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莲,五十年代生,湖北浠水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理事,黄冈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浠水县诗词学会会长,《清泉诗词》主编。出版词集《岁月如歌》《雪莲词》等。
渔歌予·居在山泉
家在青山绿野中,林泉居畔水叮咚。山碧碧,日溶溶。春光荡漾送香风。
柳梢青·至上春吟
春日流香,春山叠翠,春水泱泱。鸟跃春枝,牛尝春草,人沐阳光。 春哥春姐春忙。赏春景,双双热肠。垄上摇金,土中寻宝,不误春光。
诉衷情·耕国感赋
远离闹市沐乡风,瓜果满篱东。窗前雾绕云舞,屋后挺青松。 清耳目,乐心胸,酒三盅。情怀恬淡,安享耕园,百岁诗翁。
清平乐·山村岁月
幽林鸣鸟,滴翠溪边草。 白雾轻云终日绕,叱犊声清人杳, 斜阳漫洒山村,涧边
开扇闲门。泉水抛珠泻玉,烹茶洗菜调羹。
鹧鸪天·回乡偶书
三月春分喜鹊喳,炊烟袅袅半空斜。松针带露摇牛尾,菜蕊临风吐玉葩。 池水碧,李桃霞,春光忙把谷催芽。一犁雨水醒蛙鼓,采露耕烟种果花。
鹧鸪天·洗马平畴
极目连天万亩平,春波滚滚拥行人。把锄长带西山雪,播种犹携北岭云。 山滴翠,水凝晶。一犁春雨万分情。田边老叟苍颜展,笑指机耕快又匀。
浪淘沙·三角山漫步
草木绿如茵。涧水丁零。枝含宿雨滴还停,柳带晓烟笼树杪,缕缕轻轻。 林鸟聚成群,歌舞盈灵,山间漫步雨初睛,旭日一轮天际出,人入霞屏。
朝中措·百丈冲
长冲百丈卷清溪,烟雨醉迷离。岭上红黄赤紫,林中燕舞莺啼。 炊烟袅袅,画楼栋栋,柳浪依依。垄上机声欢唱,耕耘哪用扶犁!
清平乐·村居
楼房新造,四季骄阳照。饱览风光谁买票?水绿山青花俏。 卧聆流瀑飞漩,坐看山后山前。云路何须防盗,柴门虽设休关。
清平乐·秋景
晨曦初露,薄雾缠衣袖。曲岸池塘风拂皱,棉白桔黄稻熟。 田头豆挂金刀,地边玛瑙高标。借问农家丰讯,笑摇满畈金涛。
桃源忆故人·桃花港
荆东烟树丝丝柳,绿水青山如绣。虎岭千竿修竹,帘卷清溪漱。 一犁春雨青山透,玉镜碧波生皱。岭上耕红播绿,碧落千潭酒。
行香予·村堤漫步
云淡风清,水碧沙平。听林中,鸟语嘤嘤。三叉古渡,——叶舟横。是故乡土,故乡水,故乡云。 槐阴卧犊,竹影鸡鸣。问农家,秋日收成。老翁笑指,大畈铺金,是粮盈仓,鱼跃水,喜盈门。
江城予·乡居感怀
鸡声啼破绿杨村,山为屏,水为邻。紫燕归来,闹醒一溪春。 日暧枯藤花自发,蜂蝶舞,鸟虫鸣。 老来乐个自由身,事无成,鬓霜侵。幸有微薪,糊口不忧贫。四壁诗书相伴我,松下唱,网中吟。
菩萨蛮·曲岸风荷
荷塘一望宽无际,红妆绿伞天然趣。一片笑声频,采莲湖上人。 风翻荷叶白,半掩芳菲色。生性最多情,暗藏千缕魂。
菩萨蛮·长堤烟柳
春风吹绿长堤柳,春光洒满湖边路。水上小鸳鸯,相依成对双。 绿阴深处走,画舫人呼酒。伸手是琼浆,由君干万觞!
蝶恋花·回乡
日近家门花夹道,小小山村,犬吠鸡鸣晓。又见炊烟缠树杪,归来顿觉心情好。 风物不随人意老,满目春光,岁岁滋芳草。万丈红尘风卷了,松阴云影何须扫?
