甚加腊梅花。若服此方影响消化,加陈皮、荠菜花。
适应证:症状与靖咽汤同,但以咽干、口干为主,干甚则常见痛。望诊咽部黏膜红紫,部分且呈干燥少津现象。
3、爽咽汤:
药物组成:陈萝卜缨12g,射干9g,郁金10g,枳壳9g,木蝴蝶6g,枇杷叶10g,橄榄12g,金莲花9g。水煎服,稍凉,徐徐服下。
适应证:咽关部分红肿,有堵塞感,由于气痰不化,上阻咽喉。
二、王德鉴教授经验:分三型辨证论治
1、肺阴虚型:咽喉痒痛,干燥不适,干咳少痰,心烦口渴,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精神疲乏,舌尖边红,无苔或薄白苔,脉细等。咽黏膜充血为暗紫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治宜养阴生津,利咽润燥。药用:沙参21g,麦冬15g,百合18g,石斛15g,芦根15g,玄参15g,知母15g,杏仁12g。咽喉充血较明显加赤芍12g,牡丹皮12g;咽喉干加天花粉21g;短期痒咳多加前胡12g,紫菀12g;痰涎较多加瓜蒌仁12g,枇杷叶9g;气短讲话费力,神疲乏力加党参18g,茯苓15g;睡眠差加酸枣仁15g;胃纳差加麦芽24g,神曲9g;声嘶加木蝴蝶12g,蝉蜕9g;舌质暗晦或有瘀斑加赤芍12g,红花9g,孕妇去红花。
2、肾阴虚型:咽喉淡红,微肿,或微痛,晨轻暮重,咽干不喜饮,焮痒不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质绛,脉细数等。方用山茱萸15g,车前子12g,女贞子15g,芡实24g,牡丹皮15g,枸杞子12g,牛膝18g,麦冬15g,杏仁12g。口咽干加天花粉15g,天冬15g;短期咳嗽加百部9g,有痰加川贝母9g,瓜蒌仁9g;体倦乏力气短加党参21g,茯苓15g,黄芪24g;胃纳差加麦芽24g,神曲9g;腰膝酸软加杜仲15g,骨碎补15g;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g;头晕耳鸣加熟地黄21g,黄精21g;咽喉充血疼痛加生地黄21g,野菊花15g;脘腹胀闷加砂仁9g,白术9g;兼血虚加首乌24g,枸杞子9g;夜尿多或清长加覆盆子15g。
3、阳气虚型:咽喉不红不肿,自觉不适或微痛,吞咽不利,晨重暮轻,面色淡白,手足冷,大便溏。宜温补肾阳,方用:补骨脂15g,淫羊藿12g,附片15g,白芍12g,牡丹皮12g,茯苓15g,薏苡仁24g,麦冬15g,杏仁12g,熟地黄21g。咽痛加知母12g,玄参15g;痰多而稀薄加法半夏15g,橘红9g;夜尿多或清长加覆盆子15g;便溏加白术12g,党参15g;手足厥冷加首乌24g,当归12g;气短讲话不能持久加黄芪3Og,党参15g;腰膝酸软加杜仲15g,狗脊15g;声带闭合不全声嘶加黄芪3Og,蝉蜕9g;睡眠差加五味子12g,合欢皮15g;口淡不欲饮加干姜9g;纳差加党参15g,麦芽24g;便秘加黄芪3O,肉苁蓉15g。
三、干祖望经验:治疗咽炎九法
1、伐离济坎,益水抑火:本法主治君火独盛、水不济抑所致之慢性咽炎。临床表现:咽中干痛而痒,并有烧灼感。伴见心烦悸动,夜寐不宁,多梦纷纭等。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充血(红艳型),小血管扩张暴露。方选导赤散加味。
2、疏肝活血,理气化痰:本法主治六郁(独重痰、气、血)所致之慢性咽炎。临床表现:咽喉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然不妨碍咽饮食物。两侧颈部有牵掣感,伴咽干或痛,胸胁不适等。舌苔薄白,脉弦。咽后两臂及两侧前后腭弓处充血(红艳型),两侧索多肥大。方选越鞠丸化裁。
