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序田幸云女诗人《思玉集》

 杏坛归客 2017-04-13

春色满园关不住 芳香阵阵馥人间

序田幸云女诗人《思玉集》

李保田

 

我与田幸云吟师的交往始于2015年元月份。我在河南诗词学会前会长、终身荣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五老之一、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吟诵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林从龙老师的家里看到田幸云吟师的作品集手稿,顺便看了起来,谁知竟不能放手,我被田幸云吟师的杰作深深吸引住了,被她的才华深深打动了,被她的深厚功力震撼了。因为是同道中人的缘故,在征得林老师的允许后,我拨通了田幸云吟师的电话。自此我们便有了些电话来往。

久而久之,我对田幸云吟师的文字功底、诗词文学基础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便在征得本人同意后,与其他省的几位诗词大家一同聘为我刊的顾问。这次,获悉田吟师《思玉集》要付梓,刚好也收到田吟师寄来的紫玉,嘱余作序,就不知深浅地想班门弄斧,亦表示对田吟师的崇拜与敬重。凑上几句吧!

何谓诗?诗,就是使用优美的语言,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将生活中的事件和场面与诗人的特定感受和情绪融为一体,套用一定的格式规律,分节分行句式章法,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韵文)形式。诗作何?诗言志。“志”上从士,下从心,士停止在心上,即为记忆。《说文解字》曰:“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九九归一,“志”即记录,存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田吟师用诗的形式把她大半生的心路历程、行为轨迹记录了下来。诚如本序的题目“春色满园关不住,芳香阵阵馥人间”。个人的看法如下:

一.情真味长气自胜,心念尽在大千中  宋代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道:“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视《三百篇》几于无愧。”所谓情真,就是指诗歌中含蕴的不但是抽象的情,而是来自内心的真情。说道味长:它是指诗歌中含蕴的思想感情,不但是“真”,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读者需要经历一个反复体会的过程,才能完整的把握诗人的意念。至于气胜:是指诗歌创作中内含和外溢的气势。这种气势决定于诗人的思想认识和对客观事物的体会的正确性和深广度。只有能够正确的揭示主客观的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具有这种气势。否则,只有人为的空架子而已。

田吟师出茅庐于教师。教师最大的特质就是真,真实教学,真实做人,与人相交推心置腹,以心换心。所以,田吟师诗如其人,带着教师的印记。如“慢品红尘加减味,微知秉性浅深藏。高低大小求心近,漫把人生尺寸量”《初任教感怀》。“慢品”,即慢慢地品尝,“红尘”,即涉入“教坛”,或者说“社会”,“加减味”,无疑问指的是社会生活的现实——酸甜苦辣咸,只有了解了生活,了解了社会后,才会有所感知,才会把自己的天性一面有所隐藏。当田吟师经过社会大熔炉七七四十九天的炼狱之灾后,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人生?人生该怎么度过,人生的历史该怎么书写,发出了无限感慨:“石砚磨穿志士前,淡看财富喜求贤。酒不醉人诗醉我,梦在农商行里甜。”这感慨来得迟么,非也。“万物芸芸绎太虚,补天无计向群书。钟情不为黄金屋,袖有奇香辟蠹鱼”《香芸吟》。诗中隐隐约约表达了她的真情。

谈到情,亦分多种,如亲情、爱情、友情等。

亲情方面,《吾母三周年祭》(二首):“前年坟上心添土,今日佳城野径荒。阿母长辞无眷顾,前来一拜断儿肠。”“母去原知无字师,番然未识愧迟知。心香冥币于何补?跪拜灵前血泪诗。”声声泪洒坟前土,滴滴血浇身后花。想母、念母、痛母、爱母,启人、醒人、劝人、导人。叫人思如泉涌,泪似雨下。《清明祭父》:“我父无儿莫自惭,为儿虽女亦犹男。金融岗上风双袖,学海吟边赋一函。富有儿孙明杜渐,断无浊气逐贪婪。喜干昔日寒酸泪,五福佳肴祭几坛!”则是从遵父教诲,家有所养,儿女有成,报父之恩,纾父之心的角度抒情。情切义深。

