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志愿有什么建议

 杨尹东 2017-04-14
  • 报志愿是影响人生的大事。这里尽我所能提供一些建议。

    我恰恰是不太赞成高中毕业生以兴趣为第一要点来选择志愿的。虽然我认为是否有兴趣、是否适合一个专业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是要读博,那我觉得你是否有足够的兴趣的重要性简直超过了其他任何事情(参见:留学美国读 PhD,学校排名重要吗? - 鱼非鱼的回答)。但是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最好还是不要以这个为第一标准。

    为什么呢?

    说白了,绝大部分高中生根本没有能力判断自己的真正兴趣在哪里。除去少数一线城市见多识广的高中生,以及少数真的特别有想法、从上高中开始就开始主动了解不同的专业和职业的学生以外,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绝大部分高中生对真实社会的了解实在是太有限了,甚至说对于一个专业到底学什么也弄不清楚。

    举个例子,有的人可能选择读车辆工程专业,是因为喜欢汽车,理想是造出一辆真正的好车。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车辆工程毕业的人,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小而专的领域,比如做CFD每天就是计算整车流场什么的,可能很难有机会真正接触真正一辆车的整体研发过程。而像产品规划这样的岗位虽然会从全局去定义一款车,但是其实也未必一定要车辆工程毕业才可以做。而这还算好的,如果是因为高中喜欢生物,就去学了生物,那结果一路被迫读到博士,发现自己其实不过就是个高级技工,每天坐着重复的工作,跟基因工程等等高精尖课题根本没有关系,而且还不好就业,那就更苦逼了。

    所以,对于专业来说,我的建议是从你不讨厌的专业里,选择一个就业好的或者是出口比较宽的。就业好的不难理解,如果你拿不准兴趣能否成为你职业的动力,起码金钱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可以提供一部分动力。如果是家境限制,需要毕业后尽快找工作,那么找一个好就业的专业就更为重要。这里正如其他人所说,如果家里没钱也没背景,那么最好不要选经管、法律之类看起来光鲜的职业。这些行业往往受关系的影响比较大,虽然没背景的人未必不能成功,但有背景的人总是有太多优势。而且这类行业招人的时候往往比较看重所谓的见识和待人接物的气质,也并不是普通家庭出来的人所擅长的。计算机、电子、通信、汽车、土木这些专业就要好得多了,好就业,待遇不低,也更为重视硬技能。

    小语种其实也是一个好就业而且比较看重实际技能的专业。虽然可能这种技能的积累也还是受家境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想要好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需要家里有支持出国的财力,而且很多大城市家境好的学生早在中学期间就通过外国语学校和找培训老师有了一定积累。待人接物的气质也会对职业有影响。不过小语种相对来说家庭关系的影响就相对较小,而且确实提供了见识更大的世界的机会(有机会去一些不太一样的国家,就业的时候也有很多不太一样的工作可选),也比较推荐。

    金融专业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现在可能过于热门,性价比不高。有志于此的同学其实可以考虑报考统计、数学、计算机等专业,其实往往之后进入金融领域反而更有优势。

    此外,也可以考虑本科阶段选择一些出口宽的专业。出口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专业是很多其他专业的基础,比如数学、物理,(这俩专业可能读起来比较枯燥,也要想好自己能不能读下来),或者提供了重要的技能,比如统计、经济学、计算机都符合这个要求,英语同样符合,因为对于所有人文学科来说,未来如果要深造,阅读英文著作和文献的能力都至关重要。现在读研这么普遍,本科的专业也未必就是最终的专业了,这些专业即使你读研的时候换专业了也很有可能仍然能够用上。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基础学科出了计算机以外可能都需要去比较好的学校才行,尤其是数学和物理。

    另一种是职业需求量很大,很多不同的行业都需要,比如计算机,从政府机关到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会需要懂计算机的人;或者是本身这个行业也比较大,里面包含的岗位比较多,比如汽车计算机行业就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职业,对于一个学计算机的人来说,毕业既可以去大的外企在中国的研发部门,也可以去互联网创业公司,还可以去做游戏,既可以当后端程序员、架构,也可以做前端程序员,UI设计,或者产品经理,这些工作单位和岗位性质差别不小,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泛的选择。
    (请参见:没什么兴趣怎么选专业? - 鱼非鱼的回答

    另外其实也可以不用非只盯着热门专业。有些冷门专业其实就业并不差。比如交通工程专业,主要研究路网规划,在今天的中国有一定需求量,但同时开设的学校并不多。而且这个专业对计算机编程和数学的技能训练都不少。比如地质专业,看似冷僻,实际上工作不难找而且报酬不低,当然可能职业性质比较奔波,但如果喜欢自然风光,未必是件坏事。比如考古专业,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用只能搞科研或者去博物馆,拿着可怜的薪水,但其实也有毕业生进军古董投资领域,再比如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其实可以算是半个计算机专业,中国目前在空间分析、数字化地图等方面正刚起步,就业前景其实也不错。还有些冷门专业有一些专精学校,往往分数不高,但其实业界领先,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铁路工程就非常强,一本中后段的考生可以格外留意一下。不过,选择冷门专业只适用于名校或专业精尖学校。普通大学的冷门专业可能真的工作难找。

    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专业前,要搞清楚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到底在学什么。不少学校的信息管理系其实是以前的图书馆系,并不真的是计算机类的专业;有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以遥感、地图测绘为主,跟一般所说的GIS就不太一样,就业面也没那么宽;还有不少学校的交通工程或者是铁路工程,或者是道路桥梁建设,或者是交通信号工程,虽然未必不好就业,但是就没有研究道路规划的交通工程潜力大而且学起来有意思。

