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3
李正
太极
第四节 心———炼虚合道神明篇 本阶段是太极拳和道家其他流派修炼所追求的最高层次,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炼”是指掌握、控制;“虚”是已达到的精神境界和处事能力;“合”是遵循、依照;“道”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万事万物的规律和原则。 俗话讲:“天不变道亦不变。”“天”指我们生存的宇宙,宇宙中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不变和永恒的。在我们人生短短的几十年中,地球、月亮、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是不变的,所以宇宙中的自然规律就不会改变。就像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大海的潮涨潮落;春夏秋冬的往复交替是自然的,对人类来说是万世不变的。 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融于自然的实践中发展、成长的。“合道”就是要和整个大自然协调,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协调。 修炼太极拳到最高层次练的是什么呢? 练的是胸怀,是心态。 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可以容纳万事万物;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就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正确妥善地去处理遇到的各种矛盾。“炼虚合道”达到了随心所欲、师法自然的高度,亦即古拳谱中所说的“神明”。 神明阶段是“心”:精神境界的升华,是在对客观世界的顺应、适应中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已知世界里自由驰骋。太极拳练到这个阶段已经达到了“虚空”,从有规矩到无规矩再到脱规矩。要合乎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至。 清静是神明的基础。“干净”是“神明”的本质和基本条件,在不断的修炼过程中,要排除干扰不受污染,保持传统太极拳体系传承和内容的纯洁性。现在的“大师”遍天下,太极拳著作、教学光碟满天飞。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辨别真假的能力,被别人忽悠了还在给人家点钱。 有些谓的“名家”,把太极拳讲得玄而又玄,把弟子、学生当成玩偶。若干年没有教出一个像其一样“神通”的弟子、学生。其理论让人听了似云里雾里,没有可操作性。所以,选择“明白”的老师、优秀的拳种、正确的套路、准确的动作,去掉不切实际的欲望,排除杂念,“干干净净”地练拳,练“干干净净”的拳,才能达到神明的境界。 平衡、协调是神明的表现形式,形体的松、柔、圆、活是太极拳套路演练的基本要求。从阴阳的角度来看:松是状态,紧是目的;柔是表象,刚是内涵;圆是形式,方是基础;活守规矩,中正为纲。 太极拳的《授秘歌》是对神明境界的形象描述。 《授秘歌》原文:“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水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在《授秘歌》四言八句中,每一句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前后句有必然的联系,全文是对太极拳修炼到高层次的形象描述。 “无形无象”是讲对“形”和“象”的态度。练习太极拳首先是形体的动作,从外形入手。刚开始学拳时一定要按规矩来,请老师反复修拳,把外形打好,要有一个追随模仿的对象。而随着程度的提高和理解的深入,对“形”和“象”会有新的认识。 “无形”是指没有固定不变的外形,“无象”是指不能刻意地去模仿一个对象。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孙禄堂曾经说过:“像我者死,似我者生。”练拳者到了一定程度后,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形体表现。不再受初入门时那些规矩的约束。另外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形,没有象”,即抛开、忘记外在的“形象”。达到了无我、忘我的地步。 “全体透空”中的“全体”可以理解为人的整个身体和练拳的全过程。“透”有渗透、穿透、看透的意思,也是形容对问题敏锐的察力。佛语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说明“空”和“色”是同一个意思。“色”是指变化,比如形形色色,五颜六色,是指宏观可见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而“空”是指虚和无,是指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说明宏观的可见的物质世界和微观的不可见的物质世界同样在运动。 人的身体内部也是看不见的,也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全体透空”是说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人的可见的形体和不可见的内在各个系统,都在运动。重要的是要强调二者的结合,即宏观的和微观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要看透太极拳是要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去把握的本质。 “应物自然”中“应”是呼应、响应、顺应的意思,“物”在这里是指客观存在。“自然”是指原生态的,不是人为的、刻意的。“应物自然”是指在修炼过程中的心态,对在各个阶段身体内外出现的各种感觉,不要刻意地去控制和改变它。上升到精神层面,对待我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要采取顺应和融入的态度。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层次。 “西山悬磬”中“西山”没有什么特定的含意,只是加强一下神秘感。“磬”是一种古代的乐器,悬挂在乐器架上。在这里指练拳时的“虚领顶劲”,即“顶头悬”。只有做到了“虚领顶劲”才能感觉到“沉肩坠肘”,才能做到全身的松沉。 同时要感觉胸腹的空旷和虚无。此时的“磬”就像一口悬挂的大钟,比喻身体要有悬钟的感觉。 “虎吼猿鸣”是指发声练功,要通过“西山悬磬”去体会。“虎吼”不是叫,而是老虎在咆哮大叫之前发自喉咙内的低沉的威慑声。“猿鸣”是猿猴通过鼻腔共鸣发出的令人惊悚的凄厉的叫声。这两种发声都可以震颤到全身的每一根汗毛、每一寸皮肤,像悬挂的大钟一样,被敲击后,不但声音浑厚、深沉,而且抚摸每一个点都会感受到内在的震动。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要有如此灵敏。太极拳中哼、哈、嗨3 个发声,就有此妙用。 “水清河静”是指人体内真炁像清静的河水一样纯洁,人体任、督二脉的小周天流动也叫“河车运转”。太极拳炼到大小周天贯通后,清纯的真炁像清静的河水在经络中流淌,发挥着传导温度、传递能量、传达感知、排毒杀菌、滋阳补阴的作用。 “翻江播海”中“江”仍指任、督二脉,“海”是指气海,即丹田。前面我们讲过丹田是蓄集能量的仓库,只有丹田饱满,真炁才足,才能够“河车运转”。在气海内播种,积累能量后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不息。 “尽性立命”是太极拳修炼的最高宗旨。前面我们讲过太极拳要“性命双修”,“性”是精神,“命”是身体。“尽”是极致、顶点,“立”在这里是经“修习”和“操作”圆满达到目的。“立命”就是要把有形的身体练好,因为身体是精神的载体;“尽性”就是要把精神升华到最高境界。使人能够“益寿延年不老春”。 整首《授秘歌》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练拳一定要追求忘我的境界,通过外形的动作去体会内在的感觉。对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不要太刻意强求,要顺其自然。虚领顶劲、空胸实腹是内在的要求,要通过声音的波动,去感受身体的膨胀和虚无。大小周天的贯通是“命功”修炼成功与否的标志。而追求性命双修才是修炼者的最高宗旨。 太极拳修炼的四个层次,精炼地总结了能量的摄入、转化和升华,形象地描述了由物质变精神到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一步一个层次,一层一个高度。 当达到“炼虚合道”时,你会感到对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理解更深刻,胸怀更宽广了。所以练太极拳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性命双修”。 就是说不仅身体要健康,而且精神境界要高尚。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描述的得道之士具有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淳朴、豁达、浑厚等常人所不具备的修养功夫和精神境界,这也是太极拳修炼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通过修炼太极拳,不断深刻理解太极拳中的许多哲理和阴阳关系,不断的层层攀升,就能够从学习有形太极拳———套路、器械、功法的必然王国,走向实践无形的太极哲学理念及思维的自由王国。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修炼,习练者由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太极人”,思维敏捷,心态稳定,逻辑性强,身体健壮,精力旺盛,胸怀宽广,收发自如。达到“神明”的状态,臻于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之化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