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江口沉银”,你会想到什么?是考古发现了多少宝贝?还是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历史之谜,真相到底是什么?
13日上午,四川省举行2016—2017年度张献忠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介绍目前考古成果。(点击下方原文链接 通过央视新闻移动网看发布会视频)

发掘3万余件文物 堪称世界级的考古大发现
据专家介绍,本次考古发掘工作前后历时3个多月,目前随着岷江汛期的来临,水位逐渐提高,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现场考古发掘工作结束。此次考古发掘面积两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三万余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取得重大突破,“堪称世界级的考古大发现。”
考古发掘出哪些文物?
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银锭

△西王赏功金、银币

△50两银锭
专家介绍,这些50两的银锭应为官银。在我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银锭的最大制式为50两,其重量约为现在的1900克左右。民间或个人持有使用的多为10两以下的碎银。
自张献忠江口沉银后,川蜀一带流传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的民谣,彰显着张献忠沉银的巨大数量。但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禁止采矿,有明一代自产的白银数量相对有限。然而,明代后期因为全球贸易的原因,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白银不在少数。大约从隆庆(1560年代)开关到明末,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到中国的白银超过一亿两。这一发现也从一个侧面印证,明朝末年市面流通的白银数量并不少。
△从铸造工艺上看,这7块银锭正面依稀可见水波一样的纹路
除此之外,还有各类金银首饰、兵器、生活用品等???? 
△金纽扣 
△金、银戒指 
△铜锁 
△顶针

△部分兵器


△出水的各种文物

△瓷杯、瓷碟 三万多件文物出水 种类如此丰富多彩,真真是看不过来啊! 总而言之 ↓↓↓
本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这次发掘出水的文物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的器物为主,种类丰富多彩。
从时代上看,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从地域上看,这些文物记录的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范围含括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这不仅反映出张献忠劫掠川蜀的那段往事,还折射着明末清初更为广阔的历史信息。
本次考古运用大量新技术
除了挖掘的文物很多之外,这次考古工作创新了工作理念,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针对遗址处于岷江河道内的实际情况,通过围堰解决发掘平台,为今后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借鉴经验。 
△清理文物

△文物保护
下半年将再次启动水下考古工作对于此次发掘和成果,专家一致认为江口沉银遗址的发现是世界范围内所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批量宝藏,属于世界级的考古发现,是定陵(明朝万历皇帝之陵)之后最重要的明代考古发现,为中国古代历史时期晚段考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充实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发掘现场完工照
下一步,考古人员将整理发掘出水文物,对出水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出水文物进行综合研究。专家称,现在出水的文物只是小部分,今年下半年岷江枯水期时,将再次启动水下考古工作,那时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