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中医八老之张珍玉先生|医家小传

 jiataoren 2017-04-14
张珍玉先生, 号虚静,山东平度人。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历任山东省和四、五、六届政协委员。我校中医基础理论学校创始人和奠基者。多次主持全国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的撰写,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录入《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山东省有重要贡献专家名录》。先后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研究会委员、全国内经委员会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医基础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
严父施教苦学医
尊翁悬壶青岛,医术精湛,活人无数。先生16岁中学毕业移居青岛,目睹父亲的事业,向往不已,即与兄长共谋随父习医事宜,父亲望子成龙,自然欣喜应允。始学浅显易懂的《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类,必须背诵。继而攻读言辞古奥难解的经典著作:《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尊翁视其为医学之圭臬,要求佳句能出口成诵并深解其理。得益于严父施教,先生很快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和见证众杂而不乏疑难的经验。此即先生耄耋之年开口诵经典,瞑目称诸家,如数家珍历历在目的基础。真是苦在其中,更乐在其中,唯有先生清楚。
谦虚好学,博采众家
先生不满足于家尊高超的医术,父亲更渴望爱子博采众长。共同的心愿促使先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跨出家门拜访名医。当时青岛颇有名气的京医谢文良老先生便是其一。在父亲的指导下,四大经典手不释卷;金元四家之作孜孜以读;赵献可、李中梓之论张口即出;先生八旬高龄依然坚持在博士教学第一线,每周两次专家门诊。面对众多的病人,先生敏锐地观察,流畅地对答,轻巧严谨的处方用药,更令人钦佩的是先生对自己诊治过的病人,病情、诊治结果和处方及其加减用药记忆清晰,学生问之,老人家平淡一笑:熔众家思维于一“颅”,智不乏源。
“三折肱”工巧神圣

先生熟读经典,学医之始就要求自己谨守古训:“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立足于巨圣的臂膀,不畏“在折肱”立誓做良医。《大医精诚》常记心中,鞭策自己言与行。《医宗金鉴》《医宗必读》无不用谁背谁,何以致此纯熟?先生坦言:昔为做大医,今要为人民。光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行;有本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心也不行;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多读书常背诵自有诊治方法在其中。
岁至耄耋锲不舍

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为振兴中医事业,决定建立中医自己的大学,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应运而生,先生作为师资培养对象首批被推荐入学。先生终以优异成绩于1959年被选入山东省唯一的中医高等学府――山东中医学院任教。先生学本四大经典,师古不泥,崇仲景,采众长;教书又临证,数十年如一日,论理通俗易懂,又有实践佐证,极受学生爱戴与尊重。
在张珍玉先生的带领下,经过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先生批准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

文章来源/《张珍玉学术经验辑要》

主编/朱凯

文字编辑/王玉鹏

美术编辑/陈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