爱情方面,“日日思君君可知?清明最是断肠时!张张冥纸烧成病,缕缕凄凉不了之。纵使千肴齐供案,相思一钵泣差池。酒烟常悔生前癖,夺命三盅血泪诗”《清明祭夫》。字字见心,句句泣血,读来令人无不为之扼腕,丈夫是什么?丈夫是大山,丈夫是脊梁,丈夫是梦想,丈夫是希望,丈夫是安稳,丈夫是一只大船,承载着女人到达人生的彼岸,丈夫是港湾,是女人躲避风雨的地方,丈夫是女人用来托命的。历史上演绎过多少令人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其最著名的莫过于梁山伯和祝英台,可是他们自己并没有留下一鳞半爪的怀念之作。要说到真正能令人声泪俱下的还是宋朝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抱病在身,为怀念她的丈夫赵明诚留下了多少凄厉惨切的佳作,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田诗和李词相较,少了一点苦愁,多了一点哀怨,但在表情方面却不分轩轾。

友情方面,田吟师待人以诚,善交朋友,论诗谈词,赠答酬唱,无不以心相捧。故仅仅赠和酬答作品就结集出版,足证她的朋友圈之大。如田诗《咏荷》:“倩谁邀月下瑶池,难画心神一片痴!有趣素丝弦管直,无风逸气紫云吹。不曾浊秽污馨水,疑似莲溪蕴古诗。情到深时花是佛,淡忘牵挂抱香枝。”这是一首空灵幽清淡雅之作,表达虚怀诚腹拜莲台,心花一瓣向佛开的追求超凡脱俗境界。释迦牟尼佛陀在蓝毗尼花园从母亲的右胁降生,行走七步,每一步都踩出一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由此,释迦牟尼的宝座便是莲花合成的。莲花,代表的是纯洁、脱俗、自爱、爱人。无疑问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由此引来和诗多多。选其友咏和诗两首说明之。奉和田幸云女士《咏荷》兼贺其新著出版(东坡赤壁诗社副社长程菊仙):“九天仙女下瑶池,化作红莲一片痴。倩影亭亭君子范,幽香缕缕美人仪。蛙鸣水上歌新事,鱼戏花前献贺诗。翠叶堪为擎日伞,引来骚客韵千枝。”七律·读田居士《咏荷》勉次《笔架山诗词》主编陈裕华:“堪佩芙蓉出浊池,翠芳慨洒岂缘痴。天台静悟禅机会,石壁诚修檀粉吹。一念萦怀净尘滓,浑身济世铸真诗。风清月晓玉瓶捧,紧步观音拂嫩枝。”试想如果田师不是心诚情真,何来这么多的和诗?

以上所举例子,无一首不是透着田吟师的真挚、坦荡、炙人的情怀。情到真时便为痴。痴到底时出好诗。作风看诗风,人品看诗品。情真才能意切,格高自然味厚。

二.意随笔生心底有,随手拈来都是诗  意随笔生,是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的,他认为优秀的诗歌创作是在诗人创作过程中,逐渐明确主题,形成格局,乃至完成全诗。“意随笔生,不假布置”。写诗如欲做到绿水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爱好诗词;2.有一定的诗词文学功底;3.具备一定的诗词格律知识;4.文字基础扎实;5.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研究;6.善于观察,经常练笔;7.心有鹿而能画鹿;8.素材丰富,犹如女人的针线筐,随手拈来,翻出那块布都能用。意随笔生,实际是意随心生,心中有什么,方能写什么。如东坡之说,画竹先要胸有成竹。这几点,田吟师都具备了。多年的观察社会、了解生活、参悟人生是她见识广多,阅历全面,积累丰厚,经验丰富,达到了厚积薄发的程度。加上广泛的赠答酬唱、交流学习,使她不仅在知识积累方面,也在创作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所以作品琅琅上口、流畅不滞。如 “红尘一晤意如何半是诗磨半病磨。我以我诗延我命,乘除加减慢蹉跎”《红尘一晤》。其“我以我诗延我命,乘除加减慢蹉跎”,既写出了她对诗词的喜爱与执着,诗词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分不开,弃不了,也抒发了她对社会百态、人间炎凉、人生苦辣酸甜的坦然面对,做到了超然,曲折坎坷,磨难历练使他悟透人生百味,才能做到无欲无求,知足常乐。这里不是评论此诗,意在其诗酣畅淋漓也。足见其驾驭文字的能力之高非我辈能及也!

