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兴紫砂陶的发展与繁荣(下篇)

 和谐d4srmb779c 2017-04-13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工业开始恢复。1950年11月,成立宜兴紫砂产销联合营业处,组织参加本地或外地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和华东特产展览会,为产品打开了销路,全年产量8万件,产值1.2万元。1954年10月成立紫砂生产工场,隶属于汤渡生产合作社,由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七人组建,承制中国美协订购的高档茶具,如大型松鼠葡萄茶具、合菱茶具、供春茶具、竹段茶具等。



同年12月,31家窑户与36名工人组建紫砂工场,烧窑11次,产量44万件,产值5.9万元。1955-1956年,蜀山、前墅一带的紫砂从业人员组建宜兴县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出口茶壶,1956年产量90万件(其中出口28.2万件),总产值55万元。该社还设立“紫砂工艺班”,招收艺徒61人,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顾景舟、蒋蓉为技术辅导。1958年4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合新陶瓷厂与上袁、潜洛28家紫砂手工业户合并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有职工2067名,其中艺徒299名。1959年还成立宜兴西氿紫砂工艺厂,可惜于1961年停产。





1963年,宜兴紫砂工艺厂从业人员达578人,紫砂年产量109万件,年产值72.7万元。1966年,厂内成立紫砂中心试验室,负责技术培训和产品创新。 “文革”开始后紫砂陶生产每况愈下,至1970年产量仅91万件,年产值83.2万元。





1971年起,紫砂生产开始回升。宜兴紫砂工艺厂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设计创新紫砂微型花盆供应海外,掀起了日本的花盆热。1974年开发新门类产品,建立雕塑车间。同年,宜兴红旗陶瓷厂也开始生产紫砂花盆。至1975年,年产系列紫砂花盆54万件(套),并有11个品种出口日本。紫砂雕塑产品也相继进入国际市场。1976年,宜兴紫砂工艺厂年产量300万件。其中出口62.8万件,出口值达94万元,年总产值为166.3万元。1989年宜兴紫砂工艺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到1990年,该企业完成产值1371万元,实现利润341万元、创汇181万美元,上交税金270万元,产值、利润分别比1978年增长5.5倍和6.2倍。






1979年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紫砂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82年,丁蜀镇郊的周墅乡办起了周墅紫砂厂。1986年乡镇合并后,改名为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属镇办集体企业,至1987年发展到拥有1260多名职工,年产值1008万元,出口创汇20万美元,利润193万元的规模企业,紫砂系列产品获省优、部优。1988年,又先后在西望村、双桥村设了2个紫砂分厂。同年,在上海、福州、扬州等城市开设紫砂经营部。该厂被列为江苏省15个试点乡镇企业之一,成为无锡市第一家省级先进乡镇企业。1989年,完成总产值1098万元,实现利润186万元,出口创汇50万美元,成为江苏省先进企业。是年晋升为宜兴市属集体企业。1991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企业,常年生产各种紫砂工艺品、实用品1000余种,有各类职业技术人员58名,其中高级工艺师2名,工艺师8名,助理工艺师17名。





由于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一片红火,掀起了宜兴地区兴办紫砂厂的热情,川埠建起紫砂三厂,大浦办起紫砂五厂,丁蜀镇常安村集资筹建紫砂四厂,宜兴红旗陶瓷厂、宜兴合新陶瓷厂与宜兴紫砂工艺厂联合成立分厂,主要制作紫砂花盆,产品大量出口。仅丁蜀镇的五家生产紫砂产品的企业,1990年累计出口紫砂陶80万件,创汇278万美元,占陶瓷创汇总额的44.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是宜兴紫砂行业的鼎盛时期,内外销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紫砂收藏热遍及港台和大陆。由于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紫砂行业重新“洗牌”,在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中,生产经营的方式回归到民营和作坊式,原规模较大的宜兴紫砂工艺厂改名为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宜兴紫砂二厂也改名为江苏艺兴紫砂陶股份公司,同时又派生出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宜兴市阳羡茗陶苑、宜兴市古龙窑紫砂陶瓷艺术厂、范家壶庄、宜兴蜀古紫砂工艺厂等等上百家股份制或民营企业以及上千家个体作坊。这样的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多元性。





对于紫砂人才的培养除了师徒传承、父(母)子(女)传承之外,目前已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市丁蜀职业高级中学和宜兴市紫砂工艺技术培训中心,这些皆成为紫砂技艺人员学习深造的基地。目前,全市从事紫砂及与紫砂相关连行业的人员逾二万人。其中享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750多名  (截至2005年底),包括高级工艺师63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4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7人),工艺美术师154人,助理工艺师220多人。





1999年1月,以紫砂技艺人员为主体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业委员会成立,成为学术交流、陶艺切磋、团结求进的大家庭。陶专委举办国际陶艺研讨暨作品展览,组团出国考察,组织国内同行互访交流,举办会员作品展评,实行职称评定……吸引了会员踊跃参与,截至2005年底,已拥有会员750多名。
2002年6月,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成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徐汉棠、徐秀棠、谭泉海、汪寅仙被聘为协会顾问。
2003年1月27日,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成立。她的诞生标志着宜兴紫砂从此有了历史上第一个对紫砂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现代趋势进行研究的民间社团,为推动紫砂文化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为普及和提高紫砂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04年2月27日,宜兴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加强宜兴紫砂保护与发展的议案》。

2005年4月18日,以生产紫砂花盆为主体的宜兴市陶瓷行业协花盆分会成立。现有会员企业180余家。宜兴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紫砂花盆生产基地,年销售额突破6亿元。
2005年6月30日,无锡市人大、无锡市委宣传部对“传承、研发紫砂文化艺术”课题进行专题调研,该课题于2005年6月列入江苏省文化基金项目,并制订了五年实施计划。主旨是以紫砂文化术为目标,总结传统经典作品的成功规律,研发适应时代要求新品种、新作品,包括紫砂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紫砂历史研究、紫砂艺术探讨等一系列工作。
2005年9月10日,由宜兴市政府主办,市电信局、市陶瓷行业协会承办的首家紫砂官方网站——“宜兴紫砂网”开通。主要设紫砂文化、名人介绍、精品欣赏、新人新作、紫砂企业、陶都论坛6大板块。
宜兴紫砂制作技艺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2005年12月31日,国家文化部在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中,共有501项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其中第351-362为12项陶瓷烧制技艺,其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列第一位。这是对传统的宜兴紫砂陶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肯定,也为向世界“申遗”创造了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