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字 | 时

 地龙佛手 2017-04-13



编者按:文字之学,即古人所称之 '小学',为历代书家所重。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草、行、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今天,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毋庸置疑,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推出了'每日一字'栏目。

                                                                                                                                                                                                          ------北兰亭学术部

                                                          2016.7.9



字源解说 


止(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进。時,甲骨文(止,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造字本义: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籀文承续金文字形。



篆文写成左右结构,并加“寸”(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隶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土”。四季为“时”;一天为“日”  。



字形演变


秦 · 石鼓文


元 · 赵孟頫 · 六体千字文


秦 · 李斯 · 唐人摹刻《峄山刻石》


汉 · 乙瑛碑


汉 · 西狭颂


汉 · 史晨前后碑


汉 · 华山庙碑


汉 · 曹全碑


汉 · 张迁碑


南北朝 · 泰山经石峪


南北朝 · 魏碑


汉 · 钟繇 · 荐季直表


汉 · 钟繇 · 白骑遂内帖


晋 · 王羲之 · 乐毅论


唐 · 褚遂良 · 雁塔聖教序


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


晋 · 王羲之 · 快雪时晴帖


唐 · 李邕 · 云麾将军碑


晋 · 王羲之 · 与足下别帖


晋 · 王羲之 · 十七帖


唐 · 孙过庭 · 书谱


宋 · 黄庭坚 · 李白忆旧游诗卷


明 · 王铎 · 自作诗十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