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读书笔记》连载(33)

 中辕国医馆 2017-04-13
《长沙药解.卷三.杏仁》原文:

味甘、苦,入手太阴肺经。降冲逆而开痹塞,泻壅阻而平喘嗽,消皮腠之浮肿,润肺肠之枯燥,最利胸膈,兼通经络。

《金匮》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治胸中痹塞,短气。以土湿胃逆,浊气冲塞,肺无降路,是以短气。茯苓泻湿而消满,杏仁破壅而降逆,甘草补中而培土也。薯蓣丸,方在薯蓣。文蛤汤,方在文蛤。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皆用之以降逆也。

《伤寒》麻黄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恶风,无汗而喘者。麻杏甘石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汗下后,汗出而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在厚朴。治太阳中风,下后表未解而微喘者,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皆用之以治喘也。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加杏仁汤,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治支饮呕冒,饮去呕止,其人形肿者。以经气壅滞则为肿,杏仁利气而消滞也。

麻杏薏甘汤,方在麻黄。用之以泻表气之滞。矾石丸,方在矾石。大陷胸丸,方在大黄。用之以泻里气之滞也。麻仁丸,方在麻仁。大黄?虫丸,方在大黄。用之以润燥也。

肺主藏气,气降于胸膈而行于经络,气逆则胸膈闭阻,而生喘咳。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经病而不能行,于是肿痛。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其诸主治,治咳逆,疗失音,止咯血,断血崩,杀虫匿,除齄刺,开耳聋,去目翳,平努肉,消停食,润大肠,通小便。种种功效,缘其降浊消郁之能事也。



要点(1) 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

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黄师非常认可杏仁的破气滞、恢复一气下行的能力。在《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中气》的黄芽汤中说了“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在《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气血.气滞》的下气汤也是主要以杏仁消气滞而引导一气下行。因为一气被引导下行,从而有了破壅降逆、开痹止喘、消肿润燥的能力。在调理气分之郁,黄师认为杏仁当排名第一。

杏仁力大,在中气虚的情况下,可以用橘皮替代。《长沙药解.卷三.橘皮》:橘皮辛散之性,疏利通畅,长于降浊止呕,行滞消痰,而和平条达,不至破气而损正,行郁理气之佳药也。说明橘皮也是行郁理气之佳药,但是不破气而损正。其实就是相对比较杏仁的强力破气下行而言的。在黄芽汤中,黄师也是将橘皮与杏仁放在一起,应对“肺气右滞,痞闷不通”的情况的。



《长沙药解.卷三.橘皮》原文:

味辛、苦,入手太阴肺经。降浊阴而止呕哕,行滞气而泻郁满,善开胸膈,最扫痰涎。

《金匮》橘皮汤,橘皮四两,生姜八两。用以治干呕哕,而手足厥者。以胃土上逆,浊气熏冲,故生呕哕。中气堙郁,不能四达,故手足厥冷。橘皮破壅塞而扫瘀浊,生姜降冲逆而行凝滞也。

橘皮竹茹汤,橘皮一斤,竹茹二升,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大枣三十枚。治哕逆者。以土衰胃逆,浊阴不降,甘、枣、人参,补中气以培土。橘、姜、竹茹,降浊阴而行滞也。

橘枳生姜汤,橘皮一斤,生姜半斤,枳实三两。治胸中痹塞,短气。以胃土逆升,浊气痞塞,肺无降路,是以短气。橘、姜破壅塞而降浊阴。枳实泻痞满而扫瘀腐也。《外台》茯苓饮,方在茯苓。即于橘枳生姜汤加参、术、茯苓,以治痰饮,补泻并行,可谓妙矣。

橘皮辛散之性,疏利通畅,长于降浊止呕,行滞消痰,而和平条达,不至破气而损正,行郁理气之佳药也。其诸主治,疗吹奶,调乳痈,除痎疟,消癥瘕,行胶痰,磨宿谷,利小便,通大肠,理嘈杂,治淋痢,下鱼骨鲠,杀寸白虫,总缘善行滞气也。