三.桃红棠白竞斗艳,万紫千红独此枝  从艺术角度看,田吟师的作品都称得上是佳品,在中国这个诗词国度的诗苑词园里,不输于任何一株。每一首诗词其色彩、其芳香都赋予个性化,你绝读不到雷同的两首作品。可谓是纷呈异彩,满园芳香。现举几例:《咏荷》:“倩谁邀月下瑶池,难画心神一片痴!有趣素丝弦管直,无风逸气紫云吹。不曾浊秽污馨水,疑似莲溪蕴古诗。情到深时花是佛,淡忘牵挂抱香枝。”空灵蕴藉,玲珑剔透情景交融,不愧清人心性的一首好诗,而其自和诗《<</span>咏荷>自和》:“闲情逸趣漾清池,许是情痴合物痴。淡月寒塘归鹤舞,菩提素影倩箫吹。微纤梗梗云前玉,娴静亭亭尘外诗。默默涵香兴善祉,花深泛棹护瑶枝。”不仅寄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更进一步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一轴画卷:池水、淡月、舞鹤、菩提树、清箫、花枝、船棹,组合成了恬淡净幽的粉彩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与作者心境悄然合成,使空灵、恬淡、闲适、优雅、清静融为一体。从而使思想感情、精神境界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再看她的咏月诗《中秋问月》:“怅触西风未许安,阶前萧瑟几悠然!渐知心倦诗无倦。为底天圆我不圆。慢解红尘千万结,好参月姊二三禅。静观丘壑添灵气,传与仁兄仔细看!”《中秋探月》:“诗未裁成岂自安?三余三昧蕴酣然。倚天心底生双翼,飞向蟾宫画一圆。半纸素笺期有影,百端俗虑待参禅。绮思若有千千顷,融入冰壶只自看!”《中秋拜月》:“推窗拜月问中秋,坐听征鸿论不休。淡淡疏星知几许?潇潇秋叶载千愁。寒居石窟低眉眼,偷看先生画斗楼。曾笑蓬莱忧逝水,于无声处写从头!”《问上弦月》:“几问参商几问天,缘何玉镜不长圆。殷殷钟鼓三千界。耿耿星河万斛烟。寄意心弛尘世外。抚琴弦挂彩云间。多层画卷因云幻,饮恨恒娥抱梦眠。”《鹧鸪天·中秋赏桂》:“浩月凌空桂渐开,吴刚酒后忒萦怀。天涯已共此时醉,月姊分香第几回?    情更重,影相随,遥思未寄绮思来,今霄初解花浓郁,飞向蟾宫共汝栽!”《中秋问月》表达的是一种胸有千千结的天圆我不圆的伤感心情;《中秋探月》抒发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飞向月宫仔细看的敞亮胸怀;《中秋拜月》反央的是抛掉胸中的杂念忧怀,“于无声处写从头”轻装上阵、重新出发的态度;而《问上弦月》:“饮恨恒娥抱梦眠”抒写的又是悔愧心境;《鹧鸪天·中秋赏桂》寄出的则是“飞向蟾宫共汝栽”的急迫心情。五首咏月诗,各有侧重,其实是作者每一次提笔时的心况。