八声甘州·梅绰山庙会
正阳春三月梅梓山,锣鼓闹喧天。看乡村十里,人如潮涌,铁骑连环。树下榴裙几点,描破绿杨烟。台上悲欢事,台下如颠。 梅梓山花怒放,旋东风染绿,桃李争妍。况天河飞瀑,碧涧碎银翻。老人欢,传奇今古,女儿娇,牵手玉郎还。樵歌起,伴风儿舞,绕遍重峦。
减字木兰花·有感田地抛荒
围墙一堵,大片良田吞虎口。闲置抛荒,枉教农家痛断肠! 耕夫无地,遥望琼楼人憋气。祷告苍穹:莫让儿孙喝北风!
减宇木兰花·“土地日”赠父母官
为官一任,莫教农田丢—寸。寸土皆金,留与儿孙细细耕。 商招垃圾,一堵围墙圈十里,纵使高升,也是千秋戴罪人。
Copyright ?
心系三农诵诗情
我创作三农题材的诗词,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历过的事情。 我10岁读小学时,学校就组织学生去人民公社田里割稻子。从这时算起,到我52岁老父逝世、妻子进城时止,前后参加农业劳动40多年,其中当农民18年。我所干过的农活,插秧、割稻、车永、积肥、种菜、砍柴、拖板车,甚至抬柩,都写成诗词。如1979年写的《密植》:“今年密植不寻常, 四寸距离行对行。连夜鸡鸣就爬起,背上蓑衣去扯秧。”那时的生产队社员,不仅白天要在田间劳累,连晚上也常得不到休息。为什么扯秧“背上蓑衣”?很多人理解为防雨。其实,主要是防冷露侵身。露水侵身会生病。没当过农民的人理解不了这一点。 1992年,我有一首《燕归梁·摘桃》:“领我园中摘蜜桃,妻上树,手忙掏。红中透白惹人瞧。沁香甜,满枝梢。顶端有个拳头大,一声唤,对郎抛。明天卖个价钱高。四箩筐,压弯腰。”(载1999年8月《东坡赤壁诗词》)当时,我在祁阳报社当编辑,节假日常回家帮助妻子忙农活,家中桃园的桃子熟了,我回家俩口子一起收摘,以便半夜挑上客车,运到县城,天亮出售。写这首词旨在体现了夫妻俩劳动的欢愉和爱情的甜蜜。 二是看到过的事情。 2002年,我被抽调到“创建文明县城”办公室,每日上街赶摊。一次,有件事使我愤愤不平,于是写了一首《渔家傲·卖西瓜》:“一担西瓜清早摘,进城汗透衣衫黑。阵阵南风真快活。街边歇,心忧价贱望天热。城监队员来管辖,箩筐踹倒瓜瓤裂。老汉悲伤呼恶贼。拳如铁,嘴巴鼻孔同流血。”(刊2002年北京《吟采》)其“心忧价贱望天热”一句系化改白居易《卖炭翁》中:“心忧炭贱愿天寒”而成。卖炭翁的炭被宫使以纱绫贱价换去了,而老汉的一担西瓜却被踩烂,还挨了一顿打。 如此许多路见不平的事情,我无能助力,只能以诗词当镜头,将其丑恶拍录下来。 三是听到过的事情。 1991年初春一天,我回到老家,在集上碰到一对夫妇,听了他们一席话,我写成一首《浣溪沙·赶集》:“几日春风剪剪吹,软红嫩绿缀新枝。蜂追蝶躲杜鹃啼。夫妇双双忙赶集,购肥买种选农机。商场还试舞时衣。”(载2000年5月《东坡赤壁诗词》、2009年8月《诗刊》)这首词力图表现出改革开放后乡村经济生活的宽裕,且改革开放后乡村文化生活的丰富。我歌颂新时期的新农村,常以形象叙事来体现,从不用“三农政策暖人心”,“家家致富小康奔”这类空泛的套话。 1994年,我以记者身份采访县人大代表会议。一次座谈会上,好些代表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尖锐的意见。听后,我写了几首诗词。其中有一首《渔家傲·送粮》:“五亩稻田洪水铲,一家老少熬稀饭。干部已催三四遍。难迟缓,亲朋借谷交粮站。过磅谁知轻半担,老农气把秤砣掼。电话声中来猛汉。拳头乱,谁怜倒地呼声惨。”(载2009年8月《中华诗词》)这首词是根据一位人大代表发言写的,反映了农民负担沉重,还时遭欺凌。但当时那位代表的发言却受到冷遇。历史证明,那是一位敢于为农民群众鼓与呼的好代表。 四是想象中的事情。 多年以来,我还力求用写小说的手法写诗词。一些诗词,早被诗家视为“小小说”、 “纪实小说”。2005年,我将这类词作,命名为“微型小说词”,并开始有意识地用词的形式写小说。也就是说,其形式是格律诗词中的 “词”,需要依谱填写,其创作手法,包括结构、布局、行文、语言,则采用当代小说的手法。它不同于古代的叙事诗。古代叙事诗是真事,是史诗。微型小说词要像微型小说一样,讲究虚构故事,刻画人物性格,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还要营造出出人意料的结尾。因此,写作时需要借助于想象。 2006年,我听人说:“如今农民是下田干活,往往把手机挂在腰间。”