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术语/真君 编辑四圣真君:出自隋唐《道家金石略》、《四圣延祥观碑铭》的四位神话人物,包括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真武将军,黑煞将军。 十王真君:亦称“地府十王真君”,为地府十殿冥官,其名号为:“秦广大王太素妙广真君,初江大王阴德定休真君,宋帝大王洞明普静真君,五官大王玄德五灵真君,阎罗大王最胜耀灵真君,变成大王宝肃昭成真君,泰山大王筹观明理真君(或称“泰山都御真君”、“泰山府君玄德妙生真君”),百日平等大王无上正度真君,小祥都市大王飞魔演庆真君,大祥转轮大王五化威德真君。”(《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太上救苦天尊说消愆灭罪经》) 五德星君:又名五炁真君、五星君、五曜星君,是道教的五位星神。《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详述五星之职掌。其中土德真君主四时广育万类,成功不愆。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忧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 十二真君:①初指元始天尊座下十二护法,后称十二金仙;②道教净明道祖师许逊天师的十二名弟子,俱为不凡。 阴真君:汉时修道成仙的真人阴长生,姓阴,名长生,汉时新野人,为东汉和帝(88—105年在位)阴皇后之高祖,升仙后被称为“阴真君”。 二郎真君:二郎神,本名杨戬。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口二郎、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有些戏班说二郎神就是戏神老郎神,还被奉为猎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 册封真君:指受帝王册封的道教人士。如武当张三丰,受明世宗赠封清虚元妙真君;又如南宋广东道士吴刚厚,大宋理宗年间,广东沿海屡受南洋海盗骚扰,匪徒凶残,杀人抢劫,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最终,朝廷派出三路军队从陆地、海道同时征讨。岂知海匪之中有修道高人,运用道法兴风作浪,致使朝廷水军战船毁坏,征讨遇挫,损失惨重。正当官军焦急之时,三个道士忽至军中,为首一人自称南海道士吴刚厚,同行二人乃其兄弟,三人在南海朝阳真人门下修行,受师父派遣,特来相助讨贼。主将大喜,当下设宴款待,传于军中,士气大振。次日,吴道士三人随军一同出征,在大海之上与那海匪高人斗法,双方各施手段,你来我往,高下难分,僵持不下,吴道士忽然放出一只巨龟,风驰电掣之间咬住那高人,片刻之后,那高人显露原形,原来是一条成精的黑鱼,化成人形为祸人间。吴道士三人捕下大鱼后携巨龟一同告辞离去。失去妖道的海匪不堪一击,被官军成功剿灭,从此沿海安靖。皇帝听闻此事,欲征召吴道士入朝为官,派人前往南海各处寻找,未果,乃追封吴刚厚为灵昭威显佑境安民真君大帝,兄弟二人俱有封号。百姓感念吴道士功德,尊称真君大帝,各地建立真君庙,以事供奉,至今香火不断,港澳地区尤盛。(《苏仙·吴刚厚》) 帝王年号/真君 编辑真君: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太平真君(440年-451年)”的简写。多见于史籍。 《魏书·寇赞》:赞在州十七年,甚获公私之誉,年老表求致仕(即退休)。真君九年卒,年八十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