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经济学角度来分析 iPhone加价率150%的原因

 alayavijnana 2017-04-15


作者:阿宏。作者授权早读课转载。
公众号:互联网er科技(ID:sunhongtech)
编辑:Juvae



众所周知iPhone一直是所有智能手机里最贵的(除了豪华商用机)售价少则5388重则7988它的成本其实不到两千元,这还是iPhone7的价格(全球零件涨价),曾经iPhone6/5价格可能成本价格更低,相比于国产厂商赔本卖手机,那么硬件成本只占三分之一的iPhone凭什么卖那么贵呢


乐视手机赔本卖?


苹果硬件成本只占31.5%?


 iPhone高昂的售价


某电商网站评论量就达到34万之多,可见iPhone销量火爆。


那么iPhone的售价合理么,三倍的成本价格竟然有这么多人为之买单?


除去成本角度,笔者为大家分析一下究竟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为高昂售价的iPhone买单。


从营销角度来看,苹果品牌调性更深入人心?


笔者没有内部资料不能查看苹果相对于国产厂商营销支出的比重是多少,但是可以根据各大指数来分析分析。


以刚刚上线的微信指数来说通过对比苹果、小米、华为微信指数来分析。


苹果、华为、小米微信指数对比


微信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交圈对于品牌的关注,根据微信指数可以显示出苹果对于微信圈的传播比小米+华为都要多,说明在熟人圈和订阅号文章来说更爱阅读苹果为话题的相关资讯。


华为、苹果、小米百度指数对比


然而百度指数上苹果则排名倒数第一,小米居榜首(小米曝光发布小米6对主动搜索有很大影响)可以看出用户对于主动搜索方面苹果并没有很大优势,反倒是国产厂商更胜一筹,当然主动搜索相关品牌的应该是对科技、手机圈比较关注的人群。


华为、小米、苹果微指数对比


从微薄指数上来看,苹果依然居榜首,即使小米曝光发布新品也抵不上苹果的传播


由此得出人们更愿意在社交平台属性上传播苹果相关的资讯,即使苹果只是发布一个颜色也引来各大厂商来蹭热点,可见苹果的影响力不一般,高端的定位也让广大群众觉得苹果高大上,引领者科技潮流,加上今年是iPhone十周年让大家有着跟大的期待。


三星微信指数、百度指数、微指数


与另一大高端品牌三星的对比苹果也完爆三星,即使三星不久前刚刚发布s8成为各大头版头条,也依然被苹果完爆。所以苹果对于传播营销方面要优于其他品牌,当然这并不能和营销力度有关。因为各大厂商对于营销的支出一点也不少。



苹果虽然没有公布营销费用,但可以看出三星的营销费用绝对比苹果高,但为什么会让人觉得使用苹果手机有一种优越感呢?


从产品体验角度来说


苹果的iPhone对于手机来说一直是革命性的产品,即使iPhone6到iPhone7没有太大的变革,人们依然对苹果十周年有着很强的期待,认为只有苹果才能带来新的惊艳。



从产品角度来说苹果的做工堪称艺术品,对于细节、手感的把控加上说的过去的音质、照相等强大的功能,毫无疑问iPhone是最综合好用的手机。




当然体验角度来说可能是大多数选择苹果手机的原因,iOS的强大和使用体验也完胜安卓,稳定、简洁、流畅和强大的APP体验,各大厂商给iPhone定制软件都有着舒适的体验,但随着安卓7.0的发布和即将到来的8.0安卓的流畅度也有着强大的提升,iOS这条护城河还能守多久?


即使有以上两个原因正真让iPhone卖这么贵的还要归功于第三点分析


用经济学角度分析


我们先说结论,最终产品的定价从来不以它的生产成本为标准,而是以最终产品最后的工序为定价的依据(来自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所以iPhone卖那么贵是对的,是符合经济学道理的,iPhone7的成本不到两千,即使成本不到一千卖那么贵也是应该的。


就比如咱们在CBD繁华地区吃一一碗牛肉面,肯定很贵,你一问老板,这牛肉面咋这么贵呢?老板会说我租这个店铺本身就很贵,原材料贵了牛肉面就贵了,这是我们本身的想法。


我们认为iPhone成本低,就不该那么贵也是这个想法。


实际上是因为CBD这个地方生产效率高,人们愿意呆在这里多赚钱,人们纷纷争抢这块地,使得所有的原材料变的更贵,同时在也这个地方用餐。是这里的餐饮贵才导致餐饮的店铺更贵。


苹果手机的使用体验来说更好,需求更大所以才导致iPhone卖这么贵。


所以即使苹果利润率在高也是合理的,因为本身世界上就并不存在合理的利润率,世界的真像是商人赚了钱,再把这些钱往外推,往前归功(前文所述中是营销做得好,还是产品体验做得好)归咎到不同的生产要素上。(来自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决定苹果高昂售价的是咱们对苹果iPhone的需求,广大吃瓜群众愿意为高达6000多块的iPhone买单。


广大群众的供需也反推着苹果的利润虽,苹果独占了手机利润率的91%


万幸的是国产更大手机厂商也立志于提升品牌调性往高端发展,让手机不单单是看硬件成本,而是看重与附加价值,初步来看还是很成功的,至少OPPO、ViVo在线下的供需中已经成功了(虽然笔者一点都不喜欢它们的低配高价,但这也跟苹果卖这么贵的一样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