四.串串珍珠醒耳目,炼字炼句炼功夫  细读田吟师的诗,觉得不是在读诗,而是在尽情地享受一顿美味佳肴,不仅赏心悦目,还充饥果腹。现从其诗词百花园中采撷数朵,以飨读者。“香溪清浅知鱼少,瀑渎空明写意多”《游烟坡寨》。“春笑一声天地绿,雨扬千亩黍禾欢”《咏春》。“千寻美景云天里,满目诗书画卷中”《仙人湖》。“万顷山栀铺白练,一帧翡翠掩虹桥”《 访管窑有赠》。“横斜寂寞依山老,独放空灵为懿纯”《问梅》。“半纸素笺堪画影,百端俗虑待参禅”《中秋问月依韵自和》。“碧水禅心千里月,寒灯书海万枝莲”《无题》。“漫品红尘加减味,微知秉性浅深藏”《初任教感怀》。“雪沁园春千国仰,梅开昆岳万民欢”《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际拜谒中山陵》。“菊放千畦开古韵,梅斜一笛赋新声”《牧歌》。由于篇幅所限,不再例举。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刘勰《文心雕龙》炼字篇:“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皇甫汸亦云:“语欲妥贴,故字必推敲。盖一字之瑕,足以为玷;词组之累,并弃其余。”“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而田师的力作无不是“千锤百炼出深山”。巧妙地把物境、情境和意境结合起来,臻至于完美,达到化境之地。田吟师之所以能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对仗工整的精辟之句,全在于其不懈的努力,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五.构思生新奇丽时,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首诗写得好不好,构思很重要。构思就是谋篇布局。诗词作品的高下,与构思关系密切。构思是包括立意、谋篇与完形的创作过程。特别是立意,尤为重要。田吟师的《西江月·红枫》:“伟岸依稀如昨,寒山抱月尤新。荒沟何处载情深!愧拂红尘玉轸!    几许斜阳织梦,林泉几卜知音!问渠那片甚揪心?霜札无声幽隐。”其“问渠那片甚揪心?霜札无声幽隐”把该词的立意、意境、情景推到高峰,令人扼腕兴叹。

光构思好还不行,还要意象清新。因为新鲜感永远是吸引读者的一剂灵丹妙药。如严仁的《醉桃源》:“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噌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其情景之美超过了画师绣手,具有无比新妍的艺术效果。再如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薰不断,相对坐吹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云,直是少人行。”词用纤笔白描,不加涂饰而有天成之美。以室内之甘浓与室外之凄苦两相对照。用“低声问”一句串过,含情吐媚,蔟蔟生新,便成绝唱,它新颖得令人无法模拟。田吟师的《长相思·豆》:“东一岗,西一岗,种满相思种小康。秋来撷夕阳!  打豆汤,煮豆汤,滋补消炎八宝汤。天然胜药方。”语言既朴素又新颖,朴素到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东一岗,西一岗”,“打豆汤,煮豆汤”,“天然胜药方”,就是生活语言,生活语言入诗词的不少,但要用到恰到好处就难了,再做到醒人耳目就更难了,而田吟师做到了。“种满相思种小康”一句。不但“种”,还要“种满”。豆,有滋补作用,给人带来希望和幸福、健康和快乐。这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所盼望的,它与江南的相思豆没有二致。产生了二体共生之美。人们“相思”的是什么?是“小康”。主题新,立意高。

奇为诗中高境,出奇才能制胜。《文心雕龙》提出“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陆游说:“诗无杰思知才尽”,二者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新奇感是一切艺术的前提,也是医治平庸的要药。李贺的《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诗人描绘了梦中上天看到的和下望人间看到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构想。李贺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田吟师的《眼儿媚·七夕》:“曾把机缘梦深藏,七夕问花堂。庄生悦蝶,寒星悦夜,月悦西厢。   仙家不理情深事,神共也天长!云中桥上,眉头心上,红豆丁香!”上片“七夕问花堂”句,七夕是牛女每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自然充满了忧伤、欢乐、留恋与无奈,与下片的云中桥上遥相对应。“庄生悦蝶脱化于“庄生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蝴蝶,感到无比愉快和惬意!突然间醒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还是自己。庄生究竟是梦还是醒,他是庄周还是蝴蝶,人们根本没有必要去追究。因为世事、人生是变化无常的。既如此为什么庄周还要编此寓言故事?因为在庄周看来,人也好,蝶也好,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田吟师化用之,也道出了自己的一种超然心态。但是,人,毕竟是人,七夕虽苦,毕竟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所以“眉头心上,红豆丁香”,“神共也天长!”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诗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必须要丽,要美,要有魅力。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杜甫《论诗绝句》云:“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田吟师的《捣练子·浣衣女》:“风静静,涧清清,蛙鼓虫歌溪水鸣。捎曲相思儿父处,杵声和月洗天明。”短短数语,道出农家妇思夫的忧伤和凄苦,尤其是“杵声和月洗天明”一句,因情设景,因景抒情,情景融合,妙到极处。字字珠玑,看似无声胜有声。

