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一回用心无心的智慧人生

 山爷wzs0718 2017-04-13

山爷/文
活一回用心无心的智慧人生

  偈语,佛经中的唱颂词,梵语称“偈陀”,多为四句组成,是佛家僧众读佛经的感言或修行实践中体悟的心得。如果说佛经是佛法之本,偈语就是佛法之末;如果说佛经是茁壮的树干与虬劲的青柯,偈语就是佛经鲜艳的叶片与美丽的花朵。每首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每首偈语都是一次美善的赞颂、一次境界的拓展、一次佛理的提炼、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生命的领悟、一次智慧的启迪。

  著名偈语有《金刚经》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梦、幻、泡、影、露、电等来比喻世间的一切法皆是无常,告诫人们不要妄想执著,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要拿得起放得下。还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师《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佛教通过禅宗实现了最高阶段的发展,已经彻底实现了中国化,并且把佛教推向了最高阶段。

  近日拜读唐代高僧法融禅师《答“有心时”偈》,反复揣摩,受益匪浅。偈文禅意隽永,智慧深邃,不由不被吸引。释学经典玄奥,佛学名相繁多,佛门用语特殊,但本人不揣鄙陋,赧然提笔,写几句赏析文字。

  牛头法融(594—657),唐时著名禅师,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禅宗内最早形成的宗派牛头宗的开山祖师,佛教史说他是成功地把道家思想和佛教禅宗思想融合的第一人。唐高宗永徽年间,牛头山法融禅师常于建初寺讲《大般若经》,听者云集。一日,武则天时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之一博陵王来到牛头山幽栖寺,与禅师请示佛法,论及用心之境界。博陵王问法融禅师:“恰恰用心时,若为安隐好?”法融禅师曰:“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谭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法融禅师的这首禅诗,经常被人引用且津津乐道的是下面四句: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恰恰用心时":开悟的人会恰到好处、自然自在地用心去适应环境。当我们专心致志于思考、学习、生活和工作而进入一种犹如庄子之“坐忘”的境界,实际上是一种与“道” 为一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在美学上常用来形容审美过程中的浑然忘己,物我同一,从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之境。我心专一,明澈如一面镜子,容不下任何杂念,无风的池塘,不会无故掀起波澜。此所谓"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是也。

  “恰恰无心用” :这一句是第一句境界的延续。《齐物论》庄周梦蝶故事启示:忘我忘物的下一步便可以超然脱俗,恰到好处地用智慧之心,进入了无杂念妄心状态,摆脱现实外部各种干扰,看淡生死、物我、贫富,无妄想心、无分别心、无执著心,放下名闻利养,远离五欲六尘,所以是“无心”,即直心。此所谓“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是也。

  “ 无心恰恰用”:这一句诗是前两句境界的延续。当我们达到“无心”境界的时候,葆有的、坚守的是真心、善心,即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不会丧失。让我们的思考与学习、生活与工作都能够恰到好处地在“无心”的境界里成长。这种“无心”的气氛,很明亮、也很清静,它适合做任何事。一切欲望想像,都是由妄心造成,能够铲除这妄生分别的心,本性才会显现。此所谓"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是也。

  “常用恰恰无”:这一句是前三句境界的延续。当经过一番努力达到无心的境界之后,此时,我们并不是整天呆痴痴没有思想,脑中一片空白,反而是绝对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发挥心的功能,并应该不断利用这种“无妄心”和真心善心的优势去努力用功、追求进步。愈是善于利用“无心”的优势,愈是能够把事情做好、做成功、做优秀;反过来说,事情做得愈好,心境也会更顺遂,更清净,无心的境界也会愈来愈纯熟,有时甚至是意外之喜、传世之功。练武的人说以无招胜有招,达到很高很高境界的时候,运用自如却没有感觉到自己使了何等高招,这就是高手,这就是智慧境界。此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也。

  这四句诗佛家禅味十足,道家思想若隐若现,它似乎在描绘一种循环往复,层层递进的人生境界。从第一层境界历练到第四层境界,到了第四层境界之后,又回到第一层境界再历练一次。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境界能够恒久保持、常驻不退。人生应该生活什么?怎样生活?境由心生,境由心造,境由心转,用一颗平常心达观天下,用一双智慧眼审视世界,用一颗真善心慈悲众生,轮一次荣辱不惊的烟火春秋,度一世至真至善的愉悦岁月,活一回用心无心的智慧人生。

  修改于二零一七年四月十五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