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演义》让大江南北的人都对三国这段历史中的人物非常熟悉,但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难免会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在里面。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安定北方的能臣曹操被写成了乱世奸雄,割据的刘备被看作是大汉正统。 几百年来,走红民间的三国战将全都出自刘备那边,甚至就连广告代言都是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些人里边选。 但在真实的三国历史当中,却有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物,他对主上赤胆忠心,“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关羽都对他十分敬重,战绩彪炳的让东吴胆寒,吴人吓唬小孩都会提到他的名字。 此人就是曹魏大将张辽。 张辽,字文远,山西人,祖上是策划马邑之围的西汉名人聂壹。张辽在乱世中先后投靠董卓、吕布。建安四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辽又归降曹操。 在很多人看来,张辽早年的经历简直是朝秦暮楚,但偏偏张辽是个赤胆忠诚的人,他在投到曹操麾下后,追随曹操讨袁绍,平河北,征荆州,战孙权,屡立战功。深怀忠诚观念的关羽,一生朋友实在不多,但却与曹营的张辽结为至交,对其钦佩有加。 张辽既有关羽的忠义和勇武,同时也有谋略和胆识。公元199年,山东豪强昌豨在郯城起兵反叛,夏侯渊征讨数月没能攻破。张辽只身前往城中劝降成功,张辽的举动连曹操都吓到了,连连责怪张辽不该这么冒险。 而张辽最辉煌的战绩是对孙权的合肥之战。赤壁战败后,曹操将重心放在了北方,仅在合肥留下张辽与乐进、李典等七千人驻守。 公元215年,孙权统兵10万进攻合肥,张辽组织起800人的敢死队出城突袭,孙权猝不及防,最终被迫撤退。这件辉煌的战绩后来被写进了曹丕的诏书:“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虽说孙权的十万人有夸大之嫌,但以八百人杀的敌方数万人胆寒,三国当中也唯有张辽做到了。《孙子兵法》36计,但唯独没有告诉别人怎么“以寡敌众”,看来以少胜多历来都是让人挠头的难题。 与关羽和张飞相比,张辽可以说综合了这两人的忠诚勇武,但却没有关羽的傲慢和张飞对待士卒的暴躁,堪称关张的结合体。 《三国志》把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足见其能力超强。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个曹营战将中没有贬词的人物。 但可惜,《三国演义》拥刘贬曹,所以张辽如此辉煌的主角光环,也被生生的低估了。罗贯中在写逍遥津一战时,只说张辽率兵2000打了一场埋伏,神勇超凡的名将张辽,就此被写成了平庸。试想,如果是关张赵其中一人打了这场战役,恐怕罗贯中绝不会吝惜笔墨了吧。 |
|
来自: IdealEmpire >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