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元御中医学术思想入门(164~167) 干姜

 中辕国医馆 2017-04-13


《长沙药解.卷一.干姜》原文: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泄。真武汤加减: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要点(164) 干姜燥湿温中,强力运转中焦。

干姜辛温之气,燥湿温中,土燥则中气升降如常,故温手足,定呕吐,平咳嗽,止滑泄也。



《长沙药解.卷一.干姜》原文:

火性炎上,有戊土以降之,则离阴下达而不上炎,水性润下,有己土以升之,则坎阳上达而不下润。戊己旋转,坎离交互,故上非亢阳而不至病热,下非孤阴而不至病寒。中气既衰,升降失职,于是水自润下而病寒,火自炎上而病热。戊土不降,逆于火位,遂化火而为热,己土不升,陷于水位,遂化水而为寒,则水火分离,戊土燥热而己土湿寒者,其常也。而戊土之燥热,究不胜己土之湿寒。盖水能胜火,则寒能胜热,是以十人之病,九患寒湿而不止也。干姜燥热之性,甚与湿寒相宜,而健运之力,又能助其推迁,复其旋转之旧。盖寒则凝而温则转,是以降逆升陷之功,两尽其妙。仲景理中用之,回旋上下之机,全在于此,故善医泄利而调霍乱。凡咳逆齁喘、食宿饮停、气膨水胀、反胃噎膈之伦,非重用姜苓,无能为功,诸升降清浊、转移寒热、调养脾胃、消纳水谷之药,无以易此也。

五脏之性,金逆则生上热,木陷则生下热。吐衄呕哕、咳嗽喘促之证,不无上热,崩漏带浊,淋涩泄利之条,不无下热。而得干姜,则金降木升,上下之热俱退,以金逆而木陷者,原于中宫之湿寒也。干姜温中散寒,运其轮毂,自能复升降之常,而不至于助邪。其上下之邪盛者,稍助以清金润木之品,亦自并行而不悖。若不知温中,而但清上下,则愈清愈热,非死不止!此庸工之遗毒,而千载之奇冤,不可不辨也。



要点(165) 干姜温中而不助邪。

很多人担心干姜辛温之性不宜有上热或者下热的人,这里黄师明确说了:金逆则生上热,木陷则生下热,而得干姜,则金降木升,上下之热俱退。干姜不助邪的原因是其温中散寒并运转中焦,中焦运转则中气升降如常,木不至于下陷,金不至于上逆,故说干姜不助邪。



要点(166) 清上下之热者,必辅以温中。

黄师这里再次强调,木陷而下热者,金逆而上热者,若热邪确实太厉害,则应该在清金润木的同时,用干姜温运中焦,才是上上之选。



《长沙药解.卷一.干姜》原文:

血藏于肝而原于脾,干姜调肝畅脾,暖血温经。凡女子经行腹痛,陷漏紫黑,失妊伤胎,久不产育者,皆缘肝脾之阳虚,血海之寒凝也,悉宜干姜,补温气而暖血海。

温中略炒用,勿令焦黑。



要点(167) 干姜调肝畅脾,暖血温经,女子诸病悉宜干姜。

血藏于肝而原于脾,干姜调肝畅脾,暖血温经。凡女子经行腹痛,陷漏紫黑,失妊伤胎,久不产育者,皆缘肝脾之阳虚,血海之寒凝也,悉宜干姜,补温气而暖血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