于是,我写了一首《踏莎行·追肥》:“杜宇声长,秧畦苗浅,追施尿素单身汉。忽然腰上手机呜,同村寡妇声音婉。 ‘儿上高中,离家路远,要娘找个知心伴。’端盆喜过小红桥,下她田里均匀散。”(载2009年10月广东《当代诗词》)寡妇心仪单身汉已久,平时有过交往,最后下决心委婉地托儿子的口吻通过手机来表白心迹。我觉得这个浪漫而温馨的故事,褒扬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 2009年母亲节前夕,我看见城里的孩子买香石竹作礼物送给母亲。我想农村的孩子呢?一定没钱买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香石竹,连普通的石竹也买不到。于是想像农村孩子给母亲送山花,写了一首《水调歌头·母亲节》:“五月和风拂,天上灿云霞。清香充溢原野,溪水响哗哗。中午追肥进屋,呼唤娇儿不应,啥事已离家?寻到长堤上,不禁泪如麻。小纸牌,写红字,挂枝丫。‘母亲节到,我无石竹献妈妈。枢木花当礼物,告语路过同学,不要去拧它。’牵手往回走,心底乐开花。”(载2010年5月《诗刊》)我认为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慈祥、善良的母亲形象和一个单纯、可爱、孝顺的孩子形象。 我的一部分诗词是运笔自如,挥洒而成的。另有部分诗词,如叙事诗词,是强迫自己,艰苦备尝才写成的。几十年来,因白天忙于生计,我只能用农余和业余时间来创作。往往是晚上躺在床上,字斟句酌,认真推敲拟腹稿。有时一夜几次起床,亮为执笔。因为不完稿,我就睡不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多创作一些诗词。数量是质量的保证,写得多了,其中自然会有佳作。 心系三农涌诗情,三农题材的诗词,我还会不辞辛苦,更加勤奋,平平仄仄地写下去。
洪雪莲印象
熊文祥
我一直以为,在当代新田园诗的女子诗群中,洪雪莲是其中的佼佼者。读了她发表在《东坡赤壁诗词》2013 年第6期的《山乡春浪绿,诗国酒旗红》,更坚定了我的这一看法。
在《山》文中,洪雪莲提出了当代新田园诗的一个新的理论命题:忧患意识。这一命题虽然此前已有人提出过,如《东坡赤壁诗词》杂志主编吴洪激先生。但我欣赏的是,洪雪莲用她的诗词实践,论证了这一命题在当代新田园诗创作中的意义。文中她说:“如果我们只当‘歌德派’,而忽略了社会矛盾,缺乏忧患意识,那我们就没有尽到当代诗人应尽的历史责任。”这话说得真好,一切歌功颂德之作都应在此论面前感到惭愧,一切动辄“颂党恩”之词都应在此论面前感到汗颜。
当然,不是说歌功颂德不对,恰到好处的艺术的歌功颂德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如果只是概念的背离诗歌本体美学的歌功颂德,不光起不到歌德的效果,相反会使读者鄙弃。再深入一步说,即使是艺术的歌德,如果一个作者永远只会敞开颂圣的歌喉,不说他是媚上,起码是没有责任意识。也不是说“颂党恩”不好,对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当然应该“颂”,但不能是肤浅的,廉价的。历史上也曾有过这类现象,如唐初的宫廷诗,明初的馆阁体,都是以颂圣为目的,但历史长河对它们的淘汰是那样的严峻和无情。以李白和杜甫论,杜甫之所以比李白更打动人,就是因为杜甫内心的忧患意识。以杜甫个人而论,宁可没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锤针作钓钩”,也不能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宁可没有《醉中八仙歌》,也不能没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宁可没有“秋兴八首”,也不能没有《三吏》、《三别》。何者?忧患意识故也。我们常说诗歌是战斗的号角,号角者,唤醒平庸也,唤醒麻木也,唤醒醉生梦死也,唤醒毫无心肝也。如当年的《小草在歌唱》《将军,你不能这样做》《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等,皆为震聋发聩的号角之声。惜哉时至今日,诗国里再也听不到那种振奋人心的号角之音了。沉浸于旧体诗词者,以风花雪月、仿古拟古、歌功颂德为能事;经营现代诗者,脱离社会,漠视民生,更有所谓前卫诗人,以醉心于对性的渴望和偷情快感的描写为乐事,这当然不是号角,而是邪恶。
