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涯游子】51年别离51年牵挂 母校武中 我们“老三届”同学们回来啦!

 美友俱乐部 2017-04-15



小编感叹

广济之大,不在疆域之广,不在人口之众,不在山峰之高,不在江河之深,而在广济人胸襟之广,人才之众,志向之高,文化之深!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小编且在此开辟一方园地,以《天涯游子》为栏目,展示天下广济人“情系广济,志在四方”,为家乡争光,为国家出力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51年别离 51年牵挂 母校武中 我们“老三届”同学们回来啦!

蓝天 帅又龙


       清明时节,天地芳菲。4月5日上午,散落在祖国各地的60余位广济高中〔现为武穴中学〕“老三届”校友,在历尽51载岁月沧桑后,挂着已老的容颜,怀着不老的情谊,重回当年共同追梦的武穴中学栖贤园。校友们欢聚一堂,畅所欲言,互相倾述着各自酸甜苦辣的故事。



       1966年的夏天,注定是有史以来最燥热异常的一个季节,刚刚从武穴中学高中毕业的学生,立马迎来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全国所有高校停止了招生,文革之火迅速燃烧到了武穴中学。高中毕业既不能考大学,也不能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学生们毫无选择也非常无奈的被迫留校参加文教界的斗、批、改运动。这年的暑假,农村的学生都回乡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家住武穴街的同学自觉组织起来到农场参加双抢〔抢插田、抢割谷〕。大家白天顶烈日、抗酷暑,晚上打地铺、望星空。不顾蚂蝗咬,蚊虫叮,战天斗地半个月,不计报酬拼热血,正所谓:“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

       有校友带来了他们过去的老相片,透过一幅幅己经泛黄的相片,校友们思绪万千,他们仿佛溯回到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年代:一群率真纯洁的青年,在那崇高的信仰感召下,拼搏苦读。14年半寒来暑往〔小学、初中共9年,高中5年半,其中,两年半参加文化大革命〕,总算完成了高中学业。他们当时在校读书时,正校长是伍仪琛,副校长分别是吴振纶、蒿志华、李子瑜。



       1963年秋,正值这批学生跨入高中之门,前一段时间称为武穴中学高中部。1965年秋,高中部在广济师范〔现为武穴市育才高中〕借地办班上课,改名号为广济高级中学。当时的广济师范旧址是在县城西侧一处小山包的乱坟岗上选址兴建,由于一开挖便见棺材叠棺材,上下好几层,到处白骨成堆,夜晚阴森恐怖,有文人墨客为了给大家壮胆,特意给此地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雅号:白鹤林。那几年,广济高中就是借助此处风水宝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66届高中生,在此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当然,他们也留下了美好梦想和酸楚回忆。

       1997年,武穴中学举办校庆五十周年活动时,学校特意编写了一本回忆录,书名叫《难忘栖贤园》。副校长吴振纶在书中撰文《默默耕耘十几春》,文中特别赞誉:1966届的高中毕业生,是我们学校最有希望的一届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有实力考上大学。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击碎了他们的大学梦,使得他们戴着“老三届”的桂冠,载入共和国史册。



       51年的别离,51年的牵挂,“母校,我们回来了!”在深情的呼唤声中,校友们兴致勃勃地漫步在既熟悉又陌生的栖贤园。武穴中学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昔日学子们惊叹不已,得知母校即将搬迁到东城区新校,众校友更是欢欣鼓舞。

       参加聚会的老校友一见如故,他们呼名猜姓,说是老同学,却似新面孔,岁月催人老,恍若梦境间。这一届全县〔市〕只有三个班,140余名学生,如今,有近30位老同学没能等到重逢的这一天。“老三届”把美好的青春付给了那个特殊年代,将远大的理想交给了那个动乱岁月。如果说他们当初热血沸腾,无怨无悔,现在回想起来,实乃违心之言。

       在这次校友会上,还闪现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感人场景:一位女同学居然找到了51年前抢救自己生命的大恩人。那是盛夏的一天傍晚,由于天气特别炎热,许多在武穴中学读书的男女学生于下午放学后涌出校南门,他们跑到位处江堤外的八户塘游泳。正游得起劲,突然听见塘中间有女生呼喊救命,原来是高三〔1〕班陶诗艾同学因体力不支,在连呛几口水后,眼看就要沉入塘底。危急关头,己经上了岸的高三〔3〕班男生王春生闻声旋即跃入池塘,经过一番搏击,奋力将女生托出水面,救上堤岸。忙完这一切,王春生同学悄无声息地赶回学校上晚自习课。


图为陶诗艾〔右侧戴眼镜女士〕与救命恩人王春生夫妇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