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景山模式口的寺庙古迹 您知道几个?

 青木森森 2017-04-13


模式口

原名磨石口。位于石景山区中部,地处金顶街街道辖域。模式口东邻琅山村,南抵模式口南里,西至隘口,北倚蟠龙山。村落东西向呈不规则分布。


历史上,石景山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岩浆岩活动,其中以中生代燕山期火山岩活动最为频繁,岩浆岩最大厚度在磨石口一带,达676米;向西依次减薄,到房山境内仅15米。故磨石口盛产磨刀石。磨石口村以村西隘口得名。


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磨石口村绅士、河北省议员李雅轩向宛平县县长提出易村名为“模式口”,意为诸村之模式。得到县长同意,始有今名。




模式口有高墙环绕,村东(金顶山路)至村西(模式口隘口)为模式口大街,长1.50千米。模式口大街明代始设过街楼四重,入夜,城门落锁,往来车辆不得通行。过街楼今已无存,仅存遗址。



模式口古迹众多,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为京西寺庙最多的村庄。相传,村中共有二十八座庙。如今,人们能说出名字的寺庙有二十座。




龙泉寺


龙泉寺 俗称西庙,为模式口最早的寺庙,始建年代不详。《敕赐法海寺碑记》载:正统二年(1437年)李童来到“都城之西翠微之阳,玉河乡水峪龙泉古寺之左”,如同梦中之境,遂于正统四年在此地建法海寺。明代称龙泉寺为“古寺”,其历史究竟有多久,待考。


龙泉寺位于模式口村北蟠龙山上,坐北朝南,中部为寺庙主要建筑,山门三间,山门前有旗杆石座一对。正殿三间,前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三间,南厢房三间。西部为龙泉和茶室。东部建“自在庵”,正房五楹。龙泉寺供奉碧霞元君,清康熙年间重修后改称“蟠龙山圣母祠”。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立《蟠龙山圣母祠记》载:“山有碧霞元君祠,不知其所自始。相传有异征,于是趋之者如鹜。当岁之春,孺耇妇女,鱼贯于道,咸挟辨香,以邀神庇焉......”乾隆年间,龙泉寺重修后易名“天仙圣母庙”。龙泉寺今存有碑刻十余处,记载着香会和庙会盛况。


法海寺山门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模式口村北翠微山南麓,御用监太监李童集资修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闰二月二十二日,正统八年(1443年)十月十五日落成,明英宗赐额“敕赐法海禅寺”。正统十年(1445年)二月,御颁《大藏经》一部。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法海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坐北朝南,依山势层叠而上,四进院落,气宇轩昂。法海寺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有宫廷画师绘制精美绝伦的壁画十铺:扇面墙前壁绘“云气图”、后壁绘“三大士图”,东西山墙上绘“佛会图”,后墙门东西两侧绘“二十天神礼佛护法图”。壁画总面积236.7平方米,绘有七十七个人物,与真人一般高矮。其中,最大壁画高3.2米,长11 米。宫廷画师用朱砂、石膏、石黄等矿物质颜料,采用“叠晕烘染”、描金、沥粉堆金等传统绘画技法,将壁画中的菩萨诸天、飞天侍女、神佛鬼怪、禽兽花木描绘的栩栩如生。1993年1月11日,经专家论证,法海寺壁画为中国明代壁画之最,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代表。


模式口乡老云:“法海寺西有龙泉寺,东有涌泉寺,前有万泉寺。”


永济寺  俗称涌泉寺、东庙。位于法海寺东200余米馒头山上。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御马监太监景聪建造。永济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帝亲临清凉寺装伽蓝祖师像,后巡幸大悲寺,由大悲寺赴永济寺,设宴宴请附近高僧。《重修大悲寺碑记》载:“复于涌泉寺饭僧。”即此。永济寺殿堂毁于民国初年。


万泉寺  位于法海寺南200米馒头山下,建寺年代不详。万泉寺毁于清末民初,寺院遗址仅存一片松林。


承恩寺


承恩寺  位于模式口大街东段路北,坐北朝南,四进院落。明司礼监太监温祥于正德五年(1510年)兴建,正德八年(1513年)竣工。


承恩寺布局严谨,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殿堂。天王殿面阔三间,汉白玉券门上悬“敕赐承恩寺”木额,左右各有倒转角房三间,转角处起阁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天王殿现存明代壁画四铺。天王殿北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前廊后厦。殿前立三通石碑:明正德年间《承恩寺敕谕碑》、清乾隆年间重修碑和道光年间《重修承恩寺碑》。大雄宝殿北有法堂五间,左右各有配殿三间、厢房七间。承恩寺周围筑石墙,四角各有石砌雕楼一座,雕楼间有地道相通。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承恩寺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承恩寺周围有庙三座:


三界伏魔大帝庙  俗称关帝庙。位于承恩寺东侧,坐北朝南,山门额镌:“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庙”,建于明万历年间。二进院落,山门内正殿三楹,前有抱厦一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三间,并有东西配殿。


龙王庙  位于承恩寺西约200米处,坐东朝西,一进院落。山门为硬山仿木结构,绿琉璃瓦。正殿一间,硬山筒瓦,正殿南北耳房各一间,配殿各三间。今山门已无存,殿堂改造为民宅。


城隍庙  承恩寺菜园场院内(今北京九中教学楼南侧两棵古槐处),坐东朝西,一进院落。正殿三间,南北配殿各三间。城隍是城池的保护神,模式口曾经有高墙围护,在福寿岭尚有多处围墙遗迹。城隍庙今已无存。


模式口大街中段有田义墓、慈祥庵。 


田义墓


田义墓  位于模式口大街北侧,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之墓。田义墓由显德祠、寿域组成。显德祠石门额镌:“司礼监掌印太监田公祠”。石门北有两座高大的八棱华表,北有高约2米的翁仲两座。往北是棂星门、享殿。再往北为田义墓区。田义墓占地约4000平方米,保存完好。华表、石像生、棂星门、碑亭和石五供风格独特,雕刻精美。现已辟为宦官文化陈列馆。2001年4月26日,田义墓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模式口有顺口溜:“田义墓的石工,法海寺的木工,承恩寺的地工。”说的是模式口三座寺庙各有一绝。


慈祥庵  西邻田义墓,坐北朝南,四进院落。慈祥庵占地约1500平方米。有影壁、山门、正殿、后殿、配殿、藏经楼。大殿东北角有碉楼一座。解放后,慈祥庵北半部为模式口小学占用。2007年5月,修缮慈祥庵。2010年4月,改造慈祥庵门前区。


娘娘庙  位于慈祥庵山门内东侧,坐北朝南,大殿三间。娘娘庙位于慈祥庵山门内,是一座“庙中庙”,也可以说是大庙中的小庙。 20世纪50年代,娘娘庙被拆除。


慈祥庵附近有庙三座:


关帝庙  俗称老爷庙。位于慈祥庵西约100米处,坐西朝东,大殿三间,硬山筒瓦,绿琉璃垂兽。今为民宅。

天仙圣母行宫  位于慈祥庵西约70米处,坐东朝西,山门一间,元宝顶筒瓦。大殿三间,大式硬山,元宝顶筒瓦,黄绿琉璃垂兽。现改建为民宅。


老爷庙  位于慈祥庵东侧,坐北朝南,南房五间,第二间为山门。正殿三间,杂色琉璃筒瓦,黄琉璃大脊,绿琉璃鸱吻、垂兽、小五兽。前廊后厦,额枋木匾:“亘古一人”。西耳房三间,前带廊,建在高台上,沿十三级台阶,曲折而上。旁有西配殿三间,前带廊,有砖砌护栏。现正殿与西配殿为粮店。


山神庙  位于模式口大街西端北侧山上。清《日下旧闻考》载:“过承恩寺里许,有海藏寺 径旁多嘉树,四山骈罗,寺若当玦口,殿方丈最高,望卢沟桥车骑可数。”“海藏寺今无考。”据考,山神庙为在原海藏寺故址上修建。山神庙坐北朝南,一间殿堂。20世纪50年代山神庙被拆除,现仅存古柏一株。


苏武庙  位于模式口大街东端路南,苏武庙坐西朝东,一间殿堂,内有苏武泥塑坐像一尊。解放后,苏武庙被拆除。


五道庙三座  其一在模式口大街中段路南,五道庙为一进院落一间殿堂。解放后,殿堂倒塌。“文化大革命”后,村民盖房居住。其二位于承恩寺东侧,一间殿堂,五道将军与龙王同居一室,今已无存。其三位于模式口大街西端山神庙内,一间殿堂,五道、山神、土地三神同居一室,今已无存。


七星庙  位于村西山口外路南张姓人家附近,有一座鲜为人知的七星庙。两进院落,前有柏树。今已无存。


图文/ 官庆培

编辑:张立臣 陈凌 

来源:石景山新媒体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