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有个“暂得楼“。昨天我去那边办事,恰好在门口碰到一个男孩问她妈妈:“妈妈,这个楼为什么叫“得楼””他母亲理所当然的回答说:“就是一个楼名呗 ,走吧 ”
回去之后我就在想,这个故事我一定要讲出来。
其实上海“暂得楼”博物馆中所有瓷器,都是一个伟大收藏家胡惠春捐献的,当年帝国败落,各种宫廷收藏御用之品,或以赏赐为名或因盗窃,大量流失海外,胡惠春等一些收藏家出于爱国之情,阻止祖国的文化遗物外流,不惜以重金收购。他于1988年全部捐献给上博。而胡惠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暂得楼” 我想之所以这个楼取名暂得楼”定是为了纪念他。
胡笔江(1881~1938),镇江人,17岁时在一家小钱庄当学徒,他精明聪慧,很快掌握了业务。
可是后来他因牵涉一桩案件,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李鸿章侄子,成为好哥们。后来在李家的介绍下他进入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任调查专员。1914年升任北京分行经理。胡经理主持行事,井井有条,营业猛增,成绩斐然,这让交行的老大梁士诒颇为满意。不久之后,胡笔江与南洋华侨黄奕柱创办中南银行。
所以说,虽不是书香门第,但是他有一个开银行的老爸!!!还是旁人比不得的。
胡惠春年少时,胡笔江并没有急功近利地把儿子培养为金融人士,而是聘请名师在家教授四书五经,使其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先成人、后成才。因此,在胡惠春进入上海圣约翰中学前,已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并且对中国文史与艺术很感兴趣。 胡惠春旧藏 清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耳葫芦尊, 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 以1164万港元被亚洲古董商拿下。
深读文史和艺术,让胡惠春对中国古老的艺术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对陶瓷的钟爱始于求学阶段,购入的第一件古董是一件19世纪的民窑笔洗,那是他从上海的小古董店里淘来的,对这件首次获得的藏品,他总是津津乐道。自中日战争以来,数次搬迁,他都会留下大部分藏品或送出,但这件笔洗他一直带在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