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元御中医学术思想入门(136~143) 六气治法3

 中辕国医馆 2017-04-13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厥阴风木法,桂枝苓胶汤(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上热加黄芩。寒加干姜、附子。



要点(136) 桂枝苓胶汤治厥阴风木。

先回顾一下厥阴风木的特点:疏泄,腹痛下利、亡汗失血等证;枯燥,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病之起,皆因于生气之不足;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

有了这些特征,自然之法就可以理解了:甘草补中气;桂枝行经气;白芍酸以泻营热、敛营血,让桂枝发动起来的一气收敛一些,与桂枝一攻一守配合;茯苓燥土;当归、阿胶补血;生姜发表与行淤涩;大枣在发表出汗之际补脾经。如果水土寒湿,则加干姜与附子温燥中下。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少阴君火法,黄连丹皮汤(黄连,白芍,生地,丹皮)。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



要点(137) 黄连丹皮汤治少阴君火。

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虽有上热,上热不敌下寒之剧。所以之法是:黄连清心家之烦热;芍药泻相火之逆升;生地凉血滋肝,清风润木;丹皮行瘀血而泻热。如果下面水寒,则加川椒与附子温燥水土。上热为标,下寒为本,清上热则中病即止,不可久行,久行清上热之药,伐削中气则下寒生矣,下寒一生则上热更盛。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少阳相火法,柴胡芍药汤(柴胡,黄芩,甘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白芍)。



要点(138) 柴胡芍药汤治少阳相火。

相火的特征是逆升而生热;然而相火虽热,而亦易衰。故除了用柴胡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用黄芩泻相火而清风木;还需要用甘草补中;半夏降肺胃;人参、生姜、大枣大补中气;芍药敛营。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太阴湿土法,术甘苓泽汤(甘草,茯苓,白术,泽泻)。



要点(139) 术甘苓泽汤治太阴湿土。

太阴湿土的最明显特征就是湿,所以甘草补中,茯苓、白术、泽泻泄水祛湿。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阳明燥金法,百合五味汤(百合,石膏,麦冬,五味)。



要点(140) 百合五味汤治阳明燥金。

百合凉金润燥,泻热消郁;五味子降咳逆,止滑泻,固涩收藏;麦冬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石膏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

如果是针对阳明燥金的实证,这四味药确实是足够了。但是要知道我们刚才说的“上之燥,亦因于下之湿”,手阳明大肠经易燥,足阳明胃经易湿。反胃噎膈之家,便若羊矢,其胃则湿而肠则燥。有例如黄师在《长沙药解.卷三.麦冬》中说了“仲景用麦冬,必与参、甘同剂”,所以说单纯的阳明燥金治法,要慎重使用。阳明燥金之气有偏,则其它气之偏也要注意到。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原文:

治太阳寒水法,苓甘姜附汤(甘草,茯苓,干姜,附子)。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



要点(141) 苓甘姜附汤治太阳寒水。

太阳寒水者,水易寒也,故用附子。但是治水比水土同治,故加甘草补中、茯苓祛湿、干姜运中。若化生湿热,则用栀子、石膏之类清其郁热。



要点(142) 稳妥的自我调养态度:只用这25味药。

如果想开始调养自己的身体,特别是慢性调养的情况下,可以从这六气调养开始琢磨了。要非常重视与熟悉六气解中的这些药材,这些药材是黄师在几百种药材中挑选出来的。我认为只用这些药材,如果目的是慢慢调养自己的身体的话,是一定可以的。这些药材是: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黄芩,干姜,附子,黄连,生地,丹皮,川椒,柴胡,半夏,人参,白术,泽泻,百合,石膏,麦冬,五味,栀子。

当然,我们如果想将中医学习得更加专业,还需要继续往下解读。



要点(143) 这之后的写作风格转变。

经过前面这么详细的解说各种中医基础概念,我希望往下阅读的人可以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我为了理解这些概念并写作出来,花费了将近两年时间,尝试了三遍。接下来的写作风格将不再这么啰嗦,不再重复基础概念的解释,否则这本书会非常长。如果看后面的东西有困难的人,可以考虑重新开始再看一遍这之前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