    不过这还不是我这篇回答想说的重点。如果你家境不算很差,可以允许你在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里通过读研、出国,以及尝试性的工作慢慢调整,那么一个专业毕业后的前途如何也不需要是你考虑的重点。

    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报志愿要挑一个好的且适合你的环境

    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四年其实课堂内的部分是很令人失望的。即使是名校,很多大学老师也未必会比好的高中老师更会讲课,只会念ppt的情况是常有的。课程体系也多半很僵化,太过于追求所谓的『基础』,但却不能给学生足够的视野和自由度。而课程本身很多时候看似挺难,但讲授不够结构化,也不够联系实际,很多东西尽管是有用的,但当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而学,学过之后也就忘了。此外也有很多无用但有无法避免的课程。

    实话说,我也算上了不错的大学,但本科期间,在课堂内学到的东西接近于0,并没比高中3年的学习效率更高。(当然里面一部分是我自己的原因)

    但是这不代表我这四年就白上了。在中国,大学本科对人最大的影响,来自于它提供的人文环境。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周围的一些同学无论是见识还是能力还不如我的一些高中同学(也不算特别好的高中),但后者一方面因为山东高考竞争过于激烈,一方面因为当年读高中的时候大概想法比较多,没有特别专注的学习,去了没那么好的学校,等到4年之后,我再见我的一些高中同学,说实话见识相对我的大学同学已经没有当年的优势,这是很可惜的,也侧面说明了一个环境对人的影响能有多大。

    我建议如果不是家里很缺钱,尽量去人文环境更好的学校、城市和专业。一般来说,综合类大学的人文环境要比工科大学更好,在校园里能跟周围人进行的各种交流更多,能够接触到的人也更丰富一些。而就城市来说,大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市,大学比较多的城市,人文环境也会更好。一所在北京或者上海市区的学校,在4年的时间里提供给你去开拓视野的机会,是小城市所远远无法相比的,即使后者的学校本身排名更好。而就专业来说,环境最好的往往是那些班级规模不算太大,同时男女比例相对均衡的专业。有些学校的工科专业动辄两三百人,而且很少有女生,上课的时候没有任何互动,课外组织活动都很少有人去,四年下来人都认不全,非常缺乏集体感,应该尽量避免。班级规模比较小的话,课堂内能学到的东西也会多些。

    当然,很多时候,这种人文环境无法简单判断,所以除了提前查清具体的校区位置、是否通地铁,专业的班级规模等资料,以及跟学姐学长打听以外,最好能亲自去一趟。我当年高考完因为片面地觉得南大历史底蕴更足,而且一直没有乱合并学校,逼格很高,南京又是六朝古都,而在南大和浙大之中选择了南大。但其实后来才知道,浦口这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且没有文化,南京虽然很多知识分子,但整体的市民素质也未必高,南大的风气也过于保守;相反杭州的环境要好的多,紫金港校区去市中心要比当年的浦口方便得多,浙大治校更为开明和进取,学生群体整体上也更有活力,可能对我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还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是很个人的。比如你如果很喜欢独立音乐,那么可能一所在北京市区的学校,比如北师大,民大,北二外,就比同样分数能上的其他学校更值得选。如果你想要出国,那么一所排名高的综合性大学就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想要从事金融行业,那么在北京和上海的学校就因为实习机会多,而有很大的优势。如果一心要进汽车行业,那么像湖南大学、吉林大学这种车辆工程格外强的学校就会更好。再比如对于北方的考生来说,如果毕业后打算去大城市工作,而不是回到家乡,广东的大学很多时候性价比就很高,因为远,在北方录取分数被低估,同时本地就业竞争又要少得多。另外整体上来说,一些学校虽然在全国知名度不算高,但在所在的较发达城市是绝对的第一,其实往往拥有很多独到的资源(这些学校跟本地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往往相当密切,而且MBA常常办的不错,因为本地企业需要就近兼职入学,在本地的认可度也较高),比如苏州的苏州大学,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宁波的宁波大学,深圳的深圳大学,福州的福州大学,无锡的江南大学等等,如果愿意留在当地,往往发展不错。但如果是打算毕业回家工作,但又上不了最出名的那二三十所学校,那么可能留在本省上学,反而在当地就业市场更受认可。如果家在小城市,那么金融、医学、通信、电力、会计这些哪里都有工作的专业就要比车辆工程这种只能去少数几个地方的专业好。再比如如果一心想出国,那么虽然化学专业可能在国内不算特别好的专业,但是出国申请相对容易。

    最后再提两句关于排名的事。我的看法是,对于本科生来说,专业排名其实是不太重要的。除去个别情况下这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特别好或者是特别差,专业排名无论是对于考研复试、申请出国读书还是找工作来说,都远没有学校排名重要。而至于学校排名,我建议与其参考武书连的大学排名,不如参考大家用分数投票得出来的分数线排名,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地域、是否好就业等因素,其实是一份更全面也更客观的排名。比如我根据2011年各省高考分数整理的这个(不同省份的分数做了同方差同均值的标准化处理,分数平均值根据高考录取人数做了加权平均,其中药大的位置笔误了,应为南京)
    (请参见:中国大学排名是怎样的? - 鱼非鱼的回答
    有些大学在全国范围内认可度比较高,但本地相对较低,往往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并不鼓励相对发达地区的同学去落后不少的地区上大学,绝大部分人会后悔,落后地区大学在这里分数低是有道理的。钻分数差空子的思路更适用于因为远所以被低估的情况)

    希望各位能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选择。

    更具体的有关报志愿的问题,也可以去值乎上问我(值乎 - 说点儿有用的
    编辑于 2016-06-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