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tz Simon在《我的精神病,我的自行车,和我》中,打过一个「淤青」的比方。 他说,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在永恒变化。 一辆车被撞了一块凹痕,如果不修理, 过上十年八年,凹痕仍然存在。 但如果是额头上被撞了一块淤青, 不去管它,过上十天八天,淤青就消失了。 ——系统具有自发变化的能力。 一个人始终挂着一块淤青, 和一辆车始终有一块凹痕的性质完全不同。 后者意味着,没有人对这辆车做什么(送去修理), 而前者意味着,一定有人在持续对这块淤青做什么。 (比如,接二连三地让自己撞一下) 一个生态系统保持「不变」,是必须要做点什么的。 如果一个人声称,他什么都没做,
他要么是忘了,要么就是在说谎。 事实上,他保持现在的发型,会定期找Kevin 老师。 「理发」是他必须刻意去做的一件事。 我们常常绝望地声称,自己永远不会改变。 永远不会取得成就, 永远不会遇到喜欢的人, 永远不会被人喜欢, 永远不会开心, 永远不会摆脱绝望的情绪, …… 这些话呢,其实都可以换成另一个说法: 「我在这方面,可以让自己永远保持不变。」 「不会改变」,和「可以保持不变」, 看上去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说法, 背后其实包含着非常不同的思想。 前者假定:不变是恒常的,改变是特殊的,
后者假定:改变是恒常的,不变是特殊的,
相信后者,有时候会让人很不舒服, 尤其「不变」的东西,是痛苦的,让人绝望的, 本来就很痛苦,尝试过一百种方法也摆脱不掉, 现在还要被安上「肇事者」的帽子。 「你的意思是,一切痛苦都是我自找的啰?」 这实在是太委屈,太不公平了。 这时候不妨回到前面的想法, 把问题看成是静止的,不变的, 「我什么都没做,只是一直没碰到改变的机缘。」 但也有一些时候,一些人, 愿意心平气和地,尝试后面这种角度。 当别人问到他: 「假设——当然是很荒谬的假设了——你希望让这个状况多保持几年,你可以怎么做到?」 他们会说:很简单啊—— 我只要像现在一样,什么都不用做,就会保持下去。 再问:像现在一样,是怎么做的? 他们会说,就像现在这样,每天从一睁眼开始…… 说着说着他们忽然意识到: 也许自己真的在做什么,反复撞出那块淤青。 关键看他愿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了。 你呢,这两种角度,你更愿意采取哪一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