3、宣泄兽困,清肃伏邪:本法主治外邪袭人,失治误治,日久滞阻咽喉之证。临床表现:咽干求饮,喉痒作咳,痰少质粘,频频清嗓,易患感冒等。咽后壁淋巴滤泡严重团块状增生、充血(晦暗型)。方选三拗汤加味。
4、增液润燥,濡养咽喉:本法主治恣嗜无度,或热病后期失养,津液损耗,咽失濡润之证。临床表现:咽干钝痛,喉痒不舒,并有异物感,饮水后咽中稍舒片刻,伴鼻干目涩,皮肤干燥等。咽后壁淋巴滤泡轻度散在性增生,充血轻微,黏膜表面干而发亮。方选增液汤加味。
5、清肺泻胃,养阴生津:本法主治肺胃蕴热、灼烁津液所致之慢性咽炎。临床表现:咽喉干痛,有烧灼感,“吭喀”频频,求饮喜凉,年久不愈。伴见头昏胀痛,偶或衄血,阵作咳嗽,痰黄而稠哕,口泛恶,溺黄便干等。舌苔薄白映黄,脉滑实。咽部黏膜中至重度充血(红艳型),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小血管扩张暴露(色深红)。方宗玉女煎意。
6、醒脾升清,渗化湿浊:本法主治脾虚湿困、浊邪上犯、清窍蒙垢所致慢性咽炎。临床表现:咽痛且干,频频清嗓,而不思饮,伴见环唇干燥,或有口腔溃疡,心悸胸闷,脘痞腹胀,症状加重于天气骤变或疲劳时常鼻、耳、喉同时发病。舌苔厚腻罩灰,脉濡滑。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状增生,黏膜轻度充血。方取益气聪明汤增损。
7、培土生金,益脾润肺:本法主治中土衰弱,难化精微,津不上承,咽喉失养之证。临床表现:咽奇干,多饮求润,并觉喉中有异物感,频频清嗓,然咯痰爽利。伴见胸闷脘痞,气怯神疲,大便溏薄或干而不爽等。舌苔白腻,脉濡细。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状增生、充血(晦暗型),两侧索肥大。方选参苓白术散治本。
8、滋水涵木,潜降利咽:本法主治肾阴不足,龙雷之火上炽,熏灼咽喉之证。临床表现:除咽干疼痛、喉痒作咳、常欲求水以润外,伴有头晕目眩,失寐梦多,五心烦热等症。舌红苔白,脉细数。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充血(红艳型),黏膜部分萎缩,斑烂污红,小血管扩张网布。方以知柏地黄丸化裁。
9、引火归原,温敛浮阳:本法主治肾阳本虚、阴霾乘袭所致慢性咽炎。临床表现:咽部干燥疼痛,有异物感,口干不喜饮。伴有面部潮红,头晕空蒙,气短神倦,汗多身凉,四末欠温,腰酸溺频,容易感冒。舌淡苔白,脉浮大而软。检查:咽部黏膜淡红或映红。方选右归丸加减。
四、蔡福养经验:分五型辨证论治
1、虚火喉痹:咽中不适,徽痛干痒,有灼热感、异物感,常有“吭、喀”,多为早晨较轻,午后及入夜加重。伴口舌干燥,干咳少痰,腰膝酸软,心烦少寐,潮热盗汗等。检查见咽喉微暗红,黏膜干燥,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后壁血管扩张、有散在少数滤泡、色淡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化痰散结。方用知柏地黄汤合消瘰丸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各10g,山药20g,牡丹皮15g,泽泻、茯苓各12g,知母12g,黄柏9g,生牡牡蛎12g,浙贝母9g,玄参9g,麦冬12g,石斛10g。
2、阳虚喉痹:咽部紧痛而胀,天突部如痰堵塞,症状上午较重,吞咽不利。伴面白气短,腰膝冷痛,溺清便溏等。检查可见咽腔淡红微肿,咽黏膜肥厚,滤泡增生、色暗淡而无光泽,脉沉而迟弱。治宜温阳化气,祛痰利咽,引火归原。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味:熟地黄2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20g,泽泻15g,山茱萸10g,制附子10g,内桂3g,当归10g,细辛3g,怀牛膝20g,半夏9g,乌悔9g。
