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宠辱不惊,何必因他人愁肠百转

 李涣 2017-04-13

宠辱不惊其实就是一种淡泊的心境,这并不是让人对外物毫无感觉,如同苦行僧修行一般。事实上,人世间没有谁能真的一点不为外物所扰。

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千古圣人,也会有临川而叹感慨人生流逝的时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圣人犹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不得不终日为生计奔波的碌碌之人呢。

居里夫妇和白隐禅师一样,都可以说是属于淡泊之人。他们的淡泊,不是因为他们对什么都不重视,目空一切,恰恰相反,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他们去珍惜。

白隐禅师珍惜的是自己的信仰,而居里夫妇珍惜的是自己的事业。正因为他们对这些东西如此珍惜,以至于他们对其他的东西看得淡,看得开。

不懂得珍惜拥有的事情,就会有无尽的物欲。在欲望的驱使下,人就会习惯于追逐自己没有的东西,得失意识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花开了,你固然会欣喜万分;花落了,你却注定愁肠百转。殊不知,花开时迎来了美丽,花落则会收获硕果。

如果得失心太重,就容易看见了美丽却看不见果实。所以,珍惜无非就是“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也即保持一颗淡泊之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如何学会珍惜比如何学会获取显得更加必要。请珍惜不断被物欲横流迷惑的人性吧,保持一颗淡泊之心,才能不被世俗所污,才能保持独立的自我。

人生百态,社会变迁,在如今这个车水马龙的年代,总会有各种事情不断给人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但是幸福却在这些“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的事情中显得如此渺小。

只有学会“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保持一颗淡泊之心,学会珍惜幸福,你才能如磐石般坚实,才能不被人生中的浊流所摧,从而体会到最贴心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