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有智慧之七:肯背“黑锅”有前途

 王江泾enne 2017-04-14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春秋时期范蠡的名言,现实中有些人也常做此感慨,总觉得为“领导”鞍前马后付出很多,颇有建树,得到的却是“领导”的嫉恨和打压。“领导”到底咋想的?应该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且看《战国策》中的三个故事:

一看齐襄王和田单的故事。齐襄王与田单同过淄水,看见一老者冻僵在岸边,田单便脱下皮裘相赠。行为如此高尚,齐襄王却异常反感:田单如此收买人心,莫非想图谋夺国?如不先发制人,恐怕悔之晚矣。襄王暗暗征求意见,得到一个绝妙建议:不但不能责怪田单,反要大张旗鼓地嘉奖,使田单的爱民变为襄王的恩惠。于是,襄王公开宣布:寡人担心百姓挨饿受冻,相国就给他们衣食;寡人关心民众疾苦,相国也满腹忧心,他的做法正合我意。随即又下令赈济饥民。如此一般动作之后,襄王偷偷派人到街头巷尾打探舆情,老百姓果然都在议论:都说田单爱护百姓,其实是大王教导得好啊!襄王成功夺回民心。由此感悟:对于齐襄王这样的“领导”来说,属下可以为他“立功”,但绝不能与他“争功”。

古人有智慧之七:肯背“黑锅”有前途

田单火牛阵破敌(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看周文君和吕仓的故事。周文君任用吕仓为相国,引发百姓不满,文君颇感忧虑。有人劝道:国家做事必然有毁有誉,忠臣会把毁谤加在自己身上,把赞美归于君主。宋国君主命令百姓农忙时修建高台,遭到百姓非议,是因为没有忠臣代他受过。子罕辞去相位改任司空并监督百姓修台后,百姓转而非议子罕却赞美宋君……最后此人又说,重臣享有盛誉,并非国家之福。潜台词自然是:百姓对吕仓不满,对您来说不是好事吗?于是,周文君打消了罢免吕仓的念头。由此感悟:此人进言中“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和“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的观点,恰恰切中所谓“帝王心术”和某些“领导”的观念。通俗点解释,第一句:好下属是要把功劳让给“领导”,把“黑锅”留给自己的;第二句:功高则震主,赏无可赏,那就只有杀了。

三看孟尝君和夏候章的故事。孟尝君以四匹马、一百个人的花费高规格款待夏候章。夏候章却逢人必说孟尝君坏话。有人揭发此事时,孟尝君却说:我拿他当朋友,请你不要再说。另有人又责问夏候章为何忘恩负义,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我没有丝毫功劳,孟尝君却用很高的礼遇来款待我。我的诋毁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啊。他被称为忠厚长者,不正是因为面对我的诋毁毫无怨言吗?我是用自身包括名誉来为他效力啊。由此感悟:最好的下属不只是愿意背“黑锅”那么简单,而是要主动制造“黑锅”来背,以自己背“黑锅”来成就“领导”的伟大。这夏候章实在是绝顶聪明,假意以怨报德自找锅背已是妙招,借人之口表明心迹则更绝,成功“洗白”,青史留名。

由此,可以充分看清古之帝王心术,可以充分理解古人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家天下”时代,君权至上,等级森严,要想有前途,只有谨守六字真言:送功劳、背黑锅。除此似乎只有两条路好走,一如项羽,“彼可取而代也”,前提是你有那样的能力;二如范蠡,功成身退,远遁江湖,前提是你如那般的潇洒。回到当下,社会早已不同,多话不用再说,要想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不争功、不诿过仍是必须的,愿不愿意背黑锅,自己看着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