3、痰湿喉痹:咽部堵塞不利,如棉花团阻塞,空咽时尤显,时发“吭喀”,痰白粘,吐后觉舒。伴胸膈满闷,痞塞不舒,头晕目眩,或首重如裹,身困倦怠,口淡纳差等。检查见咽部淡红或淡白,黏膜肥厚,喉关两侧亦增厚,滤泡增生,粒大扁平,或融合成片,或附白色粘痰。舌淡胖,脉弦滑或滑数。治宜祛湿化痰,散结利咽。方用二陈汤合四逆散、消瘰加减:柴胡6g,枳壳9g,白术12g,半夏10g,青皮15g,茯苓20g,南星3g,僵蚕10g,浙贝母10g,玄参12g,生牡蛎l0g,桔梗6g.甘草3g。配服咽炎灵(半夏30~60g,食醋50OmL。制法:先将半夏醋内浸包24小时,再入锅内加热.待煮3~4沸后,捞出半夏,按药量的0.5%比例加入苯甲醇,过滤,装瓶备用。服法;每次1OmL,加开水适量,日2~4次口服。)
4、血瘀喉痹:咽部瘀胀,干涩疼痛,堵塞感较重,吐少量浊痰,质粘难出。伴胸满胁胀,心烦寐差,头痛弦晕,妇女月事不调,量少色暗有块。检查见咽部色暗红或紫暗,脉络曲张色暗.黏膜肥厚,咽侧索增生变租,滤泡增生、粒大扁平色暗,咽腔狭窄。舌质暗红有瘀点,舌下静脉青紫显露,脉细涩或弦滑。治宜活血化瘀,解毒利咽。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黄15g.当归l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5g,枳壳l0g,怀牛膝20g,柴胡6g,桔梗10g,辽沙参15g,麦冬l2g,苏梗10g,槟榔10g,青皮10g,炙甘草6g。
5、帘珠喉痹:咽后壁黏膜红肿充血干痛,天突穴处如痰堵塞,梗梗不利。伴口渴,鼻干唇燥,干咳少痰,声音低微,大便头硬,小便黄赤。咽后壁黏膜微红而干燥、颗粒状滤泡满布,形如帘珠,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祛痰散结。方用增液汤合消瘰丸加减。生地黄10g,玄参l0g,麦冬10g,浙贝母10g,生牡蛎18g,石斛15g,茯苓15g,半夏6g,辽沙参20g,白芍10g,牡丹皮10g,怀牛膝20g,甘草3g,昆布9g,海藻9g。
五、徐荷章经验:病分虚实,主张吹药
慢性咽炎有虚实之分。常用药如南沙参、北沙参、玄参、麦冬、生地黄、石斛、西洋参、生白芍、牡丹皮、旋覆花、浙贝母、川贝母、天花粉、僵蚕、蝉蜕、五味子等。如素体阴虚,咽喉微痛干痒,有异物感、干咳少痰、口舌干燥、咽部黏膜微暗红、咽后壁及上软腭小血管扩张等肺阴虚见证,宜养阴清肺,润燥利咽,可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如有咽红色暗、咽腔宽阔、黏膜变薄等肾阴虚的见症,宜滋肾降火、养阴利咽,可用养阴利咽汤(西洋参3g,石斛12g,玄参9g,麦冬12g,生地黄15g,玉竹9g,川贝母3g,南沙参、北沙参各12g,白芍9g,五味子3g,知母9g)。喉科吹药均用玉液丹(西瓜霜3Og,川贝母粉3g,藏青果末3g,西月石18g,淡秋石12g,甘草末6g,青黛15g,冰片少许)吹喉。上为慢性咽炎虚证。如急性咽炎治不彻底,余邪病毒滞留,气血痰浊凝聚咽部不解,症见咽部有异物样感、咽痒发胀,堵塞感有时较显著,或干燥灼热,或颈项发胀,时或粗肿,咽黏膜焮红,颗粒增生,或黏膜肥厚粗糙,或有黏液附着。如以痰凝气滞为主,当以化痰理气、降逆利咽,可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如以气滞血瘀为主,宜行气化瘀、养阴利咽,用牡丹皮、赤芍、白芍、生地黄、旋覆花、玄参、丹参、绿尊梅等。烟酒粉尘刺激咽部,常有咽干痒异物感,有茅刺样,喜清嗓,宜清咽利喉,如炒僵蚕、蝉蜕、旋覆花、山栀、黄芩、防风、薄荷、西青果、麦冬、桔梗、牡丹皮、生甘草等。以上吹药可用绛雪丹、银匙丹。

