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继承:儒家的起源与思想主旨(3)

 清醒4321 2017-04-13

  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一定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一个国家的道义或者一个国家的精神、骨气,如果不能坚守的话,人人都势利,人人都崇拜金钱和权利,这个国家一定不会有未来。

  68岁的时候,孔子回到家乡,因为年龄大了,他主要做的事,就是做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大家知道《诗经》,《诗经》是早期经典民间的诗集,有几千首,可是有一些诗集重复了,有的内容不是很健康,孔子把它整理完之后,剩下305篇,就是《诗经》。还有《易经》,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如果五十岁的时候让我学《易经》,我可以少犯很多过失。据说他是对《易经》做了研究的,这在学术上并没有定论。《易经》的解读叫《易传》,《易经》什么意思,怎么读《易经》,其论文集就叫《易传》,据说有一些是孔子写的。包括孔子还整理修订《春秋》,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史、子、集。什么是经?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包含那些大智慧的书,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老子》《庄子》、释迦摩尼佛的《佛经》,这都是经典。为什么经要放在前面?一个经里载的是什么?是道,经里面有大智慧,当我们读经的时候,我们有了大智慧,有了看待事物圆融中道的智慧和态度,再读历史,在品评历史的时候,成败、得失、原因、教训、前因、后果才不至于偏颇。如果没有经,你对人伦大道体会得不够,那么你读历史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偏激、不中道的看法。所以孔子编写《春秋》微言大义,孔子晚年甚至说:'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什么意思?在编撰《春秋》这本史书里,寄托了孔子心中的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哪些事需要批评,哪些事需要褒扬,孔子'微言大义'中都做了指导。所以太宗皇帝在魏征去世之后说,读史可以知兴替。'兴替'就是历史事件、朝代变革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事物,有了大智慧,才能点评这些东西。孔子编撰《春秋》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材料。

  孔子的晚年,从68岁到73岁,就做了这些事。我们今天在整理先秦文献的时候,如果没有孔子的整理,我们文化就是有缺失的。孔子在保留古代的文献,传承中国先秦经典文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我对孔子的思想、智慧做一点解读。需要说明的是,我下面解读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如果把孔子的思想比作太阳,我下面讲的仅是太阳的一抹光辉,以我的能力、学识、见地,只能讲孔子伟大智慧的其中一点点。可是,就这一点点,大家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孔子成为中国的圣人,那是有其原因的。

  (一)我们如何阅读《论语》

  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的。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很怀念他,想起老师的教诲,把他的话整理下来,最后成书,就是《论语》。《论语》是孔子本人和弟子之间的对话,是我们研究孔子思想的一个经典文本。我们应该怎么读《论语》?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面有一个偏见,他说孔子《论语》,一句话一句话,不像西方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有几万字、几十万字严密的论证,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一个伦理的劝说者,让你做一个好人,他觉得孔子不是像西方一样的深奥的哲学家。我想说的是,这是黑格尔的误读。大家读古希腊的哲学,苏格拉底有没有系统的哲学著作?没有,只是后代的人,尤其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对他的思想做一点整理。可是,谁又能否认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孔子也是一样,孔子的话虽然是一句一句的,由他的弟子呈现出来、记录下来的,我们并不能还原孔子当时在给学生讲课时所表达的逻辑,可是通过点点滴滴对话,我们都能体会孔子思想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