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不是负能量 是金融的未来引导力!(深度文章)

 shenzhenrita 2017-04-13

去年以来愈发严格的监管,让人们开始担心这场由科技引发的金融革命是否会就此停止。实际情况却是,改变已然发生在最为广泛和细微处,而且正在发酵、深化。


如何在5分钟之内审批完一个来自网上的贷款申请,在20分钟之内直接放款?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你首先需要一个数据库,再搭建一个信息提交、匹配系统,最为关键的是,还需要一个强大的风控模式的支持——毕竟借出去容易,收回来难。

在10月27日,来自40多家信贷机构、技术商、营销服务商和征信公司的专业人士就此进行了讨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科技已经从金融的工具,发展为与金融创新融合、乃至引领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配角正在成为主角。

以至于众多企业都忙于打造自己的数据、技术资产,因为这被视为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核心竞争力。

“站在更广、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开放和融合才是趋势。”金融智选平台融360 

CEO叶大清认为,普惠金融将是一个生态系统,并不会因为某些特有技术或数据资源形成垄断。


  从互联网金融到Fintech

  你相信电脑能比你更了解人的真心吗?即便他就坐在你对面,而电脑却在千里之外。

  如今,商汤的人脸识别精确度已经高达99.15%,甚至比一个熟练的银行职员还要准确。这个数字,也高过以技术起家的Facebook的人脸识别算法DeepFace的精准度。

  这一技术已经接入融360大数据风控平台“机”3.0版本,此外这一平台还与超过40家数据与征信机构达成合作,并面向信贷机构开放了数亿条信贷申请数据。仅在今年,通过这一平台,就提交了上千万次、金额近万亿的贷款申请。

  天机服务的很大一部分人被称作“unbanked”,意思是没有被银行服务覆盖到的客户或市场。“unbanked的缝隙,将被Fintech所弥合,这也是行业共识之一。

  “这就好比在信贷员的电脑后面藏了一个机器人。”目前,这种人工+智能的方式,可以实现“好的用户最快10分钟放款,差的用户10秒钟拒绝”。当积累足够多经验后,“天机”有望独立审批,甚至比99%的人类审批员都要聪明。最大优势是,这个机器人已经学习并掌握了融360平台五年中积累的3000万人信贷申请的历史数据。“一个信贷经理一年最多审批一万笔贷款,一辈子也不过积累几十万笔贷款的经验。”叶大清举例说。

  类似的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纯科技在金融方面的应用正在越来越广,甚至已经成为金融革命的引导者。

  “之前的互联网金融更像是金融业务科技化的一个阶段。”一位与会的互金行业代表认为,以理财、投融资为切入点的P2P兴起只是小贷这一传统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上的映射而已,并不能称作真正的金融科技。

  与万亿P2P规模相比,更值得关注的市场进步是便捷支付、数据化风控、互联网和移动获客、零售金融的数字化创新、以及电商衍生出金融服务的业务,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人们可以在菜市场进行手机支付,可以随时随地提交金融需求,可以分期付款购买手机,以及虚拟信用卡的使用……这都是金融与科技融合的结果。

  金融科技未来潜力

借助科技的力量,现实中的绝大部分场景正在被金融化——消费金融的应用场景和客户群体不断扩大,从3C、家装、教育到汽车、旅游,从P2P消费信贷到各类网络分期、电商消费贷款……根据第三方数据预测,2019年消费金融有望超过6万亿,相比2015年的2000亿,扩大30多倍。
       
今年的CRO峰会上的议题也为显示出下一步拓展趋势:3C类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汽车、农业等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风控建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另一个共识也认为,去年首届“普惠金融CRO全球峰会”所倡导的在线信贷已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主题之一,并将继续在明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主要方向。上届峰会上,会议主办方融360联合其他12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共同发起了旨在推动“信贷在线化”的OLA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首个“在线贷款联盟”(简称OLA,俗称“欧啦”)成立。

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已经关闭了389个网点,随着移动活跃用户的增多,更多交易通过数字渠道完成。花旗银行报告提出,银行的实体网点将被淘汰,移动设备将成为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主要沟通“中介”。金融科技(fintech)将大大改变如今的银行经营模式。本次峰会上,来自恒丰银行的CRO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向“零售批发化”的商业模式转型。

不过,2017年的行业的压力在于——之前火热的P2P因自身风险爆发加之监管升级的双重因素,将成为这场以科技为导向的金融改革的第一个关键节点。“P2P余额上万亿,企业几千家。但整顿之后活下来只有90%,能够“合规”经营下去的不到200家。小贷公司,如果不抓紧做转型,也会死掉一半。”叶大清表示。

