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本草】威灵仙在骨哽咽喉、足跟痛、结石症、风湿痹痛等方面应用广泛

 景水观 2017-04-13


发现本草 第【29】期 威灵仙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一起发现本草的奥秘


据临床报导,威灵仙在治疗足跟痛结石症,偏头痛,脊柱肥大,淋病尿道狭窄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朱丹溪谓“威灵仙属木,治痛风之要药也,在上下者皆宜服之,尤效。其性好走,亦可横行。”。李东垣谓其能“推新旧积滞,消胸中痰唾,散皮肤、大肠风邪。”各家本草对其也多有论述,详见下文......


威灵仙又名能消、铁脚威灵仙、灵仙、

黑脚威灵仙、黑骨头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威灵仙、

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


毛茛科 铁线莲属 威灵仙

毛茛科 铁线莲属 威灵仙

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威灵仙是木质藤本,长3-10m,干后全株变黑色,生于海拔80-1500m的山坡、山谷灌木从中、沟边路旁草从中。分面于陕西南部、江苏南部、安徽淮河以南、浙江、福建、江西、中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南部、台湾


毛茛科 铁线莲属 棉团铁线莲

毛茛科铁线莲属棉团铁线莲

棉团铁线莲为直立草本,高30-100cm,干后常变黑色。生于干山坡、山坡草地或固定的沙丘上。分部于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甘肃东部、山东及中南地区。


毛茛科 铁线莲属 东北铁线莲

毛茛科 铁线莲属 东北铁线莲

东北铁线莲为攀缘藤本。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杂木林下或林边。分面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等地。


9-11月挖出其根或根茎,晒干,或切成段后晒干。


根及根茎


饮片


1

药性:辛、咸、微苦,温,小毒。归膀胱、肝经

《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医学启源》:气温,味苦、甘。《主治秘要》云:味甘,纯阳。

《本草纲目》:味微辛、咸、不苦。

《本草求真》:专入膀胱,兼入肠、胃诸经。

《本草再新》: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

《本草求原》:苦,温。入心、肝。



2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肿痛,疟疾,骨哽咽喉。并治痰饮积聚。

1.《新修本草》: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者,服之无不立效。


2.《海上集验方》:“去众风,通十二经脉,疏宣五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泻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并得清凉。”


3.《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久服之,无温疫疟。”


4.《本草衍义》:“治肠风。”


5.《主治秘要》:“去太阳之风。”


6.《生草药性备要》:“去风毒,除痰,通五脏膀胱,消水肿,治足肿腰膝冷痛,治折伤,诸般骨哽。”



3

用法用量及宜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治骨哽咽喉可用至3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或作发泡剂。


【宜忌】气血亏虚及孕妇慎服。

1.《本草衍义》:“根性快,多服疏人五藏气。”


2.《海上集验方》:“其性甚善,不触诸药,但恶茶及面汤。以甘草、枙子代饮可也。”


3.《本草汇言》:“凡病血虚生风,或气虚生痰,脾虚不运,气留生湿、生痰、生饮者,咸宜禁。”

4

复方选录

1.治一切风痹瘫痪,盘骨疼痛,并大麻恶风:甘草、威灵仙各一斤(切片),水二担。将药煎五六滚,入大缸内,用板凳坐其中,周围用席围定熏之。待水温方浸洗,令浑身汗透淋漓。大忌风寒。(《仙拈集》二录汤洗法)


2.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普济方》)


3.治疝气,腰疼风冷,手足顽麻:威灵仙四两,当归、肉桂各二两。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煎茴香汤下。若妇人用红花煎酒下。(《普济方》仙灵丸)

4.治五痔肿痛,下血不止,或营卫滞涩,身体疼痛,大便风闭不通:威灵仙十两,木香一两。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荆芥汤下,不拘时。(《普济方》能消丸)


5.治破伤风及金刃伤打扑损:威灵仙末半两,独头蒜一枚,香油一钱。同捣烂,热酒调服,汗出即效。(《卫生易简方》)


6.治诸骨硬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砂糖一盏,水二钟,煎一钟。温服。(《纲目》)

7.治急性乳腺炎:威灵仙适量。研末,以米醋拌和成糊状,30分钟后贴敷于患处,随干随换,一般1-3日即愈。(《浙江中医杂志》)


8.治年高之人,津液枯燥,无以润养,肠间干涩,气血俱衰,艰于运化,其脉躁大:黄芪一两(密炙,切),威灵仙半两(去土,洗),枳壳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生姜汤下二十丸。又将紫苏子、麻仁研水取汁煮粥食甚佳。(鸡峰普液济方》威灵仙丸)


9.治尿路结石:威灵仙60-90g,金钱草50-60g。每日1剂,煎服。(《上海中医药杂志》)


温馨提示:中药用药需辨证,本文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具体用药请咨询当地专业中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