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歙砚——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虚心

 抹云阁 2017-04-13

歙砚——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虚心

文 | 诸葛牧

砚,在古代亦称为研,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这样记载:“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意指砚是一种研磨的工具。

砚台发展到唐、宋时期,其造型在使用中得到了丰富发展,砚材的运用也颇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发展最为突出,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砚”。

歙砚是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精美的石品,典雅的造型和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歙砚原材料产于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处,坑口分布于黄山、白际山与天目山之间的婺源、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等境内。唐宋时期,歙县、休宁、黟县、婺源等地因受歙州管辖,由此产出的砚石又称歙石,歙砚因此得名。

歙砚文化凝聚了历代文人雅士的聪明才智与文化内涵,其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始于唐,盛于宋,衰退于明清,复兴于现代。

唐代(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歙砚

唐代以前歙砚便已存在,程明铭先生在《中国名砚》一书中已提及,但鲜为人知,因而一般被世人所知晓的歙砚始于唐代。

歙砚产生的具体过程在宋代《歙州砚谱》中有所记载,宋人洪景伯的《歙砚谱》以及其他一些著述中对此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述,内容是歙砚采制从唐代开始较为普及。

及至南唐,元宗李璟因十分钟爱歙县太守敬献的歙砚,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命李少微为砚务官,派遣周全学习砚雕技术,专门搜集佳石提供给御府造砚。由帝王设置砚务管开采歙石,对歙砚来说是辉煌的盛举。自南唐以来,歙砚雕刻以浑厚朴实、线条挺秀、刀法刚健著称于世。龙尾歙石的开采由民间改为“官办”,所采砚石也是专门被用来雕制御砚。南唐李后主(李煜)留意笔扎,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冠”,由此歙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



宋元时期的歙砚

南唐衰败后,歙砚停产了五十多年,至景祐年间,歙砚才重新被开采,且颇具规模。宋代初期,因推行了“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学发展,促使歙砚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宋时制砚石品精湛,有罗纹、眉子、金星等,歙砚制作技艺得到了提高与发展,砚的造型丰富多样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砚雕艺术之先河,宋砚成为歙砚制作中一直被传承延续的典范与楷模。

宋代黄庭坚的《砚山行》赞誉歙砚为“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在他看来,歙砚已经远远超过了端砚,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与收藏价值。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则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元代的历史很短暂,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经济萧条、百业凋零,歙砚也逐渐走向低迷阶段。



明清时期的歙砚

从明代开始一直到清末,歙砚进入了全面衰退时期,主要表现在开采规模上。至今都没有发现有关明代歙砚采制的相关文字记载,说明当时可能没有官方较为正式的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基本处于停产阶段。

歙砚的雕刻艺术继承了宋砚的传统雕刻风格,并受徽州砖雕和版画的影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看上去造型浑朴,美观大方,图饰匀称饱满。

清代,歙砚持续着低迷状态。康熙、雍正时期均未见有歙砚开采的记录,最后一次开采据清朝程瑶田《纪砚》记载应是在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这是清代唯一一次关于歙砚正式开采的史料记载。但乾隆以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直到光绪末年也没有再发现有关龙尾石开采的记录。歙砚的雕刻只能靠民间收集的余料,吉光片羽,难成气候。从元末到解放后1963年期间的开采记录只有一、二次,1922年安徽军事统治官曾下令婺源驻军开采一些歙砚残石,但并未正式开采,至此,歙砚停产近两个世纪之久。当代砚藏家陈国源先生指出:“自宋代以后,歙石基本停止开掘约五百年,而端石在历史上也有间断,但时间不长,故歙砚精品传世佳作极为罕见。”


近现代的歙砚

新中国的成立,给歙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上世纪60年代初是歙砚恢复生产的初期,从事歙砚制作的工厂只有歙县的歙砚厂(旧称歙县工艺厂)和婺源县龙尾砚厂(旧称婺源县砚台厂),歙县和婺源县联合派人对两地的砚石坑口进行考察,先后恢复了罗纹、眉纹、金星、水舷等历史著名坑口,并发掘出休宁、祁门、黟县等地新的坑口,挖掘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等名品和一些新的品种。从此,歙砚重出砚坛,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进入了歙砚的恢复发展时期。

1984年歙县和婺源县大畈乡先后成立了歙砚研究所和大畈鱼子砚厂。1987 年北京大学郑辙教授和安徽歙砚厂杨震、汪永龙对歙砚砚石的矿物质进行了相关量化分析,发表了歙砚的发墨理论。1995年4月8日至28日,《中国名砚石的地质学研究和开发研究》课题组对歙县周家村、大谷运、洽河、等砚坑及祁门县砚坑和婺源砚山、岭背等砚坑进行了实地考察。继而与歙砚厂、歙县文房四宝公司、歙县艺海公司、婺源县龙尾砚厂、婺源工艺雕刻厂、婺源县文房四宝公司等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共同探讨了歙砚的若干相关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砚厂为歙砚的恢复发展和歙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大发展,歙砚又逐渐显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徽州是我们的故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虽然,因为时代的变迁,这片土地的辉煌不比当年。但那个辉煌年代留下来的宝贵精神和文化,早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基因,溶入我们的血液。我和我的伙伴们,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做一点微薄的贡献,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灿烂的徽州!让更多人认识我们多彩的徽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