要点(2) 橘皮两大作用:调理气分之郁,最扫体内痰涎。

橘皮辛散之性,疏利通畅,长于降浊止呕,行滞消痰,而和平条达,不至破气而损正,行郁理气之佳药也。在《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中气》的黄芽汤中说了“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所以与杏仁一起是调理气分之郁的最佳药材之选。橘皮的作用更加和平条达,不如杏仁迅猛,但是不会破伤正气。

橘皮另外一个作为:最扫痰涎。虽然黄师有“橘皮最扫痰涎”的说法,但是正因为橘皮和平条达,则顽固的痰同样需要更加强力的扫除痰涎之药物。《四圣心源.卷五 杂病解上.痰饮根原》:痰之陈宿缠绵,胶固难行者,加枳实开之;上脘之痰,可从吐出,中脘之痰,可从便下;一切痰饮,用瓜蒂散吐下之,功效最捷;续随子仁,驱逐痰饮,亦良物也。所以与橘皮相比,还有枳实、瓜蒂散、续随子仁是更加厉害的除痰药物。黄师说“橘皮最扫痰涎”,我的理解是橘皮扫痰涎和平条达,在橘皮可以清扫的情况下,采用橘皮是最好的中正药物,不需要使用其它偏性更大的药物。



《长沙药解.卷三.葱白》原文:

味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回脏腑之利泄,起经脉之芤减,发达皮毛,宣扬郁遏。

《伤寒》白通汤,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治少阴病,下利。以寒水侮土,清气下陷,而为泄利,姜、附温水土之寒,葱白升清气之陷也。

通脉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下利脉微,面色赤者,加葱九茎。以阳郁不能外达,故面赤,加葱白以宣阳气之郁也。

《金匮》旋覆花汤,方在旋覆花。治妇人脉体芤减,用之以通经气之郁涩也。

葱白辛温发散,升陷达郁,行经发表,厥有功焉。其诸主治,下乳汁,散乳痈,消肿痛,止麻痹,疗下血,熨便癃,通淋涩,调泄利。



要点(3) 葱白辛温发散,升陷达郁,行经发表,厥有功焉。

在《黄元御医学全书》中,仅仅在《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精神.精遗》中的“灵雪丹”中使用,为精遗不止的救急丸。灵雪丹中用的葱涕,功能同葱白。

从上面描述看来,葱白的作用也是行经发表,如果受寒感冒初起的时候,葱白与生姜之类的,应该是有相同作用的。我们小时候受寒感冒初起的时候,一般喝一碗生姜红糖水就可以了,这么简单的“治未病”方法,我们现在的人,懂得越来越少了。



《长沙药解.卷三.麦冬》原文:

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

麦冬清凉润泽,凉金泻热,生津除烦、泽枯润燥之上品。然无益中虚肺热之家,率因阳衰土湿,中气不运,胃胆上逆,相火刑金,原非实热之证。盖土湿胃逆,则肺胆不得右降,以土者四象之中气,毂败则轴折,轮辐不转,自然之理。戊土上壅,浊气填塞,肺胆无下降之路,此相火刑金之原也。金受火刑,失其清肃降敛之性,嗽喘吐衄,于是生焉。但服清润,阴旺湿滋,中气愈败,胃土更逆,上热弥增。是以虚劳淹滞,非无上热,而清金润肺之法,绝不能效,以救其标而伤其本也。此宜金土同医,故仲景用麦冬,必与参、甘同剂。麦冬而得人参,清金益气,生津化水,雾露泛洒,心肺肃凉。洗涤烦躁之法,至为佳妙也。其诸主治,安魂魄,除烦悸,疗喉疮,治肺痿,解消渴,平咳嗽,止吐衄,下痰饮,利水湿,消浮肿,下乳汁,通经水。



要点(4) 麦冬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

麦冬清凉润泽,凉金泻热,生津除烦、泽枯润燥之上品。麦冬泻热,故能除烦;麦冬生津,故能泽枯润燥也。麦冬与人参相配,是为洗涤烦躁之妙法也。



要点(5) 麦冬无益于中虚肺热之家。

中虚肺热之家,肺胆不得右降者,戊土之逆升也。但服清润,阴旺湿滋,中气愈败,胃土更逆,上热弥增。故麦冬等清金润肺之法,为救其标也;必用人参、甘草补其中,特别是利用人参的“化气为水”的能力,则效果更为明显。



