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伟天英 2017-04-13

秦孝公嬴渠梁,赢姓,赵氏,名渠梁,出生于公元前381年,秦献公之子,秦惠文王嬴驷的父亲,公元前361年即位为秦国君主。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秦国自秦厉共公后多次发生君位的动荡,国力大不如从前。隔壁的魏国也是趁火打劫,不断出兵攻打秦国,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秦献公当政时期,秦国只好割地求和,安定秦国的边境,然后又迁都栎阳,休养生息,秦献公一心想要夺回河西之地,多次征讨魏国未果。公元前362年,带着收复河西失地愿望的秦献公去世了,年仅21岁的嬴渠梁即位,即秦孝公。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秦孝公面对着满目苍夷和被中原各诸侯国认为是野蛮夷狄的秦国时,暗暗下定决心要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于是秦孝公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将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招揽贤能之人献富国强兵之策。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派出两路大军,向东围住陕城,向西攻打西戎,消灭了西戎王。与此同时,韩赵两国也趁机攻打秦国。公元前360年,周显王派大臣给秦孝公送来祭肉。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此时正在魏国的商鞅却怀才不遇,不被魏惠王重视,当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于是便带着李悝的《法经》来到了秦国,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商鞅先是以帝道、王道之术说秦孝公,秦孝公听后不满意并通过景监责备了商鞅,再次商鞅以霸道之术说秦孝公,秦孝公听后态度大变但是仍然没有重用商鞅。最后商鞅大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数日,不见疲惫,相见恨晚。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令商鞅在秦国内颁布《垦草令》,拉开了全面变法的序幕,其内容主要是:刺激农业的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削弱贵族官员的特权,让贵族们也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去、统一实行税租制度等等。《垦草令》成功实施后,公元前356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严明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严惩私自斗殴、改法为律,制定秦律和推行小家庭制。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第一次变法的成功实施,让秦国国力开始大增。公元前358年,秦国在西山打败韩国。公元前357年,楚国和秦国联姻。公元前355年,秦孝公和魏惠王在杜平会盟,结束了秦国一直不与中原各诸侯国会盟的局面。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营造新都,并在次年把秦国国都从栎阳迁到了咸阳,同时拜商鞅为大良造在咸阳进行第二次的变法。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经过两次成功的变法,秦国国力剧增,家家富裕充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山中没盗贼。秦国人民争着为国家打仗,国家一片安定繁荣。周显王也派来使臣赐予秦孝公霸主的称号,中原各诸侯国都派人前来道贺。公元前348年,韩昭侯亲自来到秦国和秦签订停战协议。公元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嬴驷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显王,进一步彰显了秦国的霸主地位。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公元前354年,秦孝公趁魏军主力在围困邯郸的时候,派兵偷袭了魏国,在元里大败魏军,斩首七千,占领少梁。同年,秦孝公命令公孙壮攻打韩国,占领韩国的上枳、安陵、北氏并在此修筑城池,秦国的势力直接插入到韩魏两国交界地方。公元前352年,秦孝公又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命令商鞅率兵长驱直入占领了魏国原都城安邑。公元前351年,商鞅又带兵占领了固阳。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为了给国内的变法争取时间,就和魏惠王在彤地罢手言和,暂时缓和了两国紧张的关系。公元前344年,秦孝公派商鞅去劝说魏惠王称王,以缓和魏国联合其它诸侯国进攻秦国的意图。随着魏惠王的称王,引起了其它诸侯国的愤怒,纷纷离魏倒齐。公元前341年,秦联合赵齐两国大败魏国,魏惠王被迫割地求和。公元前338年,秦再次举兵攻魏,在岸门大败魏军,同年秦国联合大荔戎包围了魏国的郃阳。春秋战国风云之秦孝公——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

公元前338年,雄才伟略的一代君主秦孝公去世。秦孝公一生生活简朴,知人善用、力排众议启用商鞅变法,为大秦的富强鞠躬尽瘁。他是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是变法图强的第一推动力,是整个大秦帝国的基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