但他也认为,互联网金融正处在探索期的低谷,今后将逐步回升。“因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没有变化。金融的本质就适合互联网化,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利率市场化、我们将成为机会。”

他还举出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来表明,新兴技术被风险投资和媒体广泛关注后,大量资金开始进入,期望会越来越高,直到被炒作到一个顶点,然后泡沫破灭。经历过这一段波谷之后,会有更成熟的产品出现,相关的服务也会逐渐完善,新兴的技术和产品才能进入到市场主流阶段。

更大的层面,国家在方针上也对金融科技的未来给予了支持。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标志着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4月,金融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程。2016年8月,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概念,并列为G20重要议题之一,希望探索以科技实现普惠金融。

诸多动作说明,中国政府已将此次以技术推进的金融改革,视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以期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和到2020年“两个翻番”的目标。

      而从某种角度上看,中国在金融科技上已然实现了弯道超车。在基础应用层面,中国虽然同美国还有较大差距,但在金融科技的应用层面,中国已经同美国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美国。首先,中国市场竞争比美国更激烈,中国的金融科技体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再者由于传统金融服务不足,中国的市场空间超过美国。
      从参与公司的体量上看,中国也排名前列。根据毕马威(KPMG)和澳大利亚金融科技风投机构H2 Ventures发布的榜单,全球排名前50的Fintech“独角兽”中,中国以7席居于美国之后,处于第2位。中国特有模式如融360金融智选平台模式,正输出到东南亚国家。

  未来趋势是开放和融合

  大背景下,一些企业确实在独立布局,打造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科技资产。包括蚂蚁金服、微众银行、陆金所、众安保险、京东金融等大型金融科技公司,都在依靠自身渠道优势,构建各自的生态体系。

  “获客、风控、产品、后续运营、服务越来越难在一个公司内部全部完成,客户的需求也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叶大清认为,短期技术和数据是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但长远行业的趋势却是大融合。“这就像一棵大树下面只能长小花小草,许多棵树在一起才能形成森林一样。金融科技时代也将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小环境。”

  现实可以看到,各个金融科技公司都掌握着一部分独门绝技。

  就征信而言,虽然央行还未正式颁发个人征信牌照,但8家商业征信机构在个人征信业务已快速开展。个人信用记录使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数据及征信服务商已在征信领域开始抢滩布局。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已有几十家数据及征信服务商在快马加鞭地展开布局,在信贷、租赁、公共管理等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年央行征信中心覆盖8.8亿人中,有信贷记录的也只有3.8亿人,城镇人口个人征信覆盖率也仅为61%,与美国92%的渗透率相差甚远,市场空白巨大。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技术将被运用到金融发展之中,这也将带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参与者。
     
体量庞大的传统金融转型更不容小觑。在恒丰银行首席风险官俞勇展现的“零售批发化”商业模式的蓝图中,将模型与信用评分视为决胜的关键。其中,风控需要能够提供高效支撑的大数据,包括营销数据、集团数据、商业征信数据,位置信息、互联网行为数据等,这可能来自于渠道(手机、远程机、呼叫、ATM、网络)、社交(应用于风险和营销管理)、定位(就要地理信息的应用)以及快捷的支付方式。

  他认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信贷管理体系,有望实现信贷工厂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运作,高效响应业务需求,带来零售信贷业务爆炸式增长。而这一切之前,他可能需要的是广泛的数据和技术合作。

   “金融科技市场将出现多家千亿市值的企业,但同时也会出现很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公司,这才能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市场。”叶大清认为,数据及技术的开放、融合也将为这些中小公司提供更多机会。

  这一观点十分符合融360目前的定位。就在不久前,这家曾以金融垂直搜索著名的公司,正式升级了自己的品牌系统及定位——它将作为“国内首家金融智选平台”而长期存在、发展。“我们希望做开放平台,大家的关系是平等的。平台的是连接器,连接数字普惠金融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关键角色,连接用户和机构。融360在其中,既帮助银行、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做营销,帮他们精准地找到客户;也给这些放贷机构做风控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做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应用推广,人脸识别技术和商业征信产品的推广就是例子。”叶大清认为

  “天机”的推出,也给在线信贷机构们一个共同发展的机会。只要接入这一平台,就能一站获得目前最顶级的金融科技和几十家征信机构、风控团队的服务,实现5万元以下贷款10分钟放款的需求。

  高盛今年7月在总结“6类成功的金融科技战略”中,把融360列为“数据高效化”战略的典型商业模式。叶大清认为其数据平台战略的关键在于“开放共享”和“科技驱动”。


如果喜欢请点赞哟,分享也是一种力量...


无抵押信用贷款,精选万家贷款机构,线上审批,最快1天放款,月利息低至0.78%,融360,助力你的财富梦想,点击主菜单“我要办理”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