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9、试参:《宗门武库》第八十七则——“鸦臭当风”公案

 曹文贤 2017-04-13

公案原文:
    峨嵋山白长老,尝云:“乡人雪窦有颂百首,其词意不甚出人,何乃浪得大名于世!”遂作颂千首,以多十倍为胜,自编成集,妄意他日名压雪窦。到处求人赏音。
    有大和山主者,遍见当代有道尊宿,得法于法昌遇禅师,出世住大和,称山主,气吞诸方,不妄 许可。白携其颂往谒之,求一言之鉴,取信后学。大和见,乃唾云:“此颂如人患鸦臭,当风立地,其气不可闻。”自是白不敢出似人。
    后黄鲁直闻之,到成都大慈寺,大书于壁云:“峨嵋白长老,千颂自成集。大和曾有言,鸦臭当风立。”
    为了便于大家明辨是非邪正,余先将齐志军先生编撰的锯解之文敲击在前。
锯解秤砣:
    峨嵋山白长老跟雪窦禅师是同乡,他见《雪窦拈古颂古百则》一书风糜丛林,很不以为然,说这百则颂词意思不其出入(哈哈!是看不懂吧),鲁写颂千首,以多十倍为胜,自编成集,妄想以后名压雪窦。他拿着他那千首颂词,到处求人鉴赏。
    云门宗法昌遇禅师的法嗣大和山主,遍见当代有道尊宿,气吞诸方,不轻易肯人。白长老听到了大和山主的名声,竟然拿他的千首颂词请大家鉴赏,求山主一句肯定的话,以便令后学对这“颂古千则”生起大信心。大和一看:“啊呸!此颂如人患鸦臭,当风立地,其臭气不可闻。”白长老碰了一鼻子灰,此后再也不敢请人鉴赏了。
    黄鲁直(太史黄庭坚)听到了这件事,甚觉好笑,便在成都大慈寺的墙壁上用大字写了一颂:“峨嵋白长老,千颂自成集。大和曾有言,鸦臭当风立。”
    不用问,这《白长老颂古千则》一定是粗制滥造、语句不通、道眼不明,哪会象雪窦禅师那样透脱。佛果圆悟克勤禅师在《碧岩录》里说:“雪窦颂一百则公案,一则则焚香拈出,所以大行于世。他更会文章,透得公案。盘礴得熟,方可下笔。何故如此?龙蛇易辨,衲子难瞒。”是啊!如果颂得好,自会大行于世,用不着到处求人鉴赏。龙蛇易辨,衲子难瞒哪。

    下面,以余之浅见试参此则公案。

                试参:《宗门武库》第八十七则——“鸦臭当风”公案

     峨嵋山白长老,尝云:“乡人雪窦有颂百首,其词意不甚出人,何乃浪得大名于世!”遂作颂千首,以多十倍为胜,自编成集,妄意他日名压雪窦。到处求人赏音。(议:此可谓:不懂佛法,岂不谓凡夫知见!?不见道:“凡有言说,皆无实义。”古德亦有语曰:“佛法岂在言句中!”)
    有大和山主者,遍见当代有道尊宿,得法于法昌遇禅师,出世住大和,称山主,气吞诸方,不妄 许可。白携其颂往谒之,求一言之鉴,取信后学。大和见,乃唾云:“此颂如人患鸦臭,当风立地,其气不可闻。”(议:此“唾”、“云”之举显何?大和乃明眼人,此叱咤风云之举,绝无争强好胜奚落人之心。实为师以此语之力用,剿绝其妄执,将其拶至绝地,令其返身自荐这自他不二的无相妙密之体。大和师之举,即在昭示彰显“用即体,体即用,体用不二”之旨。若因缘相契,即可在此机缘下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自是白不敢出似人。(议:惜白之妄习深固,于此磋过。其咎不在师!此属其自以为是,以为我高于人,争强好胜不平等心障于道,岂不谓咎由自取么!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后黄鲁直闻之,到成都大慈寺,大书于壁云:“峨嵋白长老,千颂自成集。大和曾有言,鸦臭当风立。”(议:此举属不应机,亦谓错用心。因此举与佛法丝毫不相干!出言组语若不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无异于“五十笑百”,岂不亦属“圣堕”而何?文笔再好也抵不了生死啊!此时之黄鲁直虽已明体,但不能契用,亦即:尚未达“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地,如得宝而不会用宝。所以说参禅修道,须练就自己脚跟下功夫,哪有那个嫌心去流浪!?不见宗下有语云:“莫道心空便是道,心空犹隔万重山。”)
                                 
                                                      后学:曹文贤  法名:明贤
              2012年12月9-13日初稿  
                                                      2013年4月27-28日第一次修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