朱曦琴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秘方

  清咽散结方

     【组方】:蒡子9g 大青叶9g 金银花9g 连翘9g 板蓝根9g 白芷9g 玄参12g 夏枯草12g 浙贝母12g 僵蚕9g 桔梗6g 射干9g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咽
     【主治】: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天两次 早晚饭后服用。如12岁以下小儿,酌情减量服用。
     【方解】:方中蒡子、大青叶疏散风热;(此方为朱曦琴中医师原创首发)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白芷消肿排脓玄参、夏枯草、浙贝母、僵蚕消散结;桔梗、射干化痰利咽。此方功效显著,是解决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的及时雨。
     【医案举例】:
      林XX,女,5岁,自小就扁桃体肿大,常急性发作,引起高热,经常使用抗生素治疗,身高体重亦都发育迟缓,此次又急性发作,咽痛,其爷爷带来就诊,观舌红,扁桃体红肿及侧壁脓点,亦高热38.5°,诊脉数。给予方3清咽散结方》,嘱咐煎好后每次给予服用三分之一碗。剩下的药置冰箱备服。服用一星期后,其爷爷欣喜告知扁桃体炎已经痊愈,原来的先天扁桃体肿大亦消的差不多了。

黛麦养肺止咳汤----慢性咽喉炎

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能: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气阴虚咳漱(外感后咳漱、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用法:水3碗煎取1碗,药渣熏煎1次,共分2至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运用: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夏。咽经、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自汗、盗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抗链丸消咽喉炎---沈绍功

自拟“抗链丸”,有银花、连翘、板蓝根、桔梗、玄参、生草6味组成,临证辩证加味,对急慢性咽喉炎均有效:风热选加菊花、桑白皮、薄荷;风寒选加苏梗、桂枝、防风;肺胃热毒选加生石膏、知母、生薏苡;阴虚选加麦冬、北沙参、女贞子;阳虚选加蛇床子、补骨脂、菟丝子;气虚选加生芪、黄精、仙鹤草;咽肿红痛选加马勃、露蜂房、僵蚕、蝉衣、山豆跟;咽痒发堵选加苏梗、桔红、百部、葶苈子;咽干欲饮选加百合、芦根、生地、知母、野菊花;音哑失声选加胖大海、玉蝴蝶、射干、金果榄。

这是我自己创立的叫“抗链丸”,治咽炎、喉炎,消咽喉炎。这个咽喉炎要重视呀,你不控制的话,因为咽喉炎的产生就是溶血性乙型链球菌造成咽喉炎,咽喉炎不控制跑到肾上面去了,会合并肾炎,别小看咽喉炎。清热用金银花、连翘和板蓝根;利咽用桔梗、元参和草决明;假如风热的加白菊花、桑白皮和薄荷;风寒的加苏叶、桂枝和防风;合并扁桃腺炎那热毒加生石膏、知母和生薏苡仁;阴虚引起的加麦冬、北沙参和女贞子;阳虚的咽喉炎,咽喉炎也会阳虚呀,主要看舌质淡、胖,形寒,又有咽喉炎又有火,又有阳虚,也很难处理的,这个时候就拿“抗链丸”,加上蛇床子、补骨脂和菟丝子,不用温燥的药,用温润的药;气虚的加生芪、黄精和仙鹤草;红肿的或扁桃体发炎的加马勃,马勃像海绵一样,非常轻,最多用1g就一大堆了、露蜂房、僵蚕、蝉衣和山豆根;咽痒,这个很难处理的,嗓子痒,非常不好处理,很难受,加苏梗、桔红,治咽痒桔红是个好药,加百部和葶苈子。原来搞急诊的时候,搞了个散剂,吹喉的散剂,就像扁桃腺炎不控制更容易导致肾炎。拿什么药呢?就拿露蜂房、僵蚕和蝉衣这三个药虫类药,再加上金银花和板蓝根,1﹕1,给它磨成粉,吹喉,就吹在脓肿的扁桃腺。当时怎么吹呀?那个纸,卷成筒,上面的尖把它去掉,把这个粉放在里面,对着病人嘴,一吹就吹上去了,很简单,效果非常好。扁挑体炎,抗菌素不行的,抗链球菌也不行的,用中药管用,要不了五天到七天消肿了,当时就定名为“吹喉散”,五个药。嗓子干的加百部、芦根、生地、知母、野菊花;嗓子哑的用胖大海、玉蝴蝶,玉蝴蝶也非常轻,像吹笛子的竹片一样,很薄,白的,中间有个黑点,玉蝴蝶最多也用1g,加上射干、金果榄,这是抗链丸。

