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信息牵动民情大数据--- 大数据慧眼识民情

 何涛262tm518s7 2017-04-13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

从数据中获取民情民意,导航政府服务、主导政府决策——在松阳,一项全新的实验正在悄然进行。全县401个行政村的2406张“民情地图”,构成一个大数据库,为党委、政府了解百姓基本情况提供了详实的信息,以此促进政府部门更好地为民服务和科学决策。

  蒙蒙细雨中,站在松阳县玉岩镇何山头村村口,乡镇干部金伟富面带笑容:刚完工的村庄整治项目,将给这个风景秀丽的村子带来更多美好的图景,更多农民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休闲旅游业赚大钱了……

  这个“民心工程”也曾遇到过难题,是“民情大数据”,打开了解决问题的大门。

  欣喜:民情尽在网中

  何山头村海拔750米,以风景秀丽著称。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当地村民把目光投向了发展旅游产业。去年,村里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被镇里列为当年的整治村。整治项目涉及路面硬化、村庄绿化、污水处理等多项工程,总投资近30万元。

  金伟富被镇里派到何山头村,帮助实施这些工程。

  但村民何水亮险些打乱了整个计划。按照规划,公共厕所和停车场要建在他家的地块上。何水亮因此提出意见:“这对村里有好处,可我又用不着。”

  这可把村干部急坏了:村庄整治的各个项目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这里受阻,整个工程就会延期。

  了解情况后,金伟富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在“民情大数据”里找到了何山头村。电脑屏幕上,全村每一户人家的地理位置、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等信息一览无余。金伟富点击“何水亮”的信息,细细浏览。屏幕最下方显示,何水亮还有3个兄弟。他又继续点击浏览三兄弟的信息。看了几遍,金伟富发现他们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均是“高山蔬菜种植”,顿时眼前一亮!

  “要是村里能办起这个旅游项目,游客自然不请自来,到时候你们种的高山蔬菜,可以直接卖给游客和农家乐,收入更高,还不用赶到城里卖菜,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多好!”金伟富分头到何水亮的兄弟家中说服。

  这话说到了心坎上,何氏三兄弟的反应几乎一样:村里发展了,自己的生活也更好。现在有这样的好机会,一定要抓住。他们还主动表示,自己兄弟那边,一定会去做工作。

  事情就这样峰回路转。三兄弟轮番劝说,何水亮的态度开始动摇。“我家地本来就少,你们再拿去,我吃什么?”一次谈判后,何水亮终于说出了心事。金伟富和村干部趁热打铁,给他置换了土地和补偿一定现金,终于顺利达成协议。

  第二天一大早,何水亮就自己动手,拆除了简易厕所。很快,整洁漂亮的公共厕所和宽敞的停车场建立起来。“民情大数据就像个无所不知的‘老乡镇’,在它的指引下,很多工作能得到顺利解决。”金伟富深有感触地说。

  感受:服务更加到位

  记者在数据库里看到,每个村的基础数据由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组织体系图、重点人员图、结对帮扶图、防灾避险图等6张“地图”组成。

  其中,村情民情图主要是村庄地形地貌,包括山林、农田、河道、山塘水库、道路等,以及农房分布及房屋结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布情况;产业发展图主要标注村庄产业分布、发展和农户从业情况,包括每个农户的农田、山林及从事种养业情况,以及经商办企业、外出务工创业等情况……每张地图各有侧重,组合起来则成了一个全面、直观、准确反映村情民情的综合体系。到2010年底,全县401个行政村的2406张“民情地图”已全部由乡镇驻村干部手绘完成,并逐一录入电脑,动态更新。

  “要完成这些信息的采集,每个农户家里,一年起码要去4次。”松阳县委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说,这也促进了干部主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

  有一次,刚到古市镇筏铺村的驻村干部陈美芳接到村干部的电话,称村民吴道龙家的房子,在暴雨侵袭下倒塌了一大半。放下电话,陈美芳立即查询“民情大数据”:吴道龙家在新铺小区28号,房子属于危房,有房屋保险……随后,她拨打吴道龙的电话,了解事情经过,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很快,保险公司就上门处理了。

  “如果没有这个数据库,我连吴道龙家住哪都搞不清楚,什么情况都不了解,怎么为老百姓服务啊?”陈美芳感慨道。

  “民情大数据”成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过去,新来的驻村干部到村以后,基本是“两眼一抹黑”。有了“民情大数据”,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吴深玲是新兴镇的年轻干部,被安排到张山头村任驻村干部,交接完以后,她就根据“民情大数据”,独自走访每户农民,不足一个月,就基本掌握了这个村的民情。

  变化:办事提速不少

  在松阳县委组织部一台电脑上,记者以“超级用户”的身份登入“民情大数据”,一张覆盖松阳全县的电子地图呈现在面前。进入已被覆盖的乡镇,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村的村居分布,点开其中一户,就可以看到完整的村民信息:年龄、家庭成员、主要收入来源、亲属关系……一览无余。

  指着“民情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伟俊说:“全县一张图,万事在其中。”

  前段时间,为发展休闲旅游业,裕溪乡章山村急需上马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尽管这个古村落没有任何相关基础材料,但是根据“民情大数据”按图索骥,设计人员在5个工作日内就拿出了工程布置图。尤其是施工图纸,不仅画得清楚准确,还对工程涉及到的农户一一做了注释。

  以往,政府部门办事,由于信息不完整,往往要“一事一调查”。如果来不及调查,这件事就很容易耽搁下来。“民情大数据”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办事效率大大提升。

  裕溪乡是松阳远近闻名的侨乡。乡干部吴爱萍曾接到这样一个求助:几位侨胞自掏腰包筹集一笔资金,想帮助困难侨眷,可找不到对象。

  吴爱萍胸有成竹地进入县“民情大数据”,通过几个关键词,一下就搜到5名困难侨眷信息。

  “以往这些都要问村干部,再实地查看定人,起码要好几天。”吴爱萍说。

  有了“民情大数据”,干部对底数更清、情况更明,说话也响亮了,决策更有依据、更加科学了。招商引资时,只要拿出“大数据”,对方往往更加信服。

  在竹源乡,不少外出浙商因此纷纷返乡创业:2012年,小竹溪村民居民俗工程投资1000万元;外出浙商王关标,看到“民情大数据”显示的荒山后,二话不说,投资500多万元承包了1000多亩荒山,还带动周边村民建立了1500亩香榧基地;浙商吴火星看到小竹溪村有200亩老茶园后,立即投资开发,着手改良品种。

“干部深入群众,并不是为了深入而深入,而是为了解村情民情,提高服务能力。”松阳县委书记钟昌明说,将坚持“民情大数据”做法,让干群关系更紧密;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民情大数据”,以更好地服务群众。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郭亚丁:大数据已成一种趋势,松阳县推出“民情大数据”,具备了两方面意义:一方面,能促使干部更深入群众,走村入户,掌握村情、社情、民情的一手资料,从而切实了解民生所需所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收集来的“大数据”,也可以为领导干部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一手资料,从而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