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手艺人」“钻石级木匠”袁志宁

 发哥07domrg8zi 2017-04-14

「乡村手艺人」“钻石级木匠”袁志宁

农报君按

乡村手艺人多半都有自己的“绝活”,是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的继承者和传承人。国家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呼唤各行各业优秀的精工良匠。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都乐见更多工匠,尤其是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涌现,更希望看到以精益求精、执着坚守为核心“工匠文化”的形成。

一生建民居近千栋,制作精雕木花床200多张,精雕木桥台100多张,精雕八仙桌400多张,参与古戏台建筑4座……曾用一个壮劳力一年半的收入买一句制作扇谷风车的口诀。他就是——乡村“钻石级木匠”袁志宁

「乡村手艺人」“钻石级木匠”袁志宁

(老木匠在雕刻心中的神话)

今年79岁的袁志宁,家住江西省乐平市接渡镇新屋场村,木匠生涯长达60多年,堪称“钻石木匠”。60多年来,他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精益求精的心劲,用一双粗糙却灵巧的手,在厚重的木头上演绎出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

第一次到袁志宁家拜访,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雕刻他心中的神话。他眼不花,手不抖,一刀一镂,一截木头在他手里重新获得了鲜活的生命。从他专注的神情中,能体味到这种民间手艺精雕细刻的魅力,也能感受到一个用心60多年抑或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老匠人的内心世界。他用虔诚的心灵创造出近千件木雕作品,生动、质朴、悠然的形象,即使普通百姓也能与之产生共鸣,进而被民俗文化村博物馆永久性收藏,留存美好的乡村记忆。

“徽州多商贾,饶州多工匠”。从9岁起,袁志宁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围着做木匠的父亲打转。在背着父亲拿起斧头和凿刀的那一刻,他感觉到:“那就是我一辈子想要做的事情。”他似乎专为木工艺术而生。之前一直围着父亲转,偷学木匠最基础的锯、戳、刨、雕等“十八般”技艺;13岁开始自学木工手艺,技艺逐渐娴熟;18岁成为父亲的“关门弟子”,虽然之前没跟父亲学过一天木工手艺;19岁开门带徒,第一个“弟子”只比他小5岁。袁志宁一辈子带了48个徒弟,孕育了一批古戏台制造工艺的“非遗”传承人。

要把一门手艺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为历练手艺,袁志宁免费为村民制作了1000多张扁担、禾担。为了替东家节省“供”师傅的开支,还创造了一次带着28个徒弟上户,7天建好一栋砖木结构农房的神奇样板。60多年来,他建的民居有近千栋,精雕木花床200多张,精雕木桥台100多张,精雕八仙桌400多张,参与古戏台建筑4座,制作的家具、农具不计其数。而这些数字的背后,却蕴含了可贵的工匠精神。

由一名普通的民间手艺人成长为“非遗传承人”,需要坚守与执着。为了掌握扇谷风车的制作诀窍,他曾花400元“巨资”向其他木匠买了一句口诀。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壮劳力一年半的工分收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县乡手工艺社经常举行技能比赛,第一次参加接渡木匠技能比赛时,袁志宁就得了第一名。在同等条件下,当时有一位参赛者比他多做了一张板凳,但评委看到他做的板凳的榫卯严丝合缝、握力强劲,没用一个“木尖”加固,板凳却四平八稳时,给予了“技高一筹”的评语。自此,他的名字成为接渡、众埠、礼林、鸬鹚一带木匠行的代表性符号。

袁志宁大木工活房子、农具做得有口皆碑,小木工活家具做得同样闻名乡里。他用自己对传统木工手艺的理解诠释每一件木工作品,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乡村,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发掘传统家具背后的文化内涵。他创作了1700余件作品,以神形兼备的圆雕人物为主,兼以浮雕、透雕、镂空雕。在同村一农户家中,有一张他20年前做的精雕花床。这张花床大大小小雕刻了30多种图案,床帘两边主图案左龙右凤是龙凤呈祥,有祥云献瑞寓意安康祥和,有芙蓉花开寓意富贵,有麋鹿寓意飞黄腾达。床眉中间是鸳鸯戏水,两边是形态各异的喜鹊噪梅,还有瑞兽麒麟送子、狮子戏绣球等,造型惟妙惟肖,手法张弛有度,从外形到神态无不精彩传神。

“见贤思齐,对手互学”的心路历程彰显了袁志宁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在旁人看来,“同行是冤家,教徒留一手”。但他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对门下弟子言传身教、耐心指导,连自己几十年悟出的“独门绝活”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让木工艺术代代相传。为使木工技艺走出几千年的“器皿情结”,登上艺术的辉煌殿堂,袁志宁组织徒弟们参加会展、考察市场,并牵头创办私营农具博物馆,开办微雕工艺作坊,引得客商投资合作兴办古建公司,使木雕艺术能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