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酒中趣”

 墨香笙樵 2017-04-14

陶渊明的出仕目的与归隐原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生于东晋兴宁三年(365),死于宋元嘉四年(427),是我国四、五世纪饮长江水成长的一位伟大诗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同时留下诗名酒名的人不多,著名的仅有三人,陶渊明位列其中,余下两位是阮籍、李白。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独创的田园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一个流派,独树一帜,影响深远。陶渊明一身爱酒、颂酒,读他的诗,仿佛时时都可以嗅到酒的醇香,体验到酒的魅力。南朝梁代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可见诗人对酒之偏好,可见陶诗与酒之融洽。

  一、陶渊明的“酒中趣”

  陶渊明嗜酒,留有许多佳话。青年时代的陶渊明,就十分好酒。他到亲戚朋友家去喝酒,总是一去就喝醉,喝醉就回去。从诗人写的《五柳先生传》中,可以看到诗人青年时代诗酒自娱,性情爽快的生活风貌: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陶渊明一生中,仕途生活只有13年。在经过几次入世、出世的反复,陶渊明彻底看透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决心归隐田园。但是,为了归隐后有酒喝、有饭吃,他不得不先做点物资上的准备,于是这位以“固穷守节”而著称的伟大诗人也灵活了一次,作了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关于这个为酒做官的故事,萧统的《陶渊明传》叙述得颇为详细。

  陶渊明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关于为酒做官这件事,在诗人的《归去来辞序》里也有记述:于时风波未静,心殚远役。彭泽去家百余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  当然,诗人最终还是不愿“口腹自役”,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彭泽令只做了80多天,便高唱《归去来兮辞》,坚决退隐田园了。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清苦的,尤其是晚年,农田收成好的时候,还能过“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清淡自娱的生活,遇到天灾,有时就要断炊挨饿,所谓“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即便如此,诗人对酒的嗜好仍丝毫不减。

  诗人有一首《乞食》诗,写作者晚年遭灾,饿得不由自主地出门求乞。敲开一家人的门,主人用酒饭招待。“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在极端困苦的景遇中,短暂的一次诗酒之会,也给诗人以极大的欣娱。

  刘宋著名文学家颜延年与诗人的交情较好。颜作始安郡太守,经过寻阳,每天都到陶渊明家饮酒。临走之时,给诗人留下两万钱,诗人就全部送到酒家,陆续取酒。

    陶渊明好酒,但决不能与那些只知胡吃海喝、醉生梦死的酒徒同日而语。诗人晚年,有一次断炊很久,起床也困难。江州刺史檀道济到访,并馈以梁肉,却被诗人挥而去之。诗人固然好酒,但更坚守自己的志趣。他决不愿为酒食而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嗜酒,自有他的道理。诗人曾为其外祖父孟嘉写过一篇传记,描写了孟嘉的人品和风度,同时也写到了孟嘉对酒的态度和认识:温(桓温)尝问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君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耳!”

  陶渊明受其外祖父的影响很大,追求“酒中趣”,也应该是陶渊明对酒的态度和认识。

  那么,什么是陶渊明的“酒中趣”呢?《五柳先生传》中一句话说的很明白:“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萧统在《陶渊明集序》则说:“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以乐其志 ”、“寄酒为迹”,这大约就是陶渊明嗜酒所追求的“酒中趣”了。

  二、“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陶凯以武功博得高位,曾经做过晋朝的大司马,但因出身寒微,被人讥为“小人”。到陶渊明出生以后,家道已大大衰落。在特别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象他这样的家庭出身,其仕进之路必定是崎岖坎坷、难有出路的。陶渊明少年时期,在儒道两家思想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中,养成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中不同的志趣。年轻时代的陶渊明即怀有济世之志,从29岁起,先后几次出仕,做过祭酒、参军、县令,然而每次历时都很短。诗人孤高自守,与黑暗的官场杆格难入。他初次出仕,做州祭酒,由于“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最后一次做官是彭泽令,一次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他手下的人禀告说,应当“束带见之”,他叹口气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当天即解职而去。从任职到去职,仅有80多天。

  几次从政的经历,使诗人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浇灭了诗人“大济苍生”理想的火花,终于走上“躬耕田园”的生活道路,然而,由此也成就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独创了田园诗的新形式,使田园诗成为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的新流派。

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他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着突出的成就。而以嗜酒著称的陶渊明,似乎特别善于遣酒入诗,在那些清新又极富奇趣的田园诗中,仿佛时时可以闻到江南乡村飘逸的酒香,时时可以看到诗人诗酒耕读、极富情趣的田园生活。酒,为陶渊明的田园诗增添了无尽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脍炙人口的《饮酒》其五,是诗人酒后的作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这首诗写农村自然景色的恬美静穆和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诗中不见一个酒字,但酒的韵味十足。人们常常慨叹“悠然见南山”中一个“见”字,十分地精妙,如果把“见 ”换成 “望”,意思一样,而意趣就尽失了。而诗人为什么用“见”不用“望”呢?这里一半的功劳恐怕要归之于酒。诗人酒后薰薰然、陶陶然,在东篱采菊,偶一抬头见到南山。只有这一“见”字,才能准确、传神地表现诗人薰薰然的神态。而这一如神来之笔的“见”字,诗人恐怕也只有在酒意的朦朦胧作用中才能得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其艺术魅力应该说与酒的魅力是分不开的。