《长沙药解.卷三.百合》原文:

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凉金泻热,清肺除烦。

百合凉金润燥,泻热消郁,消肃气分之上品。其诸主治,收涕泪,止悲伤,开喉痹,通肺痈,清肺热,疗吐血,利小便,滑大肠,调耳聋、耳痛,理胁痈、乳痈、发背诸疮。

水渍一宿,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煎汤用。



要点(6) 百合凉金润燥,泻热消郁,消肃气分之上品。

通篇阅读《黄元御医学全书》发现,百合只在《金匮悬解.卷六》百合病与《四圣心源.卷八》之目病、声音两节所用。所以我理解是:

(1) 百合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凉金润燥,泻热消郁,消肃气分之上品。

(2) 百合既然是上品,则说明药性的偏性不大,故应该用在柔和之处,药性醇正而有效。故用在百合病与眼睛、咽喉之处。



《长沙药解.卷三.贝母》原文: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泻热,消郁破凝。

《伤寒》二白散,方在桔梗。《金匮》当归贝母苦参丸,方在当归。并用之,以其清金而泻热也。

贝母苦寒之性,泻热凉金,降浊消痰,其力非小,然轻清而不败胃气,甚可嘉焉。其诸主治,疗喉痹,治乳痈,消瘿瘤,去努肉,点翳障,敷疮痈,止吐衄,驱痰浊,润心肺,解燥渴,清烦热,下乳汁,除咳嗽,利水道。



要点(7) 贝母苦寒之性,泻热凉金,降浊消痰,然轻清而不败胃气。

黄师非常重视对脾胃之中气的维护,在描述药物的作用的时候,特别要说清楚对中气的影响。例如:石膏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然甚寒脾胃;橘皮辛散之性,疏利通畅,长于降浊止呕,行滞消痰,而和平条达,不至破气而损正,行郁理气之佳药也;和中之品,莫妙如砂仁,冲和条达,不伤正气,调理脾胃之上品也;等等。而贝母也是这样的一味药:贝母苦寒之性,泻热凉金,降浊消痰,其力非小,然轻清而不败胃气,甚可嘉焉。



《长沙药解.卷三.柏叶》原文:

味苦、辛,涩,入手太阴肺经。清金益气,敛肺止血。

《金匮》柏叶汤,柏叶三两,干姜三两,艾三把,马通汁一升。治吐血不止者。以中虚胃逆,肺金失敛,故吐血不止。干姜补中而降逆,柏、艾、马通,敛血而止吐也。

血生于木而摄于金,庚金不收,则下脱于便尿,辛金不降,则上溢于鼻口。柏叶秉秋金之收气,最能止血,缘其善收土湿。湿气收则金燥而自敛也。其诸主治,止吐衄,断崩漏,收便血,除尿血,敷烧灼,润须发,治历节疼痛。



要点(8) 柏叶最能止血。

柏叶秉秋金之收气,最能止血,缘其善收土湿。在《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气血》中就用柏叶于衄血与吐血中。



《长沙药解.卷三.石膏》原文:

味辛,气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而止燥渴,泻热而除烦躁。

石膏辛凉之性,最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甚寒脾胃,中脘阳虚者勿服。其诸主治,疗热狂,治火嗽,止烦喘,消燥渴,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除牙痛,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研细,绵裹,入药煎,虚热,煅用。



要点(9) 石膏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然甚寒脾胃。

石膏味辛,气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辛凉之性,最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然甚寒脾胃,中脘阳虚者勿服。



要点(10) 清热三药物比较:黄芩,石膏,黄连。

黄芩清甲乙之郁热;黄连请心家之烦热;石膏最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但是三个药物都甚寒中气。凡脉迟,腹痛,心下悸,小便少者,忌用黄芩;石膏中脘阳虚者勿服;服黄连则中病即止。