爽喉饮治疗慢性咽喉炎

【方剂】 太子参30克,生地30克,怀山药30克,荆芥6克,连翘衣15克,桔梗6克,牛蒡子10克,射干6 克,玄参15克,山豆根10克,胖大海10克,金果橄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广地龙10克,杏仁10 克,升麻6克,木蝴蝶6克,甘草10克。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服分3次服。42剂为1个疗程。后期可制丸服。 
【功效】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验证】 李某某,男,34岁,农民.声音嘶哑伴喉部不适3年余。有吸烟史和急性喉炎史。时感喉咽干燥, 发痒呛咳、咯痰少而不爽,音哑多在下午加重。曾经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为慢性喉炎,服中西药及日腔超声雾化吸人治疗,效果时好时差。近来因淋雨感甘,咳嗽、声哑加重,并增咽痛。诊脉浮数,舌红少苔,头昏鼻塞,不发热。查喉咽部枯膜充血,诊为慢性喉炎急性感染发作,初拟桑菊饮化裁以疏散风热。 
处方:薄荷(后下)、蝉衣、甘草各6克,连翘衣15克,辛夷(布包)、杭菊花、玄参、杏仁、桑廿十各10克。服药5剂后,头昏、咽痛、舆塞已不发作,声哑未减,查喉粘膜弥漫性充血,色黯红,表面粘附少 量痰液,脉转细涩,薄黄苔,舌红。改用爽喉饮,从单纯性慢性喉炎治疗。药用:太子参、生地、怀山药 各30克,荆芥、桔梗、射干、蝉衣、升麻、木蝴蝶各6克,连翘衣、玄参各15克,牛蒡子、山豆根、胖大 海、金果橄、僵蚕、广地龙、杏仁、甘草各10克。上方先后加减共服4O余剂,并以原方制丸续服。经4个多月的治疗,发音基本正常,炎症亦消退。随访1年,病愈未复发。

治咽喉炎妙方

1金果饮

【组成】生地黄、玄参、麦冬、陈皮、胖大海各等份。

【用法】上药制成糖浆剂。每服15毫升,日服3次。亦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养阴生津,清热利咽。

【主治】阴伤津亏,咽喉干痛、声音嘶哑、口干舌燥等症。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所引起的咽喉疼痛,干燥不适,声音嘶哑,以及颈动脉炎,放射引起咽黏膜干燥症等病症。

【附记】脾虚便溏者慎用。

2五福化毒丹

【组成】犀角9克,桔梗30克,生地黄15克,赤茯苓15克,牛蒡子15克,甘草9克,朴硝9克,连翘18克,玄参18克,青黛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约3克)。每服1丸,薄荷汤研化下。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热毒蕴结,症见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臭烦热、口苦咽干、苔黄、脉数等。可用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臭等病症。

【加减】若见舌质红绛者,加赤芍、丹皮;咽喉肿痛较甚,加射干、山豆根;口中糜碎或口臭、加黄连、木通;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此外,在服药同时,应配合珠黄散吹喉,冰硼散涂口舌上。

【附记】方中犀角,今为禁品,且价格昂贵,又不易得,可改用水牛角15~30克,先煎30分钟。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3山豆根汤

【组成】蒲公英15克,山豆根15克,忍冬藤15克,赤芍15克,草河车15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8天为1疗程。

【功效】清热利咽,解毒消肿。

【加减】若头痛、鼻塞、咳嗽咽痒者,加荆芥、柴胡、杏仁、百部各10克;若咽喉肿痛,咽部有脓性或黏稠分泌物者,加连翘、大青叶、川黄柏、知母各10克;若咽部有明显的滤泡增生和肥厚者,加红花、桃仁、皂角、贝母各10克。

【附记】用本方治疗咽喉炎133例,治愈131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一般服药1~2个疗程即可收效。

4解毒利咽汤

【组成】板蓝根45克,咸酸藤30克,生地黄15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薄荷6克,桔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饭后服。儿童酌减。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消肿。

【加减】若阴虚型者,则去薄荷,加入元参;如咽喉有肿痛化脓者,加生石膏30克,并加注山熊胆4毫升,每日1次,连用1~3天。

【附记】治疗咽喉炎875例,治愈844例。治愈率为9646%。一般用药2~5天即可获得治愈。用药10天无效者31例。

5利咽汤

【组成】金银花15克,玄参15克,夏枯草15克,知母10克,沙参10克,川黄柏10克,玉竹10克,麦门冬10克,玉蝴蝶10克,薄荷(后下)6克,生甘草6克,蜂蜜20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药时加入蜂蜜冲服,1周为1疗程。