我们经常忧虑当代新田园诗缺少理论支撑,这会影响当代新田园诗持久长足的发展。那么忧患意识算不算是理论支撑?我看可以算,起码是其中之一。当吴洪激先生去年在新田园诗研讨会上首倡此论时,我曾持观望态度,现在看了洪雪莲的文章和她所创作的新田园诗后,我终于坚定了这一看法。洪雪莲新田园诗中的忧患意识,来自她扎实的农村生活,来自她对农村现实矛盾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来自一个诗人对社会、对民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她不是旁观者,不是养尊处优俯视农民所施予的怜悯,更不是风花雪月对农村作观赏游。她把自己整个心身沉浸于农村,与农民同其痛痒共其忧乐。她的诗词是从内心深处流出的情感浪花。如她的《一剪梅·打工郎》:“垄上青苗已铲光,招了工商,争了‘荣光’。农村不见种麻桑,起了楼房,毁了粮仓。 沃野良田在何方?两泪汪汪,两手惶惶。走南闯北赴他乡,抛下爹娘,抛下婆娘。”当不少人用诗讴歌打工经济、称此乃富民经济时,洪雪莲透过表面看到了更深的一层,即打工经济背后的无奈和辛酸,这就叫眼力。而造成“两泪汪汪”的,正是当地政府大搞“政绩工程”所致,这就直接将笔触深入到党风问题,立意高远。如她的《南柯子·留守儿童》:“泪滴珠难断,声吞语噎凝,春风秋月太无情。暑去寒来独自叹孤零。 上学心钟急,归来腹鼓鸣。凭窗遥望月西沉。夜夜梦中举手喊双亲。”诗人以母性细微之心,察常人所不能察,“心钟急”“腹鼓鸣”笔入毫端,状留守儿童处境逼肖,而“夜夜梦中举手喊双亲”更有催人肠断的力量。“举手”二字重若千钧,含无尽悲凉。此词与上词不同,诗人没有作过多思考,只是直书胸臆,一任情感之喷发,以此重锤撞击读者心灵。如她的《鹧鸪天·农村污染》:“……泉流黑水鱼难觅,草长黄花牛不闻。 天叹息,地呻吟,大河每见泪沾襟。凭谁欲问瘟神事,今日农家不养禽。”农村本应该是山清水秀、远离污染的乐土,而现在居然也难逃“瘟神”的侵蚀。诗人不直接说农村污染有多么严重,只用了一句“今日农家不养禽”,读者自可想象其污染程度。这就叫诗家语,言内意外,言近旨远。农村污染都这么严重,那么市镇的污染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今年国庆有幸去浠水下巴河镇,令我惊讶的是,昔日绿树葱茏的小镇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满地泥泞,满街黄雾,两边房屋树木皆寸厚尘埃。远看以为是窑洞,近前才知是楼房。当时心中感慨万端,深为居民忧虑。然而也只是忧虑,并未付诸诗词,以唤醒人们的警觉和思考。与洪雪莲相比,我就缺少一点担当。今读洪雪莲词,深深感动于诗人的责任意识,更佩服她的悯农心肠。我想,当代新田园诗,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我不反对当代田园诗讴歌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新生活,但我更喜欢这种有忧患意识的作品。它能使我们警醒,使我们思考,使我们于歌舞升平中多点头脑清醒。另外想说的一点,写诗要有生活,写作新田园诗更需要扎实的农村生活。一切从书本中讨生活、从别人作品中讨生活的作品,注定是虚假的,没有真情实感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应学学洪雪莲,扎根生活,扎根农村。不这样做也可以,但最好不要去写田园诗。
洪雪莲的新田园诗当然说不上怎么深刻,构思也说不上十分巧妙,但却能以平常语、平常情动人。只凭扎实生活,只凭真情实感,只凭责任担当,她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当代田园诗的新壁垒。鉴于此,我为洪雪莲喝彩。
(熊文祥,剧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黄冈市作协、文联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