《长沙药解.卷四.茯苓》原文:

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

火位于上,水位于下,水寒而下润,火热而上炎。人之生也,火水必交,交则火胎于坎而水不寒,水孕于离而火不炎。水火相交,爰生湿气,土位在中,是以性湿。火燥水湿,自然之性。土生于火,而土之湿气,实化于水。水火之交,全赖乎土,己土左旋,坎阳东升而化火,戊土右转,离阴西降而化水。水火互根,寒热交济,则胃不偏燥而脾不偏湿,阴阳和平,是以无病。

物不能有盛而无衰,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水不胜火,则湿不胜燥,然丁癸同宫,丁火不能敌癸水之寒,戊己并列,而戊土何能敌己土之湿。人之衰也,火消而水长,燥减而湿增,其大凡也。

土湿不运,升降倒行,水木下陷而寒生,火金上逆而热作,百病之来,莫不以此。自此以往,阳火渐亏,阴水渐盛。火复而土生则人存,水盛而土崩则人亡,是以仲景垂教,以少阴之负趺阳者为顺。土胜为顺,水胜为逆,古之圣人,燥土而制水,后之庸工,滋水而伐土,上智之与下愚,何其相远也。

土燥之病,伤寒惟阳明有之,而湿居其半,他经已不少睹,内伤杂病之中,那复有此!后世庸工,开滋阴补水之门,而医如萧斧,人若朝菌矣。凡内伤诸病,如气鼓水胀,咳嗽痰饮,泄利淋浊,吐衄崩漏,瘕疝带下,黄疸消渴,中风颠狂,惊悸遗精,反胃噎膈,泄秽吞酸,骨蒸毛热,闭经绝产,霍乱腹痛,伤风齁喘,种种幻怪,百出不穷,究其根原,悉缘土湿。茯苓泻水燥土,冲和淡荡,百病皆宜,至为良药。道家称其有延年之功,信非过也。

庸工用乳制,最缪不通!



要点(11) 茯苓利水燥土,水土兼医,没有缺点。

黄师对茯苓是非常推崇,通篇茯苓的介绍,没有任何说茯苓的不好,只有“功标百病,效著千方”、“冲和淡荡,百病皆宜,至为良药”、“ 道家称其有延年之功,信非过也”。我的理解是,这个与黄师认为“百病之作,率由土湿”相关,茯苓“泻水燥土”,没有任何副作用,所以黄师推崇备至。茯苓气味平和,水土兼治: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要点(12) 乳制茯苓,最谬不通。

黄师认为茯苓的功效就是祛湿,你用乳来泡制,则去了其祛湿的功效。与附子用童便、甘草水泡制的错误是一样的,失去了药物的偏性之气,就没有效果了。



要点(13) 茯苓、猪苓、泽泻、滑石的比较。

《长沙药解.卷四.茯苓》原文: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

《长沙药解.卷四.猪苓》原文: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开汗孔而泻湿,清膀胱而通淋,带浊可断,鼓胀能消。猪苓渗利泻水,较之茯苓更捷。

《长沙药解.卷四.泽泻》原文:味咸,微寒,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燥土泻湿,利水通淋,除饮家之眩冒,疗湿病之燥渴,气鼓水胀皆灵,膈噎反胃俱效。泽泻咸寒渗利,走水府而开闭癃,较之二苓淡渗,更为迅速。

《长沙药解.卷四.滑石》原文:味苦,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清膀胱之湿热,通水道之淋涩。

从这四个的描述比较可以看出:茯苓入脾胃、膀胱经与肾经,利水燥土,水土兼医;猪苓只入膀胱经与肾经,渗利泻水,较之茯苓更捷;泽泻也仅仅入膀胱经与肾经,但是咸寒渗利,走水府而开闭癃,较之二苓淡渗,更为迅速;滑石则主要是请膀胱之湿热。



《长沙药解.卷四.猪苓》原文:

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开汗孔而泻湿,清膀胱而通淋,带浊可断,鼓胀能消。

猪苓渗利泻水,较之茯苓更捷。但水之为性,非土木条达,不能独行。猪苓散之利水,有白术之燥湿土也,猪苓汤之利水,有阿胶之清风木也,五苓之利水,有白术之燥土,桂枝之达木也,八味之利水,有桂枝之达木,地黄之清风也。若徒求利于猪、茯、滑、泽之辈,恐难奏奇功耳。

去皮用。



要点(14) 猪苓渗利泻水,较之茯苓更捷。

可以将猪苓与茯苓相比较来理解:一方面猪苓仅仅入膀胱经与肾经,与茯苓的入脾胃、膀胱经与肾经的水土兼医相比会弱一点;但是另一方面猪苓渗利泻水,较之茯苓更捷。



要点(15) 水之为性,非土木条达,不能独行。

祛湿利水,不能仅仅依靠猪苓、茯苓、滑石、泽泻之流,要兼顾土木条达之要方能奏功。例如猪苓散之利水,有白术之燥湿土也,猪苓汤之利水,有阿胶之清风木也,五苓之利水,有白术之燥土,桂枝之达木也,八味之利水,有桂枝之达木,地黄之清风也。



《长沙药解.卷四.泽泻》原文:

味咸,微寒,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燥土泻湿,利水通淋,除饮家之眩冒,疗湿病之燥渴,气鼓水胀皆灵,膈噎反胃俱效。

泽泻咸寒渗利,走水府而开闭癃,较之二苓淡渗,更为迅速。五苓、八味、茯苓、泽泻、当归、芍药诸方皆用之,取其下达之速,善决水窦,以泻土湿也。



要点(16) 泽泻咸寒渗利,走水府而开闭癃,较之二苓淡渗,更为迅速。

泽泻利水的力量更大,黄师用到了“开闭癃”的描述,其利水是开水道而泄水,茯苓与猪苓是水渗透而出(渗利),所以泽泻排水更快。当然,泽泻也仅仅入肾经与膀胱经,与猪苓一样,比茯苓水土兼宜要差。



《长沙药解.卷四.滑石》原文:

味苦,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清膀胱之湿热,通水道之淋涩。

滑石甘寒,渗泻水湿,滑窍隧而开凝郁,清膀胱而通淋涩,善治黄疸,水肿,前阴闭癃之证。



要点(17) 清膀胱之湿热,通水道之淋涩。

滑石功能但是,仅仅入膀胱经,请膀胱之湿热,湿热一除,则水道自然通畅。在《四圣心源.卷一 天人解.糟粕传导》中知道:三焦之火若虚,则遗溺;三焦之火若实,而且随着太阳寒水蛰藏在水中,则小便利;三焦之火若实,但是泄于膀胱,没有收藏好,则膀胱热癃,小便不利。滑石专清膀胱湿热,通水道之淋涩。



《长沙药解.卷四.甘遂》原文:

味苦,性寒,入足太阳膀胱经。善泻积水,能驱宿物。

甘遂苦寒迅利,专决积水,凡宿痰留饮、经腑停瘀、皮肤肿胀、便尿阻涩之证,一泻而下。其力甚捷,并下癥瘕积聚、一切陈郁之物。



要点(18) 甘遂苦寒迅利,专决积水,善驱胶痰。

考察《黄元御医学全书》中对甘遂的使用,主要是两个方面:

(1) 决水。《金匮》甘遂半夏汤,甘遂、半夏,泻水而涤饮。

(2) 驱痰。《四圣心源.卷五 杂病解上.肺痈根原》:胶痰堵塞,以甘遂、葶苈之属驱之,脓血腐瘀,以丹皮、桃仁之类排之。从这个可以知道,甘遂与葶苈驱胶着的痰,丹皮与桃仁决脓血腐瘀。

(3) 甘遂与橘皮比较。甘遂的另外一个横向比较就是与橘皮比较,因为橘皮“行滞消痰,而和平条达,不至破气而损正,行郁理气之佳药也”。我的理解是橘皮消痰倾向于痰还流利未胶着的时候,甘遂则痰成形更加顽固的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