【功效】养阴清热,解毒利咽。

【附记】用本方治疗咽喉炎85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痊愈7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2%。

6丹参饮

组成】丹参30克,茯苓30克,败酱草30克,板蓝根30克,野菊花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青果3枚,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取药液1000毫升,分多次先含后服。5天为1疗程。服药期停用其他药物。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消肿利咽。

【附记】用本方治疗咽喉炎121例,经用药1~3天后,治愈109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52%。

7治慢性咽喉方

【组成】五爪龙30克,玄参15克,千层纸6克,桔梗10克,乌梅6克,甘草6克。

【功效】益气养阴,利咽止痛。

【附记】方中五爪龙若缺,可用太子参15克代之。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女,37岁,有慢性咽炎,老是想咳嗽,总觉得嗓子里有东西,有时疼有时不疼,声音经常嘶哑,早上会出现恶心的症状。开方:麦冬3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生甘草15克 大枣6个 玄参20克 桔梗10克 石斛20克5副,嘱咐吃完再回来看看。20天后,其丈夫来说吃完就好了。

    临床上我用麦门冬汤治慢性咽炎喜欢加玄参和石斛,疼就加桔梗,其中玄参是咽炎的专药,石斛是咽炎的特效药。

慢性咽炎治验 

    诊见患者咽干,咳嗽,声音微哑, 形体壮实,大便干结,脉缓,舌苔薄黄,舌质稍暗红。

    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用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处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2克,桔梗12克,甘草5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7剂后效果明显好转。嘱续服15剂而愈。