    陶渊明爱酒、爱菊花。萧统《陶渊明传》中记有这样一件事:陶渊明“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花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江州刺使王弘)派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后来,好事的文人们竟将这件事和由于上面一首诗作为典故,演化成重阳节饮菊花酒(也称东篱酒)、赏菊花、赋菊花诗的雅事,并逐步成为流传千百年的民间风俗。诗因酒而增色,酒随诗而传扬。诗与酒,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的一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侧面地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诗人劳作后,洗了脸洗了脚,坐在檐下休息,喝上几杯酒散散心。“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诗人与农民劳作后一起回家,并拿出酒来慰劳邻居。

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酌。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诗人自己酿酒自己喝,孩子们在身边嬉戏。

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诗人辞官归来,一路眉开眼笑,“载欣载奔”。牵着幼儿进入家里,满满的酒樽已经摆好。拿过酒壶和酒杯自斟自酌,斜眼看着庭院里的树枝,脸上露出喜色。

  不难看出,酒给诗人的田园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酒已深深地融入了诗人的田园生活。很难设想,如果诗人的生活和诗中都没有了酒,还会不会有陶渊明,还会不会有陶渊明的田园诗。

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封建社会农村阶级和社会矛盾的粉饰。其实不然。诗人的田园诗赞美农村的恬美、宁静,歌颂邻里之间的淳朴真情和家庭生活的亲情,实际上是把田园与官场对立起来,用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用田园中人间的真情对比官场的欺诈和险恶,从而坚定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坚持固穷守节的志趣。诗人所说的“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三、“寄酒为迹”

    其实,陶渊明的诗,包括他的田园诗,并非都是那样的静穆,那样的潇洒,那样的飘逸。透过静穆、潇洒与飘逸的一面,我们时时可以感触到诗人那深深的忧愤与悲痛。

  陶渊明的诗按题材、内容分,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田园诗与咏怀、咏史诗。咏怀、咏史诗集中围绕出仕和归隐的矛盾,表现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酒则成为诗人抒发内心愤懑之情的诱因和媒介。

  在陶渊明大约归田后的第十二年,诗人写下了他的名作《饮酒》二十首。在这二十首诗里,他回忆了过去的生活,写出了从出仕到归隐生活中种种观感和体验,对险恶、污浊的社会表示了忧愤与不满。这组诗的小序记述了他写这些诗时的寂寞心情: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  “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内心深处是痛苦的;“以为欢笑”,不过是长歌当哭而已。其实,诗人是知道酒会伤身,使人短寿的。“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但诗人还是“忽焉复醉”,可见诗人是因痛苦而醉;因醉而更加痛苦。

  《杂诗》其二,也十分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有志难骋、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悲愤: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  这首诗从傍晚写到天明;从明月的冷寂写到内心的悲凄。其中写到酒的两句尤其生动传神,尤其沉痛感人:“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诗人心里本有许多话要说,话到嘴边才觉察到身边无人,于是转向自己的身影劝酒。这一“挥杯”之中,深藏着多少诗人挥之不去的忧愤啊!

  我国文学史上,若论以酒解忧的诗文,最著名的当然是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几乎妇孺皆知。然而,曹操仅此一句。屈原当然是一位“愤怒”的诗人,但其诗中,饮酒与销忧尚未结缘。诗酒同时留有盛名的阮籍,却没有一首咏酒的诗,以至有“阮诗无酒”之说,更遑论以酒销愁的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多篇生动传神写酒与忧诗文的著名诗人,还当数陶渊明。

  由于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尽管诗人有万丈忧愤抒发,也不能不有所掩饰。

    《饮酒》二十首,包含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痛恨、不满等丰富深刻的内容,诗人将这些诗归在《饮酒》这个总题目下,通过“饮酒”来“咏怀”,就是为了以酒为掩饰,逃避黑暗势力的迫害。魏晋时期,象阮籍那样的许多文人往往借醉酒避害。《饮酒》二十首最后一首最后两句,诗人特意申明:“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只怕我的诗中多有谬误不当之词,请求谅解,因为我是一个喝醉了酒的人啊!

 《饮酒》二十首中有十首写到了酒。是酒给诗人深深伤痛的心以抚慰,是酒让诗人在忧愤中强作“欢笑”,是酒掩饰了诗人对恶势力的猛烈抨击。萧统所说的“寄酒为迹”,大约主要就是这个意思。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酒中趣”

 

              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潇洒飘逸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闲情赋》 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潇洒飘逸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中国诗词名作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中国诗词名作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

              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酒中趣”              陶渊明《归去来辞》 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酒中趣”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               陶渊明与饮酒诗二十首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