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orizon荐书】刘未鹏《暗时间》:思维改变生活

 魚悦的图书馆 2017-04-12

【小编按

《暗时间》是小编在最苦逼的大三读的,可以说是大学期间对小编影响最大的书。这本书便是从刘未鹏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关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对小编而言,在国内谈起GTD就不能不谈大牛刘未鹏。

小编深受各路疯狂转载的电商书单和书评之害,见证过不少好书就毁在简介和专家书评上了,反而是有些冷门的读者评论更能接地气地展现书籍的风貌。所以,小编特意撷豆瓣上一篇比较有条理的评论,原作者是抛砖引玉,小编这叫做借花献佛 XXD.

同样滴,本期荐书horizon也有福利相赠!811日晚22点前留下亲们的邮箱就可以啦!

几年前,偶然的机会进了刘未鹏的“C++的罗浮宫个人博客,里面有刘各种见解非常独到而又非常务实、本质化的观点,记得当时从深夜读到天亮,感觉思维一片清晰完全没有睡意,似乎能够把自己以往的经历和困惑、潜移默化的认知进一步显式的提炼并融合。
尽管我坚信,只要你随意看刘的任意一篇文章,都立马会被其文章所表现出来高效的思维方式和独到观点所吸引,但是这里仍然想回忆并略微总结一小部分自己读了刘这么多年的博客,所捞到的不菲收获,当然,刘未鹏的经典之作太多,我只能涉及到其中一小部分(作为长期关注如此给力的系列博文的读者之一,我应有个中途小总结了):
几年前我对快排的本质还并不十分透彻,只是知道它是诸多排序算法中较快的,也知道是因为二元论的缘故,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同类对比,自己对这方面的掌握并不满意。

那时正是刘未鹏的一篇文章让自己在此方面的思维彻底发散:

《数学之美番外篇:快排为什么那样快》,整个不仅引申磅礴,还作了极其详尽而又幽默的解释,真可谓是技术与思想、教学完美结合的超级好文。

读完《我不想与我不能》,自己惊讶的发现自己在用自身都没察觉到的潜意识并部分出于本能的逻辑影响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业方向和人生道路,而这一切,本应由自己去控制,而非被现状影响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学习密度与专注力》,路遥的确知马力,冰冻三尺的确非一日之寒,但是对人脑神经网络的锻造过程,并非一定需要经过愚公移山般漫长等待。如果在这方面有足够的期待和准备,你完全能够把你自己可能认为辛辛苦苦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做完的事情和形成的能力,用几个月的时间通过某些高效合理的方法去完成。

在多次尝试计划后发现计划似乎总是没用的?《斯托克代尔悖论与底线思考法》对此有很独到的引述和分析。

当你不能十分明确学什么,以及学与用的关系,可以欣赏下《锤子和钉子》《鱼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

他的文章深刻而又富有诙谐感,这一点让我赞叹不已,和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从许久以前就开始有一种奇怪的想法,认为学习的目的很大程度不是为了掌握知识。

那些所谓的知识虽然能够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而更加快速并且似乎带有技巧性的获取,但是那不是我的目的,宁愿在起初独立地用更慢得多的速度去掌握知识,也不愿意让人直接把现成的知识放到我的面前,当时自己认为:前面的慢速是后面持续高速的前奏曲。

每个人的认知一定会影响到人们自身的行为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某些集合以内的反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使其自身对各种事物的认识调整到接近适应客观需求的置信结构,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说的是,刘绝大部分文章都是认真而又持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去完成,他要表达和解释的对象可能是有的人一生都仍然困惑的问题以及行为策略的分析,同样重要的是,刘经常从涉猎的大量经典以及自身对事物的理解中提炼出有力的解决方案,既有天马行空的回忆,又如同庖丁解牛般一针见血的抽离事物表象而把相关的不同切面展现出来。

说到天马行空,刘未鹏的《数学之美番外篇:进化论中的概率论》把我引入达尔文世界和数学有趣的分析想象当中,真的非常恶搞又收获颇丰。

国内计算机教学及教材方面有一个极大的缺憾,很少涉及到一些比较追本朔源和较为重要但被忽视的东西,而《康托尔、哥德尔、图灵——永恒的金色对角线》会向你展现一下什么叫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真实的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人不可能总是持有或者天生持有黄金般乐观和各种非常有用的心态,不同的环境难以避免甚至可以说必定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各种认知和观念以及行为准则,然而当你读了《负面环境》,那么这一切看似都尽可能在自己的计算之内。

在这里我想引述刘很多文章都涉及到的一种思维引向,同时也被李笑来明确道出的一句话,那句话我记得是:你可以用你的大脑去分析你的大脑目前在想什么,你居然能用你的大脑知道你的大脑正在思考以及如何思考,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那在我看来刘在多篇文章都有所涉及的这种思维引向,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它是自省、自控、独立的源泉。

刘也有很多文章是关于精彩的技术分析和观点,以及辩证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效方法,每一篇都值得读者认真地阅读,因为几乎每次读完他的文章都让我有满载而归的感觉。

还有,《逃出你的肖申克:为什么一定要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明白?》的四篇文章以及《暗时间》,更是刘未鹏最近最为给力的连载文章之几,如果之前的文章是刘给出的种种数学与计算机方面、方法论和心理学上的论述,那么这几篇应该是比较悉心的部分总结性质的博文。以我的拙见,最强的方法论,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或从不变中根据环境衍生出多种适应行为,并不断归约新的环境来用最少的变化适应新的变化,而这似乎也是刘未鹏要告诉读者的其中一个道理。

最后,要说的是,几乎每一位向我表现出略微困惑或者我觉得他们对刘未鹏文章会感兴趣的人,我都把刘的博客介绍给他们,但是正是因为之前所说,刘未鹏主要注重读者认知层的改变,而有些对洗脑不敏感或者某些后天基础欠缺的人来说,无法完成从认知层到行为层的合理强化,这的确有点悲哀。

本文节选自豆瓣:洗脑三部曲(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