【喉 科--沈少功】【喉科】喉科之治上清心火,下滋肾阴,交通心神,兼以柔肝,清肝。交泰丸,麦味地黄丸,丹栀逍遥散为主方。

 上清心火-黄连、竹叶、莲心。 下滋肾阴-生地、天麦冬、黄精。
 柔肝清肝-当归、白芍、丹皮、栀子、薄荷。
 清降相火-知母、黄柏。       引火归原-肉桂。
 利咽润喉-桔梗、苏梗、野菊花、蝉衣、胖大海、元参、玉蝴蝶。
 吹喉散剂-露蜂房、蝉衣、僵蚕、银花等分研磨吹喉。
最后一个喉科病,它的巧治清心火,滋肾阴,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交通心肾,清心滋肾,这6个药为主(黄连、竹叶、莲心、生地、麦冬、黄精);当然一定要柔肝;要清降,降相火,肾阴不足,必相火上亢,所以为什么讲用知柏地黄汤,一方面六味地黄汤滋肾阴,知母、黄柏降相火,这是阴虚阳亢的一个很好的方子,叫引火归原交通心肾用肉桂;嗓子不利要利咽,利咽里面一个玉蝴蝶,一个药就马勃,这两个药都很轻,都用1g以下。'吹喉散’内服外治就能提高疗效
      (二)喉科滋肾利咽。喉科的治疗主要滋肾利咽,因为经络经过喉部的经络一共有10条,10条的经脉经过喉部,肾经、肺经、心经、心包经、脾经、肝经、大肠经、小肠经、胃经、任脉和督脉,这十个经脉都经过喉部。而这10个经脉最主要的就是肾经,另外的就是肝经,所以治疗喉科的疾病也要肝肾同治。它主要的方子就是麦味地黄汤,再加上利咽的药品,利咽的药品用什么呢?用桔梗、元参、蝉衣、胖大海、菊花和板蓝根。当然阴虚了一定会有内热,会有相火上炎,这在肝肾同治里面一定要加上清降相火的知母和黄柏;另外呢,滋补肝肾,力量还要加大,就是要加黄精和何首乌;清肝和柔肝,在肝的调治里面要给它清肝,要给它润肝,那必然要加柔肝的药,所以里面一定要加上当归和白芍,这样就成了一个咽部有病的好方子。
十七.抗链丸消咽喉炎---沈绍功
       咽喉炎常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控制不好可引发免疫性疾患,特别是肾炎。
       中医将咽喉炎归入“喉痹”范围,始载于《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病有急慢性之分,其证有虚实之变。急性者有风热、风寒、肺胃热毒;慢性者有阴虚、阳虚、气虚、唯喉痹多见风热上壅和虚火上炎,其治以清降为要。
       自拟“抗链丸”,有银花、连翘、板蓝根、桔梗、玄参、生草6味组成,临证辩证加味,对急慢性咽喉炎均有效:风热选加菊花、桑白皮、薄荷;风寒选加苏梗、桂枝、防风;肺胃热毒选加生石膏、知母、生薏苡;阴虚选加麦冬、北沙参、女贞子;阳虚选加蛇床子、补骨脂、菟丝子;气虚选加生芪、黄精、仙鹤草;咽肿红痛选加马勃、露蜂房、僵蚕、蝉衣、山豆跟;咽痒发堵选加苏梗、桔红、百部、葶苈子;咽干欲饮选加百合、芦根、生地、知母、野菊花;音哑失声选加胖大海、玉蝴蝶、射干、金果榄。
       “抗链丸”,治咽炎、喉炎,消咽喉炎。这个咽喉炎要重视呀,你不控制的话,因为咽喉炎的产生就是溶血性乙型链球菌造成咽喉炎,咽喉炎不控制跑到肾上面去了,会合并肾炎,别小看咽喉炎。清热用金银花、连翘和板蓝根;利咽用桔梗、元参和草决明;假如风热的加白菊花、桑白皮和薄荷;风寒的加苏叶、桂枝和防风;合并扁桃腺炎那热毒加生石膏、知母和生薏苡仁;阴虚引起的加麦冬、北沙参和女贞子;阳虚的咽喉炎,咽喉炎也会阳虚呀,主要看舌质淡、胖,形寒,又有咽喉炎又有火,又有阳虚,也很难处理的,这个时候就拿“抗链丸”,加上蛇床子、补骨脂和菟丝子,不用温燥的药,用温润的药;气虚的加生芪、黄精和仙鹤草;红肿的或扁桃体发炎的加马勃,马勃像海绵一样,非常轻,最多用1g就一大堆了、露蜂房、僵蚕、蝉衣和山豆根;咽痒,这个很难处理的,嗓子痒,非常不好处理,很难受,加苏梗、桔红,治咽痒桔红是个好药,加百部和葶苈子。原来搞急诊的时候,搞了个散剂,吹喉的散剂,就像扁桃腺炎不控制更容易导致肾炎。拿什么药呢?就拿露蜂房、僵蚕和蝉衣这三个药虫类药,再加上金银花和板蓝根,1﹕1,给它磨成粉,吹喉,就吹在脓肿的扁桃腺。当时怎么吹呀?那个纸,卷成筒,上面的尖把它去掉,把这个粉放在里面,对着病人嘴,一吹就吹上去了,很简单,效果非常好。扁挑体炎,抗菌素不行的,抗链球菌也不行的,用中药管用,要不了五天到七天消肿了,当时就定名为“吹喉散”,五个药。嗓子干的加百部、芦根、生地、知母、野菊花;嗓子哑的用胖大海、玉蝴蝶,玉蝴蝶也非常轻,像吹笛子的竹片一样,很薄,白的,中间有个黑点,玉蝴蝶最多也用1g,加上射干、金果榄。             

 5.养阴清肺汤----王幸福   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

生地30克,玄参24克,麦冬18克  玄参30克,麦冬、生地各24克,丹皮10、白芍10、贝母10、甘草10、薄荷10克

急性扁桃体炎(包括化脓性的)、咽峡炎时我常加入升降散(片姜黄、蝉衣、僵蚕、大黄)

急性气管炎时加入金荞麦、黄芩、鱼腥草各30g,则收效更为快捷。

男孩,12岁,感冒后,引起扁桃体发炎化脓,在儿童医院西郊门诊部注射头孢曲松钠一周,仅控制住发烧,嗓子仍红肿疼痛,咳嗽有痰,来到我处要求中医治疗。根据捡查情况,我认为是热毒郁滞咽喉,属中医的双蛾喉,处方:生地30g  麦冬30g  元参30g 白芍12g  浙贝15g  僵蚕15g 姜黄10g  蝉衣6g  大黄10g  丹皮10g  薄荷10g  山豆根15g 三付  水煎服。三天后复诊,嗓子红肿巳退,不咳亦不吐痰了,观双侧扁桃体还有点红,因服药后大便稀,每天2---3次,故减量上方,又续二付,痊愈。

                       

                        王幸福---升麻.解毒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