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是猕猴桃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制约着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该病害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ingae pv. Actinidiae,PSA)侵染引起,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原有的药剂与防治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导致病害加重。因此,本研究针对市场上常用的31种相关农药产品进行室内药物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同时进行药剂复配组合研究,以期筛选出多个有效防治药剂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防治指导。研究结果如下: 1.农药产品筛选试验(1)本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对31种农药产品的抑菌能力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梧宁霉素、代森铵、可杀得三千、络氨铜、松脂酸铜、微生物菌剂、噻霉酮、EM菌剂和代森锰锌9种杀菌剂对溃疡病菌作用非常敏感,杀菌效果明显,其EC50值均小于0.05mg/L;春雷王铜、氯溴异氰尿酸、琥胶肥酸铜、福美双、甲霜·霜霉威、喹啉酮、中生菌素、苯醚·甲环唑和噻森铜9种杀菌剂中度敏感,其EC50值在0.10~1.00mg/L之间;甲基硫菌灵、叶枯唑、WCT提取物、多菌灵、百菌清和霜霉威6种抑菌效果较弱,其EC50均大于1.00mg/L,其余7种药剂无抑菌作用。(2)将离体杀菌效果好的9种农药产品进行活体盆栽药效试验。筛选得到5种药剂,以梧宁霉素和的噻霉酮防效最好,分别为84.76%和80.00%;可杀得三千、EM菌剂和微生物菌剂的相对防效居中,均在70%~80%之间;松脂酸铜和代森铵的防治效果较低,均在60%~70%之间,而络氨铜和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最低,均低于60%。(3)将盆栽筛选的有效药剂在果园进行施药方法研究。分别使用梧宁霉素、噻霉酮、EM菌剂、微生物菌剂和可杀得三千5种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梧宁霉素和噻霉酮在病斑刮除涂抹施用后对溃疡病的治愈率高达80%,且复发率低于10%;可杀得三千在病斑刮治后涂抹施用治愈率大于70%,病斑复发率高于10%;微生物菌剂采用喷雾方法预防溃疡病时效果较好,预防效果在70%以上;EM菌剂采用涂杆预防和灌根预防猕猴桃溃疡病时作用效果高于60%。 2.增效复配组合的筛选试验 (1)为了筛选增效复配杀菌剂组合,将19种药剂两两配比得到了171个复配组合,采用滤纸片法初筛得到有效药物组合61个。毒力测定表明,有18个药物组合对溃疡病菌极其敏感,EC50均小于0.01mg/L,12种复配组合表现为中度敏感,其EC50介于0.01~0.10mg/L之间,31种组合表现出较差的抑菌效果,其EC50大于0.10mg/L。 Wadley法计算SR评价复配组合增效情况。结果表明:61种组合中有18种表现增效效果,13种表现相加效果,30种表现出现拮效果。(2)选取增效系数最大的5个药剂组合进行盆栽活体药效试验。分别使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组合、代森锰锌+福美双、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梧宁霉素+苯醚甲环唑和中生菌素+多菌灵组合。结果表明:梧宁霉素+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达到86.81%,高于单剂梧宁霉素(84.76%)和苯醚甲环唑(40.00%)单独使用的的防治效果;其次为代森锰锌+福美双,其防效为80.22%。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和中生菌素+多菌灵这两个组合的相对防效大于70.00%,代森锰锌+多菌灵组合防治效果较差,但各组合的防治效果均大于其单独使用时的防治效果。 3.根据农药筛选结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制定出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供广大果农使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
|
来自: 昵称41863485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