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无处不飞花,西湖岸边翠柳斜。 柔美桃花舞艳姿,有情连翘披金挂。 此刻不须挥寸管,翩然泼彩绘佳画。 造化原非丹青手,春风春雨摧春芽。 撰文/解淑云 摄影/张同春 传说许昌小西湖在东汉末年已存在,是汉献帝的行宫。当时曹操迎汉献帝来到许都时,因皇宫修建尚未竣工,便让汉献帝在风景优美的西湖傍暂住,半个月后才迁至许都皇城。 据史料记载,许昌西湖是唐朝大将曲环镇守许昌时,筑城取土形成洼地,导入潩水而成湖。唐时,小西湖已是碧水如镜,树木葱郁,溢彩泛舟,风景宜人。至宋代,更成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人的览胜、讲学之地。如欧阳修面对许州西湖春色,在《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写道:'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与染。'司马光居小西湖13载,写成传世之作《资治通鉴》。范仲淹留下了赞美小西湖美景的诗作《西湖》。这些文人除了在这里吟诗著书外,还在湖中修建了不少别具一格的建筑。欧阳修在湖中修建了船形的'欧阁';苏轼在'欧阁'之西修建了'长啸亭',在湖中建有'读书亭';韩愈建有'展江亭'等。文人们的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许昌西湖的文化内涵。 许昌西湖之所以叫小西湖,是源自北宋大诗人苏轼。苏轼曾多次光临许昌西湖,并留下多篇赞美西湖景色的诗作。后来他到杭州任知州时,因为杭州有西湖,便写信给当时许州知州赵德邻,说许州西湖比杭州西湖小,但景致极佳,为区别于杭州西湖,建议把许昌西湖改为小西湖.小西湖之名便由此流传。 明朝《永乐大典》记载:'天下西湖三十六,许州西湖在其中',可见在明朝时期,许昌小西湖已名扬天下。 乾隆年间,因小西湖莲叶田田,画坊如织,十分清丽,于是'西湖莲舫'作为许州十景之一,收录进乾隆《许州志》里。 '西湖堤畔旧湖亭,古迹犹传聚德星。'清乾隆年间进士,许州知州甄汝舟诗句里说的旧湖亭即德星亭,又名聚星亭,是许昌西湖内著名景观之一,是世人为纪念东汉末年先贤陈寔、荀淑所建。 喜看今日之许昌西湖,在春姑娘的抚摸下,连翘醒了。她伸伸懒腰,眨巴眨巴眼睛,披上金黄纱衣,神采奕奕的在春风里摇动她婀娜多姿的身影,不停的向游客点头微笑;在春姑娘的呼唤中,春柳翠了,它纤细的触角,一吻上水,水就绿了,一吻上花,花就开了;在春雨的滋润下,桃花开了。她与朋友们争春来了,拼命地挤在连翘中、挤在绿柳旁,欲与她们比娇媚;在春风的吹拂下,平静了一冬的湖面,又被游船划出了一道道波纹,好像阳光在水面上打出的蝴蝶结。 春天继续发酵。亭子靓丽了,桥榭明媚了,湖面欢笑了,鸟儿歌唱了…… |
|
来自: 冰海明月 > 《摄色图库一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