六.意蕴含蓄藏深意,襟阔界远矗高峰  含蓄一说,是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提出的廿四品中的一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它和浅露、率直相对立,要求诗词创作的含意深远,含而不露,及至达到意在言外。寓深意于篇章之中。读者通过体察其中的奥秘,求索作者的本意。《无题》:“天转轮回忽忘年!鬓霜还忆旧时檐。寒窗祈祷阳春近,破屋飞灾泪雨涟。借月观花花过也,寻梅听雪雪还怜。几回禅接心弦度,半悟人生半悟天”之颈联、尾联蕴含意深。不作深入研究,是很难弄明白个中三味的。虽然隐现出作者的心怀情思,但要明白,就是禅机不可泄也!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读者如欲明白其中原因,必须反复吟读,斟酌推敲,尤其是尾联“几回禅接心弦度,半悟人生半悟天”两句。甚至还要阅读其他同类作品方能细细品味得出。《鹧鸪天·病中吟》是田吟师委婉含蓄手法的又一力作,多疾人生况味殊,空怀愚志枉怜书。推窗问月寻三昧,伏案涂鸦画九如!    心失律,体赢虚,炎凉屡屡袭微躯。床头翻读病机赋,漫把冰壶煮药壶!三昧是什么?冰壶又指的是什么?作者多尝人间苦辛,何处找答案?练笔涂鸦中。因病而愁,因愁而病,愁病相加,究竟是因愁而病,抑或是因病而愁,我们只要记得即使在病重也没有忘记作者向书中寻求快乐和安慰就行。可是,仍然以致于漫把冰壶煮药壶。尽管作者没有明言,其词中已隐隐然透出无奈、孤闷的情状。

至于襟阔界远矗高峰,是指田吟师的襟怀和境界。境界,又称意境。唐人皎然、司空图等认为意境不是客观“物境”与主观“情境”的简单相加,而是寓情于景,思与境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是:“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其基本特征;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其核心。中国古典诗词的作者,无不力求使意象的审美意蕴不断丰富和发展,使诗词具有朦胧含蓄、韵味隽永的意境美。田吟师的《牧歌》:“牧子骑云山水行,一蓑烟雨共潮生。南丘北岭耘馀乐,紫燕秋鸿伴友鸣。菊放千畦开古韵,梅斜一笛赋新声。桑榆诗画萦天地,两袖风霜枕月明。”首联起句突兀,不落俗套。“牧子骑云山水行”展现到读者面前的是牧童、高山、行云、流水。有静有动,动静相生。“骑云”,言山之高,云之浓。牧童就在这高山上放牧。“蓑”,乃蓑衣。“烟雨”,为细雨、毛雨、绵雨、濛濛雨。“潮”,指潮气。烟雨蒸腾,亦含有潮气上升之功。放牧的童子披着一袭蓑衣在云浓风轻、潮气蒸蒸、毛雨渐渐的山上乘云而行。画面太美妙了。耘地的村民在间歇时间寻着乐子,小燕大雁陪伴着朋友在欢歌。漫山菊放,梅枝葱葱,笛声激扬,好一派盛世平安图。尾联则抒发老年诗友的情怀。景情相融,抒怀张志,文也,画也,情也,恰到好处,高昂的情致,舒畅的胸怀一表无余。自然而然地收到了“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的艺术效果。不经意间竖起了一座写景状物、胸襟开阔、境界高原的诗词艺术高峰。

精雕细刻成妍玉,卷舒卷收诗已成  如前所说,田吟师的作品没有一首是粗制滥造的。虽然意随笔生,心随口岀,浑然天成,但也耗费了不少心血和汗水。如果不是注重诗的意涵,不是胸怀阔达,是不会有立意高远、主题鲜明、紧扣时代特征和时代主旋律的作品的;如果不是精雕细刻、反复推敲、练句练字,是不会有清新奇丽的篇章和佳句的。俗说,黄金有价玉无价,非指璞玉而言,指的是精雕细刻而成的玉品,尤其玉中极品。如《用梁东先生咏牡丹韵》:“灵修韬晦夺天功,九派茫茫造物雄。玉界三观倾国色,红尘一梦笑春风。八千时雨洗心性,十二乔峰种魏红。花入瑶台人入画,忘忧独向五云中。”写景状物的诗词好写,议论述理的诗词不好写,因为搞不好就会变成老干体、格律溜、大白话。要破解这个难题,需把语言艺术化,做到字字珠玑、点石成金、精雕细磨。所举即如此。五十六个字,换一个字都难。每一句每一字细吟细品,犹如陈年老酒,愈品愈浓。

八.无意展卷书清史,有情捉笔写苦心  鄙人所看到的田吟师的最早的作品是1997年写的绝句《香芸吟》:“万物芸芸绎太虚,补天无计向群书。钟情不为黄金屋,袖有奇香辟蠹鱼。”算来已有二十个年头。二十年,在人的生命中是一段不短的时光。有家庭,有事业,有欢乐,有痛苦,有磨难,有顺心,方方面面。写诗填词作曲,既枯燥又辛苦,男同志尚且有放弃的时候,何况女同志?田吟师的精神太难能可贵了。其实,最初,恐怕她也是为了寻找释放的机会吧!谁知道竟一发不可收拾,时至今日,化茧成蝶,修成正果。没有韧劲不行,没有苦累不行,没有坚持不行,没有狂傲不行。情到真时便为痴,趣行深处尤作狂。其见识,其追求,其坚持,其襟怀,其境界,巾帼不让须眉,真可谓女中丈夫。令人起敬。田吟师的作品做到了古今结合,文白联用;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化直为曲,曲直相衬;化大为小,小中见大;化实为虚,虚实相生;化繁为简,言简意丰。理妙,意妙,想妙,自然妙。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透切见微,天然而成。意、趣、神、色兼备。我手写吾口,我口抒我心。田吟师的诗作无论寓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都缘于情。情,是其作品的催化剂和驱动力。因此带给人一种清新奇丽、绕梁三日之感。精雕细刻出妍玉,求正容变做腾龙。如若非得用几句话做结的话,那就是:楚地田才女,不输李易安。释然三六九,直面看大千。

最后,祝愿田吟师在今后的穿凿之路上:

毫管流云百姓亲,拳心吐哺绘乾金。

风生湖广骎南北,纛立蕲春卷左滨。

布道只为青史册,传经尤必靖雷音。

瑶台笙奏八荒咏,蟠会弦听四域钧。

 

是为序。

 

                                                                 丙申年菊月十二日寅时搁笔于河南新郑

 

    (李保田,男,1954年9月出生,自号茨山居士、茨山散人、具茨诗翁,河南省新郑市人,文化程度本科,从事教育工作,中教高级(副教授级)。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杂志《时代群英·诗词卷》特邀顾问、河南诗词学会理事、汝洲《晚晴诗词》顾问、炎黄诗词·文学研究社社长、季刊《溱洧潮》主编、新郑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市老年大学诗词专业教师,诗词家微信群群主。编著出版有大型工具书《古今词人名作词牌选编(词谱)》、老年大学教材《诗词曲赋》、作品选集《茨山居士诗词曲选》、新郑市中小学生诗词大赛优秀作品集《春华集》、《黄帝四经(黄帝帛书)浅解》、《怎样培养孩子上清华》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